追中毒源頭 「唐菖蒲伯克氏菌」已存於台20年

記者 周容萱 / 攝影 鍾尹倫 報導

2024/03/30 14:43

持續追蹤這次食物中毒案的源頭。在患者身上檢出的「米酵菌酸」,其實是來自唐菖蒲伯克氏菌,而其實這個菌已經存在於台灣長達20多年。但專家說,這次造成中毒的菌種病原型,和存在於台灣的不同。所以到底從哪來,還需要再釐清。目前衛福部公布19樣食材都是陰性,還得等環境採樣培養,是否能驗出唐菖蒲伯克氏菌。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來探討一下有關這個所謂,唐菖蒲柏克氏菌,在台灣到底它的分布情形,一再強調,會找相關學者,一起研究討論。」

因為造成這次食物中毒寶林案的罪魁禍首,米酵菌酸其實就是由唐菖蒲柏克氏菌產生的毒素,但唐菖蒲柏克氏菌,到底為何突然出現在台灣。

農業試驗所主任秘書謝廷芳:「唐菖蒲柏克氏菌,它本身有四種病源型,其中三型它會引起植物病害,可是在第四型的就是這次引起中毒的椰毒病原型的這個菌,這個菌是食物傳播型的病原菌。」
 


其實台灣環境普遍存在唐菖蒲柏克氏菌,已經至少超過20年,普遍存在於腐爛、潮濕,超過30度以上的溫暖環境,但唐菖蒲柏克氏菌中只有一種「病原型」,可能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又和台灣現存的唐昌蒲柏克氏菌不同,所以這次到底從哪來,專家學者也還在釐清中。

農業試驗所主任秘書謝廷芳:「到底它的來源在哪裡,從哪裡過來,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很明確的一個答案,基本上都是食用到經過發酵的,或是腐敗的食物。」


毒物專家招名威:「可能必須要從這個病患的檢體裡,盡可能的蒐集到其他的餐廳,或者是它的環境,或者是它剩餘可能的殘留的話,當然都是有幫助我們去釐清。」

會這麼說,因為衛福部公布先前蒐集總共19樣食材,包含寶林茶室粿條、鴻喜菇和香蘭葉,以及供應商大粄城通通陰性,環境的部分則是已經採樣,要來驗唐昌蒲柏克氏菌,恐怕還需要時間,才能水落石出。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百大企業ESG禮品首選,國際調香師為您打造專屬香氣!

👉上班族必備小物,提神醒腦助消化


更新時間:2024/03/30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