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山區地形和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往往容易形成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嘉義阿里山鄉的縣道,週五(8/4)面臨著滾滾泥流的威脅,大量的雨水,使大塊的土石鬆動、滾落山路,阻斷車輛來往,給當地居民帶來艱困的處境。類似的狀況也在南投仁愛鄉的力行產業道路等地區發生,卡努颱風雖然沒有直接踏足台灣中南部,但帶來的豐沛雨量仍然讓山坡地和低窪地區感受到嚴重的災害威脅。
農委會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在面對土石流和大規模崩塌等自然災害時,啟動了災害緊急應變小組,透過螢幕牆密切監控災況的更新,和各地土坡的即時影像。因為颱風警報雖然已解除,但中南部地區的雨勢仍在持續,雨量預估紅到發紫,河川局已進入警戒狀態,為了及早掌握災情,農村水保署使用感測儀器和監控系統,這些設備就像國土之眼,可以提供關鍵資訊。
在災害現場,使用接觸型的感測方式,例如鋼索檢知器,當土石流撞擊時,鋼索會扯斷並發出訊號,傳送到應變中心,以了解現場狀況,此外,地聲感知器也被使用,它能感知地表的土石流運動所產生的震動訊號,經過背景噪音濾質後,也能確認土石流發生的訊號,同時,農村水保署還將雨量資訊納入考量,以全面了解災情狀況。
土石流的形成涉及三大要素:坡度大、地質破碎和充足甚至過多的降雨量,當這三個要素相互結合,容易使得大量的土石堆積物鬆動,導致災情的發生。
根據防災資訊網,卡努颱風造成南投、嘉義和高雄等地共有27處紅色警戒區域,而222處黃色警戒區域,將台中也包括在內。農村水保署副署長王晉倫解釋,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的調查,全台共有1731條潛勢溪流,每個地方都有規定相應的土石流警戒基準值,這基準值是根據監測到的雨量以及未來24小時的雨量變化來確定的,一旦土石流警戒基準值超過,根據農村水保署的內控標準操作程序(SOP),會適時地發布紅色或黃色警戒,每個地方的基準值不同,根據當地災害潛勢和降雨情況,有些地方的基準值可能大約為300毫米左右,而長期沒有災害的地方則可能達到約600毫米左右。
土石流在台灣中南部的山坡地區不時發生,特別是豪大雨來臨時,災害風險就會相應增加,由於1996年賀伯颱風之後,土石流和風災幾乎被畫上等號,所以中南部山坡地區的災情受到特別關注。農村水保署減災監測組組長陳振宇指出,近年來北部地區的災情相對較少,但仍有一些重點地區需要關注,包括新北市汐止的鵠鵠崙、桃園的復興光華崩塌地、以及新竹尖石鄉的秀巒白石溪等地方,這些地區都曾發生過土石流相關事件。
即使未被點到,台北市也不敢掉以輕心。例如內湖康樂隧道口的邊坡,去年颱風尼莎和今年6月的大雷雨連續兩次引發土石流,證明土石流危機無處不在。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莊均緯解析,如果某地區曾發生土石流,代表該地的地質條件容易引發災情,因此,每次災情通報後,地方政府應檢討和提升相關設備和撤離計畫,特別是對於低窪地區和土石流潛勢較高的地區。
民眾對於公開的警示可能不會時時緊盯,因此專家建議從住處周遭保持警覺。莊均緯也指出,如果身處溪流附近,只要看到水流混濁,就應當格外留意,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上游豪雨和土沙已經往下流動。即使不是在土石流潛勢的溪流,如果觀察到水流異常濁度,也應該保持警覺,尤其是在山坡地區。
當風暴遠去後,土石流的威脅並不會隨之消失,因此未雨綢繆才是保障生命安全最重要的選項,民眾應該時刻留意天氣變化,特別是在可能引發土石流的地區,做好準備和防範措施,以確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3/08/04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