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乳房囊腫要當心!她2年後檢查竟成乳癌 醫籲多做1檢查更保險

編輯 許佳惠 / 責任編輯 林冠丞 報導

2023/09/17 21:04
每17個篩檢異常者就有一個是乳癌。(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51歲的黃小姐每2年都會接受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乳房攝影檢查,3年前發現乳房囊腫,沒想到去年再檢查竟已經是第二期乳癌。所幸她接受治療成效良好,過程中沒有太大不適,已順利返回工作崗位。醫師表示,囊腫在影像學上屬於第三級,建議每半年再做1次超音波追蹤,可以更早發現異常。

 

沒有乳癌家族史 囊腫竟變成乳癌

黃小姐表示,自己沒有乳癌家族史,從45歲開始就每2年接受一次乳攝檢查,之前的檢查知道有纖維囊腫,但去年再做乳攝就說有異狀,最後確認為第二期乳癌。幸運的是,她自費做基因檢查,發現不需要做化療,所以術後做了20次放療就完全恢復,體力也沒太大傷害,能重返工作崗位。

她表示,以前覺得及早發現治療只是口號,但當發生在自己身上,才覺得很重要。發現乳癌時心情很沮喪、衝擊很大,但這疾病並沒有造成太大困擾或不舒服,現在她學會更愛自己,也很有信心能戰勝癌症。
 


透過篩檢發現乳癌 有6成以上都早期

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女性終其一生每10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每年十月是乳癌防治推廣月,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達9成,甚至到100%,可是到第四期就只剩1/3。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有6成以上都早期,但是目前還有將近4成的女性沒篩檢,讓他非常擔憂。

每17個篩檢異常者就有一個是乳癌

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國健署提供45歲未滿70歲者,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有家族史者則提早到40歲,全國有222所提供乳攝服務,健康存摺也可查到過去篩檢結果。她呼籲,早期乳癌沒症狀,且治療效果好,根據本土資料,每兩年一次乳攝有助降低3成晚期乳癌和4成乳癌死亡,平均每17個篩檢異常者就有一個是乳癌。她也提醒,乳房有異狀就要就醫,包括異樣出血、乳頭凹陷、表皮發紅發癢、局部凹陷或突出、皮膚出現橘皮或潰爛等。

乳篩報告怎麼看?有囊腫建議超音波追蹤

台灣乳房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北榮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乳篩報告有七個等級,零級代表檢查不完整,有些死角無法判讀清楚,需要進一步檢查,用超音波或乳攝局部放大。一級可以每兩年追蹤一次、二級則是有影像特徵,但判斷良性,可一年追蹤一次、三級就是影像推測多半為良性,5年內有問題機率小於2%、四級則會再細分A和B,都要再做進一步診斷、至於五級就可能是壞東西,95%以上是癌症。他強調,零、四、五級都要進一步處理,到第四級就有可能是惡性,若當初篩檢的地方不是求診的醫院,建議必須申請光碟片,否則處置醫院缺乏訊息很難判斷。

他也表示,乳房囊腫屬於第三級,影像上雖然沒有呈現壞東西的特徵,但是仍建議每半年做一次超音波,才能確保沒有變壞。
 


新型乳攝機器降低疼痛 輻射劑量低不需擔心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賴亦貞醫師表示,乳癌早期摸不到、超音波也無法偵測,乳房攝影透過壓迫乳房,偵測可疑鈣化點和腫塊,所以壓迫無可避免。很怕痛的女性可以避免月經周期檢查,可在月經結束後再做檢查,新型的機器可偵測胸大肌,能針對不同位置施力,減少壓迫不舒服。乳攝的X光劑量會因為乳房大小而有不同,但都不會超過台北飛美國來回的輻射總劑量,可以放心。

乳癌治療成效好 生活品質要重視

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張金堅董事長表示,現在乳癌存活率不只講五年,已經到十年,治療方法多元有效,跟其他癌比起來成績亮麗。乳篩可降低41%的死亡率,因此篩檢很重要。而存活者的生活品質NESS也很重要,N就是營養,要均衡飲食、E就是運動,要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兩個S分別代表睡好覺和減輕壓力。

◎ 諮詢專家/吳昭軍署長.林莉茹組長.曾令民醫師.張金堅醫師.賴亦貞醫師
 


原文請見:有乳房囊腫怎麼辦?她隔2年檢查竟變乳癌!名醫建議加做1檢查更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lueseeds永續生活◢

👉天然護膚市場升溫!無添加敏肌也可用

👉精油保養最低49折再享1111折111

👉0水保養・以油養膚,精油保養快跟上


更新時間:2023/09/17 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