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爆發新疫情。(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中國大陸肺炎、流感病毒等多重呼吸道疫情大爆發之際,北京當局突然宣布自12月起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6國免簽,兩相對照,讓人彷如看到一齣荒謬的時代連環劇。
 
過去3年中國實施嚴厲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出現閉鎖式的下滑。原以為年初解封後就可以報復性成長,沒想到事與願違,從第二季開始不斷傳出壞消息,上海第三季GDP甚至出現負成長。為此,習近平不得不向美國低頭。這次中方單向開放6國等國免簽,無非是想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到中國,以拯救疲弱不堪的經濟。
然而世人無法忘記的是,禍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當初就是因為中共的隱瞞與不透明,才讓全世界付出如此慘重代價。北京當局至今仍拒絕配合世衛組織進行病毒溯源調查,最近中國各地「不明肺炎」疫情蔓延,WHO要求說明實情,中共的回應還是諱莫如深。此時卻想藉著開放6國免簽,以「破解外國人入境數量陡降及美國和西方對華脱鈎行為」,這豈不是把別人都當傻瓜,試問:有多少人願意到這樣的「危邦」旅遊?
 
美國《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最近接連報導,今年中國富人已將數千億美元資產轉移出境,平均每個月達5百億美元以上。中國目前不僅面臨外資出現歷史性疲軟,就連來華的留學生和遊客都在大幅減少,2019年,有超過1.1萬名美國人在中國學習,今年已降至350人。
《華爾街日報》稱,導致當前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經濟依然疲軟,二則是部分外國人在中國不再感到安全,無論是在財務上,還是就個人而言。
與此同時,由於監管的不確定性和中國企業在國內的表現疲軟,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股價已經跌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水準。2021年,有34間中國公司在美國IPO,總計籌集了126億美元資金。2022年則分別驟降至14次IPO和4.68億美元。
這時候中國想藉開放免簽達到招攬外資及外國旅客目的,顯然只是一廂情願。因為影響外國人入境的因素是系統性的。比如,外國人一到中國就沒法使用境外社交媒體工具如Google、Youtube,無法即時分享旅遊體驗,這個因牆而起的數字壁壘怎麼解決?何況還有新間諜法實施後的安全顧慮,以及3年疫情嚴厲社會管制產生的政策陰影,這個心理影響如何消除?
如此一廂情願的做法,連自家人都看不下去,親中港媒「香港01」一篇專文「北大清華等能否打開大門 比對外單邊開放更有指標意義」,即道出了背後的扞格與荒謬性。
文中指出,有沒有開放的思維,敢不敢對外打開大門,更關鍵的其實是內部的開放,其中一個最直觀的指標,是什麼時候國內各高校、博物館大門口的閘機拆除了,遊人不用預約可以自由出入了,什麼時候走到這一步,對外開放才算是真有譜。
文章說,至少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前,包括北大、清華在內,很多中國的大學還是可以自由出入的,最多門衛看一下身份證,登記一下車牌,但是現在幾乎所有高校都是閘機森嚴,把自己與社會封閉了起來。
 
這些限制行人出入的閘機和預約制,有些是過去Covid大流行幾年增添加的,有些是大流行之前設置的。疫情過去一年了,這些阻礙開放的東西卻留下來成為慣例,心理上離不開了。殊不知,開放的氛圍就這樣消失了。
文中批評一些人經常把安全問題,管理秩序問題等當藉口,忘了中國大概是世界上「總體最安全」的國家,而且在上世紀80、90年代,包括大概2010年前,學校攝像頭沒幾個,就幾個門衛保安,也沒出多少安全問題,現在高校各處及大街小巷攝像頭密佈,安保力量比原來不知道強了多少,怎麼反而會不安全了,不敢開放了呢?
說到底,這就是習近平泛國安政策思維,加上中共官僚主義本位主義層層疊加,所導致的系統性封閉問題,並不是外交部門和境管單位所能處理。但如果中國各大學連對內、對自己人都不開放,還談甚麼對外開放呢?
中國大陸肺炎、流感病毒等多重呼吸道疫情大爆發之際,北京當局突然宣布自12月起對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6國免簽,兩相對照,讓人彷如看到一齣荒謬的時代連環劇。
過去3年中國實施嚴厲的清零政策,導致經濟出現閉鎖式的下滑。原以為年初解封後就可以報復性成長,沒想到事與願違,從第二季開始不斷傳出壞消息,上海第三季GDP甚至出現負成長。為此,習近平不得不向美國低頭。這次中方單向開放6國等國免簽,無非是想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到中國,以拯救疲弱不堪的經濟。
然而世人無法忘記的是,禍延全球的新冠疫情,當初就是因為中共的隱瞞與不透明,才讓全世界付出如此慘重代價。北京當局至今仍拒絕配合世衛組織進行病毒溯源調查,最近中國各地「不明肺炎」疫情蔓延,WHO要求說明實情,中共的回應還是諱莫如深。此時卻想藉著開放6國免簽,以「破解外國人入境數量陡降及美國和西方對華脱鈎行為」,這豈不是把別人都當傻瓜,試問:有多少人願意到這樣的「危邦」旅遊?
上海第3季GDP負成長。(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美國《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最近接連報導,今年中國富人已將數千億美元資產轉移出境,平均每個月達5百億美元以上。中國目前不僅面臨外資出現歷史性疲軟,就連來華的留學生和遊客都在大幅減少,2019年,有超過1.1萬名美國人在中國學習,今年已降至350人。
《華爾街日報》稱,導致當前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經濟依然疲軟,二則是部分外國人在中國不再感到安全,無論是在財務上,還是就個人而言。
與此同時,由於監管的不確定性和中國企業在國內的表現疲軟,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股價已經跌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水準。2021年,有34間中國公司在美國IPO,總計籌集了126億美元資金。2022年則分別驟降至14次IPO和4.68億美元。
這時候中國想藉開放免簽達到招攬外資及外國旅客目的,顯然只是一廂情願。因為影響外國人入境的因素是系統性的。比如,外國人一到中國就沒法使用境外社交媒體工具如Google、Youtube,無法即時分享旅遊體驗,這個因牆而起的數字壁壘怎麼解決?何況還有新間諜法實施後的安全顧慮,以及3年疫情嚴厲社會管制產生的政策陰影,這個心理影響如何消除?
如此一廂情願的做法,連自家人都看不下去,親中港媒「香港01」一篇專文「北大清華等能否打開大門 比對外單邊開放更有指標意義」,即道出了背後的扞格與荒謬性。
文中指出,有沒有開放的思維,敢不敢對外打開大門,更關鍵的其實是內部的開放,其中一個最直觀的指標,是什麼時候國內各高校、博物館大門口的閘機拆除了,遊人不用預約可以自由出入了,什麼時候走到這一步,對外開放才算是真有譜。
文章說,至少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前,包括北大、清華在內,很多中國的大學還是可以自由出入的,最多門衛看一下身份證,登記一下車牌,但是現在幾乎所有高校都是閘機森嚴,把自己與社會封閉了起來。
這些限制行人出入的閘機和預約制,有些是過去Covid大流行幾年增添加的,有些是大流行之前設置的。疫情過去一年了,這些阻礙開放的東西卻留下來成為慣例,心理上離不開了。殊不知,開放的氛圍就這樣消失了。
文中批評一些人經常把安全問題,管理秩序問題等當藉口,忘了中國大概是世界上「總體最安全」的國家,而且在上世紀80、90年代,包括大概2010年前,學校攝像頭沒幾個,就幾個門衛保安,也沒出多少安全問題,現在高校各處及大街小巷攝像頭密佈,安保力量比原來不知道強了多少,怎麼反而會不安全了,不敢開放了呢?
說到底,這就是習近平泛國安政策思維,加上中共官僚主義本位主義層層疊加,所導致的系統性封閉問題,並不是外交部門和境管單位所能處理。但如果中國各大學連對內、對自己人都不開放,還談甚麼對外開放呢?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12/01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