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退房處長偷吃3人妻詐騙公益捐款葛女女直播主報警潮州站副站長特賣開除
  • 搜尋:

    高齡化 結果共864筆

  • 日本高齡駕駛危機 90歲肇事者判5年監禁

    2019年,日本池袋發生一起汽車高速衝撞事故,造成多人受傷,一對母女死亡。肇事者是一名高齡前官員,始終強調是汽車暴衝,並非駕駛疏失,主張無罪;日本社會更諷刺駕駛為「上級國民」,在官司期間受到不羈押禮遇。纏訟三年,東京地院最後認定肇因是駕駛人誤踩油門,判處90歲的肇事者5年有期徒刑。為防止類似意外再發生,日本政府明年6月執行新法,75歲以上並有一定違規紀錄者,更新駕照時,必須通過實駕測試,以證明駕駛能力。
    2021/11/01 19:57
  • 別以為老人好欺負!日89歲翁搶超商 74歲店員拿掃帚反擊

    日本千葉縣八千代市日前發生一起超商搶案,一名89歲的高老翁持刀前往超商行搶,被店內的74歲女性店員拿掃把反擊,並與另一名男性客人一同將該名老翁制伏。案發後,千葉縣警方已在現場逮捕涉案老翁,並以強盜罪名進行偵辦。
    2021/10/31 14:03
  • 壯世代「滾床單」次數太少!專家提8大益處籲「動起來」

    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在2020年10月發布新名詞「壯世代」,指的就是台灣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群人,泛指50歲以上民眾,全台目前約有600萬人。日前就在Podcast頻道「壯聲勢」邀請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談及台灣狀世代平均「滾床單」次數實在太少,只達醫學會建議次數的一半,鼓勵民眾持續保有性生活,其實可以擁有八大好處。
    2021/10/28 17:08
  • 未來30年!全球「聽力損失」增1.5倍 增加「失智風險」關鍵是這因素!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面對高齡聽損,更應該提早面對,專家呼籲,若能在中年時期,做好保護聽力或及早進行治療,能降低9%罹患失智的風險,建議民眾45歲開始定期篩檢聽力,降低未來失智風險。
    2021/10/22 23:08
  • 日本社會困境 80歲上工VS.悟世代 施勗皓:高齡化和看不見未來導致

    日本高齡化社會位居世界第一,近期日企全面解除年齡限制,開放80歲的新進員工入職,退休年齡也紛紛被往後延,加上後疫情時代嚴重缺工,各大企業開始採取措施雇用老年人口。今(22)日邀請到日本獨立記者施勗皓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超高齡人口在外工作,在日本是很常見的,因為日本高齡化問題嚴重,光2021年65歲以上人口就佔總人口數的29%,創史上新高,所以日本政府正在對高齡人口做政策調整,除了有降低健保負擔和培養長照人才等,日本企業也開始廢除雇用年齡限制,並調整退休年齡上限。」
    2021/10/22 16:32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陸祭教育雙減政策 民間出現「高級保母」

    中國大陸日前頒布「雙減政策」,希望能減輕學生校外補習負擔,導致許多學科類培訓機構面臨倒閉,但近日傳出有不少家政公司在網路上推銷「高端家政」及「高級保姆」,也就是變相的家庭教師。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21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雖然政府制定此政策,但家長對補習班的需求仍存在,因此部分一線城市出現『高級保姆』,這些另類的高學歷家庭教師,除了照顧生活起居、上下學接送等一般服務外,還須具備學科培育輔導能力。」陳韻雯補充「有專家表示這其實屬違規,北京目前也正在設法研擬新法規,嚴格監管『走漏洞』的行為。」 另外,大陸自1979年起實施一胎化政策,而繼2016年推行「二孩政策」後,今年五月底再度放寬,一個家庭允許有三個小孩,陳韻雯說明「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大陸出現人口負成長、高齡化現象,隨著青少年減少,養老金缺口及社會負擔皆會增加,不過由於養育孩童花費高、經濟負擔大,導致多數年輕人不願生育,政府除了祭出獎勵政策外,應同時備有配套措施。」
    2021/10/21 14:26
  • 有片/老人住老屋!都市「雙老」問題急待解

    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至少46人死亡,震驚全台,而這一燒,也燒出了台灣的老貧居住問題,尤其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已經占據整體一半,加上社會快速的高齡化現象,都市「雙老」也成了棘手問題。
    2021/10/20 22:48
  • 大陸第二波戰後嬰兒潮將襲來 加劇人口高齡化

    中國人口高齡化問題恐將顯著擴大。有學者表示,中國第2波戰後嬰兒潮約在1962至1975年間形成,以此計算,這波嬰兒潮明年起就將步入老年,為人口高齡化帶來第2道衝擊波。
    2021/10/14 16:32
  • 無後援家庭結構!中年離職照顧父母增多 青春、職涯、積蓄全付出

    日本現在有一個名詞叫中年繭居族,可能是因為泡沫經濟被裁員而回家,另一種是為了照顧年邁父母,不得不離職,台灣一樣是少子高齡化社會,根據統計,家戶的平均人口數只有2.63人,像是獨生子女沒有後援時,一個人照顧雙親,可能就不得已離開職場,學者提醒,國家必須要把勞動力留住,那托老資源、長照政策就得好好規劃。
    2021/10/13 23:15
  • 沒人敢生?已連9月「生不如死」 今年恐再現人口負成長

    今天是10月10日雙十國慶日,每年這天都會有許多「國慶寶寶」誕生,不過綜觀今年新生兒的出生情形,自今年1月到9月,國內出生人數只有11萬2470人,且每一個月的出生人數都少於死亡人數,呈現「生不如死」的情形,國內少子化現象也日漸嚴峻。
    2021/10/10 15:52
  • 日本「事故物件」問題 高齡者成無殼蝸牛

    日本重度高齡化造成許多社會負擔,如今加上疫情更衍生新問題。疫情間民眾減少外出,不少獨居老人孤獨在家中過世;而在日本,不論自然或非自然死亡,一旦屋內有遺體,房屋就會成為「事故物件」,房價立刻大跌,許多房東因此拒絕租屋給高齡者。但市面上出現專門經手事故屋的不動產業者,以及專門替高齡者媒合租屋的仲介商,希望降低無殼蝸牛的比例。不動產專家則建議,問題應要官產合作,讓銀髮族能安心地老有所居。
    2021/10/06 19:51
  • 有片/高齡化持續加劇! 獨居老人宅「10年翻倍」

    隨著台灣社會邁向超高齡化,獨居老人住老宅情況也持續惡化,獨居老人宅數,從10年前的22.6萬宅增加到現在,已經翻了一倍多,而除了本身社會結構的改變,其實在生活習慣還有環境上,也是一大因素。
    2021/10/05 23:06
  • 大旱來襲、掌水工高齡化 科技節水可行嗎?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由國立政治大學的吳冠伶、林昕璿、陳嘉怡以及徐嘉璟獲得!報導指出,3月下旬,台灣水情吃緊,創下20年來最大停灌面積。事實上,農民已非首次面臨缺水挑戰,嘉南一帶經常可見年邁的「掌水工」穿梭農田,協調有限的灌溉用水,肩負農業節水的重任。但隨著掌水工高齡化,他們漸難完成繁重的工作。為此,政府進行「精進灌溉節水管理技術計畫」,期望減輕掌水工負擔、增進節水效率。然而計畫對土地規劃具有嚴格要求,且設備成本高昂,計畫雖對節省農業用水具有正面效果,但要達到全面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21/10/03 18:00
  • 永無島之外的快樂

    由國立政治大學阮珮慈完成的作品「永無島之外的快樂」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優等獎!報導指出,國發會預估2025年,台灣將會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彼得潘有永無島,沒有世外桃源的我們,面對成為照顧者的壓力,還有老化的恐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該作品是作者在政大之聲的節目失落事件簿之一,希望能讓聽者深入了解台灣的老化議題,後段訪談到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一起來了解如何讓照護者與長者的除了生理健康以外,也能獲得心理健康。
    2021/10/03 18:00
  • 疫情求助無門!企業開班培訓 輪椅維修志工變成長輩救星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行動不便的長輩很多都得靠輪椅或是助行器之類的輔助工具才能活動,而這些輔具因為每天都在使用,定期的保養及維修就顯得極為重要,但前一陣子適逢疫情期間,老人家很難找到地方修理輔具的店家。對此,就有醫療器材廠商進行開課訓練志工團隊,針對輪椅、助行器的維修做教學,讓這些志工能到社區各處協助老人家進行輔具維修。
    2021/10/03 17:59
  • 壯世代「數位力」揭曉 外送平台、疫苗預約近6成曾「卡關」

    聯合國從1991年開始,將每年10月1日定為「國際老人日」,呼籲國際社會注重人口高齡化的議題,在國際老人日前夕,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30)日下午發表「壯世代防疫E化指數大公開」民調數據,希望能喚起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
    2021/09/30 19:06
  • 慢性病壟罩全台!醫師:三高沒控制好 最嚴重恐心臟衰竭!

    新冠肺炎在台灣的死亡案例中,令人不安的現象就是高達九成有慢性病史,為數極少的30、40歲年輕死亡個案,也有近七成是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在台灣有多嚴重?根據統計,全台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醫師提醒,慢性病早期常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導致民眾容易輕忽疾病發展,年度健康檢查絕不可少。
    2021/09/28 23:14
  • 長照2.0恐不夠? 專家:需自己備足6萬元的照護金

    台灣在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議題也越來越重要,以目前政府推出的長照2.0,大部分都以短期服務為主,平均下來每個人只能得到9000元的服務項目,但專家分析,一般每月平均大約花費約在2到3萬,如果還需要醫療輔助,恐怕金額要更高。政府也得盡早做好長照險準備。
    2021/09/27 23:11
  • 「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線 基金、保險一應俱全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在「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上線記者會表示,在數位轉型時期擅用金融商品幫高齡化社會規劃退休生活,金融機構應公平待客,合理幫新的客層服務。
    2021/09/23 16:53
  • 噪音不只擾人還傷神?醫揭恐怖真相:恐增失智風險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成為當今不容忽視的疾病,根據丹麥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噪音高的環境,罹患阿茲海默型的失智症高出了24%,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當噪音壓力出現,身體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使大腦處於壓力狀態和警覺狀態,進而變得更難思考和記住資訊。
    2021/09/22 22:22
  • 高齡化、少子化影響!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大減16.9萬人首次負成長!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近公布十年一度人口普查發現,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民國99年和109年相比,增加122.6萬人,人口結構繼續呈現少子化,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而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不含移工),大減16.9萬人,首次負成長。
    2021/09/09 23:09
  • 中國大陸人口老化加劇 深度老齡城市達149個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149個城市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這些城市集中在東北地區、中部地區、長三角、黃河中下游以及成渝城市群。
    2021/09/07 16:19
  • 人口普查現警訊 109年勞動力首度落入負成長

    主計總處甫公布的10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出現警訊,受到高齡化及少子女化等因素影響,109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為1654.7萬人、占71.5%,大減16.9萬人,為歷次普查首次負成長。
    2021/09/01 12:13
  • 不想退休貧老! 怎麼規劃才能「享退」?政大金融系教授這樣說!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退休準備成近年的顯學,你對退休有信心嗎?根據政大與壽險業者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民眾「退休信心指數」連2年不及格恐,最怕享退變苦退,成為貧老世代。
    2021/08/06 22:56
  • Kawasaki限量電動三輪車售價6.8萬起 低重心過彎穩定又靈活!

    隨著日本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讓年長者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其中也有許多設計思維值得台灣效法,畢竟台灣人口自2020年開始呈現負成長,預估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而為了能讓出門採買更加輕鬆,Kawasaki日前宣布Noslisu三輪車將正式投產,希望可以帶來更便利的移動方式。
    2021/08/05 13:0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