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海拔3952公尺極限測繪! TVBS隨隊實錄玉山丈量

記者 葉郁甫 / 攝影 李明輝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11 22:58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1 22:58

海拔高度3592公尺的玉山主峰,畢竟不像北峰,有著長年派駐人員觀測的氣象站,更設置了全天候定位測量儀器,能夠連續追蹤高度變化。因此,國土測繪中心,每年兩次,派遣小隊實地登上主峰,展開衛星定位量測。一行人要揹著儀器,走11公里登頂,在多變的山區天氣中,在玉山主峰守候儀器12小時,才能收取完整數據。特別是在403地震發生後,路途具有一定風險。本台記者申請獲准,得以隨隊紀錄這段「極限測繪」的完整歷程,見證了團隊是如何在艱困處境中,替台灣的精神地標,量測「身高」。

圖/TVBS

 
國土測繪中心科長陳鶴欽vs.北二隊副隊長劉榮增:「要我走前面嗎?我都可以喔,那你速度要控制好,不要走太快,好啦,出發。」

踏上通往玉山的羊腸小徑,國土測繪中心團隊,又一次為主峰測高任務,負重前行。

一行人頭上顏色鮮豔的岩盔,在山林之間格外醒目,因為這一條求知求真的碎石路,在403大震過後,多了點險峻。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每年的五月跟十一月,各會觀測一次,因為我們之前有先,先去檢查一下玉山北峰追蹤成果,我們看它地震之後對它的影響,那我們透過我們內部去計算,發現玉山這個山塊影響是不大,所以我們再評量的話,這次就按照原定的計畫,來玉山做一個測量。」

身有重任,不可能單攻一日來回,一行人在排雲山莊充電歇腳,等待著拂曉。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5點5分了那我們出發,8點要開機,等一下因為有碎石坡最近地震,所以碎石坡的地方大家可以的話,還是要把岩盔戴起來,有問題嗎?沒有。」

看到兩位原民協作的身上,分別背負了,20公斤重的腳架和儀器,就不難理解,陡上500公尺登頂的最後一哩路,為何時程要預抓兩個多小時。

回頭看看來時路,山友們追尋的「觀音圈」在這時現蹤,可遇不可求的光環現象,像是大自然給團隊的祝福,主峰上的大景雖然美妙,工作環境卻很艱苦,現場的風聲騙不了人。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我們這個現在就是讓它定位,就是讓這個儀器的中心,跟三角點的中心,這裡是垂直的。」

數據要精確,腳架的水平分毫不得偏差,追蹤儀也不是接上電就好。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玉山嘛它的編號是S026,我們就輸入它的點號,我們開機囉,儀器高儀器高多少。」

各項參數確實輸入後,衛星定位測量這才啟動。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現在已經在開始觀測,這裡會有一個衛星的顯示,可以看到幾顆衛星嗎,32,對,有32顆。」

資深記者葉郁甫:「這個紅色十字,就是玉山主峰的三角點,衛星定位接收儀,就對準著它架設,藉由接收衛星從兩萬到三萬公里高空,發送的的電磁波,來解算金門和塔塔加,到這裡的相對位置和高度變化,而為了達到毫米級的精度,必須持續追蹤12小時。」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現在的座標系統,我們的起算點,都會從我們的大地基準站,那像以這次地震而言,那我們需要一個比較遠距的地方,去看台灣島的變化,那金門是我們最容易獲取資料的地方,所以我們在金門馬祖,有設連續衛星追蹤站,它每分每秒都在接收GPS。」

 
具象地解釋就是從歐亞板塊上,遠眺板塊邊緣,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互作用,而儀器就是大地之眼。

黃燈閃爍系統正在運作,觀測資訊5秒新增一筆,靠著5大衛星系統,提供的近萬筆座標紀錄,勾勒出玉山主峰,在幾何空間中的高度,科技的協助,大幅提升了調查效率,但人力量測仍有不可取代性。

不論步道或是絕壁,甚至理應快步通過的碎石坡,測繪人力隊列散開,在瞬息萬變的山區天氣中,逐站量測一等水準點的海拔高度,再疊加讀數求出高程,這是得出玉山主峰,標高3952.433公尺的唯一方式。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那它的精度可以到,毫米下面兩位,所以小數點下面公尺下面五位,所以是非常精度非常高的,當然一般民眾不會用到這麼高,可是對一個國家,基本測量基礎建設,它必須去做這樣的完成,這樣的精度要求,就每一公里的往返只能差2.5mm,所以它非常嚴謹,那需要的成本也很高。」

成本除了經費,和動輒兩週的作業時間,還有風險,因此五年一測的間隔,拜GPS技術演進之賜有了可靠備案。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你人過來啦。」

數據收集是漫長等待。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因為有些電池突然間,它的功能耗損掉,或是它故障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計畫,就會有被迫中斷。」

最怕小狀況,讓追蹤測量前功盡棄。

國土測繪中心基本測量及企劃科科長陳鶴欽:「你一踩下去角在震動,你要不要重新再來一次。」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下次可能要帶AB膠把它鎖住,也怕熱情山友的一個不小心。」

國土測繪中心北二隊技士劉耀方:「基本上我們的計畫已經寫到,可能最少知道要六個小時左右,那我們規劃已經十二個小時了,那如果遇到,譬如說真的有遊客不小心碰到了,我們就會各組再聯繫說,可能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必須再延長多少時間,才達到基本的進度要求,我是沒有遇到過啦,當然我們非常,我們就是非常怕遇到這種狀況。」

所以測繪人員,至少得和稀薄空氣與低溫,「相依相守」四個小時,小組必須為此分兩梯輪班,也說明了山青為何一登頂,就拉開睡袋或帳棚養精蓄銳,因為撤收時間是晚上八點。

國土測繪中心北二隊技士柯建仲:「高山一般是怕下大雨,然後在土石比較鬆垮的地方,因為有時候我們經過的時候,它有時候會落石下來。」

征服地形,再克服難。

測繪中心北區第二測量隊副隊長劉榮增:「
像五月份一般它是會牽扯到雨季,有時候下雨天的話就是我們,如果說它不是屬於暴雨型的,那我們還是會按照我們的計劃,就是安排人員上山做測量,那如果說在十一月份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屬於比較,天氣比較寒冷,那我們會做一些禦寒的,一些保護措施,再來所以我們的測量,其實還是以人員的安全為第一考。」

平安帶回數據才算完成任務,高山衛星定位測量,每一回都是極限挑戰,凡走過必留下圖資,測繪團隊和大地為伍,在奇險峻的台灣之巔,為國人和世界,精確定位視野高度。

 
 



 
#玉山#國土測繪中心#測量#衛星定位#定位測量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91

0.1102

0.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