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汽車關稅上路,儘管近期宣布,25%的汽車零件可能豁免,但衝擊性仍在。根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分析,不只是歐洲車廠大受影響,美國民眾就算要買國產車也得多掏錢。未來很多低價熱銷車款,將會消失在美國新車市場當中。
美國總統川普丟下震撼彈,宣布對非美國製造汽車徵收25%關稅,瞬間讓全球汽車產業人心惶惶。這一紙命令,試圖重振美國「鐵鏽帶」,卻可能讓消費者荷包大失血,產業鏈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美國汽車服務公司分析師姬汀驚呼:「當然無人能預料到會出現這個情況。」全球汽車預測部門副總菲奧拉尼警告:「這將引發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
從新車價格飆升到供應鏈重組,關稅的衝擊如多米諾骨牌般席捲而來。菲奧拉尼補充說:「現在我們得投資新工廠,更新組裝產線,並尋找新的供應商,這會讓一些小型供應商倒閉,推升汽車製造成本,某些類型的車款將從產品線中消失。」
CNBC記者透露,一位產業高層私訊表示:「這會把汽車產業推向衰退。」由於每輛車都有海外零件,新車均價預估暴漲15%至20%,相當於每輛車多掏6000美元。CNBC主播分析:「如果車輛或零件成本上升導致價格上漲,消費者將更難承擔買這些車的費用,預估可能造成250萬到300萬輛的銷量衝擊。」
即使是未直接受關稅影響的車款,價格也將上揚至少5%。菲奧拉尼直言:「一旦市場中的廉價車型被淘汰,簡單計算就知道這會推高平均價格,很快將見到新車均價突破5萬美元以上。」這波漲價潮不僅衝擊美國車廠的海外競爭力,也讓消費者轉向二手車市場,連帶推高二手車價格。
姬汀指出:「疫情期間新車市場減少10%的占比,在高收入人群中二手車銷售有所成長,那些能用高價格買二手車的人增加了,多了高價二手車車的買家,但同時失去了一大部分,原本能購買新車的消費者。」
川普的關稅大計看似為美國製造業打強心針,但現實遠比想像複雜。菲奧拉尼解釋:「比如在墨西哥製造日產Sentra時,同時會幫墨西哥、巴西和美國市場生產,這種總產量帶來規模經濟,生產大量車輛,在美國才能以2.5萬美元銷售車款,如果在美國製造並加徵關稅,巴西市場不會接受如此高的價格,墨西哥市場也不會願意購買。」
更棘手的是,重建美國供應鏈耗時費力。CNBC記者說:「在美國建一座工廠需耗時至少2到3年,成本至少10億美元,可能更接近20億,光是改裝一條組裝產線,就要花大約5億美元和幾個月的時間。」專家強調,即便大廠砸重金回流美國,四年後政策若翻轉,一切努力可能付諸流水。車廠們正面臨「以拖代變」的兩難抉擇,力求將衝擊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