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AI巨浪衝擊各行業 歐盟推法案美擬機器人稅

記者 俞璟瑤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15:14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1 15:14

面對人工智慧巨浪來襲,衍生的風險也引發關切,歐盟率先敲定人工智慧法案。不只是隱私還有安全風險,也有美國議員提出因應AI對各行各業造成的衝擊,應該課徵機器人稅等做法。但也有專家擔心,如果AI法令規定太嚴苛,恐怕會成為AI技術發展的絆腳石。
 
Open AI執行長 奧特曼:「就像所有的技術革命一樣,我預計這將會對就業產生重大影響,如果AI技術出了問題,後果可能很嚴重。」

 
 
Open AI執行長坦言人工智慧的衝擊,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嚴重。根據預估六成的工作都難以避免這波震盪。
史丹佛人本AI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布林約爾松:「未來總有一天,機器人將能取代人類目前大部分工作。雖然我們還未達到那個階段,但如果最終我們利用這一點,使民眾生活處境惡化那是非常可恥的。」
 
根據研究使用AI每小時工作效率可以提升14%,尤其在像是客服產業當中,更是能大幅提升資歷比較淺的員工的工作狀況。
史丹佛人本AI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布林約爾松:「新入職的員工以及技能較低的勞工,使用AI能獲得最大幅度的幫助,增加了約35%,而最技術熟練的工人基本上沒有幫助。所以這種情況可以說是一種均衡化,部分原因是它正獲取,優秀員工創造最佳答案所需的隱性知識,並將其傳遞給其他員工。」
 
 
瑞典一間提供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就感受到使用AI的成效,以往公司為客戶處理一個疑難雜症,大約需要十分鐘的時間,如果加上AI就能縮減成不到兩分鐘。預計利用AI,能讓今年的獲利增加四千萬美元。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執行長 西米亞特科夫斯基:「當我們推出這款AI聊天機器人時,我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它基本上能夠處理掉三分之二的即時對話,而且客戶滿意度與人類客服人員相同,或甚至有提高。」
 
高盛的預估,全球可能有高達三億個職位都會受到AI衝擊。機器人可能取代大量職業,不少專家也提議徵收所謂機器人稅,來協助因此失業的勞工。根據麻省理工學院評估,稅率可能在1%到3.7%左右。去年紐約幾位州議員也提議,要針對利用AI來取代勞工的企業徵收稅金。也有專家認為稅金要夠重,才能解決不平等的問題,但同時將會影響到AI未來發展。
史丹佛人本AI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布林約爾松:「稅收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對什麼徵稅這部分的成長會越來越少,而機器人正是推動技術進步的一環,因此我不確定我們是否真的想要抑制AI的發展。」
 
也有不少企業家樂觀以對。調查美國1400家大型企業,超過六成表示因應AI,願意聘雇更多的員工而不是裁員。
瑞典金融科技公司執行長 西米亞特科夫斯基:「每位員工的收入將明顯高於以往,我認為這將使這些公司的員工受益,因為他們也將支付每位員工支付更多薪資。」
 
不過專家也強調,雖然AI發展速度驚人,但要取代實際人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目前人力被機器取代的情況還不明顯,各國顯然還是需要未雨綢繆。歐盟率先推出人工智慧法案,但按照科技進步的速度,很明顯是AI在前面飛,法規在後面追。
民主黨參議員 韋爾奇:「我得出的結論是,國會立法無法跟上技術發展的速度。」
CNBC記者 薇金絲:「目前他們的目標,是制定未來數年需要完成的工作計畫。」
 
 
雖然美國國會兩黨拉扯不斷,但在AI法規的進程上則是努力找出共識
CNBC記者:「組建這個跨黨派的任務小組的想法是,可以由不同背景的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共同參與,形成一個協調的決策機構,這樣可以在各委員會開展工作時,有人負責監督全局並提供必要的協調,確保法案能順利通過委員會審議最終提交到議會。」
 
拜登政府同時採用協商方式,希望15家發展AI的矽谷巨頭能夠自我規範。相對於歐盟嚴格的管制,美國明顯放鬆限制確實有助於加速AI的發展。但同時也得承受AI浪潮來襲,各種未知的巨大衝擊。
 
#人工智慧#AI#法案#就業機會#風險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54

0.0677

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