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台灣未來」全球奪勢造局 剖析疫後經濟與綠色金融創新

作者 台灣銀行家
發佈時間:2021/09/14 18:50
最後更新時間:2021/09/14 18:50
在疫情肆虐及美中角力持續升溫之下,台灣應如何維持經濟成長動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在疫情肆虐及美中角力持續升溫之下,台灣應如何維持經濟成長動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作者:張嘉伶

【台灣銀行家】疫情肆虐,美中角力持續升溫,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前景,台灣該如何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大未來:全球重啟.奪勢造局」論壇緊扣疫情和台灣願景,議題包括ESG永續潮流、綠色金融等,深入探討企業發展關鍵。
 

日前「台灣大未來:全球重啟.奪勢造局」國際高峰論壇中,可觀察到疫情後,世界各國都加速拚經濟,而台灣也應該藉由全球重啟時刻,抓住新商機、新趨勢,積極奪勢造局,未來才能享有豐碩的經濟果實。

副總統賴清德認為,疫情對全球帶來的衝擊,也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圖/總統府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持續創新業價贏先機


論壇貴賓首先邀請到副總統賴清德,他認為,疫情對全球帶來既深且廣的衝擊,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而這些改變,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台灣在疫情控制得宜的情況下,經濟表現相對亮眼,2021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將近8.19%。賴清德認為,面對後疫情時代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台灣唯有持續創新產業價值,才能在全球經濟重新啟動的關鍵時刻,取得先機並迎接新局。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環境,政府除將以資通訊(ICT)產業優勢為基礎,持續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外,也將繼續推動6大核心戰略產業,促進產業多元發展,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半導體先進製程、綠能發展等四大中心,提高台灣在全球產業鏈關鍵地位的影響力。」賴清德說。

賴清德強調,在美中對抗不斷加劇的經貿結構下,多元布局越顯重要,台灣位於亞太經貿樞紐中心,同時具備人才、創新、智慧財產權和資安保護完善等條件,還吸引了包括微軟、Google、ASML、思科等國際大企業,加碼投資台灣,他也呼籲台商,回台投資不僅可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且能夠回應國際品牌客戶的要求。
 

艾肯格林:台半導體業在美面臨更多競爭


而前IMF資深顧問、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系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則針對「拜登新政後的全球經濟趨勢」來剖析,他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在前總統川普主政期間,出現了180度的轉變,而拜登執政後,也不會逆轉此趨勢,從目前拜登保留川普對中國的制裁措施即可看出。

艾肯格林說:「我覺得拜登有一點做得很好,就是把焦點從貿易戰轉向科技,轉到與中國的技術競爭。」中國面對這場美中科技競賽,壓力也很大,但投資也很大,其研發支出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已經逼近美國的水準。但美國拜登政府也努力增加研發支出,最終誰的科技研發更具優勢,現在還很難說。他分析,由於中國仍仰賴計畫經濟,因此更能瞄準半導體、電動車等關鍵領域,並設法增加國內晶片生產,但受到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可能呈現「牛步化」。

艾肯格林說,有鑑於美中的競爭態勢,半導體產業市場可能將更加分散以及多元化發展,現在台積電也要赴美設廠,而三星和格羅方德也有在美國設廠的計畫,也因此台灣半導體產業有新的機會點,但也面臨更多的競爭,長遠來看,中國企業也會想要搶進,並帶來更激烈的競爭,但是拜登政府應該會竭盡所能加以阻止,因為晶片之戰與國家資訊安全息息相關。

面對前景錯縱複雜的全球經濟,艾肯格林認為,美國經濟可望持續成長,但若是談到經濟過熱、通膨等擔憂,他則覺得「市場是多慮了」,最終一切仍得看疫情的變化,因Delta變種病毒肆虐的情況下,人類只能透過疫苗接種與科技創新來和病毒正面對決,「至於結果會如何,還沒有人會知道」。
 

在疫情期間,面對永續發展問題全球也將面臨四大議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天牧:永續發展面臨四大議題


除了經濟議題,金融業也得抓住疫後新趨勢,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疫情期間,全球政府不僅要處理疫情問題,世界大國也在疫情期間塑造疫情後新典範;為了要讓地球更好,面對永續發展,他預期現階段全球會面臨四大重要議題。
 

這四大議題,第一是設定淨零碳排目標;第二是加重金融市場角色;第三要尋求公正轉型,關心弱勢族群和中小企業,讓不同社經地位或不同規模大小的企業都能在轉型過程得到適當輔導;第四則是要重視社會永續。他表示,各界都在關心疫情後全球經濟發展走向,去年疫情初期,美國前國務卿指出,「COVID-19疫情會讓世界永遠回不去原來的情況」,顯示在疫情期間所要處理的不僅是疫情問題,而是要在疫情期間重新塑造疫情後新典範。

黃天牧並引述《午夜前十年的倒數計時》(Ten Years to Midnight)一書,指出人類未來發展潛藏五大危機,包含不對等的發展、來自科技的破壞、人口高齡化、極端化以及喪失信任。這幾大危機要及早應變,不可不慎。

第一個危機是不對等的發展。1980年代美國、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造成全球相關國家貧富懸殊、社會不穩的危機。第二個危機是科技的破壞,科技創新帶來進步動能,但也取代人力就業機會,必須思考科技發展如何和人類社會就業公平和分配取得均衡,不要引起數位正義疑慮。

第三則是人口高齡化,第四則是極端化。黃天牧指出,如今媒體報導多元,有的媒體不見得有公信力,極端民粹主義領袖誕生,民眾想法極端化,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這情況衍生第五個問題,政府或值得信任的機構得到民眾信任的程度將會降低。

但黃天牧說,危機也可能是機會,面對疫情,除思考如何減緩疫情對人類的影響,也讓各界意識到數位進程重要性,和供應鏈產銷營運模式轉變帶來的新機會;社會結構轉變也是如此,看到社會不平等,可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供更多創新商品服務。他指出,一份報告顯示,疫情期間股價或營運表現正常的企業,擁抱ESG的企業表現比沒有擁抱ESG的企業更好;在永續金融方面,金管會將持續透過政策導引,希望金融機構不僅有足夠韌性因應氣候變遷,也能透過投資和融資協助經濟邁向低碳轉型目標,並符合國際對氣候變遷資訊揭露的標準。
 
 

崇哲:ESG聚焦落實監管


而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也表示,如今ESG聚焦的重點,已經從過去的扶植綠能產業、發行綠色債券等,轉變為對監管的重視,未來還有許多值得期待的進展,但為何監管是落實ESG重要的一環呢?就以全球電動車龍頭企業特斯拉(Tesla)為例,在MSCI的ESG Rating拿到的是A~AA等級評等,但在Sustainalytics卻拿到高風險標的評等,顯示評估機制與標準仍未有共識。

黃崇哲認為,要避免買到漂綠產品,或者打著ESG名號的企業是否真的落實其承諾,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評估機制跟標準,但觀察到歐盟已經設置了準則,而台灣估計也將在年底前跟上。金管會正積極研擬,將仿照歐盟永續分類規則(EU Taxonomy),制定台版「永續分類標準」,更優先選出製造業、不動產業、運輸倉儲等三大產業先行訂定「永續指標」,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出爐。

而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則提出,ESG已經成為國際顯學,因此企業若是要朝國際化發展就不可避免,勢必從供應鏈、銷售市場等都有規範,企業必須及早覺悟,當務之急是要提早從心態、人才、成本等做各項準備,「過去ESG做了是加分,現在做了不一定加分,但沒做就一定是減分!」他提醒企業主,政策改變很快,尤其牽涉國與國之間的事務,規範沒有最嚴格,只有更嚴格,唯有具備能力適應新規範的企業,才有機會贏在下一個起跑點。

政大Amundi鋒裕匯理投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則認為,對投資人來說,積極選擇投資ESG相關的產業,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驅動力,而投資人選擇ESG相關指數或者是綠色債券,在賺取報酬的同時也能為世界盡一份心力。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緊抓話題熱點,與你討論全球大小事!點我追蹤【TVBS Twitter
 
→擠出小時間,看看大新奇!全新影音品牌上線囉,一起擠看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拜登關鍵政策

台灣銀行家月刊

#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新冠肺炎#金融#永續發展#經濟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813

0.0902

0.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