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正式通知台灣,將出售4架可搭載武器的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軍事專家指出,若所搭配衛星系統為軍規,則台灣可望取得美國通常僅與盟國分享的衛星資料,彰顯雙方互信提升。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國務院已批准一項對台軍售,內容包括4架可搭載武器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SeaVue海洋多功能巡邏雷達等,總額約6億美元。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告訴中央社記者,就技術層面而言,此軍售案的兩大亮點是「武器搭載能力」及「衛星通聯能力」,所含主要電子裝備包括MX-20多光譜目標標定系統(multi-spectral targeting systems)、 SeaVue海洋多功能巡邏雷達(Sea Vuemaritime multi-role patrol radars)、SAGE 750電子監測系統(electronic surveillance measures)、C波段「直視性」地面通訊站(C-band line-of-sight ground data terminals),以及Ku頻衛星通訊(Ku-band SATCOM)。
他說,這樣的配備可謂「大全配」,等級相當於美軍一線裝備,且將是國軍首度擁有「偵察打擊一體」無人機,具重大軍事與政治意義。若搭配美方先前出售的攻陸及攻船魚叉飛彈、海馬士多管火箭等,相當於結合戰場的「眼」與「拳」,將賦予國軍更強的嚇阻戰力。
蘇紫雲指出,美方出售台灣此高階防衛性武器,凸顯雙方互信提升。MQ-9B可提供衛星資料上下鏈,基本上僅與盟國共享。軍事上,新武器可快速強化國軍的指管通電情監偵(C4ISR),並大幅提升戰場管理及目標獲取能力。從「國防自主」角度分析,相關電子設備未來可搭配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生產的「騰雲」無人機,形成組合戰力。
軍方人士受訪時表示,台灣主要的情報、監視及偵察設備多為固定系統,戰時遭敵軍飛彈及空中攻擊後,將喪失能力。現有飛彈系統,例如國產雄二、雄三,以及美國軍售「魚叉」(Harpoon),射程均達百餘公里以上,但縱使有遠距打擊能力,在情監偵設備遭敵軍破壞後,卻將面臨無法識別目標的窘境。MQ-9B為高效、遠距、長滯空無人機,具極佳遠距離目標獲取能力,因此可彌補不足。
此外,這名人士說,MQ-9B平時也可用於包括防空識別區(ADIZ)的區域監控、應對共軍的灰色進犯,以減輕國軍的軍機艦消耗。
相關「不對稱作戰能力」等概念,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近日撰文「台灣整體防衛構想說明」(Taiwan's Overall Defense Concept, Explained),並發表於「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MQ-9B無人機飛行距離遠、滯空時間超過40個小時,明顯多於國軍現役滯空時間最長的P-3C反潛機(17個小時),因此可執行大範圍海洋巡邏,有助增強國軍對台灣周邊戰略水道、尤其是巴士海峽的監控,甚至對在西太平洋巡弋或演訓的航艦戰鬥群進行情蒐,但前提是這批無人機能獲美國衛星系統一定程度支援。
在對共軍的作用方面,揭仲指出,當共軍出現大規模異常活動,MQ-9B無人機可用於偵察中國沿海,特別是東部及南部戰區的沿岸重要軍事設施、部隊集結與裝載區、主戰單位戰術陣地等,以掌握共軍動向。此外,國軍實施「聯合制壓作戰」後,MQ-9B無人機可用於協助評估行動成果,讓指揮官判斷是否有必要再對同一目標發動攻擊,促進國軍的遠距精準彈藥發揮更大效益。
不過,有鑑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空防能力近年不斷提升,揭仲研判,運用MQ-9B無人機執行高價值目標「滲透打擊」的效益不大,應以其他任務為優先。他也強調,若這批無人機僅能獲「商用」、而非「軍規」衛星系統支援,則僅可執行非戰時期的海洋巡邏與監視任務,大幅降低整個武器系統的效益。(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