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統一獅顧婕直腸癌青鳥鳳梨老婆劉喬安現況警戒區金智媛余苑綺大腸癌飆罵保護管束
  • 搜尋:

    風險高 結果共474筆

  • 81萬人免費快篩!遊民、獨居老人全納入 領取方式公開

    新冠肺炎侵襲全台,本土確診持續居高不下,加上「快篩陽性即確診」上路,為了更加快速控制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表示,依日前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針對COVID-19感染風險較高的照顧型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發放對象除住宿式、社區式照顧機構、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外,考量遊民生活環境特殊,染疫風險高;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多數有多重慢性疾病,染病後轉為中重症機率較高,因此也將遊民及列冊關懷的獨居老人納入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的對象,總計預估約有81萬人受惠。
    2022/05/28 14:26
  • 守護國門最前線染疫風險高 航警爆內部line:確診影響考績

    守護國門安危的航警,染疫風險相當高,卻有員警爆料,長官竟然傳簡訊,把「確診」與「考績」綁在一起,他們為了國家,冒著生命危險工作,從不推辭,為何疫情期間,還要擔心染疫影響考績,對此航警回應,確診同仁不用擔心請假影響考績,是表達不完整,引起誤會,也向同仁致歉。
    2022/05/27 18:59
  • 衝了?日本6月重啟國門 前台大醫4點分析:這樣好嗎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昨(26)日宣布,6月10日起開放外國旅客觀光,限定團體旅客入境,依照陽性率風險高低將全球國家地區分為「藍」、「黃」、「紅」三種,台灣屬於藍色低風險國家地區,不論有無施打疫苗,入境都不用做PCR且不須隔離。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同時也是日本旅遊達人林氏璧直言,原本太保守,現在卻忽然暴衝,「最近是有黑船來航嗎?」
    2022/05/27 07:40
  • 北約秘書長警告 與中俄經濟緊密連結風險高

    俄羅斯雖然沒有受邀參與世界經濟論壇,但仍是達沃斯經濟論壇的討論焦點。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警告,與中俄的密切經濟聯繫將帶來風險。史托騰柏格強調,自由比自由貿易更重要,俄烏戰爭突顯出歐洲與威權國家,因為緊密的經濟關係,在能源等原料供應上格外脆弱。各國與中國大陸分享,5G等網路技術時,也可能為基礎建設帶來安全性的風險。他呼籲西方國家,不要用長期的安全來換取短期的經濟利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也在達沃斯批評俄羅斯,利用糧食供給作為影響全球的武器。呼籲各國共同合作,才能為糧食危機解套。
    2022/05/25 14:57
  • 兩年等不到預售屋 買家控建商一屋二賣

    預售屋買賣風險高!?民眾控訴,3年前在竹北買下一間預售屋,原本預定去年四月交屋,卻遇上建商為了賺差價,不履約,雙方展開訴訟,法院判決建商敗訴,但建商不服再提上訴,竟然還在這期間,把房子轉賣給第三方,對此,建商表示,控訴並非事實,一且交給司法處理。有立委提出,現行制度有漏洞,政府應該針對房屋買賣,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2022/05/12 18:28
  • 確診重症風險高 即起「懷孕」增列口服藥適用條件

    國內疫情嚴峻,中重症個案不斷增加,日前新北市一名20多歲孕婦確診後不幸母嬰雙亡,讓外界開始議論孕婦是否增列為口服藥物對象。對此指揮中心今(11)日宣布,即起增列「懷孕」為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適用條件,但因臨床資料不充足,因此若醫師覺得有風險,要充分告知病患,病患同意才能使用。
    2022/05/11 14:42
  • 居家隔離新制上路 4大QA懶人包一次了解

    一、誰會被匡列為居家隔離? 接觸者:僅匡列同住親友,最多10人為限。 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僅限同住親友、同宿舍室友,由確診者自主回報,而確診者的「職場」改採自主應變,不再發隔離通知單,產險業防疫保單理賠壓力將可大幅減少數百億元。以暴露風險高低實施防疫假等措施。若在無適當防護下,24小時內與確診者面對面接觸累計超過15分鐘,就屬於高風險接觸者。另外若有症狀,或接種第三劑未滿14天,但有需到辦公室者,都要進行快篩。醫療或長照機構不適用此措施。
    2022/05/10 09:29
  • 有片/注意! 這個疾病靜悄悄破壞「肝臟」致命風險高!

    您知道【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其實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醫師警告千萬不可用症狀來決定是否就醫,必須及早檢查、定期追蹤治療才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機會,醫師指出診斷肝癌在可以被根除性治療,大概占45%左右,但是晚期肝癌的比例並沒有減少,原因是認知不足,這些衛教推廣有待加強。
    2022/05/09 23:07
  • 即起居隔者「無電子圍籬」 民眾怕:考驗人性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為了強化防疫量能及韌性,指揮中心宣布8日起,除了確診者和居家檢疫者,其餘居家隔離者取消電子圍籬。雖然不少民眾已經認同,新冠疫情朝流感化處理,不需特別緊張,但也有人認為,居隔者染疫風險高,若沒有電子圍籬管制,等同讓居隔者出不出門都自主應變,相當考驗人性。
    2022/05/08 13:44
  • 居隔僅限密切接觸「同住親友」 電子圍籬也取消

    疫情延燒,指揮中心今日宣布8日開始,只有同住且密切接觸的親友,才會被匡列居隔,職場同事或同班同學則要進入自主應變。若職場出現確診者,接觸者將依照風險高低、有無症狀,以及疫苗接種狀況來決定是否居隔,另外,確診居家照護條件也放寬,只要滿7天免採檢,就可以解隔。
    2022/05/07 21:18
  • 面對檢體「感染風險高」 醫檢師工作量增

    疫情嚴峻,許多民眾有篩檢需求,醫檢師工作量增加不少,以醫療資源缺乏的東部來說,人數少、更辛苦,像是部立台東醫院只有4位醫檢師,一天處理120至150個PCR檢體,處理一個檢體要花1.5小時,而且他們直接面對檢體,感染風險高,民眾如果檢驗報告等太久,記得體諒一下,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
    2022/05/06 19:09
  • 首度單日破千例!除非大型群聚 高雄不再公布足跡

    高雄市確診數首度破千,原本還會公布風險高的熱點,因為確診個案增加,未來除非有大型群聚,否則不會再公布足跡點,至於有外界質疑,為何高雄公布的案例,常跟中央給的有出入,市府強調,有些在北部就醫確診者,因為戶籍地而被列為高雄,但居住跟工作都在外縣市,會再把案「轉銜」回當地,強調這是地方政府合作的常態。
    2022/05/05 18:37
  • 輕忽這幾個小症狀 醫師警告:心房顫動風險高!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很多人都聽過「心房顫動」這是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發作時心房的跳動會像顫抖一樣。根據統計,有四成至六成的病友並沒有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常見的症狀像是心悸頭暈無力,心跳不規則甚至是胸悶,臺北榮總實驗外科主任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認為像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者是不運動,還有包括抽菸、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者是睡眠呼吸中止等等,這些都是會引起心房顫動的一個危險因子。
    2022/05/04 22:58
  • 寵妻才是王道!婚姻不幸「男人恐短命」 50歲↓風險高

    閃婚、閃離、外遇成為近年熱門話題,而研究更指出,當婚姻陷入絕望與失敗時,竟可能成為男性比預期年齡更早死亡的主因之一!
    2022/05/01 15:42
  • 「吸菸」重症風險高50% CECC放寬可用口服藥

    本土疫情持續蔓延,對於藥物整備與使用,指揮中心把「吸菸」納入重症高風險因子,原因是國際文獻中發現,吸菸或曾吸菸已戒菸者,確診後演變成重症的風險,比不吸菸的人高出1.5倍,相當於增加50%重症機率,也將列為可考慮做口服藥放寬使用對象。
    2022/04/24 21:55
  • 台北以篩代隔 確診者同事快篩「陰」要上班

    台北市4/24起,包含醫護跟防疫相關人員都採「快篩取代隔離」,等於這些單位的人只要一有人確診,職場同事先做快篩,陽性的才必須通報隔離,未來可能擴大到大眾運輸人員或批發市場等,至於新北則授權學校自行評估風險高低,採線上或到校上課。
    2022/04/24 19:03
  • 台塑林園廠群聚!22名員工確診 辦公室最易傳播是這裡

    高雄台塑林園廠爆發群聚,一名員工在健身房接觸確診者後染疫,衛生局緊急分三圈匡列,其中同廠區辦公室的50名員工中,就有21人染疫,另外還有一名職場接觸者也確診,不只職場風險高,高雄的特種行業也進入第二波疫情,從4月15日復業以來,已經累積29人確診。
    2022/04/24 19:01
  • 口服藥指引條件修正 羅一鈞:有吸菸重症風險高1.5倍

    國內本土病例今(24)日飆破五千人,來到5092人確診,隨著確診人數越來越多,口服藥的需求也將越來越大,陳時中今(24)日表示第一批口服藥今日會全部到位,而指揮中心近日也鬆綁用藥條件,包括有吸菸史納入、高血壓病史移出用藥指引等。
    2022/04/24 14:45
  • 吸菸者染疫「重症風險高」 醫師評估後可用口服抗病毒藥

    因應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儲備充足,指揮中心近日鬆綁用藥條件,染疫個案若有吸菸史、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等都可由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進駐醫師評估用藥。
    2022/04/23 20:03
  • 為何65歲先打「第四劑」? 莊人祥:中重症風險高

    疫情持續延燒,ACIP20日拍板定案讓65歲以上長者接種第四劑,最快6月上路,外界質疑,怎麼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並非第四劑優先接種對象,指揮中心說明,除了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將年紀大、免疫力低的族群列入考量,但醫護並沒有這樣的需要。也強調,台灣沒有疫苗不足的問題,4月底跟5月,各有兩批莫德納疫苗會陸續到貨。
    2022/04/21 18:55
  • 心房顫動不是老人才有! 年輕人「愛運動」風險高2倍多

    心房顫動常被認為是高齡者才會有的健康問題,事實上年輕族群也需留意,特別是平時有高強度運動習慣、或是本身就為運動員的族群更要小心,雖然運動普遍被認為有利身體健康,但強度較高的運動卻有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
    2022/04/20 08:37
  • 網友提案大專現確診「全校遠距授課」 逾5千人附議

    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考量大學生跨縣市移動染疫風險高,希望讓大專自行評估遠距教學規範、已有確診個案的學校採全校遠距授課,2天內超過5000人附議。
    2022/04/17 16:13
  • 兒童染疫併發腦炎風險高、惡化快 醫籲「3症狀」速送醫

    國內現首例兒童染疫併發腦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兒童併發腦炎風險較高且說惡化就惡化、病程難預測,香港也有2例釀腦炎死亡案例,若高燒不退、意識不清、抽筋應盡快送醫。
    2022/04/16 19:17
  • 有片/就是它!世紀罕見病毒引發人體「免疫風暴」致死風險高!

    自然(Nature)最新研究指出,SARS-CoV-2病毒非常容易引發免疫風暴,事實上新冠病毒引起免疫風暴,致命風險高,也有可能釀成全身發炎反應,醫師指出預防新冠肺炎,就是避開感染源,抵抗病毒入侵身體,當身體出現容易疲勞,睡眠品質差,消化不良,這些是免疫力下降的警訊。
    2022/04/13 22:55
  • 侯友宜曝「新北停課3大指標」:彈性應變城鄉地區停課標準

    國內今(13)日新增744例本土確診個案,分佈多達19縣市,其中新北市264例全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召開疫情說明記者會,針對中央放寬全校停課標準引發家長罵聲一片,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政府的評估有「3個指標」,因為新北有都會、偏鄉等型態,將採取彈性應變,由校長跟教育局、區公所、各衛生單位評估風險高低,再做出實體或線上上課的決定。
    2022/04/13 16:0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