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深藍壓力周杰倫離婚新北市美國胰臟癌死亡率龍天翔Hooters統一獅店面
  • 搜尋:

    風險高 結果共474筆

  • 停畢旅卻不禁演唱會? 柯文哲:商業不到最後關頭不停

    台北市暫停畢業旅行等校外活動,但未禁止演唱會、鄰里活動引發議論。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相關標準以科學為依據,感染風險高的先停,再來則是涉及商業的盡量擺後面,不到最後關頭不停。
    2022/04/09 17:12
  • 午睡超過1小時恐失智!風險高40% 「保命睡覺法」曝光

    各位有睡午覺的習慣嗎?一早出門工作,中午忍不住想瞇眼養神,但小心睡錯時間,恐罹患失智症!國際學術期刊近日發表一項報告,直言每天午睡若超過1小時,罹患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的風險高出40%。
    2022/04/07 11:38
  • 確診爆量 北市將不公布「低風險場所」足跡

    本土疫情升溫,雙北都質疑中央防疫戰略矛盾不明,指揮官陳時中說,如果不清楚那就來問啊,另外確診數逐漸攀升,台北市的疫調策略也將改變,會以風險高低來決定公布足跡多寡,像搭捷運等等口罩不會拿下來的空間,就不會優先公布。
    2022/04/04 21:28
  • 確診激增 北市足跡公布將以高風險優先、大眾運輸不公布

    台北市衛生局今(4)日召開防疫記者會,副市長黃珊珊親自出席,黃珊珊也在會上宣布北市新的足跡公布辦法,黃珊珊表示,隨著個案若持續增加,北市將會衡量風險高低,做為公布足跡的準則,會公布較高風險場所,例如脫下口罩運動、群聚吃飯的會優先公布,至於大眾運輸都有戴口罩、經過時間短,風險低就不公布,避免大家看到很多足跡會不注意。
    2022/04/04 16:54
  • 確診助理Ct值低 立院下令:同樓層快篩陰才能入院區

    國民黨立委廖國棟助理確診,立法院今天表示,由於2位確診助理Ct值低,傳染風險高,位於立委研究大樓同樓層的立委及助理,於6日上班日前,應做PCR或快篩採檢,確定為陰性才能進入院區。
    2022/04/04 14:16
  • 童染Omicron風險高 羅一鈞:比流感更易侵襲器官

    外媒報導,兒童感染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致死率較流感高。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表示,對兒童來說,Omicron侵襲不同器官風險也比流感更高,須特別注意。
    2022/04/03 19:06
  • 疫情升溫半個台灣淪陷!醫警告「最可怕的還沒來」連假小心

    本土疫情再次爆發,昨(31)日又一口氣新增87例本土確診個案,面對4天的清明連假就要來臨,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直言「最可怕的還沒來」,呼籲大眾春假沒事別去傳染風險高的場所,「幫忙給台灣再一次清零的機會!」
    2022/04/01 10:42
  • 聚餐感染外擴 基隆市警局總計13人染疫

    基隆疫情延燒,其中市府和員警餐敘備受關注,因為警察確診人數已經來到13人!這個111年治安工作餐會,當天近200人參加,其中還有不少一級主管、民意代表與會,尤其基隆市府就有11人參與,但疫情爆發後,卻只有市長林右昌被居隔,引發外界質疑。基隆觀銷處表示,當天與會主管,都有依據風險高低,列為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
    2022/03/31 18:40
  • 染上這疾病出院後 罹患失智症比例高15倍

    新冠肺炎疫情到現在為止持續延燒,還沒接種第三劑的比例不少,最新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年長重症者出院一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比例,是輕症或未感染長輩的15倍。醫師提醒,無論是新冠肺炎或其他感染症,很多發炎物質都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失智症風險高。
    2022/03/22 23:05
  • 有片/焦慮、胸痛別輕忽!更年期後女罹患心肌梗塞致死風險高

    心肌梗塞是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誤以為是男性比較容易發生,主要年輕女性因為賀爾蒙波動調節,罹患的比例相較於男性低,但其實,女性在更年期後,少了賀爾蒙優勢,加上壞膽固醇容易累積,罹患機率也提高,而且也可能出現非典型症狀,像是肩頸痛、胃痛或是焦慮焦躁等等,只要長時間沒有改善,都應該要盡速就醫。
    2022/03/14 23:01
  • 巴戈胰臟癌病逝!醫曝4地雷:「這些」過量風險高10倍

    資深藝人巴戈在16日因胰臟癌擴散病逝於台北長庚醫院,事實上,依據衛福部2019年統計顯示,台灣每一年約有2500位國民因胰臟癌而過世,更讓胰臟癌一舉超越胃癌,成為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
    2022/02/25 14:11
  • 有片/輕忽「這症狀」致長期慢性肝臟發炎 醫師:罹癌風險高!

    肝臟疾病如果惡化成肝癌,需經過三個階段,病程開始時,肝炎變成肝硬化,最嚴重情況會變成肝癌。事實上別以為癌症才會傷害健康,其實從肝炎開始,肝臟組織就不斷遭到破壞,但許多病友缺乏具體症狀而沒有辦法察覺。最後可能因為細胞在修復肝臟時,產生突變,因此形成癌症,醫師提醒千萬別輕忽肝臟引起慢性發炎。
    2022/02/15 23:04
  • 台灣首例Omicron死亡個案! 8旬婦採陰「解隔日」亡

    今天(2/15)有新一批莫德納抵台,第23期COVID疫苗預約也將在明天(2/16)開放,另外指揮中心宣布,也將針對「宗教管制」鬆綁,去廟裡拜拜可以抽籤擲杯,還有「外籍商務客」入境禁令鬆綁,但國人出國還得等等,畢竟海外風險高,台灣也有不明感染,元宵新增5例本土,1例機場航警感染源待釐清,也出現國內首例Omicron死亡個案。
    2022/02/15 18:45
  • 兒童染疫仍有重症可能 醫曝「這兩類」兒童風險高要注意

    國內本土疫情還沒完全得到控制,而這一波疫情當中,也有不少學生、幼兒遭到感染,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份,Omicron本土病例最新分析,其中0到9歲兒童確診人數已達60人,這些兒童因為都未滿12歲還無法接種疫苗,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分析,染疫的兒童如果肥胖或是小慢性病,像是小兒其喘等,重症風險就會偏高。
    2022/02/13 11:10
  • 包裹、旅館感染風險高?專家揭病毒存活時間 解封條件曝

    台灣傳出物流公司人員確診,引起民眾擔憂物流、包裹表面可能殘留Omicron病毒甚至造成傳染。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受訪表示,病毒確實可能存活在物品表面,但病毒「殘留量」才是影響傳染風險的重點,除非確診的物流人員對著包裹打噴嚏、咳嗽留下大量飛沫,一般情況的風險並不高。
    2022/02/11 15:33
  • 印尼疫情升溫 研究:多次感染Omicron風險高

    印尼昨天通報4萬6843例COVID-19新增確診,是去年7月28日以來新高,並新增65人不治。媒體引述學者研究指出,感染COVID-19變異株Omicron痊癒者,仍可能再多次感染。
    2022/02/10 10:34
  • 北京環球影城帶動消費!國外品牌來勢洶洶 陸本地樂園拚轉型

    根據北京市官方統計,2021年北京市消費市場已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總消費、服務消費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較前一年同期增長11%、13.4%及8.4%,而北京也力促2025年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9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2021年共有901家首店及旗艦店進駐北京,是2020年的近五倍,而環球影城的開幕趕上中秋及十一連假,截至去年底,已累積210萬人次入園遊玩,帶動周邊文化、觀光、娛樂等發展,溢出效應明顯。」 而環球影城的進駐雖然為中國大陸帶來極大利潤,但在環球影城與迪士尼兩大國際主題樂園的夾擊下,大陸本土樂園面臨轉型挑戰。陳韻雯說明「樂園是個投資高、回收慢,且風險高的產業,在國際品牌來勢洶洶的情況下,本土樂園須調整產業營業模式、打造新的品牌,並引進專業人才,藉此吸引消費者。」
    2022/02/09 15:32
  • 2傳播鏈潛桃園「這天定調風險高低」 鄭文燦:跟病毒拚速度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桃園市長鄭文燦今(6)日在防疫記者會說明,目前桃園有2條傳播鏈,為亞旭電腦與日翊物流的群聚,目前採檢仍在進行中,日翊部分則會在明天「定調風險高低」,此外昨日桃園擴大社區採檢共2472人,全數皆為陰性。
    2022/02/06 10:17
  • 停機車2分鐘染疫 陳其邁:老公寓空間窄、加強基層診所社區監測

    針對18775與18352同住一棟公寓,在一樓密閉空間停車場短暫接觸停留因而感染一事,陳其邁特別表示該大樓屬老舊公寓,空間狹小、接觸風險及排煙管和浴室通風都不佳。衛生局潘炤穎簡任技正也補充說明,該公寓共同停車空間、樓梯間看來傳播風險高,因此目前除了部分空戶之外,其他房子裡共住20人,全部都已經匡列為隔離對象。市府也加開小港中天寶殿採檢站,供附近民眾前往篩檢。
    2022/01/29 21:33
  • 春節風險高「25%長者沒打疫苗」 指揮中心疾呼:仍有獎勵

    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持續,且國內本土疫情尚未平息,及農曆春節期間國人團聚交流頻繁,社區傳播風險提高,呼籲尚未接種第1、2劑COVID-19疫苗之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儘速完成接種,以獲得保護力,目前國內COVID-19疫苗接種率第1劑約81%、第2劑約74%,只有75歲以上長者第1劑接種率僅約75%、第2劑接種率僅約68%,仍需再積極提升。為鼓勵18歲以上尚未接種1、2劑疫苗者,延長地方政府提供200元(含)以下衛教品之措施至今(2022)年2月28日。
    2022/01/29 14:16
  • 有片/春節群聚難避免!飛沫傳播風險高 過完年疫情「剉咧等」

    春節9天連假正式開跑,全台南來北往,勢必加速疫情擴散。指揮中心公布原則性的春節防疫指引,提醒民眾最好緊戴口罩,並且盡量不要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在外吃飯不要逗留太久等等。重症醫師引用日本的研究表示,不要認為待在室外比待在室內安全,假如聚會聊天、唱歌都脫口罩,在戶外遭到飛沫傳染的機率不比室內低,民眾最好提高警覺。
    2022/01/28 22:52
  • 缺牙別大意! 日調查發現:罹患失智、肺炎風險高3倍

    年節將近,買辦年貨與年菜的同時,別忘了提前檢查牙齒,維持牙齒健康。「國人牙齒概況與衛教認知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五成民眾不知道牙齒保健與失智症、吸入性肺炎之間的關聯性。滿意自己牙齒外觀的比例更不到10%。
    2022/01/26 18:19
  • 注意!這幾類族群 未打第三劑或一劑疫苗都沒打重症與死亡風險高

    全球現在因為Omicron疫情肆虐,台灣本土病例人數增多,社區流行一觸即發,但高風險群第三劑接種情況不如預期,現在高風險族群包括孕婦、長照住民、65歲以上長者第三劑接種率不到兩成,甚至還有人一劑都沒打,令人擔憂。關鍵在於醫師指出突破性感染案例層出不窮,接受完整疫苗也不能絕對避免感染新冠病毒。
    2022/01/25 23:15
  • Omicron來勢洶洶 日醫師稱「這種人」染疫風險高

    Omicron全球肆虐,各地確診者急速增加,許多施打兩劑疫苗的民眾,可能認為自己體內有足夠保護力,可以對抗這個新變異株。日本小橋友理江醫師卻對日媒透漏,完成兩劑疫苗,沒有施打第三劑加強針的年長者,同樣是染疫的高風險族群之一。
    2022/01/23 20:24
  • 疫情狂燒 醫曝「4族群」風險高:空間窄又接觸密集

    本土疫情多點狂燒,昨(22)日新增82例本土確診,也創下今年新高,而傳播鍊擴散到各縣市更讓大眾相當戒備此波疫情。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表示,除了醫護人員之外,其實有4類人也為防疫高風險族群,而在非常時刻也要避免群聚行為,以免疫情擴散更快速。
    2022/01/23 10: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