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余天運勢總統民調天氣中興大學千萬宅聲押升級梅雨鋒面結婚
  • 搜尋:

    碳匯 結果共14筆

  • 碳權自己種!不只造林農業部推「土壤管理方法學」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意識抬頭,但種樹造林,獲取碳匯只是減碳的選項之一。因此農業部就推出土壤管理新方法,把二氧化碳固定在土壤中,建立方法學,讓農民改變施肥和耕作方式,增進碳匯,也減少碳排。
    2024/04/17 22:50
  • 全民響應「一樹一山」 種樹可美化環境還能減碳

    你有參加過種樹活動嗎?二十年前的植樹活動可能是為了宣揚紙類回收的重要性,但在全球永續意識抬頭的時代,種樹被視為是一種增加碳匯,甚至是企業換碳權的一個方式。
    2024/04/12 16:25
  • TVBS《FOCUS世界新聞》x《遠見雜誌》剖析企業三色碳經濟

    隨著美國、日本、台灣等國,陸續宣示將「2050淨零」列入國家目標,包含蘋果、微軟等國際企業,紛紛加入環保永續陣營。自然碳匯儼然成了最火紅的議題,全球都在找尋三色碳,就看誰能取得先機、成功卡位。今(10)日邀請到遠見雜誌總編輯林讓均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跨國企業像是摩根大通、微軟或蘋果這些大咖它紛紛出手造林,而且它的範圍是擴展到全球各大洲,它白熱化的程度就是另類的綠色競爭,而原因在於他們在布局自然碳匯,那自然碳匯它是種天然的碳移除的機制,也就是可以把二氧化碳從空氣中移除,並封存到大自然當中,也就是說這些企業他們在購買林地之後,隨著樹木成長樹體可以吸收並且封存二氧化碳,讓大氣中溫室氣體有效減少,並能緩解氣候變遷的衝擊。」
    2024/04/10 14:42
  • 北極無冰化成真?若不加快減碳 2035年北極夏季無海冰

    北極無冰會是什麼樣子?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北極熊、海豹、海象棲息的北極,海上冰層極可能在2035年夏季消失,「白色北極」會轉變為「藍色北極」,不過一旦海冰消失,海水會吸附更多的熱量,暖化速度恐怕也會加快,減碳就成為阻止北極海冰消失的重要策略,除了減碳得加快,更要找到儲存炭的方法。
    2024/04/02 22:59
  • 森林經營計算碳匯 環境部12日審查方法學

    環境部今天表示,將於12日召開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首次專案小組會議,小組會議以2次為原則,接著再送審議會(大會)審查;至於是否有望在上半年完成審查,則尊重委員審查。
    2024/04/02 18:19
  • 環境部:造林可增碳匯 不直接等同取得碳權

    今天是植樹節,環境部表示,造林可增加自然碳匯,但碳匯並不直接等同於減量額度(碳權),減量額度也並非自然碳匯的唯一價值,呼籲事業不得宣稱參與活動可以取得碳權。
    2024/03/12 18:03
  • 碳交所攜手非洲友邦史瓦帝尼 共同面對氣候行動

    史瓦帝尼證券交易所(ESE)3月4日與碳交所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除了建立雙邊碳權市場的連結與互動交流,更加強化兩國的關係;未來史國在台灣上架的交易,最可能的是以綠碳、黃碳為主的自然碳匯。
    2024/03/05 09:49
  • 碳交所攜手中興大學推廣台灣自然碳匯 促進農業收益

    持續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碳交所攜手中興大學簽訂自然碳匯推廣合作備忘錄,傳遞碳權概念,提高業界對碳權、自然碳匯的認識和參與度,期望一起加速台灣淨零永續淨零發展。
    2024/02/27 13:10
  • 這裡發現大量石油 霸氣總理一句「保護海洋」禁止開採!

    貝里斯的海岸地區,充滿著壯闊的紅樹林景觀,紅樹林生態近來受到外國投資者破壞,讓居民紛紛提出抗議。距離本島32公里外的海域,是政府畫定的其中一個保護區,未受汙染,當地人在那裡養殖海藻,海藻除了增加海洋碳匯之外,還具有不少經濟價值,同時幫助婦女就業。靠海維生的貝里斯,其實負債累累,他們與國際組織達成協議,透過藍色債券,透過保育環境來換債。
    2024/01/20 21:55
  • 自然碳匯濱海藍碳生態系豐富 吸儲率高

    碳交所將在十二月二十二日開賣國際碳權,環境部氣候署說,僅能用於企業供應鏈的碳中和需求。其實,台灣四面環海,藍碳生態系豐富,像是紅樹林、潮汐鹽沼和海草床,比綠碳生態系,藍碳具有更好的高碳匯能力,海委會也積極推動,要將藍碳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中。
    2023/12/11 17:53
  • 減碳教育!500人植樹4千顆台灣原生種

    台灣今年成立第一個碳權交易所,其中「森林碳匯」,透過植物吸收及儲存二氧化碳,是最便宜且最有貢獻的減碳模式,南部清景麟教育基金會,就號召員工、企業合作夥伴共500多人,前往屏東車城保力林場,種植4,000顆台灣原生樹種,藉此提高森林固碳及森林生態系統功能。
    2023/12/06 17:23
  • 地球第二大的天然碳庫! 維持土壤健康需靠友善耕作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造就土壤特性,而土壤的健康度也跟農作物產量息息相關,像是位在台南玉井的農民,用溫室栽種番茄,不過近年來卻發現,每一區的產量有所不同,找來專家團隊來檢驗,才發現原來每一區的土壤質地不同,在栽種上也要有區隔,而維持土壤健康,不只能幫助作物生長,也能儲存二氧化碳,成為地球的天然碳庫。
    2023/02/19 22:27
  • 中研院發布淨零建議書 籲速推5科技

    費時2年,中央研究院今天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建議儘速推動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高效太陽光電系統及生質碳匯5項科技,並舉例去碳燃氫具國際市場價值。
    2022/11/30 17:39
  • 無法排除的碳怎辦? 「森林碳匯」成解方之一

    2050淨零碳排路徑中,森林碳匯成了無法排碳的解方之一,而森林碳匯,就是樹木吸收二氧化碳,將碳存在樹體裡,即便被伐採製成木桌椅,仍有固碳作用,除非是森林大或是將木製品焚燒,碳才又會回到大氣中,不過,台灣的面積小,要增加森林碳匯難度相對高,專家分析,可以從森林管理或是海洋碳匯著手,來達成碳中和目標。
    2022/08/31 23:1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