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森恬CPGoogleGoogle播客錫蘭紅茶民調俄羅斯美食房價性幻想黃金單身漢
  • 搜尋:

    毒物 結果共936筆

  • 讓博愛座遭轟「死小孩」!他手脫臼也被噴 嘆:要表演手掉下來?

    博愛座讓座爭議近期浮上檯面,捷運站、公車站皆發生長輩與年輕一代的口角衝突,對此不少人有感分享了自身經驗。毒物專家招名威日前稱,自己曾讓座給七旬婦人卻被罵「我看起來很老嗎」;另有次因自己手脫臼而坐博愛座,孰料,竟被側目與指指點點,讓他相當無奈。
    18小時前
  • 痠痛貼布害腎衰竭!醫警「這貼法」超傷身 注意使用4要訣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痠痛貼布亂貼比口服止痛藥更可怕,他有位病人本來是第2期腎病變,有天來看診竟變成最嚴重的第5期腎病,險急性腎衰竭。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建議,痠痛貼布一個部位一次只能貼一片,全身一次最多只能貼兩片,否則可能傷腎、傷肝,還傷心!
    2024/06/19 09:32
  • 保險公司致電「問4奇怪問題」!他一接驚覺:個資外洩或詐騙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招數不斷翻新,令人防不勝防。日前,毒物專家招名威就遇到一起可疑電話,對方自稱是保險公司客服,聲稱要協助變更電話號碼,接連問了數個私人問題,讓他起了疑心,事後仔細一想,發現其中有多處可疑之處。
    2024/06/17 13:42
  • 糖癮恐致癌!「25克」是界線 毒物權威:一杯手搖就超標

    糖的巨大危害逐漸為人所知,但糖癮如同酒精般難以戒除。毒物科權威醫師姜至剛指出,攝取糖會加劇血糖波動,使胰臟功能衰竭,導致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甚至引發多種癌症。姜至剛建議,戒糖可從生活飲食做起,減少糖量的攝取。當人減少糖的攝取,體內對糖感到愉悅的多巴胺受體也會減少,進而不再感覺如此愉悅。
    2024/06/15 08:55
  • 公仔電子菸摻毒物「依托咪酯」 網路販售

    公仔型電子菸,摻毒流入台灣!這類電子菸通常會做成公仔、或是五顏六色的罐子外型,吸引年輕人購買,大多是中國大陸販售,不過裡頭摻有毒物依托咪酯,會造成腦神經破壞,有不肖業者看準台灣沒有列管,走私販售牟利,警方將加強查緝。
    2024/06/11 13:38
  • 韓抽查陸電商Shein兒童產品 竟發現有毒物質超標428倍

    考量中國線上電商平台,如今已成為南韓線上購物市場的重要業者,但當地民眾對其產品安全,卻始終存有不少疑慮,首爾市政府自4月起、每週進行隨機商品檢測,並公開測驗結果。近日一批安全檢測結果,首爾市府發現、來自中國電商平台Shein的多款兒童商品,不僅含有毒化學物質,其中還有商品超標428倍,引發當地民眾議論。
    2024/05/28 16:28
  • 竹市28樓高豪宅火警 2勇消氣瓶耗盡殉職

    新竹東區28樓高豪宅,傳出火警,造成兩名消防隊員喪命。兩人被發現時,倒臥在二、三樓的樓梯間,雖然緊急送醫,但還是不治,起火點是地下一樓,由於燃燒的管線,含有大量有毒物質,沿著管道間往上流竄,292名住戶有的跑到頂樓,有的在自家陽台,等待疏散,警消初步研判,可能是氣瓶耗盡,消防隊員吸入濃煙,才丟了性命。
    2024/05/27 12:28
  • 汽車1內裝恐致癌!戴口罩沒用「醫示警兒童」上車前快做這事

    外電報導,汽車座椅的泡棉中有阻燃劑,但其中的「有機磷酸酯」可能致癌,尤其因容易轉化為氣體,揮發進入車內空氣,夏季高溫更可能讓汙染量提高5倍。毒物科醫師表示,「有機磷酸酯」無法透過口罩過濾,建議開車前要開窗、冷氣打開外循環,才能降低有害物濃度。
    2024/05/17 13:49
  • 99%美汽車「裝1物恐致癌!」夏季毒5倍 專家曝解決辦法

    談到汽車帶來的汙染,多數人都會想到排放的廢氣和輪胎摩擦產生的有毒顆粒,但根據最新研究,多達99%的美國汽車座椅泡棉和其他內部裝置表面,都含有可能致癌的阻燃劑(flame retardants),恐造成神經和生殖問題。且阻燃劑汙染量在夏季高達5倍,因為天氣變暖將加速化學物質釋放。
    2024/05/15 15:39
  • 不可輕忽日常生活隱藏毒物風險!沒注意「這件事」 醫師:身體恐出現病變

    日常生活中,其實處處潛藏各種,可能會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事實上每個人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不同,如果再加上暴露毒物時間與劑量,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同,專家指出避免同時間使用相同的一個食物來源,攝取的食物要有多元性,不能長期使用一些來路不明的食物,或是一些保健食品,這些可能都有被這個黴菌毒素汙染的潛在危險。
    2024/05/10 23:00
  • 一堆人做錯!「咖啡渣」放在家除臭 專家驚揭:會長黴菌

    許多人有喝咖啡的習慣,而咖啡渣能否當作除臭劑,放置於家中呢?無毒教母、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其實這是錯誤的作法,因為咖啡渣含有溼度,達到一定溫度後就會長黴。
    2024/05/10 08:03
  • 誤認超商水餃「有黑松露」 男2顆吃下肚慘腹痛

    有民眾在超商,買了兩盒冷藏鮮食水餃,發現上面布滿黑點,以為是加黑松露,直接吃2顆,才驚覺疑似發霉,掛急診檢查是急性腸胃炎。對此毒物科醫師說,像這種含水量高的食品,容易被環境中的微生物給汙染,建議微波食品買回後要立刻撕開封膜,避免降溫又有水蒸氣,導致變質。
    2024/04/27 18:46
  • 俄軍神秘「龜甲車」現蹤! 烏控俄壕溝丟「化學毒彈」

    烏軍指控,俄軍動用具有化學毒物的催淚瓦斯手榴彈,壕溝中的烏兵如果來不及逃跑,就會窒息而死。過去半年來,已經有多達900起類似事件,俄軍此舉違反國際公約。至於美國卡關的600億援烏案,眾議院終於排定本周六表決。
    2024/04/18 22:16
  • 紙餐盒不能微波!營養師曝「食物加熱3要點」 小心毒物吃下肚

    為了方便,許多外食族會購買紙餐盒盛裝的食物,甚至到超商買便當,也很習慣將整個容器放到微波爐加熱。然而,並非所有紙餐盒都適合微波加熱。顏瑜萱營養師在臉書專頁《瑜萱營養師》指出,若不當使用塑膠產品,可能會導致其中的塑化劑、穩定劑及塑膠單體溶出,汙染食品。這些含有環境荷爾蒙特性的物質進入人體後,可能引起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生長發育和生殖系統
    2024/04/13 09:20
  • 收治2寶林重症! 馬偕揪共通點「吃炒粿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造成2死、4重症,台北馬偕醫院收治2名個案,共通點是吃炒粿條,還在同家餐廳,加護病房負責照護的護理長,將狀況通報上去,毒物科主任從醫學期刊內鎖定,就是邦克列酸造成;另外四名重症患者,也傳出好消息,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證實,4人全部恢復意識,1人將於下周換肝。
    2024/04/12 23:27
  • 染髮會致癌?譚敦慈授安心7步驟:風險比喝熱湯還低

    染髮會得膀胱癌嗎?很多人對染髮又愛又怕,擔心罹癌風險高,但是頭髮少年白、老化白,白頭髮讓人看了老10歲,怎麼辦?無毒教母、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我也有染髮!」並強調,只要選擇安全的染髮劑,也可以安心染髮!並教大家安心染髮7步驟,染髮後多喝水、多吃蔬果,不必擔心傷健康!
    2024/04/11 12:53
  • 寶林茶室廚師遭指「傷寒瑪麗」 毒物科醫師解析曝可能性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目前累計34例通報,而代班越籍廚師手部和糞便都有驗出邦克列酸,就有醫師推測可能是罕見共生體,甚至是傷寒瑪麗,不過,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過去沒有過這種由人體帶原的狀況,廚師處理有毒素的食材,留在手部後沒有清洗乾淨而攝入體內,是比較合理的解釋,但整起案情仍待進一步釐清。
    2024/04/07 17:25
  • 寶林廚師手部檢出「米酵菌酸陽性」 專家:幾乎確定食物遭污染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死亡和命危病例,引發人心惶惶,衛福部檢驗35樣食材,目前皆未檢出米酵菌酸,不過北市今(2)日公布,確定在3/24採集寶林的環境、生物跡證上檢出米酵菌酸陽性,目前在「廚師手部跡證驗出毒素」,對此毒物專家楊振昌認爲,如果是這樣很大的可能食材確實遭到污染,進而污染到工作人員手部、刀具、砧板。毒物科醫師顏宗海直言「這是一個重大發現」,這也幾乎確定「寶林茶室的確有污染源」。
    2024/04/02 11:08
  • 冰箱塞越滿人越窮!曝4招收納術 譚敦慈:保鮮膜勿直接接觸食物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引發國人重視食物保存議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健康2.0》頻道中分享「4招冰箱收納術」,提醒民眾善用收納盒分類醬料、以保鮮盒分裝熟食、謹記食物保存期限、保鮮膜別直接接觸食物,以免溶出塑化劑。
    2024/04/02 10:25
  • 寶林案成懸案?毒物醫再指「調查重點」 警告醬料2情況恐變質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一開始大家的焦點都放在粄條、河粉上,但因為採驗粿條和河粉後,檢驗結果為陰性,很多人都在說「問題可能出在醬料上」,並且要求主管機關注意醬料的採檢。而在衛福部公布醬料抽驗米酵菌酸也呈陰性以後,也有專家提到「快檢查餐桌上的醬料」!醬料真的可能藏毒嗎?
    2024/04/01 20:00
  • 米酵菌酸無解藥 寶林茶室案5重症4昏迷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國內累積31人通報,造成兩人死亡,還有五人住在加護病房,這五名重症患者,有四個人昏迷,毒物專家表示,同樣的食物吃下去,有人重症,有人輕症,不排除跟暴露「米酵菌酸」的量,有關聯,只是目前,針對米酵菌酸沒有有效解毒劑,醫院只能用支持性療法,阻止病況惡化。
    2024/04/01 13:56
  • 料理「椰漿」遭疑 專家:椰子原型無虞、發酵小心

    寶林食安風暴續燒,有個案沒吃河粉、粿條,吃仁當咖哩、冰奶茶不舒服,讓餐點中的「椰漿」被討論,其實國外文獻有紀錄,「米酵菌酸」在玉米或椰子製品中,較容易產生。專家說,初步了解椰漿不是發酵品,除非製造時就已汙染,否則椰漿開罐後,使用再出現米酵菌酸的機率低,但還是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
    2024/03/31 14:28
  • 隔夜菜安全嗎?避免食物中毒「10要點」 譚敦慈一次說清楚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造成人心惶惶,不少人擔心隔夜飯菜可能有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不要太恐慌,隔夜菜可以帶便當,只要避開危險溫度7℃~60℃,盡快放冰箱減少長菌機會,就能避開食物中毒。
    2024/03/29 14:45
  • 「米酵菌酸」哪來 專家點名「木耳」也應檢驗

    針對寶林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在死者體驗內出米酵菌酸,中國醫附設醫院毒物主任,懷疑炒配料中的黑木耳,可能才是造成中毒元凶,有機會是在發酵時遭汙染產生毒素。另外也有專家點名,「舊醬料」也有機率是致毒關鍵。
    2024/03/29 12:55
  • 寶林2死!菌種100度也殺不掉 毒物專家:案例十根手指算得出來

    台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8日晚間5時為止已有18人受到影響,其中兩人搶救不治,另外5人還在加護病房,1人在一般病房治療,還有10人已返家休養。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今(29)天表示,這個毒素耐熱,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則說,一般炒河粉了不起100度,100度沒辦法破壞這種毒素的化學結構。
    2024/03/29 11:1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