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喉痛、咳嗽入列!醫示警罹癌十徵兆:體重速下降恐「3癌上身」
近幾年癌症已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許多人罹癌時常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癌症在體內形成需要一段時間,身體也會透過許多警訊告知,一旦忽略,等到嚴重時才就醫,恐怕情況已惡化。同時,他也列出罹癌的10大前兆,民眾切勿輕忽。2024/11/21 17:04 -
女學生染A流昏迷「搶救不治」 疾管署擴大公費用藥至7月底
疾病管制署今(9)日公布,上週(7月2日至7月8日)新增56例流感併發重症,另新增21例死亡。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死亡個案當中一名十多歲女學生感染A型流感,6月上旬出現發燒、喉痛等症狀,在家中昏迷意識不清,雖急救恢復生命徵象,但併發心肌炎送加護,後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約一個月後過世。疾管署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公費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至7月31日止。2024/07/09 18:24 -
為「超派鐵拳案」提告 Toyz現身北檢:沒想過和解、入獄後頻道順其自然
電競網紅「Toyz」劉偉健因在網路販賣大麻煙彈遭判4年2月定讞,但Toyz今年1月20日被YouTuber「超哥」黃伯超鎖喉痛扁,緊急送醫後,頭部縫了10多針,Toyz也對超哥提告恐嚇、傷害、殺人未遂、違反組織犯罪條例等4罪。台北地檢署今(10)日上午首度傳喚告訴人Toyz出庭應訊。由於近日將發監,Toyz說,反正後續服刑問題就按照法律流程,該負起的責任就負;目前也沒有規劃服刑期間直播頻道怎麼處理,反正「一切就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2024/05/10 12:09 -
熱可樂+檸檬能止咳?醫破2大迷思 加碼曝「這冰品」可治喉痛
根據疾病管制署本周疫報指出,國內流感疫情雖然上周急門診類流感病患68,564人次,較之前下降,但近2周降幅趨緩,且仍高於前3年同期,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微幅上升,新冠肺炎最常見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就是慢性咳嗽,該如何止咳?最近傳出有人建議「可樂加熱」飲用有止咳藥水作用,還有小時候媽媽常拿沙士加鹽幫小孩治感冒、止咳,到底有沒有效?醫師說,咽喉痛時,冰淇淋也是很好的止痛良方!2023/11/20 16:00 -
體力考驗!張惠妹唱8場「突曝喉痛」 五月天逾千日重返香港
天后張惠妹高雄演出,14日晚間來到第八場,不過也因為一連嗨唱好幾天,坦言「喉嚨有點痛」,仍卯足全力;至於天團五月天睽違1000多天再次回到香港,一連飆唱超過30首歌,表示對當地歌迷超想念。2023/04/15 13:36 -
喉痛注意!陳凱倫「右頸腫發現罹癌」醫示警2症狀:男多於女
童星出身,後來靠廣播為自己贏得3座廣播金鐘獎肯定的陳凱倫驚傳罹患甲狀腺癌!他表示,今(3/22)是他重生的第98天!去年11月中他發現得了扁桃腺癌,但沒有讓其他人知道,他也提到原來醫師判定是「第4期」,開刀化驗後說是「第1期」。醫師提醒,扁桃腺發炎是很常見的症狀,以致扁桃腺癌早期較難發現,提醒有菸酒檳榔等習慣者,若喉痛、吞嚥困難等症狀,要快檢查。2023/03/22 14:54 -
不菸不酒恐罹「這癌」!4症狀快就醫 醫嘆:比口腔癌更可怕
日前三立電視30周年慶,推出新戲時同時向知名編劇鄭文華致敬,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位寫出「送你一罐汽油和一支番仔火」等讓人不寒而慄台詞的才子,竟已經因為咽喉癌而在去年12月英年早逝!醫師提醒,台灣的咽喉癌有6、7成和菸、酒、檳榔有關,3到4成和人類乳突病毒有關。若常覺喉痛、咳嗽、喉嚨卡卡的吞嚥、痰有血絲,超過2周就要快就醫!2023/03/17 15:37 -
緩解新冠喉痛遭陸客掃光 龍角散喉糖大缺貨日商道歉
日本名藥「龍角散喉糖」最近大缺貨,原來被陸客掃光,用於緩解新冠肺炎的喉嚨不適症狀,導致日本民眾買不到藥,藥商親自發文為此道歉,承諾正致力恢復供貨。2023/02/22 11:49 -
確診喉痛來顆喉糖! 醫示警「不是藥」:吃多恐更不舒服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伴隨著不同症狀,許多民眾飽受喉嚨痛之苦,還有人要靠「吃嚨糖」才得以舒緩。不過,泌尿科醫師就提醒,「喉糖不是藥」,吃太多糖可能會讓喉嚨更不舒服。2023/02/11 07:31 -
他連3天發燒、胸痛!X光驚見「肺腫塊」 確診這病急住院
一名50多歲男性連續3天出現高燒、喉痛症狀到急診就醫,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後返家卻持續發燒,更出現胸痛狀況,隔2天返回急診檢查,X光檢查發現一個開洞性肺腫塊,後續診斷為肺膿瘍。2022/12/29 15:46 -
感冒女混吃7種藥「臉爛全膿皰」 醫驚:重症恐敗血致命
常備藥亂吃,小心引起不良反應!中國大陸深圳一名女子因出現發燒、咽喉痛及咳嗽等症狀,因此將7種藥物吃下肚,連吃兩天後,竟發現整個臉及身體出現長滿小膿皰和大片紅斑,甚至高燒到39度,嚇得趕緊就醫。2022/12/14 20:12 -
9/15公費清冠「限高風險」挨轟 急增3類人適用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但衛福部突然宣布,9/15開始,限縮清冠一號使用對象,對此引發民怨,中醫師痛批,根本是雨天收傘,9日上午衛福部緊急開會,政策急轉彎,新增3類人也納入公費,包含高燒不退,咳嗽明顯有喘症,以及咽喉痛飲食困難者,都能申請公費清冠一號。2022/09/09 19:57 -
宜蘭縣長林姿妙輕微喉痛 快篩陽確診居家隔離
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天晚間略感身體不適,出現輕微喉嚨痛,經快篩檢測為陽性,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預約視訊診療,並依規定居家隔離,目前身體狀況良好。2022/07/19 21:38 -
家長當心!醫曝這種止咳藥水「小孩不能吃」 成人注意成癮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進入洪峰期,確診染疫的人數愈來愈多,其中醫護人員更是高風險群,國內權威醫師分享自己染疫的經歷,力推3種可以緩解喉痛的藥物,被民眾廣傳分享給親友,但有藥師提醒,其中一種相當普遍的止咳藥只適用於成人,絕對不可給小朋友使用!2022/05/22 15:29 -
染新冠喉嚨如刀割 振興院長推「3藥8食物」止痛抗發炎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日趨惡化,許多醫護人員接連染疫,連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難逃Omicron感染。2022/05/17 15:14 -
確診兒發燒喉痛難進食 中醫爸授「漸進飲食法」補充能量
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廣泛社區流行,近一週已累積新增30萬2754本土病例,其中兒童確診者也隨著分母加大而等比例增加,病中和逐漸復元的孩子該吃什麼?怎麼吃?是很多家長關心的話題。2022/05/13 15:17 -
自製電解質液抗疫!專家曝5大營養素 減緩「被刀割喉痛」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暴增,許多無症狀、輕症患者採取居家隔離、居家照護。針對Omicron感染,出現發燒、喉嚨痛、鼻塞、流鼻水等不適症狀,營養師建議「5大輕症康復營養素」,教你自製電解質液,幫助減緩不適、加速恢復。2022/05/11 22:22 -
確診「喉嚨痛像刀割」?醫教這樣解痛 清冠加減方速速陽轉陰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藝人紛紛確診,實力派女演員姚坤君說染疫後夜夜喉痛如刀割,有「北一女神」之稱的蔡瑞雪也說喉嚨痛到像是被刀割。日前台語歌手洪榮宏和太太也傳確診,洪榮宏自述喉痛像火灼燒。中醫師鄒瑋倫建議,如果有備藥,可以用魚腥草、連翹、板藍根、黃芩、紫蘇葉濃煎飲用,如果沒有備中藥材,可以用白蘿蔔澆麥芽糖喝汁,可以快速清熱解痛。2022/05/09 16:11 -
泰辣妹喉痛就醫 脫褲打針竟遭醫「生殖器磨蹭」
噁!泰國一名年輕辣妹因喉嚨痛到診所就醫,竟被要求「脫褲」在屁股上打針,還遭醫師以生殖器磨蹭;不僅如此,醫師在打完針後還對她「觸診」又摸又捏。這一切剛好被這名女子用手機錄下,並將過程公諸於世。2022/05/08 10:38 -
「劇場女王」姚坤君確診 自曝喉痛如刀割、睡一半像溺水
許多明星的「戲劇啟蒙老師」、實力派演員姚坤君,也不幸染疫。她日前發文指出,「我確診了。對。昨天。那兩條線再清楚不過了。我臉上的那三條也是。」隔日她再度發文,透露自己「夜夜喉痛如刀割」、「睡到一半像溺水」等嚴重症狀。2022/05/07 15:46 -
輕症在家藥! 喉痛「乙醯胺酚」、流鼻水「抗組織胺」
雙北輕症在家隔離政策已經開跑,很多民眾在問,到底居家隔離要準備哪些備品,有藥師說明,不同症狀有吃不同用藥,像是頭痛、喉嚨痛等,要含有乙醯胺酚,流鼻水打噴嚏,則是抗組織胺,而小朋友最好用藥水代替藥丸,整體備品銷量多比平常多5成。2022/04/18 13:40 -
Omicron變異株肆虐 美國醫護曝4大常見症狀
隨Omicron變異株開始肆虐,美國也忙於區分它與包含Delta在內其他變種的差異。但美國醫護目前發現,喉痛、鼻塞、乾咳、腰背痛等Omicron常見症狀,Delta等株也都有。2021/12/22 12:07 -
高嘉瑜被渣男鎖喉痛打一夜 馮世寬:我從沒打過太太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爆出遭男友林秉樞在飯店內虐打,消息曝光後,政壇不分黨派齊聲力挺高嘉瑜,而高嘉瑜1日現身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還原整起事發經過,「他勒我脖子,我都覺得我快死了。」對此,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2)日受訪被問及此事表示,「我從來沒有打過我太太」。2021/12/02 09:59 -
增3例移入!美返台同班機 無症搭機突喉痛
今天(6日)境外移入3個確診案例,分別是2名美國返台的30幾歲男子,跟一名法國返台的30幾歲女子,同機的前後排乘客都必須進行居家隔離,機組員也要自主管理,另外,台中12名外籍學生出現腹瀉、發燒症狀,下午2次採檢出爐,確定都是陰性。2020/10/06 21:27 -
機場採檢免受苦! 9/1起從插喉改為「吐口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從9月1日起,機場武漢肺炎採檢將從咽喉拭子改為深喉唾液檢體,受檢者只要清出咽喉處唾液並吐在檢體盒中即可,民眾免受插喉痛苦,也減少醫護負擔。2020/08/30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