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青鳥行動統一獅龍天翔周杰倫金智媛考試捷利倒閉鳳梨歐菈周杰倫唐治平生病鳳梨
  • 搜尋:

    負荷 結果共1,219筆

  • 香港單日確診再添1619例 醫療系統超負荷

    香港疫情嚴峻,14號單日新增破兩千例,2/15又再添1619例,當地的醫療系統崩潰,港府要求除了重症外,醫院優先收治長者和兒童,但有港人抱怨,家中一名2歲女童快篩陽性,到醫院卻排不到PCR檢測。除了醫療資源缺乏,物資供應也出問題,來往香港和深圳的跨境司機,累計至今有35位確診,導致生鮮蔬果無法即時運抵。疫情全面襲來,香港抗疫能力明顯不足。
    2022/02/15 20:00
  • 港疫情蔓延!孩童染疫比例高 港下放疫苗施打年齡

    香港單日確診數居高不下,13日通報1347例個案,雖少於前一天的病例數,但有多達逾2千例為「初步確診」,須經第二輪採檢才能確定是否染疫。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14日)針對這波疫情表示「防疫量能不堪負荷」。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14日)於《FOCUS全球焦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根據香港官方統計,染疫個案中,有超過一成是孩童,甚至4歲以下幼兒占比達4%,由於此族群未注射疫苗,因此情勢相當危急,香港日前已宣布將接種科興疫苗的最低年齡下放至3歲,5歲至11歲兒童則可施打BNT疫苗,希望能藉此加強幼兒免疫能力。」 而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長李家超日前率團參加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時,尋求大陸政府的協助,陳韻雯說明「港府向大陸提出五點請求,包括『病理排查』、『增加檢測能力』、『檢疫隔離設施』、『快篩套裝』,及『防疫物資』。不過即使疫情嚴重,香港目前仍無封城計畫。」
    2022/02/14 15:59
  • 香港醫院不堪負荷!專家:疫情下月達高峰 病房全淪陷

    第五波疫情嚴峻,亦接連有長者死亡個案。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今日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指出,下月疫情料會達最高峰,建議延長疫苗中心營運時間或縮短打針後休息時間,實行家居隔離時,明白到不是所有家庭環境適合,呼籲甚至可考慮在家中可戴口罩,分開確診者及家人。
    2022/02/12 11:30
  • 香港疫情失控「恐再增1500確診」 醫療系統不堪負荷

    第五波疫情幾近失控,本港今日(11日)新增1,325宗確診,初步確診個案更逾1,500宗,再創出新高。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指出,現時疫情非常危急,醫體系統超負荷。
    2022/02/12 10:58
  • 疫情煞不住!南韓單日確診破五萬 百萬人隔離恐影響大選結果

    Omicron變異株持續肆虐各國,南韓單日確診數屢創新高,過去一天新增高達54122人染疫,創下疫情來最高紀錄,其中本土病例更是占比超過99%,醫療量能面臨挑戰。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1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現在政府要求部分輕症及無症狀患者盡可能居家隔離療養,不過由於醫院人力不堪負荷,目前院方基本上不會每天主動聯絡所有患者了解健康狀況,僅會與年老人士或高風險人士定時聯絡,一般患者也須自行上網申報足跡及接觸史。」楊虔豪補充「此方式雖然能減少醫護人手壓力,但依照過往防疫標準,這樣的作法很容易出現防疫破口,再加上小孩、獨居長者、身心障礙者可能無法順利進行自我監測及申報,恐怕會成為疫情下被忽略的對象。」 而下個月就是南韓總統大選,根據最新四家聯合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李在明與國民力量尹錫悅同樣拿下35%的支持度,國民之黨安哲秀及正義黨沈相奵則分別得到9%與4%的支持率,而在南韓有約百萬人在隔離的狀況下,是否會影響此場大選的結果?楊虔豪說明「朝野正與選委會協調是否能將投票時間延長三小時,讓確診者及隔離者投票,不過目前尚未達成共識,近日三方將會持續進行溝通。」
    2022/02/10 16:10
  • 港媒:今+986 醫療緊繃病床使用達9成 確診童等7天未送醫

    香港疫情爆發確診數每兩日倍增,今天(10日)消息指出約新增986件確診,另有初步確診約300例。昨(9)日破紀錄通報1161染疫個案,兩年來單日確診數首破千宗。隨著確診人數爆炸,現在香港公立醫院隔離病房及病床使用率達到9成,有人等了7天仍未被隔離,還有大批陽性患者湧至要求覆檢,醫管局形容急診室已「嚴重超出負荷」。
    2022/02/10 14:57
  • 單日逼5萬例!南韓放棄追蹤輕症 民眾搶快篩試劑

    Omicron變種病毒主導疫情,南韓在春節連休之後,短短四天之內,單日新增就從3萬多例,激增到逼近5萬例;目前居家治療者破16萬人,已經超過南韓醫療負荷極限,防疫當局當機立斷,宣布放棄檢測、追蹤輕症患者,將集中治療年長者和有慢性病史的高風險群,以穩住醫療量能。普通民眾接下來若是有症狀,就只能在家「自主健康管理」,而這也在南韓引發了「居家快篩試劑」搶購潮,一組價格更從9千韓元(約台幣210),被哄抬超過4萬韓元(約台幣930),炒高整整五倍。
    2022/02/09 19:58
  • 南韓醫療量能快崩潰 取消GPS監控、隔離期縮短至7天

    南韓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春節後確染疫人數直線飆升,上週末總確診數突破百萬人,今(8日)通報新增確診也同樣多達3萬6719例。不過,染疫人數激增讓防疫體系無法負荷,政府將放棄隔離期間的GPS追蹤及後續PCR篩檢。
    2022/02/08 16:46
  • 詹雅雯苦戰帕金森氏症 鼓勵病友「一起逃開」

    正與帕金森氏症苦戰,詹雅雯還是站上舞台開唱,她接受專訪坦言也曾擔心害怕,身體是否能夠負荷,但因為自己走過發病初期的黑暗,一度把自己關起來,到後來轉念、正向面對,她表示很希望能藉此鼓勵所有病友,不要躲起來,一起走出來。
    2022/02/04 20:24
  • 曝台灣「放棄防疫下場」 李秉穎:每天恐逾50死亡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表示,如果完全放棄防疫,對台灣仍是不可承受的負擔,可能每天有50個死亡案例,會造成很大衝擊、醫療系統無法負荷,間接地也會重傷經濟。
    2022/01/26 18:43
  • 日本太陽能板廢棄時代!舊電板回收種草莓

    日本現在全力拚綠電,但其實早在幾十年前,日本政府就開始推動太陽能發電,也鼓勵國民裝家用發電設備,除了自用還能以優渥價格轉賣電力公司。而初期政策的太陽能板使用年限陸續到期,日本各地回收廠近年來收到大量報廢電板,業務量即將超出負荷。有電力公司替廢電板找新出路,將玻璃加工混入土壤種植草莓,發現根鬚長得更茂密;業者將繼續推廣「太陽能土」,解決綠電設備問題,也提升農產品品質。
    2022/01/25 19:54
  • 港妻產後血崩成植物人! 夫控診所醫療疏失

    台中發生一起醫療糾紛,鄭先生指控婦產科診所,認為醫生在妻子產後處裡不當,延誤就醫導致腦病變成植物人,每個月10萬醫藥費不堪負荷,對此診所回應,確實有突發狀況,但醫生該做的都做了。
    2022/01/25 14:49
  • 同婚女聯手仙人跳迷昏男子致死 重判17年

    台中摩鐵先前傳出有男子赤裸陳屍房內,檢警追查後真相曝光,被害人遭女子仙人跳,下藥迷昏導致心臟不堪負荷身亡,檢警進一步查出,兩名女性嫌犯用一貫手法洗劫被害人財物,一共7人受害,一審依強盜致死判17年。
    2022/01/20 14:37
  • 天冷吃鍋對心臟負荷超大? 醫曝有家族史小心「3地雷」

    年末聚會,民眾喜歡相約吃火鍋、泡溫泉或小酌一番,要當心升高心血管問題甚至急性發作風險。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
    2022/01/17 10:43
  • 通膨hold不住、內用訂位銳減 美餐飲入寒冬

    美國Omicron疫情壓不住,餐飲業首當其衝,有開業近40年的老店,餐廳訂位掉了至少8成,而美國最新公布12月的通膨率,年增幅達7%,創下40年來新高點,對餐飲業者來說,成本增加更讓他們不堪負荷。
    2022/01/13 14:45
  • 明、後天「萬人壓境」單日恐破百例 專家憂醫療量能崩潰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指揮中心昨(12)日宣布,國內新增106確診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及92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單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數屢創新高,且據指揮中心11日公布的數據,落地採檢陽性率高達9.28%,可見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對此,桃園市長鄭文燦預估,明、後兩天(14、15日)將有近萬人入境,讓不少專家擔憂台灣醫療量能恐不堪負荷。
    2022/01/13 07:36
  • 義大利醫護打假疫苗被逮 加國擬徵「不打疫苗稅」

    儘管全球疫情嚴重,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不打疫苗,義大利居然出現醫護,用假動作幫不想打疫苗的人,打「假疫苗」。加拿大魁北克省,決定要對不打疫苗的人加收「健康捐」。不過歐盟專家警告,加強劑不能一直打下去,否則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負荷不了。
    2022/01/12 18:11
  • 「境外+92」創新高落地採檢 1/12上午陽性率5.5%

    長程航班上路首日,揪出58人陽性,陽性率高達9.3%,連帶讓12日境外移入創新高,一口氣就多了92例,第二天(1/12)上午陽性率也達到5.57%,擔心Omicron境外越來越多,會讓醫療量能難以負荷,專家小組特別放寬條件,「症狀緩解退燒、發病日10天以上,PCR兩次陰性或Ct值大於30,就可以解除隔離。
    2022/01/12 17:46
  • Oo迅猛! 比利時周感染升82% 澳洲破百萬確診

    Omicron迅速傳播,各國確診數不斷創新高。澳洲累計確診突破百萬大關,其中有超過一半都是過去一周通報的病例;比利時的確診數也不斷攀升,專家估計在一月中旬將達到感染高峰,最高一天恐怕新增多達12.5萬例,但當地的反疫苗示威仍不停歇,周末約有五千民眾再次上街反對疫苗通行證。至於週日單日新增29.6萬例,上周有兩天確診超過30萬的法國,周末也有民眾上街反對新的防疫政策,開學後學校師生也陸續染疫。而確診數一路飆升的英國,感染數終於稍微下降,單日新增超過14萬例,但眼下醫療體系不堪負荷,更成為第七個突破15萬死亡人數的國家。Omicron來勢洶洶下,各國加緊疫苗施打,以色列宣布,已經為25萬民眾施打第四針。
    2022/01/10 20:00
  • 美國一天飆百萬確診 芝加哥教師拒到校上課

    在Omicron「海嘯」強力襲擊下,美國週一飆出108萬人確診,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單日破百萬例。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說,目前證據顯示Omicron較為輕症,但公衛專家仍警告,大量病例將導致醫院不堪負荷;美國馬里蘭州已因此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德拉瓦、伊利諾、俄亥俄和華盛頓特區,新冠住院人數也都創下新高。染疫的人暴增,也影響各行各業,首當其衝的除了航空業,還有學校,波士頓公立學校開學第一天,就有上千教職員缺工;芝加哥教師工會則以防疫措施沒有到位為由,拒絕到校上課。
    2022/01/05 19:57
  • 吃鍋、泡湯對心臟負荷大? 醫師:有家族史避3地雷

    年末吃鍋將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師:1星期吃超過4次太危險! 年末聚會,民眾喜歡相約吃火鍋、泡溫泉或小酌一番,要當心升高心血管問題甚至急性發作風險。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
    2022/01/04 10:09
  • 醫院恐難負荷! 全美「魔王株」疫情可能在1月中達高峰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顯示,全美Omicron變異株疫情可能在1月中即達到高峰,但仍恐使各醫院窮於應付。
    2022/01/02 08:25
  • 餐飲業扛不住!業界人士揭「漲價元兇」漲3成:未來還有

    萬物皆漲,唯獨薪水凍漲,國民的荷包跟著大縮水,而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周子良透露,原物料調漲不僅影響到餐飲業,連糕餅業也受到波及,儘管目前大部分糕餅業者還能負荷額外成本,但距離漲價之路也不遠了,他說道,其中「無水奶油」飆漲,漲幅已來到3成,另外,也有食品業者指出,已有不少泡麵等民生物資廠商醞釀漲價,對於通膨壓力的感受會越趨明顯。
    2022/01/01 05:03
  • 12星座12月30日運勢 天蠍座和老友聯繫能獲好心情

    【牡羊座】 心情:容易被人挑刺的一天,需要你事事小心,別輕易跟人在事情上爭辯。 愛情:單身的人到熱鬧的場所走動,會認識不少新物件,找機會要個電話吧。 財運:掙了錢的確需要消費,但不是大手大腳,不該花的堅決不去花! 工作:接不完的電話寫不完的郵件,忙著與人交涉溝通細節,身體負荷大。 開運顏色:香芋紫 開運方位:西北方 今日幸運物:隨身鏡子
    2021/12/30 07:00
  • 長安大學爆群染! 西安封城與武漢同為「23日」

    大陸新一波本土疫情,在陝西西安爆發。西安在今天開始,實施封城。目前確認,社區至少有三條感染鏈,長安大學還爆發宿舍群聚感染,而且已經擴展到四代傳播。巧的是,西安封城日,跟當年武漢一樣都是在23日,而且西安現在還有「出血熱」大流行,雙疫夾擊,醫療體系恐怕負荷不了。
    2021/12/23 21:59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