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天氣下雨張元植網友抖陰鳳梨歐菈港星千萬發票吳孟庭綜藝大熱門大陸旅遊
  • 搜尋:

    血管疾病 結果共1,339筆

  • 染疫重症、死亡率高3倍 糖尿病患注意「關鍵期2指標」

    本土新冠疫情嚴峻,雖然確診以無症狀或輕症居多,但仍需提高警覺,尤其糖尿病患者。衛福部示警,此類族群確診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至3倍。
    2022/05/20 12:15
  • 高血壓控制不當易染疫重症? 醫:最好130/80以下

    高血壓不只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風險因子,更可能增加COVID-19的重症及死亡率!每年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國健署指出每4.4人死亡中就有1人死於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疾病。呼籲疫情期間,更應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注意血壓變化,才能遠離高血壓及併發症的發生。
    2022/05/20 09:10
  • 確診居家照護 35歲男「暈眩昏沉」送醫不治

    桃園八德一名35歲王姓男子,確診後居家照護,18日因暈眩跌坐在浴室門口,緊急送醫不治身亡,另外在龍潭也有1名54歲陳姓男子,快篩陽性、沒有去PCR,而是自行居隔,17日下午被發現倒在房間地上,救護人員到場,他已經明顯死亡,2人並沒有慢性疾病,法醫相驗,死因初判都是心血管疾病,與染疫無直接關聯,將進一步解剖釐清。
    2022/05/19 12:50
  • 女搭捷運突心臟病發「臉朝下昏倒地」 警急送醫救命

    上個月9日一名魏姓女子搭乘捷運剛抵達忠孝新生站時,突然在車廂內昏倒,整個人意識不清,事發當下正好有捷運警察要到車廂內巡邏,結果門一開就發現有異狀,立即上前協助,將魏女抬出車廂送往台大醫院救治。後續捷警透過魏女皮夾內的信用卡,輾轉聯絡上家人,才知道她原先就有心血管疾病,疑似是突然心臟病發才會倒在車廂。
    2022/05/17 11:36
  • 背痛未必是閃到腰!4招助改善 8情況速就醫不要拖

    背痛是日常相當常見的毛病,但未必是閃到腰等肌肉筋膜問題,嚴重也有可能是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或是臟器感染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背痛主要可能,並提供一般情況可應對方法,也提醒若有察覺不對應盡早就醫,以維護生命安全。
    2022/05/14 10:23
  • 高血脂確診死亡風險暴增2倍 醫曝「3類人」留意這數字

    「很多民眾覺得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無關痛癢,其實,台灣的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膽固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正常動脈長時間暴露在高膽固醇之中,會造成血管逐漸硬化,一定程度則會引發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和周邊血管疾病!」
    2022/05/13 11:22
  • 更年期免驚!補鈣存骨本、降血脂這樣做 飲食指南快記下

    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女性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女性族群則有9成以上。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更年期在生理方面帶來的影響如發熱、潮紅、盜汗、虛弱、暈眩、胸悶、心悸、陰道乾澀、性交疼痛、頻尿、尿失禁及骨質流失等症狀。
    2022/05/10 13:25
  • 3天收7心肌梗塞病患「過半都確診」 醫:7前兆要當心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上升,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在短短3天內收治7名心肌梗塞病人,當中有4名患者在治療前篩檢得知確診新冠肺炎,由於冠狀動脈嚴重阻塞,造成急性冠心症有一定死亡率,因此緊急安排治療,團隊全副武裝進行心導管手術,全數在到院90分鐘內完成救治。
    2022/05/06 23:35
  • 「10死」新高 30歲獨居男家中昏迷「死後確診」

    本土新增3萬6168例本土,中重症增加87例,單日增10死,均是歷來新高!死亡個案多以慢性病長者為主,其中1名30多歲男性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被發現昏迷不醒,送醫急救無效;另有1名國小未滿10歲男童,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染疫後重症,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也統計中重症,約有半數屬於70多歲與80多歲年齡層,但從重症發生率來看,90歲以上族群最多,占比該年齡層的16%。
    2022/05/06 18:25
  • 一顆蛋提升免疫力!國際認證10種營養素 降低染病風險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破紀錄,歐洲食品安全局認證,6種維生素、4種礦物質可增強免疫力,降低被傳染率、發病率及死亡率。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一顆雞蛋就有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D、鋅、鐵、銅、硒等9大營養素,提供2吃法保留最多免疫力營養素。
    2022/05/05 13:43
  • 歐洲過胖危機!世衛警告:已達流行病等級

    新冠大流行居家、久坐不動,肥胖問題跟著來,世界衛生組織週三發布報告指出,歐洲有近六成的民眾有肥胖和過重的問題,50年飆升138%!肥胖不但容易造成新冠重症和死亡,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危險因子。而說到癌症,在西班牙也有醫院靠打電動來降低孩童癌症治療的痛苦。
    2022/05/04 20:09
  • 13種癌症跟「它」有關 乳癌腫瘤變大中研院揭關鍵原因

    台灣18歲以上成人,過重和肥胖比率高達47.9%,根據研究顯示,有13種癌症被證實和肥胖有關!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和台大醫院合作,他們發現了乳癌患者的脂肪細胞,會讓乳癌惡化;而要維持正常體重防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治高血壓,在美國曾多次被選為年度最佳飲食的得舒飲食,就是不錯的飲食策略。
    2022/04/30 23:21
  • 怕確診被隔離故意不篩? 別錯過5天黃金治療期

    國內疫情升溫,卻民眾擔心確診後,就得面對隔離等諸多不便,而不願意配合採檢,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聯合呼籲,以輕忽態度面對「看不見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是最令人擔憂的現象;65歲長者、有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懷孕、免疫功能疾病者,都是重症高危險族群,現在已有口服藥物,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也就是有症狀的5天內,及早篩檢、適時評估用藥是關鍵,別對自己的健康太有把握,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2022/04/28 11:36
  • 常頭暈、胸悶?當心患高血壓 醫授「722原則」助預防

    你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嗎?時常頭暈、頭痛、肩頸僵硬痠痛、視力模糊、胸悶、心悸、耳悶嗎?心臟血管醫師提醒,這些常見的症狀可能就是高血壓的徵兆,很多人不以為意,時常量血壓是關心自己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式,建議每個家庭都要常備有血壓計。
    2022/04/23 21:41
  • 酪梨護心、清膽固醇!營養師教「這樣吃」不怕體重失控

    吃酪梨護心!2022年3月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研究指出,每週吃2次以上酪梨可以降低16%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以降低21%冠心病風險,若以酪梨取代起司、優格、加工肉品等可以降低16%至22%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
    2022/04/22 21:51
  • 又黏又臭「納豆」超營養! 專家曝4好處:降心血管疾病

    「納豆」是日本傳統的發酵食物,因為他黏黏的口感和獨特的味道,讓許多人都不敢嘗試。不過在日本,納豆卻是高級的養身食品,在飯桌上隨處可見。營養師高敏敏針對納豆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統整出「納豆」對人體的4大好處,解剖日本人為何對納豆情有獨鍾。
    2022/04/22 05:15
  • 蘋果皮別丟!帶皮吃「5功效」翻倍 抗癌又降心血管疾病

    你愛吃蘋果嗎?你是削皮吃還是帶皮吃?蘋果皮的口感不好入口,許多人仍會選擇削皮吃,但果皮營養超乎你想像,別再把營養丟進垃圾桶了!以下營養師分析果皮的營養有多高?
    2022/04/19 09:59
  • 高雄八大復工!辣妹排隊受檢 阿伯沒打疫苗上門「養生」

    高雄先前雅閣、金芭黎娛樂場所造成上百人染疫,市長陳其邁也下令,15日全體員工應持PCR陰性證明才能復業,上門顧客疫苗也必須打好打滿。恢復營業第一天,各大警分局積極擴大稽查,仍有業者只顧賺錢,不甩政策未提供篩檢證明就開業,也有顧客沒打滿3劑疫苗就上門消費,還有一位阿伯自稱自己有心血管疾病,一劑疫苗都沒打,卻上按摩館「養生」,全遭警方開單舉發。
    2022/04/16 14:53
  • 這類族群膽固醇達標後自行停藥 醫師:復發這疾病死亡風險增!

    很多人都聽過膽固醇,或許了解膽固醇太高,對心臟有害,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膽固醇其實非常重要,它是人體內,必需要有的成分,如果沒有膽固醇,人是無法存活的,就是要好好控制,醫師指出如果是高風險,已經有心肌梗塞,或者是做過心導管有中風過,糖尿病,腎臟功能不好或者是不好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90病人,這些病人需積極使用藥物來治療。
    2022/04/14 23:15
  • 7天減7公分!超夯瘦腰操只需2分鐘 4動作擺脫肥肚

    過了一個冬天,很多人都肥了一圈,最近天氣越來越熱,衣服越穿越薄,快遮不住長胖的肥肚怎麼辦?日本生活情報節目《サタデープラス(Saturday plus)》請專家教瘦腰的密訣,一套瘦腰操只有2招、4個動作,每天花2分鐘就超有感。有藝人實測只做了1星期,肥肚就大減7公分,快來做做看!
    2022/04/14 22:01
  • 站兩分鐘尿不出來 「內視鏡雷射」終結男性長壽病

    60歲的郭姓男子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曾有心絞痛、心律不整病史,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壓達20年,有抽菸習慣,本身健康狀況不慎理想,但慢性病控制穩當。近期發現自己排尿不順、小便遲緩,甚至站了許久都尿不出來,經醫師診斷後,揪出原來是攝護腺肥大壓迫尿道釀得禍,經泌尿外科醫師會診心臟內科醫師,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後,施予「內視鏡鈥雷射攝護腺剜除術」,術後不僅根治排尿障礙,沒有留下後遺症,隔天即出院返家。
    2022/04/14 13:05
  • 小心踩雷!醫曝8隱藏高糖食物:吃多記憶力恐衰退

    煩躁、情緒低落、記憶力衰退?可能全是「隱藏高糖食物」惹禍!三峽恩主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高銘鴻表示,生活中有許多高糖飲食物,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將多餘的糖吃下肚,進而影響身體,如出現皮膚老化、情緒低落、煩躁、記憶力衰退等。
    2022/04/09 23:16
  • 春夏也會中風!醫教「這習慣」降低發生 年輕人也要注意

    春夏到來,氣溫日趨上升,不過三高、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不能因此大意。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簡韶甫醫師提醒,春夏一樣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相關風險族群一樣不可輕忽,如有出現症狀應盡速就醫。
    2022/04/07 13:47
  • 27歲網紅心臟衰竭暴斃 醫曝「心因性猝死」6前兆

    「多運動多健康」?小心運動過度可能害命!愛爾蘭27歲的健身網紅,每天都自我要求必須運動消耗5500大卡、單次運動消耗1400大卡以上。每天吃低脂飲食,體脂肪保持在5%,自覺超健康的他卻在煮晚餐時倒下,而且送醫不治,檢查死因為「心臟衰竭」。醫師提醒,運動時若發現特別喘或是無力、異常冒冷汗、胸痛還眼冒金星,恐怕是心因性猝死前兆。
    2022/04/03 20:06
  • 郭台銘心律不整和「空污」有關!醫點名5環境最傷心血管

    73歲鴻海暨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1日出席台大醫院記者會自曝有輕微心律不整。他說,經台大團隊到辦公室及居家監測,發現空氣品質與心律不整有關,經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輕微心律不整情形已降低5成。
    2022/04/02 15:3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