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落石大腸癌基隆黑夜奇俠青鳥發起人飲料癌症孫鵬NVIDIA潮境公園宥勝近況
  • 搜尋:

    期刊 結果共664筆

  • 殺人犯高中輟學入獄25年 自學成「數學天才」發表論文

    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嗎?美國1名男子在高中輟學後誤入歧途,先後涉及多起案件,還被依謀殺罪判處25年徒刑。沒想到他在入獄幾個月後,他突然發現自己對於「數學」很有興趣,而且本身也很有天賦,就在他努力自學的情況下,還在今年1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個人的第1篇論文,這讓外界都十分驚奇。
    2020/05/23 15:35
  • 夏季高溫能否遏止疫情? 美研究:可能性微乎其微

    北半球夏天腳步近了,氣溫節節攀升,然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今天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說,夏季高溫不大可能顯著遏止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
    2020/05/19 13:51
  • 破病毒魔咒? 陸科研團隊:發現2抗體可阻斷新冠肺炎

    抵抗新冠病毒漸露曙光?中國大陸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期刊《Science》(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宣稱團隊發現2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複製抗體,可望用於抗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2020/05/18 17:28
  • 這個藥的成分 恐加速「新冠病毒」複製輕忽變重症?

    新冠病毒世界各國,積極想辦法看看還有什麼藥物能夠治療,現在Nature國際期刊,刊登一份研究中,給世界各國一個重要的警訊,就是常用止咳藥成分,恐怕會加速新冠病毒的複製,可能還會對病情出現惡化的情況,對此部分專家持保守態度。
    2020/05/08 23:14
  • 美期刊文章:經濟疫情影響 巴拉圭挺台壓力漸大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美洲季刊」網站刊登文章,闡述巴拉圭這個台灣在南美洲僅剩的邦交國,在經濟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支持台灣所要承受的壓力愈來愈大。
    2020/05/08 14:27
  • 台灣「新冠肺炎」防疫 登國際醫學期刊..關鍵是他..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現在有愈來愈多國家已經看到台灣防疫成效,就連疾管署防疫醫師鄭皓元與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林先和教授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刊登國際知名「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另外台灣模式,以科技防疫為主題,也獲得國際肯定,第一作者就是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
    2020/05/07 23:28
  • 新冠肺炎有救了?血漿置換成功 桃醫登國際期刊

    中國大陸和南韓陸續傳出有新冠肺炎病患,因為直接注入了康復者含有抗體的血液,體內病毒清除後,臨床症狀明顯好轉,法國和美國也跟進加入臨床試驗。不過專家一致點出,由於捐贈者的血漿中有許多蛋白質,受贈者很可能產生過敏反應,而且捐贈者不能有其他疾病,像是肝病、愛滋病等等,更要小心痊癒之後,還可能殘留在血液中的病毒。
    2020/05/07 22:55
  • 全球首例!「血液淨化」救重症 已3採陰待出院

    台灣目前439例確診,其中一名重症患者,一度要使用葉克膜,但部立桃園醫院團隊,嘗試換成「血液淨化」方法,把血液處理乾淨,避免免疫風暴繼續,讓患者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這也是全球首例使用這項技術治癒新冠肺炎患者,這項方法已被國際期刊接受。
    2020/05/07 13:50
  • 台灣之光! 桃醫採血液淨化技術治癒肺炎重症者

    一名52歲女子為武漢肺炎重症患者,被送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負壓隔離加護病房,醫院今天表示,經過血液淨化技術治癒這名患者,這項治療方式已獲得國際期刊正式接受,成為台灣之光。
    2020/05/07 12:27
  • 案34為何爆院內感染 張上淳揭關鍵「沒戴口罩」

    我國疫情逐漸趨緩,指揮中心針對前100例確診進行資料分析。研究顯示,確診發病一週內病毒傳染率是最高的,這還登上了美國醫學期刊。以國內首例爆發的院內感染案34來說,她因為會喘,戴不住口罩,造成1傳8的群聚感染。張上淳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戴口罩是關鍵因素。因為它的正面能抵擋8到9成的傳播,不過側面就就可能會外漏。
    2020/05/02 19:55
  • 研究:中國若沒隱瞞 全球疫情將可減少95%

    科學期刊「自然」(Natrue)本週將刊登的研究指出,要是中國在得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具傳染性的第一時間就據實以告,全球疫情擴散情況就能減少95%。
    2020/04/29 09:10
  • 網友常搜尋「這兩個字」 國衛院研究:確診相對少

    長庚醫院鄰近桃園機場,負責絕大部分的樣本檢驗工作,因此蒐集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病毒,成為國內掌握最多病毒株的研究團隊,長庚醫院也宣布找出了25種單株抗體,可望加速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進度。另外國衛院一項最新研究分析,在1月底到2月中旬疫情大爆發前,全球21個國家的Google搜尋關鍵字,只要「洗手」這兩個字搜尋的次數愈多,該國的新冠肺炎病例數就愈少,顯示宣導洗手的健康觀念有用,而且對防疫非常有效,這項大數據研究也登上了國際頂尖期刊,成為重要參考。
    2020/04/22 22:50
  • 研究:網友愈愛搜尋「洗手」 疫情控制成果愈好

    洗手搜尋量成防疫指標,國衛院團隊分析21國網友的「洗手」搜尋量,發現搜尋天數增加愈多的國家、後續3週疫情爆發速度愈慢,台灣的搜尋量增加天數更高居全球前三,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2020/04/22 12:25
  • 病毒「銅製品」活4小時 大樓電梯「貼硬幣」防疫

    電梯按鈕或門把都是病毒殘留的地方,有業者因此推出隨身小物能按電梯按鈕或開門,手避免直接碰觸,在防疫階段,電商平台單周就銷出500件,而美國也有期刊研究發現,病毒在銅製品殘留時間只有4小時,因此科技部把電梯按鈕全貼上銅箔片,甚至也有大樓用錢幣覆蓋按鈕,要降低傳染風險。
    2020/04/11 19:37
  • 醫學期刊「新冠」死亡率研究 推估大陸0.66%

    國際醫學期刊「刺針」一篇新冠肺炎研究,推估大陸的死亡率,加入無症狀和輕症未就醫人數是0.66%。而目前確診人數最多的三個國家,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死亡率都遠高於此,台灣的死亡率1.55%也比較高。國內感染科權威就提到,這代表有不少未發現的確診黑數,另外,也有專家認為,跟確診患者的年齡分布也有關。
    2020/04/01 15:33
  • 加速新冠病毒疫苗上市 啟動「人體攻毒試驗」道德嗎?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苗被視為終結大流行的終極解方。首例疫苗已進入試驗,然而研發曠日廢時,必須經歷第三期大規模研究,長時間觀察接種疫苗的族群才能得到結果。對次,生命倫理學專家Nir Eyal日前發表預印論文提出一個大膽想法:「人體攻毒試驗」,用病毒感染人體來實驗,加速疫苗研發,這合乎道德嗎?快來看看Nir Eyal在權威期刊《自然》的訪談。
    2020/04/01 14:20
  •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引恐慌 醫:提升免疫力最重要

    武漢肺炎蔓延,引起社會恐慌,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蘇冠賓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指出,提升免疫力是防疫最重要的基礎,人們要學會調適不良思緒,只接收最正確的訊息。
    2020/03/30 12:46
  • 日本企業經營新妙方 「社內報」穩軍心.吸人力

    許多企業為了傳達內部資訊與方針,都會透過企業期刊,在日本稱為「社內報」。傳統社內報內容八股無趣,但是近年來,日本企業紛紛將社內報視為經營重點;不但創意十足、風格活潑,更不約而同瞄準年輕員工。因為企業主發現,有趣的社內報不但能提升員工向心力,還可以增加企業魅力,成為一種企業形象廣告。
    2020/03/27 19:51
  • 科技部抗疫新招! 貼銅箔在門把與電梯按鈕

    疫情升溫,各政府機關不敢輕忽。最新醫學期刊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銅表面存活時間比紙板、塑膠短,科技部把銅箔貼在電梯按鈕與門把上,希望藉此降低傳染機會。
    2020/03/26 12:14
  • 喝茶能治肺炎? 長庚新研究登國際期刊

    嘉義長庚醫院團隊近期發現台灣本土茶葉含有茶黃素,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增生,效用和抗肺炎新藥瑞德西韋類似,相關研究登上國際期刊,不過醫師表示,他們目前是透過電腦運算,實際狀況還要進一步實驗才能驗證。
    2020/03/25 14:17
  • 境外移入成「第二戰場」 醫曝機場檢疫難防堵病毒5因素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數今(19日)達108例,近日多數為境外移入,今起限制非本國籍人入境,所有入境者須居家檢疫,交通部估今約有8千人入境,機場檢疫將面臨極大壓力。急診兒科醫師吳昌騰引用學術期刊指出有5大因素造成機場入境篩查很難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2020/03/19 15:22
  • 新冠病毒出現變異 陸學者:L亞型傳染強

    新冠肺炎蔓延之中,各國都在積極對這隻刁鑽的病毒展開研究,日前有大陸學者在學術期刊發表論,直指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出現變異,出現兩種亞型,其中一種具有比較強的攻擊性。
    2020/03/05 15:28
  • 迅速應變保護公民利益 台灣防疫經驗登權威期刊

    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經驗受矚目,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文章指出,台灣團隊迅速認識危機,啟動應變措施,每天向民眾簡報,準確提供訊息安定民心,是迅速應變並保護公民利益的範例。
    2020/03/04 18:01
  • 快訊/新冠病毒追蹤 陸學者:龜、鱉恐成中間宿主

    新冠肺炎病毒追蹤,最新消息是,有大陸學者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認為包括中華鱉、西部錦龜等龜類生物,也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相對於先前被點名的穿山甲,龜類野味在大陸市場上更受歡迎,他們認為,不能排除病毒感染龜類,經過演化後再傳給人的可能性。
    2020/02/28 12:27
  • 顫抖症的成因找到了! 台美團隊:關鍵在小腦

    許多老人都有手抖的問題,儘管是常見疾病,但因病因不明,藥物治療成效不佳;科技部今天宣布好消息,台美跨國團隊找出了全球第一個顫抖症的致病機轉,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2020/02/18 13:1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