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狄鶯生命的麥田台中忘年戀食品工廠破產網紅婚紗食品工廠倒閉60+裸辭
  • 搜尋:

    期刊 結果共664筆

  • 全世界若不遵守「巴黎協議」 不排除出現大規模滅絕

    有科學家向地球人類發出警告,人類必須緊急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根據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團隊,發表「近期氣候變遷之反應揭示物種滅絕和生存的驅動因素」,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期刊。
    2021/02/16 22:51
  • 烏賊也懂相對價值 清華大學研究登國際期刊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焦傳金透過實驗證實,烏賊也有相對價值感,經過獎勵訓練就能改變天生偏好,會先選擇1隻蝦而非較多的2隻蝦。這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與紐約時報。
    2021/02/08 17:58
  • 快訊/防疫「抗新冠也抗肺炎、流感」 死亡率10年新低

    台灣防疫有成,佳績登上權威期刊,北醫公衛學院研究員高志文和團隊研究發現,2020年標準化死亡率沒有因為新冠肺炎增加,其中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死亡率達10年新低;而交通意外死亡略升,可能跟疫情下,民眾改為自己駕駛交通工具有關。
    2021/02/04 09:32
  • 續抗中?坎貝爾任印太事務協調官 翁履中:當公親不當事主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政權交接團隊13日宣布,任命前總統歐巴馬時期的資深外交官、亞洲事務專家坎貝爾(Kurt Campbell) ,擔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新設的「印太事務協調官」。德州州立大學助理教授翁履中今(1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彭志宇線上訪問表示,「此人事命令受到華府智庫及政策圈高度肯定,坎貝爾深入了解亞洲事務,先前也曾投書期刊對拜登政府提出如何重建亞洲秩序的建議,但台灣未來需要注意的是,坎貝爾強調『只當公親不當事主』,對亞洲關係恐怕只會間接幫忙,而非直接介入。」 另外,拜登將於20日上任,先前FMI接獲將有武裝示威運動的消息,讓全華府繃緊神經,川普也發布影片,似乎是在安撫支持者的情緒。翁履中認為「就職典禮前將有至少兩萬名國民兵進駐華盛頓特區,相當於附近所有的州都得出兵協助,可見此次是史無前例的維安安排。至於川普出面安撫喊話,但實際效果還是得等當天才能見真章。」
    2021/01/14 16:09
  • 陸研究登柳葉刀 76%新冠痊癒者遺留症狀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經長達一年,最近有一篇大陸學者針對年武漢金銀壇醫院,一千多名痊癒者所做的追蹤報告,登上了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他們發現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就是超過3/4的痊癒者,在發半年後,還留有至少一種後症狀。
    2021/01/10 19:04
  • 快訊/楊泮池團隊打造誘餌抗體 可阻斷、預防感染

    治療新冠肺炎又出現新曙光!中研院院士,同時也是台大醫師的楊泮池,帶領團隊開發出誘餌抗體,可阻斷感染並清除感染細胞,還可望進一步預防感染,就像如來佛神掌般把病毒緊緊抓住,這個研究近日登上國際期刊,還取得了美國臨時專利。
    2021/01/04 10:10
  • 脊醫醫治頑劣低頭症 榮登國際權威期刊

    亞洲人口工作時間長,低頭族時常是導致都市人頸椎痛症之一。香港理工大學和紐約醫療近日發表一篇醫療案例,顯示脊骨神經科醫生可通過脊醫矯正、康復治療與預防方案,成功為病患治療頑劣低頭症,而該醫療案例作為行業經典榮耀登入國際醫學期刊。
    2020/12/18 09:00
  • 消滅胃癌威脅 台大醫師籲別再做這2動作!

    全球胃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持續增加,分別高居第5名及第3名。反觀,馬祖曾是全台胃癌發生率最高;如今,幽門桿菌盛行率僅1成,胃癌發生率大降53%。此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消化道》封面。
    2020/12/16 21:30
  • 美期刊專訪分享抗疫 蔡英文:盼世界看到台灣人民貢獻

    總統蔡英文接受美國康乃爾法律論壇專訪,分享台灣成功抗疫經驗,她說,希望世界看待台灣的抗疫成果,不是著眼領導人性別,而是看到所有台灣人民貢獻。她有責任努力不懈推動婦女賦權,直到不再出現「女性總統」這個名詞,這個目標從未改變。
    2020/12/16 11:12
  • 北榮血清研究報告出爐!全台估逾萬人「含新冠抗體」

    台北榮民總醫院於醫學期刊《刺絡針》中發表血清研究,內文指出1萬4765個門診、急診血液檢體中,驗出共11人有新冠肺炎抗體,推估全台「血清抗體陽性率」為萬分之5,若以此推論,全台灣可能有1萬1800名國人血液中含抗體。不過衛福部表示,此研究未個案旅遊史、排除確診者,因此不適合將結果外推至全國。
    2020/12/16 10:51
  • 中研院用台灣菇解謎發光蕈類 論文登國際期刊封面

    夏季夜晚除了螢火蟲,有些野菇也會散發微微冷光,中研院團隊利用台灣菇研究,不僅推估出蕈類最早的發光基因簇始於1.6億年前,且目前仍有發光需求是因繁衍需求。
    2020/12/15 17:28
  • 總統登法媒封面 與拜登並肩賽跑追習近平

    總統蔡英文再度登上國際期刊,封面以漫畫型式畫出包括美國、德國、法國,以及台灣、大陸等5國總統,在操場上向前奔跑,而蔡總統還夾在拜登和習近平之間,畫面耐人尋味。
    2020/12/11 15:53
  • 矮爸媽也能養出高個子 醫師曝3要訣突破遺傳限制

    在醫學期刊刺胳針中刊登一項針對全球6500萬名5至19歲兒童和青少年所做的身高調查發現,個子最高的國家和個子最矮的國家相較之下,身高竟差了20公分,原因是來自於「營養」!醫師提醒,要突破身高遺傳限制,若能做到「這3點」,就能助孩子生長一臂之力。
    2020/12/08 11:24
  • 快訊/登國際期刊! 中研院揪「阿茲海默症」惡化元兇

    過去普遍認為,會得到阿茲海默症的原因,是因為大腦內有2種蛋白質堆積,而中研院最新研究顯示,大腦中蛋白質「TDP-43」,是促使阿茲海默症惡化的關鍵原因,這個突破性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
    2020/11/28 10:20
  • 中研院揪出阿茲海默症惡化幫凶 登上國際期刊

    阿茲海默症好發於65歲以上年長者,過去研究認為與兩種蛋白質堆積有關,而中央研究院近日研究發現,蛋白質TDP-43是促使阿茲海默症更惡化關鍵,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2020/11/27 13:54
  • 德國生技界夢幻組合 新冠疫苗幕後推手

    全世界都在期待新冠疫苗上市, 美國輝瑞藥廠搶得先機, 共同合作研發的德國醫藥公司BioNTech, 也立刻在國際間聲名大噪, BioNTech原本是一間小公司, 從事癌症藥物研究, 創辦人夫妻, 都是移民到德國的土耳其裔後代, 今年1月底他們從醫學期刊"刺胳針" 得知中國大陸出現人傳人的新病毒, 立刻投入新冠疫苗研發, 歷經十個月的努力, 推出有效率超過九成的新冠疫苗, 帶您來看疫苗研發背後的小故事。
    2020/11/25 15:00
  • 全球防疫難題! 美逾六成不信新冠疫苗

    全球都在引頸期盼, 疫苗上市能緩解疫情。 但不只疫苗研發不容易, 要說服民眾全面施打疫苗更難。 根據調查, 不到四成民眾,願意立刻接種。 偏偏要達到全國免疫, 至少需要七成, 這麼高的不信任率將大幅降低防疫效能。 國際期刊經濟學人就點出, 受到民粹主義興起影響, 民眾對防疫政策的不信任, 導致對疫苗產生負面看法, 也成為全球防疫的新難題。
    2020/11/24 15:00
  • 癌症患者因新冠疫情拖延救治 死亡風險大增

    據今天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癌症治療延遲僅一個月就會使患者死亡風險驟增,這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對其他疾病造成影響所發出的最新警訊。
    2020/11/05 22:43
  • 肌肉量少恐短命 國衛院研究:體溫是關鍵原因

    肌肉量少的「弱雞」當心了,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肌肉量少、衰弱的小鼠由於體溫較低,壽命也明顯比一般小鼠短,呼籲可透過維持肌肉量或加強保暖降低影響,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2020/10/30 18:01
  • 「嚇阻共軍」 美軍官投稿籲重新駐紮台灣

    共機不斷擾台,有美國的軍官投稿軍事期刊,呼籲美軍應該重新駐紮台灣,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尊重各方意見,但呼籲對岸應該更克制。軍事專家則認為機率不高。應對大陸威脅,國軍22日也舉行了行聯合防空作戰訓練!
    2020/09/23 12:58
  • 美軍期刊談「共軍犯台」 籲重新駐軍台灣

    美中關係全方位惡化連帶牽動台海緊張,最新一期美國陸軍「軍事評論雙月刊」以中國武力犯台為主題作系列報導,就台海衝突時間軸、中國對台經濟戰、美軍重返台灣等面向分析。
    2020/09/22 22:20
  • 車禍竟跟車色有關! 哪些車色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日前《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期刊》出現了一則有趣的研究成果,由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系教授曾平毅、研究生連瑋鑫,針對2016年及2017年警方車禍資料研究車色對車禍的影響。根據研究報告統計出,黃色汽車車禍比例高達22.47%,是目前車禍比例最高的車色,而黑色汽車則以20.04%車禍比例暫居第二,白色也以16.39%排名第三,灰色及銀色則以分別15.6%、13.17%排第四、五。
    2020/09/15 16:44
  • 籲華府棄台海戰略政策 《外交事務期刊》:宣示捍衛台灣

    美台關係近期快速升溫,美國智庫期刊「外交事務」今天刊文,呼籲華府是時候摒棄過去40年台灣海峽戰略模糊政策,並清楚宣示若北京武力犯台,美國將出兵捍衛台灣。
    2020/09/03 11:35
  • 新冠肺炎流感化 恐難終身免疫

    這星期一連傳出三起新冠肺炎重複感染案例,就連南韓以及日本也都有出現類似的情形。世界衛生組織儘管強調,這都是極少數的案例,但確實也有包括自然醫學期刊等研究發現,患者康復之後抗體並不能存在體內太久,大月兩到三個月就會消失,增加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再加上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可能出現類似流感的情況。這也讓專家更擔心未來推出疫苗,可能也沒辦法確保長期性的免疫。
    2020/08/30 21:00
  • 萬人血清檢測公布踩煞車 社區感染真相結果成謎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政府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原本預定25日公布初步檢測結果,但在各方壓力下,台大公衛學院突然取消,真正原因引發揣測。台大公衛學院新任院長鄭守夏認為,完成後的學術研究通常要先接受同儕審查,被期刊接受後再公開發表,除非有緊急情況,不然最好晚點再公布結果。但也有感染科醫師認為,每項研究都具有防疫的參考價值,社會各界無須在結果沒出爐前就急著否決。
    2020/08/24 22:4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