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森恬CP旅客GooglePodcast飲品特價google podcast轉移麥當勞勒索土石掉落失衡7-ELEVEN
  • 搜尋:

    普篩 結果共440筆

  • 醫護普篩引反彈 韓國瑜:出於感恩、採自願

    高雄市長韓國瑜提出為第一線4千名醫護人員篩檢,引起反彈,有人批是話術欺騙,醫事聯盟也發起反普篩連署,韓國瑜上午再次強調,是出於「感恩的心」,為高風險醫護人員進行篩檢,而且採自願方式,駁斥篩檢試劑來自大陸,認為超乎想像,不能理解。
    2020/04/24 15:48
  • 醫護普篩、拒絕疫調 陳時中「主動開砲」槓韓

    744名海軍官兵超過半數設籍高雄,29名確診中,高雄市也佔了4成,讓高雄市長韓國瑜宣布要「超超前部屬」,但包括針對官兵做疫調,前線醫護做普篩,都沒獲得疫情指揮中心認同,似乎出現地方跟中央互槓的狀況。
    2020/04/24 15:34
  • 重申高市完全不考慮封城 韓國瑜:我是「封城不急」

    因應海軍敦睦艦隊爆發武漢肺炎群聚感染,高市府將實施社區防疫兵推演練並提議全面篩檢高風險醫護人員卻惹議,市長韓國瑜今天表示,他盡心盡力防疫卻遭無情抹黑超乎想像。
    2020/04/24 13:59
  • 韓國瑜提醫護普篩引反彈 陳其邁:「順時中」比較好

    高雄市政府擬對醫護人員普篩,逾2000名醫護連署反對。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今天表示,目前武漢肺炎在台盛行率低,若普篩會有偽陽性的問題,篩檢可能還是選擇高風險族群,疫情防治要尊重專家意見。        
    2020/04/24 13:05
  • 韓國瑜擬對4千名醫護普篩 黃偉哲:專業交給專業

    武漢肺炎肆虐,高雄市長韓國瑜計畫對高雄4000多名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進行全面普篩,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示,這是個專業問題,不應成為政治問題,專業就要交給專業。
    2020/04/24 12:46
  • 逾2千醫事人員連署反普篩 高市衛生局:尊重

    高雄市長韓國瑜擬為全市約4000名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普篩,台灣醫事行動聯盟昨天發起反普篩網路連署,6小時內獲2580名高雄醫事人員響應。高市衛生局表示尊重,並會加強溝通。
    2020/04/24 09:31
  • 為醫護普篩惹議 綠轟韓:想封城想瘋、別作秀

    高雄市長韓國瑜,已籌措財源,將為第一線投入防疫,4千名醫護人員,以及5千位防疫人員,進行新冠篩檢,但想法一拋出,批評聲浪不斷,綠營砲轟他,不懂專業,要他別作秀,完全沒考慮過國內篩檢能量,還有麻醉科醫師質疑,韓市長聽取一些精神科與麻醉師,運輸工會背景人士的建議,就是欺騙話術!
    2020/04/23 19:42
  • 幫4千醫護普篩?醫批韓國瑜「欺騙話術」:防疫最大破口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我國截至今(23)日為止,確診數為427例、死亡6例;其中我國海軍敦睦艦隊「磐石艦」,目前已有29名官士兵和學生確診。對此高雄市長韓國瑜呼籲,應針對高雄市4千多位醫護人員做全面普篩。對此有不少醫師表示「根本沒必要」,甚至直言「全面篩檢這四個字,對沒有科學背景的人來講,就是個欺騙話術!」
    2020/04/23 17:02
  • 韓國瑜擬對醫護普篩 陳時中:不見得有必要

    高雄市長韓國瑜擬對高雄4000多名醫護進行普篩,引發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醫護人員本來就列為擴大採檢對象,只要有需要就能採,不見得有普篩的必要。
    2020/04/23 15:29
  • 敦睦艦隊18人輕症無症 醫師:「傳染力減弱卻可怕」

    敦睦艦隊上至少有18人無症狀或輕症,雖然有醫師認為輕症者的傳染力會減弱,但還是可能造成社區傳染。而目前台灣無症狀患者的比例大約是5%,也有醫師認為這個數字恐怕是「低估」,實際上應該更高。
    2020/04/22 22:32
  • 江啟臣建議第一線作戰部隊普篩 確保國軍戰力

    敦睦艦隊發生武漢肺炎群聚感染,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表示,國防武力的防疫破口是國安危機,除落實全面疫調,疫情指揮中心也應思考第一線作戰部隊全面普篩的可能,以確保維持國軍戰力。
    2020/04/22 16:00
  • 18.9萬名國軍普篩? 陳時中:再與專家討論

    國防部拋出考慮國軍普篩,就是憂心官兵確診,影響戰備戰訓,但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是否有普篩必要,還要再跟專家研究,因為除了每日採檢量能有限,全軍18.9萬人普篩,採集檢體後若沒有馬上送驗,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認為,可能影響採檢靈敏度。
    2020/04/21 21:07
  • 國防部「盼普篩18.9萬國軍」 至少得花49天

    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拋出考慮國軍普篩,要再和指揮中心討論,但若真的要篩檢,以一天最大篩檢達到3800件,若全投入篩檢全國18.9萬名國軍,至少就得花49天,目前軍方體系醫院三總表示,尚未接到消息。
    2020/04/21 12:48
  • 做半套? 學生爆政戰學院2確診未全區停課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2名學生確診,政戰學院因此停課,不過卻有學生爆料,說明明學校內還有管理學院,平常生活都會接觸,但管院卻是正常上課,讓他們很擔心,國防部則說是因為經過專業評估,認為交叉感染風險的機會比較低,才會只停課政戰學院。
    2020/04/20 20:27
  • 入境全面普篩可行? 工研院篩檢「1小時」真相大白

    工研院研發新的新冠肺炎篩檢系統,準確率九成,檢驗時間只要1小時,可望大大增加台灣篩檢能量,有學者認為,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三波境外移入疫情,指揮中心或許能夠考慮,入境全面普篩。
    2020/04/17 22:37
  • 入境旅客為何不普篩? 疾管署:已有多重防治措施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表示,機場入境旅客沒有實施普篩,原因是會採檢有症狀的旅客,且要求歐美入境旅客採取居家檢疫,已經有在做多重防治措施。
    2020/04/16 13:36
  • 何不機場普篩? 陳時中提數據「恐效率差」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國內開始檢討篩檢政策,是否針對從風險較高國家返台者,在機場全面篩檢,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今(15)天提出多項數據表示,若全面普篩可能效率很差,要維持檢疫量能,應對突發狀況,才是超前佈署。
    2020/04/16 00:11
  • 珊瑚公主7人「明知故犯」 3採陰需自費5.1萬

    珊瑚公主號上7名台灣乘客回國後4名確診,不過因為出遊時間點正值疫情發展期,被認定明知故犯,儘管4名確診醫療費用由政府負擔,但另外3名採陰者得自付包括檢驗費和集中檢疫費用,加一加一人得自費5.1萬元,不過依照條例,確診者或疑似病例採檢費是由行政院撥出的特別預算支付,目前中央也還未開放普篩,沒有民眾需要自費的項目。
    2020/04/15 12:55
  • 強化防疫 衛福部:擬對特定國家返台者全面篩檢

    武漢肺炎延燒至今,普篩聲浪不斷傳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天表示,台灣疫情仍在可控範圍、不適合普篩,但他坦言,內部正在研議對特定風險較高國家返台者進行全面篩檢。
    2020/04/15 10:35
  • 無症狀恐成隱形炸彈 學者籲:設兩道封鎖線

    無症狀感染者有多難纏,不僅第一線醫護難以判斷,就連確診後的疫調,因為難以追查染病發病時間點,要如何匡列感染源或接觸者也是難題。至於下個階段該如何防堵,專家建議,可以放寬普篩,設立兩道封鎖線。
    2020/04/14 22:56
  • 為何台確診比美國少? 研究:與卡介苗有關

    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呢?美日兩大研究,因為多數台灣人,小時候都有接種卡介苗,而卡介苗用來預防肺結核,或許因此疫情相對少,而國衛院也研發出快篩試劑,最快3個月內上市,不過陳時中認為,目前沒有社區傳播,還不需要普篩。
    2020/04/14 13:24
  • 武漢解封復工 企業員工排長龍接受大規模篩檢

    中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疫情發源的武漢本週解除76天的封城。設廠武漢的企業紛紛要求人員復工前得先普篩;有企業表示,在所有員工檢測呈陰性前,不會貿然復工。
    2020/04/10 14:12
  • 新冠病毒「變裝秀」!眼睛癢、拉肚子 都是確診症狀

    新冠病毒詭譎多變,確診患者不一定會出現發燒症狀,導致採檢困難,甚至連眼睛癢、腹瀉,都成為確診的症狀之一。專家表示,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症狀變異,主要是因為疫情蔓延全球、確診基數過大,導致部分罕見症狀數字也相對提高。未來恐怕只能靠普篩的方式,才能防堵無症狀感染者散播病毒。
    2020/04/09 22:49
  • 仿南韓建置AI高速實驗室 儲備普篩能量有解

    台灣現階段防疫戰線還挺得住,不過就怕未來一旦爆發社區傳播,屆時檢驗能量是否足夠,就看現在能不能超前部署,逐漸擴充人力和實驗室。從南韓的例子來看,他們能大規模檢測的幕後功臣,除了生技業在短時間內研發快篩試劑外,還有RT-PCR實驗室走向AI自動化,靠機械手臂取代人力,因此才能大幅提高單日檢驗量,成功壓抑住一度失控的疫情,南韓經驗或許值得台灣效法。
    2020/04/07 22:38
  • 女保全感染源找嘸! 採檢5陰性、「1發燒等結果」

    受關注的案336,高級社區女保全,目前相關接觸者還沒有找到感染源,也沒有新增被傳染對象!不過,接連幾天報出感染源不明本土個案,該怎麼防堵?如果普篩不可行,國內目前檢驗量能只有用三分之一,被問到,是否考慮針對特定區域做抽樣篩檢,陳時中回應還沒有規劃。
    2020/04/05 20:2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