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狄鶯鋒面颱風路徑家具陳水扁全聯預購中國大陸Omi藝術品
  • 搜尋:

    小兒科 結果共544筆

  • 兒童氣喘!若出現「四大症狀」延誤就醫 醫憂發生這件事

    造成氣喘原因很多,像是體質、環境因素、空汙、或家族性遺傳等,TVBS健康醫藥專題報導,我們帶您了解「兒童氣喘」,其實這和一般感冒很相似,經常被父母忽略,也就是把氣喘當成感冒來治療,市立聯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提醒,當咳嗽很久、變天咳、半夜咳,跑步也咳,家長必須提高警覺。
    2021/03/23 23:03
  • 日本發現1例新生兒確診新冠肺炎 疑母子垂直感染

    日本小兒科學會等團體調查發現,截至去年8月,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孕婦所生的新生兒中,有一人一出生即確診,疑似母子垂直感染,為日本國內首度發現的個案。
    2021/03/22 12:34
  • 賊偷3萬防監視曝光「拔硬碟」 早就上傳雲端

    高雄旗山,有一名男子在1月底,偷走小兒科診所的3萬元現金,又擔心監視器會曝露行蹤,想刪除資料,竟然破壞主機拔走硬碟,但其實所有的行竊過程,早就已經同步上傳雲端。警方也發現,男子這段期間在高雄地區犯下多起案件,竊盜、槍枝和毒品通通有,13日警方臨檢,終於逮到他。
    2021/03/17 19:45
  • 別讓孩子看《鬼滅》? 小兒科醫籲:可能造成傷害

    日本動畫《鬼滅之刃》深受大小朋友喜愛,但考量到畫面有血腥暴力鏡頭,家長對於「是否適合孩子看」感到疑惑,對此美國小兒科醫師「Peddy」表示,她不會讓孩子看這部動畫,原因是過早接觸暴力血腥的內容可能給孩子帶來2個極端的影響,她也提到此片在美國屬於限制級,要17歲以上才能觀看,引發熱議。
    2021/02/17 13:22
  • 女嬰服藥後「肚大如氣球」 醫揭真相:未滿6個月別吃

    藥千萬不能亂吃!一名不到2個月大的女嬰,因為感冒不適服藥,之後開始出現排便次數減少、腹脹等情形,就醫時肚子已經大到像氣球一樣,後來發現是服用的藥物中,有成分讓腸胃蠕動變慢,小兒科醫師黃瑽寧也提醒「6個月以下嬰兒,不太需要吃感冒藥。」
    2021/01/28 13:07
  • 兒喊肚痛掛急診…父嫌醫不專業狠踹 2天後確診「肺淹一半」

    孩子若喊某個部位疼痛,要小心不一定是該部位有問題,可能是「轉移痛」!一名爸爸帶著腹痛的小朋友掛急診,醫師卻一直用聽診器聽呼吸、測試呼吸狀態,爸爸嫌醫師手腳慢、不專業,一氣之下猛踹醫師一腳就離去,2天後又在診間遇見這對父子,只是孩子已發展成肺炎,肺部積水嚴重。
    2021/01/27 22:42
  • 內臟破、全身傷 幼女受虐死 全韓公憤

    南韓一名16個月大的女童,去年疑似遭養父母凌虐致死,時隔兩個月,南韓媒體追真相,發現女童在被領養後,就長期遭受虐待,幼稚園老師、鄰居和小兒科醫生都曾經報警,但三次卻都不了了之,警方聽信養父母的片面之詞,讓真相被掩蓋,沒能阻止憾事發生。內幕一件件被爆出,引發南韓全民公憤,超過23萬人上青瓦台連署,要求以「殺人罪」嚴懲這對養父母;還有20萬人請願,要求開除當初偵辦員警,認為他們失職輕辦,是間接殺害鄭仁的幫兇。最近南韓網路上也發起「鄭仁啊,對不起」運動,從政治圈到韓流明星都積極響應,希望能呼籲社會重視虐童議題。
    2021/01/06 20:04
  • 40歲婦臨盆前先救孩子 夫點頭私下哭求:先救我太太

    現代人愈來愈晚婚,相對地生育年齡也愈來愈大,不少女性成為「高齡產婦」。最近有醫師分享案例,曾有一名40多歲的準媽媽懷孕後,孕期出現不適的情況,她擔心恐留不住孩子,臨盆前還告訴醫師,若是有狀況「一定要先救寶寶」,原本先生同意,但就在生產當天,老公改變態度,讓醫護人員都十分感動。
    2021/01/05 16:49
  • 孩童習慣做「這動作」出現傷口、發高燒 恐染「超級細菌」

    如果孩子手指甲長了膿皰,一定要提高警覺,就有家長以為是蚊子咬的,沒想到經過醫師看了之後發現是細菌感染,而最常見的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小兒科醫師提醒在兒童身上任何細菌可能聚集地方,都是感染源頭!
    2021/01/04 23:03
  • 嬤堅持「嬰兒感冒要吃藥」 醫揭恐怖副作用:肚子險爆炸

    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時常透過臉書與網友分享經手過的病例,藉此提醒家長們,孩子若有不適該如何處理。日前他就分享,有一個阿嬤帶著僅2個月大的寶寶來看病,堅持要他開感冒藥給孫女,讓他想起過去曾有一個案例,就是因為長輩要醫生開藥給嬰兒吃,險些讓寶寶的肚子「爆炸」,最後還插了鼻胃管,苦的還是孩子!
    2020/12/17 23:25
  • 嬤餵2歲孫「爽嗑生魚片」 醫曝狂嘔慘況:2族群別吃

    生魚片配上嗆辣的芥末,是日式料理的經典菜色,深受台灣人喜愛,但卻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小兒科醫師透露,日前有一家人帶著將滿2歲的小孩來看病,在現場吐得一塌糊塗,詢問後才知道是阿嬤放任孩子「狂吃生魚片」,他也分享2大地雷族群千萬不要吃。
    2020/12/09 13:21
  • 養父母豪贈3千萬嫁妝 親子卻鬧翻養女10年不聯絡

    台南市某知名望族,夫妻倆儘管已育有子女,多年前仍收養許姓女子當養女,而且對她疼愛有加,甚至在她出嫁時,還贈送3000萬元的嫁妝,不料這段親子感情,卻因為在2009年一場爭吵生變,雙方因此長達10多年都沒連絡,這讓養父母十分心寒,向法院聲請終止收養關係。
    2020/11/19 20:03
  • 肥胖可能是天生! 醫揭3因素「產胖寶寶」機率更高

    近年來,全世界肥胖人口逐年上升,究竟是因為內科醫師對肥胖成人處理不當,或是因為小兒科醫師未做好衛教,造就小胖子太多,以致於長大後成為胖子?專家對此議題多有探討,目前甚至將研究目標更往前推進到胎兒在母親的子宮時期,以了解是否出生前就能預測其變成「胖娃娃」的命運。
    2020/10/30 23:04
  • 幫我!嬰打疫苗抽搐「險昏厥」 警開道送醫

    新北市一名九個月大的女嬰,20日早上,到小兒科診所施打第一劑流感疫苗,當下沒有過敏、排斥症狀。一直到當天晚上11點多,竟突然發高燒、抽搐、意識不清。第一時間,父母緊急開車前往醫院,但擔心來不及,才繞到派出所、請員警幫忙開道,過程只花8分鐘,就將孩子送醫。不過兒科醫師也說了,女嬰退燒後、檢查一切正常,很可能是熱痙攣惹得禍。
    2020/10/22 18:16
  • 10歲童「小鳥僅0.5公分」母求救!醫:食物害的

    高雄一名10歲男童進入青春期,卻被媽媽發現「小鳥」只有0.5公分,比起同齡男孩的3公分短小許多,小兒科醫師一度建議「拉一拉就會變長」,卻一直沒有效果,經尿液檢查後發現,男童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皆過高,BMI值也超標屬重度肥胖,研判是男性荷爾蒙過低造成。
    2020/09/03 16:09
  • 數起不明感染源!醫環島驚防疫鬆懈:戴口罩反成異類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台灣初步防範有成,出現報復性旅遊,但近日新增多起境外移入及外籍人士離台返國確診,卻感染源不明的案例,引發民眾憂心是否有潛在感染者。不過至今國人的防疫意識如何?小兒科感染專科主任謝宗學揭露他近日環島遇到的情況,「整趟旅行下來,我們全家堅持戴口罩的習慣,竟然變成異類!」呼籲民眾時刻做好個人衛生防護,避免步上前「防疫模範生」越南的後塵。
    2020/08/16 14:29
  •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量 研究:幼童比成人多10至百倍

    「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童鼻腔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遺傳物質量,是成人和較大兒童的10至100倍,意味幼童可能是重要的傳染驅動力。
    2020/07/31 15:43
  • 兒科變糖尿專家! 黃瑽寧遭冒名代言「三降茶」

    一頁式廣告猖獗,就連名醫也受害!最近網路上不少「三降茶」廣告,宣稱可治療糖尿病,還盜用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和他的父親醫師黃富源照片代言。黃瑽寧特地召開記者會澄清,說自己並沒有代言三降茶,已向警察單位備案、向衛生單位檢舉,希望民眾不要再受騙上當。
    2020/07/30 13:06
  • 疫情「醫生也被砍班」 耳鼻喉、兒科慘兮兮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不敢到醫院或診所看診,就算掛號也都躲在診間外等號碼,如今趨緩就診人數卻還是不多,主要因為大家防疫戴口罩勤洗手,病毒傳染比例下降,讓近距離接觸看診的耳鼻喉科、小兒科很受衝擊,全台灣甚至有至少24間診所因此歇業,很多醫師班段減少,自營診所想方法自救,像吸引原本跑大醫院拿慢性處方箋藥物的患者,改到診所拿就好。
    2020/07/17 19:22
  • 女童頭痛趴書桌暴斃!父母抱屍求救 醫急救狂喊:活過來

    若經常出現莫名頭痛,很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千萬不可輕忽!小兒科醫師陳木榮透露,曾有一名11歲女童有慣性頭痛的症狀,家長本以為沒什麼大礙,誰知女童在某次頭痛後,居然直接在家裡斷氣身亡,送到醫院急救時已出現屍斑,連血液都已凝結,前後搶救60分鐘仍回天乏術。後來經法醫檢查後才確認,女童罹患罹患「先天性動靜脈畸形」,死因為「出血性中風」。
    2020/07/13 09:07
  • 飲料當水喝突排血尿 12歲男童身體痛長腎結石

    炎熱夏季,讓不少冷飲店業績蒸蒸日上,一名12歲男童把飲料當水天天喝,導致身體痛到完全坐不住,除了不斷扭動身體外,還併發血尿症狀,母親驚覺不對勁,只好趕緊送往小兒科急救,沒想到經過檢查後,發現孩子腎臟與輸尿管的位置有一顆將近1公分的腎結石。
    2020/07/10 17:31
  • 坐月子進行親子共讀 有助提升寶寶記憶能力

    小兒科醫師林士惟表示,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就能聽見外面世界的聲音。他鼓勵父母在坐月子時就開始親子共讀,除能提升寶寶的專注、辨別與記憶能力,更增進親子關係。
    2020/06/23 15:37
  • 「合掌村」無遊客 千萬維持費重擔.滅村危機

    日本富山縣的知名景點「合掌村」恐怕面臨滅村危機。合掌村被列為世界遺產,去年湧入14萬觀光人次,但是疫情影響,國內外遊客大減,幾乎無人造訪。居民除了沒有觀光收入,一年高達三千萬日圓的村落維持費,也因此失去資金來源。而防疫期間,醫院暫停門診,民眾也盡量減少就醫,小兒科門診人數大幅下滑,已經有兒科診所因失去大部份收入而倒閉;這也讓醫界擔憂,兒科倒閉潮之後,醫病失衡,孩童就醫品質將被犧牲。
    2020/06/16 19:55
  • 家長注意!日小兒科學會:2歲以下戴口罩恐增窒息風險

    日本小兒科學會(JPS)警告,2歲以下嬰幼兒戴口罩,恐造成呼吸困難與增加窒息風險。
    2020/05/26 16:31
  • 新生兒頭歪頸斜 醫師:把握1歲前黃金復健期

    嘉義縣一名新生嬰兒,頭一直歪著往左看,直到媽媽近日帶孩子求醫,小兒科醫師表示,寶寶是「先天肌肉性斜頸症」,把握1歲前黃金復健期,大約有8、9成會恢復正常。
    2020/05/20 17:5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