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少子化狄鶯孫鵬離婚一週天氣手搖飲下雨懷孕墮胎黃仁勳台灣公司孫鵬NVIDIA立法院
  • 搜尋:

    天主教會 結果共124筆

  • FOCUS/芬蘭巴士移動商店 為難民送溫暖家鄉味

    中東國家的內戰持續,難民危機依舊無解,隨著難民不斷湧入,許多歐洲國家都紛紛開始反難民,不過在部分歐洲地區還是可以看到人性的溫暖。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去年站出來為難民發聲 ,呼籲歐洲各個教會團體接納難民,義大利有個宗教團體於是從去年12月開始,發起了一個新移民在我家的活動,鼓勵義大利人讓難民入住自己的家,截至目前已經有70個義大利家庭響應;而在北歐國芬蘭,則是有個經營小雜貨店的老闆,一個星期有5天的時間,會開著載有中東食品的大型巴士專門造訪難民中心,讓難民們在遙遠的異地也可以買到自己的家鄉味。
    2016/10/14 20:08
  • FOCUS/12萬人見證 方濟各為德蕾莎修女封聖

    已故德蕾莎修女正式獲得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封為聖人,德蕾莎修女在1997年去世後,當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拋棄封聖程序,必須死後5年才可以啟動的規定,為德蕾莎修女成立委員會展開封聖調查,1910年出生的德蕾莎修女18歲當修女19歲就遠赴印度加爾各答傳教,1948年離開教會成為自由修女,要專門為印度窮人服務,1950年40歲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捨棄一般修女服改穿印度底層婦女藍邊白粗布沙麗服,1952年開始為垂死窮人服務建立善終收容之家,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87歲逝世在印度加爾各答,1999年被美國人票選為最受尊敬人物榜首,2003年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認可第一個奇蹟,胃癌末期印度女子痊癒,去年年底方濟各認可第2個奇蹟巴西腦瘤男子痊癒,就在德蕾莎修女去世19年後,教宗方濟各主持彌撒,現場12萬人見證下正式冊封她為天主教聖人。
    2016/09/05 20:10
  • FOCUS/古巴改革5年 50萬公務員轉營小生意

    美國總統歐巴馬歷史性出訪古巴,雙方元首勢必會討論解除禁運制裁。古巴經濟改革開放了將近6年後,誕生許多個體戶小販、生意人,但是因為禁運制裁、原料供應缺乏不足,成為古巴人創業、製造產品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而且越來越多人想要創業,只是創業做生意,多數人對於商圈、成本等毫無概念一切從頭學起,羅馬天主教教會都提供創業輔導課程。
    2016/03/21 21:11
  • 獨立精神頒獎 《驚爆焦點》奪3獎大贏家

    搶在奧斯卡典禮頒獎前,美國第31屆獨立精神獎今天在加州登場,描寫調查天主教教會兒童性侵案的電影《驚爆焦點》,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影片跟最佳劇本,是全場最大贏家。金獎影后熱門人選之一的布麗拉森則再度以不存在的房間奪下后座。
    2016/02/28 14:08
  • 世紀會談2小時 聯合聲明關心教徒迫害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出訪古巴,與俄羅斯東正教主教長進行歷史性的會面。這也是東正教在1054年脫離羅馬教會以來,兩派宗教領袖首度會面。
    2016/02/13 11:54
  • 千年一會! 教宗方濟各、東正教主教長會面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出訪古巴,與俄羅斯東正教主教長進行歷史性的會面。這也是東正教脫離羅馬教會之後,千年以來兩派宗教領袖的首度會面。
    2016/02/13 07:11
  • 「我沒動手!」遭控集體虐童 幼兒園長撇清

    遭控訴集體虐打的幼兒園,是某個天主教會,經營的23所其中之一,上午園長出面道歉,但重頭到尾,都否認自己有動手,對事件也不清楚,急著撇清,只強調兩名老師已經解聘,目前已經有超過12名孩童陸續轉學,案件也進入司法調查。
    2016/01/18 13:13
  • 兩大新聞事件搬上大銀幕 瞄準明年小金人

    不少好萊塢實力派明星,演出真人實事改編的傳記電影,都成功拿下奧斯卡小金人,最近好萊塢流行翻拍新聞事件,像是「關鍵真相」述說美國王牌主播丹拉瑟,引用偽造資料質疑小布希總統的從軍紀錄,引發的一連串風暴,另外一部「驚爆焦點」則是以波士頓環球新聞報,因為神父性侵醜聞的報導槓上天主教會為故事主軸。
    2015/09/30 22:02
  • FOCUS/78歲教宗方濟各 鐵人行程美國讚服

    教宗方濟各訪美行程進入尾聲,高齡78歲的他走的可是鐵人行程,馬不停蹄地趕場。最後兩站他來到了紐約和費城,他在聯和國演說,除了關心氣候變遷和歐洲難民問題,也觸及了伊朗核協議的敏感議題;另外教宗在抵達費城時,坐在車子裡的他突然看到人群中,有一個腦性麻痺的兒童,他立刻請司機停車,下車親吻這名孩子為他祝福,令現場民眾都相當的感動。教宗慈愛的形象深受美國民眾喜愛,結束了6天的訪美行程,西方宗教界認為,方濟各不只為天主教做了正面的公關,同時也會為天主教會帶來一股改革的力量。
    2015/09/28 20:45
  • FOCUS新聞/南美洲最窮三國 天主教宗接連親訪

    接下來鏡頭帶您到南美洲,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5日出訪厄瓜多、玻利維亞以及巴拉圭,這三個國家雖然是南美洲最窮困的國家,不過天主教人口非常多,教宗第一站來到厄瓜多,一如往常受到如巨星般熱烈歡迎,總統也親自到機場迎接,而雖然方濟各是阿根廷籍,不過這卻是他任教宗2年來,首度踏上南美洲的土地,除了宣揚環境保護以及關懷貧困外,其實有更大任務在身,也就是希望能重拾教徒的信心,以及天主教的聲譽,免於籠罩在教會性侵等梵諦岡貪污醜聞的陰影下。
    2015/07/06 21:05
  • ​教宗訪義掀轟動! 修女追教宗如追星

    天主教宗方濟各前往義大利那不勒斯訪問,當地教會的修女,就像追星族的小粉絲一樣,蜂擁而上把教宗團團包圍,時間到了還不肯離開,紅衣主教為了維持秩序,出聲制止,請這些修女姊妹稍微克制一點
    2015/03/23 17:00
  • ​推民主抗財團做環保 南韓天主教得人心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形象一向良好的慈濟,最近因為內湖保護區開發案身陷風波,我們要帶您來看看南韓宗教的案例,南韓天主教近年來成功轉型,不論是推動民主、對抗財團,還是力行環保,老百姓都看得到天主教會的努力,天主教因此在南韓社會享有高度聲望,新生代也紛紛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2015/03/20 21:35
  • 這不是拍電影! 美國街頭驅魔儀式直擊

    經典恐怖電影《大法師》裡的驅魔情節,令人毛骨聳然,不過事實上,根據天主教會的統計,近年來美國的驅魔需求,連續3年都以2倍的速度成長,許多神職人員都開始接受驅魔訓練,最近在德州甚至有路人被拍到,他們在星巴克門口,進行驅魔儀式。
    2014/11/17 22:41
  • 改革路迢迢!教宗倡接納同性戀 遭否決

    (網路新聞中心/曾凱敏) 羅馬天主教會在本屆非常會議中,終於觸碰到以往視為禁忌的話題,包括同性戀、離婚、墮胎及避孕!其中,教宗方濟客提出「教會應對同性戀者張開接納的雙臂」,但此一草案表決時,因贊成票數未達2/3,宣告失敗。
    2014/10/20 11:51
  • 天主教挑戰! 「主教會議」籲接納同性戀者

    (網路新聞中心/曾凱敏) 梵蒂岡舉行為期兩週的主教會議,本次會議以「家庭」為主題,會議內容討論了墮胎、避孕、離婚以及同性戀等議題。
    2014/10/14 17:18
  • 【FOCUS新聞】雙封聖創舉!4教宗齊聚 百萬人見證

    在近百萬民眾見證之下,天主教教宗方濟在梵蒂岡主持史無前例的雙封聖儀式,同時宣布將已故教宗若望23世和若望保祿2世封為聖人,若望保祿2世在近27年的任期內,發起世界青年日,振奮新世代加入,任期內共進行102次訪問,是史上海外訪問次數最多的教宗;若望23世是天主教開放派英雄,其創立的第2大公會議,允許以地方語言舉行彌撒,並鼓勵天主教與其他信仰族群的對話。2位已故教宗雖然未曾踏上台灣的土地,但若望23世在擔任教宗時,捐出10萬美元作為天主教輔仁大學在台復校的基金,若望保祿2世則是任命前年病逝的單國璽為樞機主教,使天主教會出現首位台灣教區出身的樞機主教。
    2014/04/28 22:01
  •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教宗方濟獲選

    美國「時代雜誌」公布2013年的年度風雲人物,天主教教宗方濟以謙卑樸實的作風,在短短9個月內,扭轉教廷醜聞纏身的形象而獲選,「時代」認為方濟不同於過去的教宗,有望改善近幾十年來教會與民眾越來越疏離的問題,而其他年度風雲人物,則包括揭發美國監控國安局監聽醜聞的史諾登、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敘利亞總統阿塞德,以及兩度登上風雲人物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2013/12/12 11:31
  • 陸雙非學童大軍 瓜分香港教育資源

    雙非學童是指父母都不是香港人,卻跑到香港唸書的大陸學童,會有這群雙非學童大軍,是因為大陸家長看準香港的教育環境比較自由,才特地把孩子送到這裡唸幼稚園和小學,這群雙非學童大軍有將近1萬4千人,每天深圳、香港兩地跑,根據香港明報報導,甚至有原本篤信佛教的大陸家長,大費周章改信基督教,只希望讓小孩進入教會學校時有加分效果,沒想到面試時才發現,小朋友唸的是天主教學校,儘管弄巧成拙,雙非學童的出現,卻已經瓜分香港學童的教育資源。
    2013/09/25 21:27
  • 教宗請辭!天主教台灣主教團:尊重、祈福

    梵蒂岡教廷宣布,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天宣告辭去教宗職位,震驚國際,消息傳到台灣,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表示,教宗很勇敢面對自己的健康,尊重教宗決定。
    2013/02/12 08:17
  • 樂觀面對死亡 教友掌聲迎樞機回家

    樞機主教單國璽的遺體,23日中午回到高雄的主教公署,隨即舉辦護靈彌撒,超過300名教友特地前來參加,雖然教會用歡喜樂觀的態度,看待單樞機回到天主的懷抱,不過仍有許多教友不捨這位長者的離開,頻頻掩面哭泣,由於單樞機2006年在高雄教會主教職務退休,因此教會也將遵照他的遺願,將他安葬在高雄。
    2012/08/23 18:56
  • 市政重劃教會將拆 教友:文林苑翻版

    今天是復活節,但台中一群天主教徒卻出面抗議,認為土地遭到剝奪,教友說市政府土地重劃,他們不願意參與,最後土地還是被奪走一半,原本用來幫弱勢小朋友上課輔的教室也要被拆除,認為是台北文林苑翻版,但開發公司強調土地重劃具有公共性,和台北文林苑私領域都更不同,只是開發公司人員一踏進教會就被生氣的教友轟出去。
    2012/04/08 13:02
  • 負債也要撐! 教會領身障童度兒童節

    台中有個天主教附設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在為身障小朋友默默付出!他們30多年來,收留500多個孩子,經費來源原本都是靠國外募款,但近幾年來,募款經費不足,儘管教會去年已經負債1000萬,但他們還是堅持要撐下去,下午也提前幫小朋友,慶祝兒童節。
    2012/03/29 17:20
  • 【決戰拚台灣】搶宗教票!藍稱6成票 綠長老會挺

    全國多達1千萬宗教信徒,當然也是總統候選人爭取支持的族群,無論佛、道教或基督教,候選人逢廟必拜、進教堂就禱告,就為了拉攏信眾產生認同感。細究宗教團體和藍綠陣營關係,藍營長久和天主教領導階層都有互動,私下自稱掌握6成宗教票,至於綠營在基督教長老教會組織佔有優勢,近來也和一貫道互動密切,藍綠檯面下都在宗教組織戰上,較勁下功夫;即便普遍來觀察,現在宗教領袖一聲令下號召挺誰,對信徒不一定有百分百影響力,但候選人掃票,該拿香、該合掌,沒人敢忽略。「決戰拼台灣」系列報導,今天要拼的是宗教票。
    2011/12/29 19:45
  • 不同信仰停聘老師 首宗開罰案例

    台北一所私立道明外僑學校,學校是天主教教會所成立的,卻被發現違反宗教就業歧視,被重罰60萬!台北市勞工局調查發現,因為2位信仰摩門教的美國籍女老師,因為代替神父解釋天主教教義,還有介紹摩門教活動,之後就收到校長「不續聘」的電子郵件;老師拿這封電子郵件,向台北市勞工局投訴,成國全國第一起宗教歧視案例。
    2011/10/20 12:18
  • 【中美牌時代】麵粉袋大內褲! 美援時代台灣縮影

    還記得印著「中美合作,淨重20公斤」字樣,被戲稱是中美牌的麵粉袋大內褲嗎?這是許多三四年級生,共同的回憶,美國的奶粉、麵粉袋,美國的搖滾樂,美國的棒球,美國的打字機,美國大兵,共同交織出,美援時代的具體影像,這份台美之間特殊的情感連結,反映出什麼樣的年代?來看蕭子新、楊育昇「中美牌時代」專題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請大家跟我們一起回顧台灣和美國共同走過的歲月。」 台美互動經驗中,美援農產品,始終是記憶的重點,麵粉袋裁開,縫成的大內褲,上頭中美合作的字樣,絕對是走過美援時代,台灣人共同的童年經驗。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東西了,很多人都這麼說,最有趣的是,現在看起來雖然很好像,卻展現了當時的創意。」記者:「我想我祖父、祖母,應該都穿過。」 透過教會系統,美援食物深入到,台灣各個角落,美國麵粉與奶粉。」讓不少家庭得以果腹,也是學童最主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對台灣的農產協助,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其一透過農復會協助,農業生產技術的移轉,再來是因為,外銷美國農產品到台灣,根據480公法,無論國際小麥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台灣需運用美國貸款,來進行購買,大量過剩的美國小麥,和其他農牧產品,就此被運到台灣。 美國麵粉帶動了,台灣的西點麵包業,開始出現了西式麵包廠,美援食品不止影響了,台灣人的飲食習慣,甚至改變了,某些台灣人的宗教信仰,由於援助食品,是經由教會系統發放,有些台灣人,為了領取美援食物,走進教會,當時參與物資發放系統的,基督教或天主教,還被戲稱為麵粉教。大豐麵粉公司董事長何澄祥:「所以就跟美國提出來,請求美國,援助我們台灣的項目呢,把麵粉改成小麥,那麼一方面,可以扶植這些麵粉工廠,能夠生產,能夠發展,二方面呢,如果拿小麥,到台灣來磨製的話,他會有附產品,麩皮出來,那這些麩皮呢,就可以做為我們畜牧業的飼料使用,仍然這麼多年來,仍然可以保持,很好的一個來往跟合作,是我們覺得能夠有這樣的結果,都是從當年美國政府,拿麵粉來援助台灣的一個起源,才能夠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狀況。」 台美軍事協防,關係建立前,美國於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起,就引用480公法,提供台灣援助,美援以贈與專款基金,或對台貸款等方式,透過軍經援助,支撐台灣,降低台海風險,1954年,台美雙方軍事協防關係建立之後,美國依協防條約,有系統的提供大量美援,用以執行軍事合作,促使台灣經濟成長,最終目標,在達成台灣自立,美國扶持台灣,意在有效協防反共。 甚至配合生產提供,美國需求的低價商品,作為美國解決,剩餘農產品的出口市場,總計,從1949年到1963年底,美國提供了36億美援,其中22億是軍援,其餘款項用於對台貸款,農工、教育,社會醫療等不同項目,援助關係也使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外資來源國,與進出口貿易對象。前外交部長錢復:「我們的外匯沒有,是靠美援,那個Grant援助,讓我們能夠外匯不致於短缺,我們的預算不能平衡,是美援幫我們,把收與支平衡,所以說如果,沒有1950年到1965年,那個15年的美國經濟援助,大概平均,每年1億美金左右,15年15億美金,今天提15億美金,沒有人看得起,那個時候是,好大好大的數目,我們是靠那一個,才能夠自立自強站起來。」
    2011/03/05 21:5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