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罹癌超級冰冰Show生肖鼠金智媛原子少年胰臟癌原因梁文音統一獅唐治平預言
  • 搜尋:

    大學副教授 結果共484筆

  • 台美日安全對話 安倍呼籲台灣重要性 翁履中:美日台緊密關係毫無疑問

    「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研討會今(14)日於台北舉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預錄的影片中指出,台灣、美國和日本對「自由、人權、法治及民主」有共同信念,公開要求大陸要「自我克制」,勿再追求領土擴張,另外也提到台灣有資格加入CPTPP,若要推動全球民主,台灣至關重要,因為香港民主幾乎已沒有發展空間。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事實上美日台關係毫無疑問,台灣跟美日關係非常緊密,這場研討會可以觀察的是,安倍晉三為前首相,他的發言對於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是壓力還是助力,若仔細分析日本現在的派系政治,或許會聽到不同聲音。」
    2021/12/14 16:10
  • 民主峰會同時 尼加拉瓜宣布與台斷交 翁履中:美對中南美國家影響力衰退中

    尼加拉瓜政府今(10)日宣布與我國斷絕外交關係,這是尼加拉瓜史上第二次與中華民國斷交,兩次相隔36年,都是由奧蒂嘉主政期間所做的決定,隨後,大陸立即跟尼加拉瓜建交、讓我國的邦交國從15個減為14個,同時今天剛好也是民主峰會登場的日子,時機點巧合被外界認為是否為大陸在打壓台灣外交空間。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尼加拉瓜與我國斷交的時間點非常敏感,選在民主峰會的時間,基本上就是要『中美互別苗頭』,而更值得台灣密切關注的是,美國對於台灣事實上給予很多幫助,尤其是在鞏固中南美洲邦交的議題上,美國施加不少壓力,但軟硬兼施的情況之下仍然保不住尼加拉瓜。」
    2021/12/10 16:24
  • 2021全球最有權勢女性 蔡總統第9 翁履中:女性政治人物排名往上竄

    富比世雜誌(Forbes)8日公布2021年「全球百大最有權勢女性」名單,總統蔡英文的排名,從去年的第37名躍升到第9名,內文寫道,在兩岸關係最緊繃的狀態,蔡英文總統捍衛台灣民主,同時在新冠疫情時期的領導力也被視為全球典範。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沈瑾暘線上訪問表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人物排名可以看出一個趨勢,現在全球國際政治的局勢詭譎多變,所謂的影響力尤其在政治人物上面的影響力,女性政治人物的排名都是往上竄,因為在全球變局當中女性政治人物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過去這一兩年裡面受到疫情影響,在控制疫情表現比較好的政治人物排名就會往上串,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就相對比較大。」
    2021/12/09 15:34
  • 台灣是民主領頭羊!民主峰會本周登場 翁履中:美盼塑造「民主國家團結」形象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美國時間星期四(9至10日)召開首次線上「民主峰會」,全球110個國家及地區代表與會,討論強化民主防範威權主義、打擊貪腐、以及促進尊重人權,白宮方面更稱「台灣是民主領頭羊」。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8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這場民主峰會,美國想要傳遞的是『特別上的運用』,希望能把110個國家集結在一起,形成一種『民主國家對抗非民主國家』,讓大家看到民主國家是可以團結起來,一起更有效率地找出未來『世界發展和平的方向』,同時,台灣受邀在列對台灣民主來講是一種肯定,也是讓台灣跟美國的距離可以拉近一些,但相反的中國大陸或其他比較非民主的國家,就會覺得美國的分法好像壁壘分明,一定要把兩邊分開成不同的陣營,最後對於台海關係,包括整個未來的國際局勢變化,美國帶領的陣營是否能夠展現它所期待的民主國家要團結一致,台灣首先要思考的是,在經貿方面要如何跟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更務實的合作。」
    2021/12/08 15:36
  • 美中再戰!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翁履中:看似激烈但鬥而不破基調沒變

    北京冬奧會將至,世界各國對於是否參加鬧得沸沸揚揚,美國白宮發言人莎琪就在今(7)天宣布,鑑於中國大陸持續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與危害人類及其他侵犯人權行為等,美國政府將外交抵制明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對此,大陸方面也強硬宣稱,從來沒有邀請過美國官方參與。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拜習會雙方劃定了擂台,在擂台上美中競爭本質會越來越強勁,但雙方不會走向新冷戰、開啟真正的戰爭,現在美國要抵制冬季奧運,但是『外交抵制』而不是『全面抵制』,同時,美國外交和政治人物進行很多討論,要抵制冬季奧運到何種程度,才能夠真正的把美國要求大陸在人權議題上做出改善的意圖強調出來,歷史上美國前總統卡特有過全面抵制莫斯科奧運的情形,當時抵制的結果就是讓蘇聯跟共產陣營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更加團結,覺得西方民主國家都是霸權、威權心態,不願意看到共產勢力的崛起、其他國家變得更好,所以若這次美國一樣全面抵制冬季奧運,可能會讓中國大陸、俄羅斯或者是其他非民主國家走得更近一些,導致相關周邊效應,如經濟上面現實的企業損失、運動員的損失等,故理性來看美中衝突看似很激烈,但鬥而不破的基調還是沒有改變。」
    2021/12/07 15:48
  • 美韓防長會議!聲明首度提及台海局勢 翁履中:美盼在兩國間取得戰略主導權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1日分別抵達南韓首爾,就美韓軍事聯盟的未來,以及如何應對來自北韓的威脅,展開會商,會後美韓兩位防長的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及台灣和台海緊張情勢,更強調印太地區是美國國防部最關注的區域,展現美國在印太地區牽制大陸的意志。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美韓兩國防長的高層國安會議,凸顯美國在印太戰略上著墨很多,希望能夠繼續取得在美韓之間的戰略主導權,但儘管美韓是盟友,盟友間各國的國家利益還是不同,韓國期待美國可以幫助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而美國期待可以利用在韓駐軍的機會,在美中之間的競爭有所助力,可是南韓總統文在寅之前提出終戰協議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因為如果南北韓進行終戰協議,駐韓美軍的存在就會變成檯面上的討論議題,駐韓美軍最後會變成可能要減少甚至是撤離,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或印太戰略部署並非好事。」
    2021/12/03 15:25
  • 國防授權法案難過 共軍實力將領先美?翁履中:政黨內鬥導致實力無法100%發揮

    根據南華早報最新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自視訊會晤後,美中雙方就一直保持聯繫,討論雙方軍事高層會面事宜,而這場會議預計在明年1月初舉行,相關對話形式和細節則尚未敲定,但現在拜登政府卻面臨內政大難題,美國國會可能無法通過2022年的《國防授權法案》,這點也間接影響美軍財政危機。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國國內政黨對立的情況趨之嚴重,而《國防授權法案》長期以來都是關鍵指標,可以從中得知共和、民主兩黨是否有在國防政策上達成共識,若《國防授權法案》快速過關,就可以延續政策,確保下一年度的國防政策能獲得國會授權,但如今美中關係緊張之餘,不管是美軍方或政治人物都因為大陸解放軍在近年的建軍計畫快速成長而備感壓力,所以參議院近日表決將停止《國防授權法案》辯論程序,直接進入法案審議,參議院認為《國防授權法案》內文還需要兩黨更多協商,但相對的這個做法會讓過關時間延宕更久,不過實際上國會撥款法案、國防授權法案是否會通過,都跟美國國防部和行政部門繼續運作沒有太大關係,比起《國防授權法案》更重要的是美國國防部預算是否能在《國會撥款法案》中通過,目前《國會撥款法案》仍卡在共和、民主兩黨的對決中。」
    2021/12/02 14:50
  • 軍演落幕 美強化關島、澳洲軍事設備 翁履中:全球調動上並沒有完全的擴充

    美國、日本及其他盟友在亞洲海域為期10天的聯合軍演於11月30日落幕,隨後美國國防部也在11月底完成拜登政府上任後的第一份「全球軍力部署」評估,據外媒報導,美國國防部計畫改善關島和澳洲的軍事基地,以抗衡中國大陸。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游皓婷線上訪問表示,「美國雖然在韓國、日本有駐軍,但自拜登總統上任後更加強化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根據美國國防部最新報告強調,要把關島跟澳洲的軍事設備再次強化,也就是除了基礎建設是美國設備提升外,整個軍事在全球調動上並沒有完全的擴充,並非因為加強軍事部署、軍事設施的修建就進行大幅度的調動,美國在全球部屬上依舊維持一致。」
    2021/12/01 16:26
  • 護台海!英美等7國家暗助台灣造潛艦 翁履中:盼能藉由合作增強台軍事準備

    根據路透社最新報導,美國、英國等至少七個國家都在暗中提供協助台灣推動潛艇國造計畫,美國向台灣提供關鍵技術,包括戰鬥系統零件及聲納等,而多家英國的防務公司也獲准向台灣提供關鍵支援,報導還提到,台灣成功聘請多名來自澳洲、南韓等各國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海軍前官員,在高雄船廠向台船提供專業建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以台灣地形來說,軍事國防的準備上,潛艇就很重要,這點從1994年李登輝總統時期開始就很期待美方可以出售潛艇給台灣,但美方當時利害關係考量,都認為潛艇不算是防禦型武器,而是攻擊型武器,所以遲遲不願意批准售台,當然過去幾年美方曾一度有批准過關,但當時的兩岸關係較平緩,如今在川普上任後開始,美中關係越來越緊張,對如何支持台灣提升軍事實力、厚植國防準備,美方有更大的期待,也願意幫助更多,盼能藉由潛艇合作,台灣可以增強軍事準備,世界各國也開始願意跟台灣進行多邊合作。」
    2021/11/30 15:22
  • 日媒驚爆!陸艦現蹤花蓮外海模擬登陸演習 翁履中:台海問題美日都是「旁觀者角色」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獨家報導,大陸解放軍在14日派出兩艘大陸海軍的「登陸艦」,從台灣與沖繩「與那國島」之間的海域南下,前往花蓮外海,並認定是解放軍針對臺灣東岸的「登陸作戰」進行演練。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5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楊茜雯線上訪問表示:「日本、美國近期都在強調,大陸解放軍實力和在各項軍事演練上有加強準備的態勢,且正在拉近跟美國之間的距離,美國情報單位甚至指出,大陸解放軍在第一島鏈範圍內的軍事實力不僅有增強趨勢,有朝一日還會超越美國,對亞太局勢產生一定的衝擊和威脅,此外,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和日本都是『旁觀者角色』,故台灣在經濟、軍事等都要先做好更多準備。」
    2021/11/25 15:46
  • 美國召開民主峰會 邀請台灣卻未邀陸 翁履中:透過邀台向陸表達支持民主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2月9、10日召開「民主峰會」預計會向100多名國家領導人寄出邀請函,而美國國務院23日晚間也公布了名單,其中台灣、立陶宛、日本等都受邀參加,而中國大陸、俄羅斯、越南等卻未獲邀請。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2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全球按照各方面定義,是否有110個民主國家值得討論,而美國國務院公布的整體名單,最終有多少個國家會真正參加還有待觀察,但這背後凸顯出,很多國家本身是否達到民主程度,或是說有些國家其實沒有那麼民主,但被美國認為在戰略上有同盟、結合必要,所以邀請入列參加民主峰會。」
    2021/11/24 16:22
  • 季辛吉推測 陸10年內不會武力犯台 翁履中:時機未到!陸目標先超越美國

    台海是國際現今最關注的議題,但對於大陸是否會武力侵台,各方持不同看法,近期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接受CNN專訪中表示,大陸不會在未來10年內以武力入侵台灣,但「絕對可能」尋求其他方法削弱台灣地位,此外,美中之間不應該有的敵對和競爭關係,對此,《FOCUS午間新聞》今(23)日邀請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說明,「美國非常關心台海議題,因為在印太戰略上,大陸的崛起造成美國很大的威脅,而自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在國會提出,大陸會在6年內試圖以武力入侵台灣後,美國各方就出現不同的討論。」
    2021/11/23 16:53
  • 普欽稱「俄中關係達歷史最高水平」 翁履中:經濟因素考量

    俄羅斯總統普欽日前表示,「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而西方國家正試圖挑撥離間。」在拜習視訊峰會後這個敏感時機點,普欽的發言是否會讓美中兩國更加對立?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以政治角度來看,普欽的發言的確傾向站邊大陸,且這是美國最不樂見的情況,但若以經濟角度來看,先前德國宣布暫停『北溪2號』,俄羅斯天然氣輸出受挫,在俄國超過六成貿易額與天然氣、能源相關的情況下,俄方須思考如何尋找『新買家』,中國大陸便成為俄羅斯積極拉攏的對象,接下來也可以持續觀察大陸自俄輸入天然氣,是否會影響俄羅斯國內經濟及物價穩定。」 另外,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受訪時提到,「德國一開始與大陸的合作『太天真』」。翁履中說明「過去歐洲一向以經貿為主,優先考量歐洲企業市場及科技交流,因此歐盟與大陸關係緊密,但近幾年因利益分配不均,再加上投資效果與期望有所差異,導致歐洲對陸態度有所改變。但梅克爾也強調『未來大陸依舊是世界重要成員』,因此在重新審視對陸態度的同時,應該也會尋找雙方合作方式。」
    2021/11/19 16:38
  • 星國總理警告 台海情勢會讓美中誤判 翁履中:「競爭」是美中緊張本質原因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17)日接受彭博創新經濟論壇訪談時,對台海緊張情勢提出警告,認為美國大幅增加與台灣互動,大陸不斷考驗台灣空防能力,台灣也採取在護照上印Taiwan,種種舉動雖不會讓台海在「一夕之間」爆發戰爭,但恐導致美中之間的誤判。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8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對於東協、東南亞地區而言,台海局勢會直接影響到東協的區域安全、經濟發展,故李顯龍不止一次提到,美中關係會高度影響整個東協發展,李顯龍在專訪中也清楚點出,美中緊張的本質原因是『競爭』,以旁人的角度來看,美國華府的決策圈,基本上認為中國大陸是美國最大的威脅,而大陸內部的共識是美國就是要用壓力來拖慢大陸發展腳步,所以競爭的本質,不會因任何對話而有所改變,且非常有可能造成兩個大國有誤判情勢的可能性升高。」
    2021/11/18 16:32
  • 「它」是獨立的 拜登一句話引解讀 翁履中:美對台政策主軸不變

    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舉行視訊峰會,拜習會結束後,大陸央視稱拜登不支持台獨,而白宮則表示維持一貫對台態度,今(17)日拜登出席《基礎建設法案》記者會時,被記者問及此事,他說「美國很清楚的表達支持《台灣關係法》,而『它』(it)是獨立的,『它』(it)自己做決定。」但拜登並未說明這段話裡的兩個「它」(it)指的是什麼。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7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拜登在用字遣詞上,好像美國對台灣態度轉變,可是從拜習會中,可看出美中之間對台灣議題整個主軸和態度是沒有改變的,根據拜登提到『它』(it)的前後文來看,『它』(it)的意思並不是針對支持台灣獨立,而是強調台灣被美國大部分民眾視為獨立個體,有自己決定自己未來方向的權利,故在解讀時,除了要保持正向思考,還要回歸美中關係的主軸,若主軸沒變,不論美國政治人物在言詞上有多挺台,都不會改變美國對台灣和大陸的外交政策。」
    2021/11/17 14:55
  • 拜習會落幕 央視稱「拜登不支持台獨」 翁履中:拜登目標是盼能和大陸合作

    「拜習會」在稍早12點24分結束,從早上8點45分展開,歷經約四小時的視訊會議時間,隨即大陸央視發表聲明,稱「拜登不支持台獨」,美方也無意與大陸發生衝突,而白宮發布的新聞稿中,則表示美方會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原則,並反對單方面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6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拜習會被全球矚目的原因是,大家害怕中美關係若繼續升溫下去,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被中美雙方拖著進入新冷戰,但高峰會正式展開就代表,中美雙方都不願意把衝突升高到軍事對峙,而今日的高峰會超出大家原先預期,若拜登真如央視所說,重申不挺台獨主張,可見拜登在這場會議釋出的善意比較多,此外,拜登這次的最終目標是希望能和大陸在氣候變遷和經貿上合作,若中美經貿可以回到常軌討論,較符合美國想要的現實利益。」
    2021/11/16 15:51
  • 「拜習會」下周登場!美中態度大不同 翁履中:美中急迫找到緊張態勢停損點

    備受矚目的「拜習會」將在下周15日舉行,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如何改善緊張的美中局勢,引發外界好奇,但據傳習近平可能會利用線上峰會,邀請拜登參加明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到時拜登勢必會陷入兩難,若拒絕出席將導致雙邊關係深陷僵局,但若接受邀請,則是與美國政府的民主、人權走向有所牴觸。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2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本來預計在年底發生的『拜習會』,突然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就立刻召開高峰會,可見美中之間的緊張態勢必須要找到停損點,這不僅是雙方所期待,更是全世界想看到的,而現在美國國會抗中、反中的情緒高,因此拜登面對國會壓力,就必須拿出對中國大陸非常清楚的方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對方底線,至於大陸則是在六中全會後,習近平的權力更加鞏固,開始有時間處理對美關係。」
    2021/11/12 16:20
  • 六中全會今閉幕 拜習會15日舉行! 翁履中:美中兩國都有急著要會面需求

    美國總統拜登下周15日將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議,大陸駐美大使秦剛也在9日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晚宴上,宣讀習近平賀信,表示中方願意推動中美關係的進展,而習近平近期在APEC峰會上提及「亞太地區不能、也不應該回到冷戰時期的對立和割裂狀態。」被外界認為是在對美國喊話。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吳安琪線上訪問表示「習近平過去21個月未離開中國大陸,對在六中全會上整頓黨內和國內的意圖明顯,而在六中全會結束後,習近平心中大石落下,也確定其連任的正當性,故這兩天所釋放的訊號可以看出對美國的態度稍微溫和,所要傳遞的是,習近平在六中全會上權力已穩固,現在終於可以好好解決對美國的關係。」
    2021/11/11 15:04
  • 顏寬恒遭質疑假碩士 朱立倫:怎不檢視蔡英文博士學位

    國民黨昨天徵召前立委顏寬恒投入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日前透過臉書質疑顏寬恆學歷真偽,表示根本找不到「以商管研究與教育著稱的加州多明尼肯大學」,不過找到一個加州「多明尼克大學」MBA的網站,強調「不用考試就能報讀」。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11)日表示,民進黨是最厲害的雙標黨,為什麼不趕快檢視一下總統蔡英文的學歷、博士學位?
    2021/11/11 10:14
  • 超低調!美議員搭軍機秘密訪台 翁履中:可能以「國防準備」為目的

    先前才有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台,隨後美國參眾議員9日也搭乘海軍行政專機抵台,外交部表示「行程是由AIT安排,至於相關內容及來台目的,要先尊重訪賓意願後,才會適時對外公開。」對此,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證實,並指出國會訪團使用美方軍機並不罕見,符合在《台灣關係法》的義務。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這趟行程有可能是以『國防準備』為主,因為最近美國正在提案的『台灣威嚇法案』,強調未來美國可以援助台灣每年20億美金的軍事貸款,但台灣必須要達到美國要求,增強國防實力的標準,此外,也有可能是美方政治人物認為,台海緊張情勢升高,美國必須了解台灣在國防安全上做了多少準備,且大陸正在進行六中全會,沒有餘力可以處理兩岸問題,故美國國會議員訪台好像觸及紅線,但還是有空間,最後訪問團的成員內容很重要,若為單一黨派議員,在解讀上就要稍微謹慎。」
    2021/11/10 16:22
  • 把美軍當假想敵?解放軍設假航母演練 翁履中:盼2027年擁有強勢壓制能力

    近期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取得衛星影像研判,大陸在新疆沙漠建造美軍航艦等比例模型,疑似把美軍作為假想敵演練,對此,大陸外交部表示不了解相關情況,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則表示,大陸軍事訓練目標很明顯,主要就是為了防止美國進入印太地區。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9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表示,「過去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建造模擬美軍暗地,此舉解放軍早就開始了,只是近年來,開始對美國大型船艦,尤其是航空母艦,製作類似模型進行軍事演習,這可以清楚知道中國大陸的目標是希望到2027年所建置的武力準備,能在第一島鏈範圍內擁有『強勢壓制能力』,而要做到能夠抵擋外界威脅,甚至嚇阻美國,就必須以阻擋美國軍事投射到印太地區方向準備。」
    2021/11/09 15:53
  • 歐洲議會挺台 引陸方要求勿釋放錯誤訊息 翁履中:歐洲整體面對台支持力道強

    歐洲議會代表團(INGE)近日訪台,會見總統蔡英文與台灣國安相關官員,希望針對兩岸議題進行廣泛交流,並提到「台灣並不孤單,因為歐洲會站在同一陣線。」此舉引來大陸外交部不滿,要求歐方糾正錯誤,以免影響中歐關係。今(5)日邀請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以歐洲目前的整體氣氛和方向而言,對台灣的支持力道強,短期內也不會恢復與大陸間的友好關係,但就各體而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要讓大陸與各國家之間在針對國家利益上有互惠的情況下,要求他們完全站在台灣這邊是有難度的。」
    2021/11/05 15:41
  • 陸拚軍事現代化 2027年逼台上談判桌 翁履中:美指兩岸關係要透過溝通解決

    美國國防部3日公布「中國大陸軍力報告」,指出解放軍持續在為台海衝突做準備,並全面推動軍事現代化,同時威懾第三方國家干預,目標2027年具備在印太地區有與美軍抗衡的實力,迫使台灣領導層依照北京條件進行談判。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4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192頁的報告中出現台灣次數達177次,平均每頁都會提及台灣,可看出美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高度重視,文中也多次強調大陸解放軍的各種發展方向和目標,而2027年、2035年和2049年就是很關鍵的年限,因為不管是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上將,還是印太司令部指揮總長都多次強調,大陸解放軍大概在6年之內於印太地區或第一島鏈的軍事實力能追上美國,甚至超越美國,其中又以2027年貫穿全文,指出2027年就算大陸不發動武力侵犯台灣,但政治實力和經濟威嚇都不會少,逼迫台灣進行政治上的談判,最後雖然這份報告有講到中美軍事實力差距在縮小,但沒講到要如何確切幫助台灣,僅點出威脅存在,並稱兩岸關係可能要透過談判解決,鼓勵兩岸開啟對話管道、溝通交流。」
    2021/11/04 15:16
  • 六中全會將至 影響習近平續任正當性 翁履中:「歷史決議」奠定關鍵領導人地位

    美國總統在COP26會議上,公開批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出席國際會議是大錯,而外界認為,習近平是在為大陸內政問題坐鎮,此外,中國共產黨第19屆六中全會預計在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上將審議修改後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也將會為習近平的續任取得更多的正當性。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習近平正在積極布局19大過渡到明年20大的『完整權力轉移』,讓他在接下來的政權取得『合法性』,而要達到政權合法性就和六中全會上將提出的第三份『歷史決議』息息相關,回顧歷史,1945年第一份歷史決議奠定毛澤東是共產黨的中央領導,1981年第二份歷史決議則奠定鄧小平打敗華國鋒成為新領導人,所以歷史決議同時也是訂定『大陸關鍵領導人』的地位時機點。」
    2021/11/03 16:11
  • 布林肯、王毅會晤 談及台海針鋒相對 翁履中:美長期戰略模糊讓威嚇力消逝

    G20羅馬峰會第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場邊會晤了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雙方進行約一小時談話,談及台海局勢,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美中之間最敏感的議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美中關係造成顛覆性、全面性的破壞,並要求美方奉行真正的一中政策,布林肯則表示,反對北京採取片面性激化兩岸關係、破壞台海現狀的行動,堅持履行台灣關係法的承諾。今(2)日《FOCUS午間新聞》邀請到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溫,雙方在外交指令上互不退讓,尤其台灣議題更沒有取得共識,但美中雙方都知道戰爭成本高,短時間內台海若要面臨兵凶戰危還有段時間,而拜登政府長期採取『戰略模糊』政策,在外交行動上,言詞表達非常強硬力挺台灣,但隨後又會加述『一個中國原則』沒有改變,這種往前進一步同時又往後退兩步的做法,雖然有一定的威嚇能力,但因長期使用導致大陸已看破,並得知美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為台灣戰到底,由此可見,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完全了解要如何跟大陸打交道,若真的要對大陸採取強硬態度,應該強硬到底,甚至是表達不惜犧牲中美貿易利益來支持台灣,這樣大陸可能還會有點警惕,然而現在的做法是在讓戰略模糊的威嚇力慢慢消逝。」
    2021/11/02 15:2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