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季芹王仁甫巧遇養樂多霧峰分局劉喬安癌末中風龍天翔折扣文頌男太陽花
  • 搜尋:

    再生能源 結果共562筆

  • 世界地球日 綠委籲盡速將2050年淨零碳排入法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等呼籲盡速制定氣候變遷行動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明文入法,而未來的環資部規劃需考量氣候變遷治理需求,政府應協助社會和產業打開淨零轉型的新局面,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
    2021/04/22 16:10
  • 世界地球日 民進黨:淨零轉型已是現在進行式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民進黨說,自2016年執政以來開始積極部署,攸關「淨零排放」目標的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的能源轉型,也早已開始進行;例如,中火燃煤到去年已減量少了610萬噸,重視能源轉型的決心看得見。
    2021/04/22 15:27
  • 拜登、習近平確定同框! 「氣候峰會」美中新角力

    美國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一天,舉辦線上氣候峰會。現在確定,包括拜登、習近平在內,將會有40國領袖。以視訊方式,共同商討氣候對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坦言,美國再生能源發展落後中國,必須急起直追。而雙方也各自強調,要帶領各國對抗氣候危機。「氣候議題」,也成為美中新的角力戰場。
    2021/04/21 22:14
  • 暗批大陸? 布林肯:氣候變遷承諾不代表能行為不良

    美國總統拜登號召40國領袖參與這個星期四、星期五的線上氣候峰會,儘管華盛頓和莫斯科因為互相制裁關係緊張,但俄羅斯總統普欽確定會出席並且發表演說,而大陸身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沒宣布是否出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氣候政策演說中沒點名大陸,但表示任何國家都不會因為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承諾,就可以在其他領域上行為不良。
    2021/04/20 13:17
  • 別再酸電動車沒比較環保 Polestar宣示2030達成碳中和

    當電動車逐漸成為顯學,讓駕駛人感覺對環境出了一份心力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質疑,電動車的製程比起油車產生更多污染。對此,來自瑞典,源於Volvo的電動性能品牌Polestar宣布將在2030年達成生產過程「碳中和」。Polestar推出名為「0計畫」,將在未來使用可循環電池、可回收材料並且在整個供應鏈使用可再生能源,甚至預計在中國設立一家百分百依靠可再生電能運作的汽車工廠。
    2021/04/08 18:47
  •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 歐盟呼籲遵守WTO規則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屢遇挑戰,歐洲經貿辦事處長高哲夫昨天說,台灣有發展離岸風電潛力,然而,國產化要求應遵守國際貿易規則,扶植新產業的方式是協助業界,而非不切實際與官僚要求使業者負擔過大。
    2021/03/31 10:34
  • 台泥投入再生能源 砸百億元蓋首座超級電池廠

    台泥今天表示,台泥以新台幣24億元出售持有信昌化所有股權給長春樹脂。
    2021/03/20 07:56
  • 核電廠除役與核四不運轉 經部:2025年前不缺電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將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預料電力供需將成焦點,書面報告指出,即使核電廠如期除役、核四不運轉,2025年前會擴大再生能源並規劃燃氣發電,不會缺電。
    2021/03/17 10:05
  • 核能大國轉型!法國2035核電占比 降至50%

    台灣能源政策走向,因藻礁公投掀起討論。核能大國法國因十年前日本福島核災,以及再生能源蓬勃發展,決定把核電占比從七成減少到五成,但原定2025年要達成的目標,因各種現實考量,延後十年到2035;明年則預定將關閉所有燃煤發電廠;再生能源到2030年,要提高到40%。不過全球在減碳風潮下,這十年來沒有減少核電使用量,當初發生核災的日本,未來核能占比也將回復到核災前的兩成。
    2021/03/15 20:00
  • 土耳其核電廠反應爐動土 艾爾段、普欽視訊出席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和俄羅斯總統普欽10日以視訊方式出席土耳其首座核電廠阿庫優3號機反應爐動土典禮。阿庫優1號機反應爐定2023年、土耳其建國100週年時運轉。
    2021/03/11 10:07
  • 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逾核電 環團:核電已無競爭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說,根據報告,2019年非水力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核電,且耗費成本、挹注投資金額等,再生能源與核電差距拉大,代表未來能源市場核電已不再具有競爭力。
    2021/03/09 13:21
  • 推動能源轉型 蔡英文:綠能是國家核心戰略產業

    總統蔡英文今天出席全球傳動科技公司太陽光電系統啟用典禮並強調,發展綠能是政府最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國家核心戰略的產業,代表能源轉型,追求永續發展的決心。
    2021/02/23 15:30
  • 推漁電共生 蔡總統:創造綠能養殖生態三贏

    總統蔡英文今天到雲林縣視察地方建設發展,她表示,深刻感受到地方對於綠電發展期待,漁電共生專案將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盼創綠能產業、養殖產業及在地環境生態三贏局面。
    2021/02/19 15:27
  • 大彰化東南離岸風電承包商 獲英銀行2億英鎊挹注

    參與大彰化東南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的2家英國公司獲英國輸出銀行(UKEF)2億英鎊信用擔保。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特拉斯(LizTruss)今天推文說,樂見可再生能源企業獲財務支持。
    2021/02/19 08:51
  • 冬季風暴吹垮德州供電 意外掀起再生能源大戰

    冬季風暴襲擊美國釀至少21死,德州數百萬人連續第3天要在無暖氣情況下面對極度低溫,保守派人士此時卻不實指控,德州電力系統全面失效,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要負最大責任。
    2021/02/18 11:42
  • 今年用電估續創高 楊偉甫承諾供電無虞維持「綠燈」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上午出席新春團拜時表示,台灣經濟受疫情影響小,將持續成長,預估全年用電量達3850萬瓩,再創新高;儘管電力需求大,他提到,隨著嘉惠電廠二期與再生能源投入,今年供電無虞。
    2021/02/17 16:06
  • 經濟部3月舉行審議會 燃料價格上揚電價恐調漲

    經濟部3月中下旬將舉行電價費率審議會,學者分析,近期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加上再生能源比重提高,使發電成本增加,電價恐有調漲壓力。
    2021/02/16 11:18
  • Space X原型火箭測試失敗 「老百姓」上太空計畫仍可行?

    Tesla電動車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個性鮮明且有許多驚人之舉,而他曾表示有三個最想涉足的領域,分別為網際網路、再生能源、太空領域,因此他創辦了Tesla與太空領域公司Space X,也曾提出「超級隧道」的概念並在美國陸續進行測試。另外,Space X在近日(2/1)公告了Inspiration 4計劃,預計將載運4位非太空人的一般民眾到國際太空站。馬斯克在國外媒體《NBC》的採訪中表示,透過相關技術進步並降低太空旅遊的費用,希望未來不只有億萬富翁可以參與太空旅遊,一般民眾也能接觸到太空領域。
    2021/02/03 17:00
  • Apple轉型「綠蘋果」 日本綠能成本高.銜接難

    美國科技四巨頭「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強力攻佔通訊市場後,「蘋果」再領頭綠能政策,宣布要在2030年達到整體企業碳中和,全球合作夥伴陸續著手綠能轉型。但是日本再生能源成本高於全球先進國家,使得企業難以順利接軌再生綠能。財金專家提出警告,如果政府不能提出積極政策,帶動社會共同經營綠色能源,日本恐怕會跌出「科技大國」之列,陷入產業空洞化。
    2021/01/26 20:00
  • 總統:提高再生能源使用 掌握供應鏈重組關鍵地位

    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但符合國際潮流,更能幫助打進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等綠電供應鏈,讓台灣在這波供應鏈重組過程中繼續把握住關鍵位置。
    2021/01/21 14:52
  • 用電大戶條款公告 300家企業元旦起強制裝綠電

    經濟部今天正式公告「用電大戶條款」,規定用電5000瓩以上大戶5年內需建置10%綠電,能源局盤點,現有用電大戶包括石化、半導體等產業類別,明年元旦起將要強制裝置,適用對象約有500多戶、300多家企業。
    2020/12/31 15:42
  • 曹興誠盼走回核能 王美花:2025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昨天提到,台灣光是仰賴再生能源將不足,一定要走回核能;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受訪表示,「增加再生能源是我們的路徑」,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2020/12/16 11:19
  • 不能等!用電大戶條款拚上路 專家:綠能是世界趨勢

    遲遲還沒上路的「用電大戶條款」,目前經濟部在溝通最後細節,而條款裡訂下用電大戶須設置一定比例再生能源的規定,有不少業者已經有著手準備設置,不過也有企業認為恐怕會增加負擔,但專家認為,綠電是未來世界的趨勢,台灣產業也必須跟腳步,不能再拖。
    2020/12/07 22:58
  • 台泥漁電共生案場動土 年發電量可供1.6萬家庭

    台泥攜手台鹽綠能打造的嘉義漁電共生案今天動土,台泥指出,預計明年7月開始正式發電,平均年發電量將達5400萬度,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1年所需用電。
    2020/11/23 16:56
  • 打著綠能反環保 太陽光電入侵良田、生態熱區惹議

    政府目標2025年要讓再生能源占比達到20%,其中太陽能光電是發展主力。不過近幾年來全台陸續出現光電板入侵生態濕地、良田、候鳥棲地等亂象,環保團體呼籲,政府應該先盤點各縣市公家機關和閒置空間,先進行爭議較小的屋頂型光電,才能降低太陽能發電的負面形象,重拾民眾對光電的信任。
    2020/11/16 12:4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