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夫妻檔施工業者離婚余天中風旅遊警示陳沂張元植寵物店老闆輕生港星陸委會
  • 搜尋:

    作物 結果共1,068筆

  • 收割稻米前得「燒金紙」? 背後原因曝光網呼:長知識

    從事農業工作的民眾,常戲稱自己是「看天吃飯」,因為作物能否豐收,真的要看老天爺是否眷顧。最近有網友分享,日前趁沒下雨空檔要收割稻米,在此之前他都會先「燒金紙」,因而詢問各地是否有這樣的習俗。事後也有其他網友回覆,並解釋為何要這樣做的原因,令網友們直呼「長知識了」。
    2021/06/27 23:12
  • 老鼠大軍侵入監獄 澳洲急撤數百囚犯

    澳洲鼠患未見緩和,大批農地遭老鼠入侵,狂咬基礎設施,迫使郊區一處監獄今天連忙撤離數百名囚犯。
    2021/06/22 15:15
  • 芒種禁忌曝!民俗專家揭「這10天」別行房:元氣易受損

    今(5)日18時52分將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代表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天氣逐漸轉為乾熱,民俗專家楊登嵙表示,這個時節又熱又濕,容易惱怒憂鬱,透露芒種開運養生與禁忌。
    2021/06/05 16:12
  • 抗氣候變遷! 倫敦市中心蓋森林.400棵樹

    來關心自然環境,美國總統拜登週二再推翻一項前朝川普的政策,宣布要暫停阿拉斯加保護區,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契約,此舉引來共和黨反彈,卻得到北極圈部落領袖的贊同。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包括土耳其的海邊,最近出現大範圍的「海鼻涕」,威脅到當地漁業和海產食安;相鄰的伊拉克,則因為今年降雨量少,加上人為阻礙,使得大片農地種不出作物,即將迎來艱困的夏季。
    2021/06/02 20:00
  • 雲南15頭野象闖市區 撞民宅踩農作物經濟損失逾2900萬

    大陸雲南15頭野生亞洲象,四月中旬到現在,從西雙版納一路往北遷徙超過400公里,近來象群還闖進市區街道,不但發生撞擊民宅的事件,還破壞大片農作物,造成經濟損失超過2千9百萬台幣。當地官方避免民眾受傷,除了出動空拍機監測象群移動路線,還緊急疏散居民。
    2021/05/29 17:44
  • 久旱逢甘霖 澳洲作物豐收.鼠患大爆發

    澳洲近幾個月爆發嚴重鼠患,老鼠從郊區蔓延到市區,居民家中各處都是老鼠,超市商品全被啃食,學校也鼠滿為患。澳洲連年乾旱歉收,去年才終於迎來豐沛雨量,作物異常大豐收,倉庫堆滿穀物和稻草,成了老鼠吃到飽的餐廳,繁殖數量因此暴增,估計農業損失達到數百萬美金。澳洲政府已經批准使用強效毒藥撲殺老鼠,不過這對生態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2021/05/25 19:59
  • 正視蜜蜂消失危機 裘莉全身蜜蜂.喚醒注意!

    5月20號是世界蜜蜂日,在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下,荷蘭學者發現,可以訓練蜜蜂來進行病毒快篩,並且幾秒內就能得知結果,不過目前蜜蜂正出現驟減的情況,根據聯合國數據,目前全球35%的授粉者,特別是蜜蜂和蝴蝶,瀕臨滅絕,好萊塢巨星安潔莉娜裘莉,則和國家地理雜誌合作,出動蜜蜂一起進行拍攝,要民眾正視蜜蜂消失危機!
    2021/05/21 19:55
  • 美爆缺工潮! 雇主高薪搶人 釀物價油價雙漲

    美國拜登政府力拚經濟重啟,但短時間之內,各行各業都動起來,卻爆發缺工潮,因為在疫情期間很多人被迫轉行,老闆現在只能貼出徵人啟事,而大多由留學生或海外移工填補的餐飲業,因為簽證受理緩慢,根本沒人上門應徵,最慘的莫過於美國農民,墨西哥移工也進不來,大量的作物再度泡湯,不過經濟學家也警告,這種粥多僧少的怪象,會迫使雇主花更多錢搶人,這些勞工成本最後誰吸收呢?恐怕還是消費者。
    2021/04/29 19:52
  • 首次旱災災損!玉荷包剩一成 全國旱災農損近5億

    雖然這兩天全台有雨,不過旱災導致的農作物損害已經造成,像是高雄的玉荷包就產量剩下約三成,而更早前,包括山茶以及青梅也都因為缺水造成農損,但最慘的是最早進入產期的屏東芒果,光農損就超過三億元,因此農委會已經啟動相關的旱災農損救助。
    2021/04/26 20:29
  • 農業旱象首現緩解 近期天降甘霖水稻、果樹受惠

    受到乾旱影響,3月以來農損近4.3億元;農委會今天說,旱象首度緩解,21到25日中南部平地、山區、田間、河川流域降雨,讓高屏非灌區看天田的水稻與果樹獲益,生長狀況改善。
    2021/04/26 14:27
  • 乾旱蜂蜜大豐收!花期長 產量增加約2成

    水情吃緊,許多作物都面臨缺水危機,但雲林的蜂農卻慶祝豐收,因為低溫與乾旱花況好,蜂蜜產量也跟著增加,但是嘉義就有桑葚農因為桑葚產量增加,演變成產量創新高,價格卻是最低。
    2021/04/17 18:24
  • 日月潭水位直落現異象 台灣鯛衝水面「呼吸求救」

    全台水情亮紅燈,日月潭水庫水位持續下降,導致原本生活在潭面下的台灣鯛,在今日成群浮到水面竄動並張口呼吸,與過往習性截然不同,當地漁民發現後懷疑成因與低水位造成水溶氧量不足有關,擔心若乾旱現象持續不解,除了民生、農作物受影響,也將危及魚蝦生存。
    2021/04/01 16:15
  • 苗栗五水庫卻先限水 縣長、立委齊喊不公平

    農委會盤點各農作物受到缺水影響程度,提出應變措施,未來還要朝科技節水發展,擬定一年1.9億經費。全台抗旱作戰,苗栗縣大喊不公平,因為縣內水庫多,卻優先限水,經濟部解釋,是根據各區用水的供需情況,所以供五停二措施,先從台中苗栗施行。
    2021/03/26 13:26
  • 防水情吃緊致農作減產 農委會26日說明河川水調度

    水情吃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說,乾旱正在嚴重影響作物生產,農委會26日將召開記者會完整說明,特別是河川水的調度規劃,否則整體生產受影響,農產品價格將會波動。
    2021/03/24 17:23
  • 南投連2天降雨止不了渴 霧社水庫仍近見底

    南投縣仁愛鄉山區昨天、今天降雨,雖然合歡山昨天到今天累積雨量破百毫米,但對近乾涸見底的霧社水庫來說,水位未明顯上升;農民說,降雨對農作物多少有益,期待下波降雨。
    2021/03/23 17:54
  • 為驅趕偷吃猴群 高雄老農自製引燃器引發火燒山

    高雄市旗山旗尾第三登山口18日發生火燒山,旗山警分局依現場跡證鎖定陳姓老農,他供稱是因不滿農作物被猴群偷吃,才自製紙包石頭引燃鞭炮驅趕,全案移送橋頭地檢署偵辦。
    2021/03/23 12:49
  • 僅1秒!消滅漫天飛蛾 無人機救溫室苗圃

    歐洲新冠疫情嚴峻,各國紛紛祭出封城措施,也使得一種昆蟲大量繁殖,那就是飛蛾,像是英國飛蛾數量自疫情爆發以來,大增至少11%,讓當地的莊園業主非常頭痛,因為它不斷啃食珍貴的畫作、地毯等文化遺產;而在荷蘭也有苗園主人,為了保護自家農作物不被飛蛾啃食,出動了一台高科技無人機,一秒就把飛蛾消滅!
    2021/03/22 19:57
  • 曾問「哪裡產銷失衡」 她揪陳吉仲:收購補貼越花越多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去(2020)年10月因農作物產銷失衡頻傳,被在野黨要求下台。當時陳吉仲反問,「我國這幾年風調雨順,有哪一個農產品有產銷失衡?」針對這番話,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忍不住質疑,如果沒有產銷失衡,為什麼不斷收購補貼高麗菜、香蕉等,甚至「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也花費超過原預算的倍數?
    2021/03/15 23:41
  • 大蔥價狂飆3.4倍!南韓「養蔥投資」熱

    韓式泡菜鍋、部隊鍋或是經典辣炒年糕,通通都少不了加入「大蔥」提味,充滿甜味的大蔥堪稱南韓「國民香料」,但現在卻貴得讓人買不下手!受到寒流、大雪影響,這半年來,南韓農作物受盡寒害,大蔥嚴重歉收,三月初,一公斤已經來到7千575韓元,折合台幣近200元,是一年前價格的3.4倍。百年難得一見的高價,意外在南韓掀起一波「養蔥熱」,社群網路討論度爆表,現在很多人「在家養蔥」,認為比投資股票更有賺頭。
    2021/03/08 20:00
  • 收包裹驚見「恐怖斷手」 日男見真相:被詛咒了

    超嚇人!一名日本男網友透露,從事務農工作的遠房親戚不時會寄新鮮的農作物給他,不過日前當他打開新寄來的包裹時,裡面竟然裝著一隻沾滿泥濘且只有半截的手,讓他當場嚇壞,但在真相曝光後卻讓眾人哭笑不得。
    2021/03/04 18:24
  • 從去年抗議至今!印度逾十萬農民反新法

    自去年九月印度的新冠疫情迅速減緩,許多地區的民眾,看似都恢復正常生活,不過最近又再度惡化,一天之內新增近7000起確診;同樣從去年九月開始,印度各地出現多起抗議,不過並不是因為疫情,而是農民們抗議新通過的農民法,抗議至今已經長達好幾個月,外界認為,可能會對總理莫迪帶來極大的挑戰!
    2021/02/23 19:51
  • 撞見農田「詭異景象」超困惑 內行一看秒揭真相

    許多民眾從來沒有耕種過,甚至不曾親眼見過農田,因此對農耕方面的知識相當陌生,近日一名女網友上班途中行經農田,恰巧撞見特別景象,忍不住好奇詢問,「這是在種什麼啊」?
    2021/01/31 23:14
  • 寒流重創!花蓮鳳梨花、水稻遭凍傷 中央核定現金救助

    1月上旬寒流接力來襲,不少農作物陸續傳出災情,花蓮大糧倉玉里鎮、富里鄉的水稻秧苗、瑞穗鄉鳳梨花皆有寒害情形,經農委會核定,即日起至2月8日受理現金救助。
    2021/01/30 18:11
  • 農作殺手!非洲大蝸牛狂嗑作物 農民頭痛

    熱炒店常見的炒螺肉,也就是非洲大蝸牛!原本是餐桌上的佳餚,但現在已經成為農民的噩夢,因為民眾吃的量根本趕不上牠繁殖的速度,被丟棄之後大量繁殖,啃食葉菜類的農作物維生,而且牠身上還有非常多的寄生蟲跟病原菌,會讓植物染病死亡,造成農民不少損失。
    2021/01/29 13:26
  • 觀點/讓世界終於看到台灣典範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台灣發展史中,除了鄭氏家族利用台灣地緣位置所進行的海盜經濟外,我們一直承襲著典範輸入者的地位。從殖民地經濟作物出口,到漢文化的水稻墾殖,日治時期的米糖生產基地,一直到戰後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都是配合台灣天然資源出口與勞動成本優勢,支撐起台灣的經濟發展路徑,特別是東亞雁行理論下的台灣加工出口區以及新竹科學園區,更是足堪戰後新興工業化過程的代表,讓台灣用四小龍之一的稱號綻放於世界經濟舞台之中。
    2021/01/27 11:3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