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新聞念真情】6千個!台灣一天吃下肚 鐵臂裹真傳

記者 徐沛緹 / 攝影 區國強 台南 報導
發佈時間:2007/06/01 21:2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每到端午,各式各樣應景的粽子上市,在台南,有一家超過30年的老店,從雜貨店轉賣肉粽,現在已經傳到第二代老闆,他們的粽子,不只賣端午,而是天天都有;一天6千個粽子的銷售量,在以傳統家庭代工經營的台南,開創了第一家用吊車煮粽子的機器化工廠。

楊家的中央廚房裡,每天共有6千個粽子,等著出爐;把這6千個粽子堆起來,能有一座101大樓高,總重量,相當於20個日本相撲力士這麼重。

楊家的30年老店,在台南,是第一家把包粽子的家庭代工型態,轉變為中央工廠。

粽子店老闆楊佑忠:「 其實我以前是在美商公司上班的,我大概在美商待了8年,第一是因為父親過世,那要回來接自己的事業;第二就是家族的事業,因為我去外面上班是學經驗而已;其實這8年是滿值得的,因為去美商學一些他們的管理、自動化,像我們以前包粽子,不是有天車在跑,不是這樣子的。」

在廚房的天花板,出動懸吊手臂,把大鍋爐裡,1千個熱騰騰粽子,一次全部吊起來,3口比人還高的大鍋,每3小時出爐一次;現在,楊家把粽子工廠化的製程,產量迅速提高了20倍。

粽子店老闆楊佑忠:「那時候一天我爸爸的產能,大概一天只有做3、4百顆而已,那我們回來,我就把它改一些像機械化的啊,用機械去攪拌米啊,以前我們米都是用手工,在那裡攪拌的,很累。」

30多年前,楊家本來是台南路邊的一家小雜貨店。粽子店創辦人楊媽媽:「工人就是他們蓋這個房子,從高雄來的工人,不能回去啦!住這個地方,要吃東西就不方便,後來我說,我來包一些粽子,他們肚子餓了,就來買1顆、2顆,吃一吃又來了。」

於是,就這樣,楊家門口,掛滿越來愈多的粽子,買粽子的隊伍也愈排愈長,楊媽媽總是坐在店門口包粽子,一包手就沒停過,最高紀錄,一天包完9百個粽子。

粽子店創辦人楊媽媽:「粽子就是吊在樹上賣,這邊有一顆榕樹,我們粽子包一包,吊在樹頭,客人經過就問說,樹上怎麼掛滿粽子,有沒有賣啊。」

到後來,楊家的生意,好到連雜貨店都收了,改建店面,專心賣粽子,粽子一賣30年,楊媽媽自豪,絕對是要「料好實在」,才能「薄利多銷」。粽子店創辦人楊媽媽:「我們的粽子,比一般人多魷魚啦、蓮子啦,還有干貝,這個栗子也多。」

每個10兩的大粽子,楊媽媽一包好,還得放在秤上,看看重量足不足,楊家沉甸甸的肉粽,個頭大,光是每天的材料,都是用特大的盆子來裝才夠。

5百斤瘦肉、150斤肥肉、6千朵香菇、1萬片粽葉,這麼多材料,就靠廚房裡十幾位師父,包出一天6千個粽子;每當把上千個粽子,從大鍋爐裡撈上來,楊老闆的眼鏡,立刻蒙上一層厚厚的白霧,100度高溫,水煮出來,飄著粽葉香的南部粽,煮粽人,卻得用額頭上,冒出來的大汗珠來換。粽子店老闆楊佑忠:「你做粽子,已經夠累夠熱了,你為什麼不把它改善。」

楊老闆引進回家的自動化生產,開創粽子量產的新格局,他雖創新,確也保留美好的傳統 。粽子店老闆楊佑忠:「這個粽子,也是算是一種藝術,把它當成藝術品來做,因為這也是算是民俗技藝的一種。」

不過,要問楊老闆,從包粽30年的媽媽那兒,學到什麼祖傳秘方?記者:「兒子怎麼會包這個?」粽子店創辦人楊媽媽:「兒子要當老闆啊,哈哈。」

雖然楊老闆在媽媽心裡,是不會包粽子的兒子,但是,他把包粽子30年的傳統,導入企業化經營;對楊家母子來說,包粽子是家族事業,也是藝術創造,用人工把糯米和餡料,縝密的鋪排進粽葉裡,用鍋爐和吊車,機械化生產,楊家每天生產的6千個粽子,已經不只在端午節飄香。

#新聞念真情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15

0.0455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