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定義「肥胖」是一種慢性病,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後果。醫師提醒,不僅要掌握體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還有體脂率、內臟脂肪等數值,也都是健康管理的一大重點。
BMI是最直接的肥胖標準
但是BMI仍有不足的地方,許書華提到,有些人雖然體重和BMI都正常,身形看起來也不胖,其實體內脂肪比例超高,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或「瘦胖子」,需要進一步測量體脂率作為輔助指標。
定期測量體脂 揪出「泡芙人」
「1公斤的鐵和1公斤的棉花,哪個比較重?」許書華說,答案當然是一樣重,但實際看兩者的體積,棉花想必遠遠大於鐵,這個強烈的對比就像是脂肪(棉花)和肌肉(鐵);兩個體重相同的人,誰的脂肪量比較多,看起來就比較胖。
另外,內臟脂肪也是最近備受關注的健康重點。許書華說明,內臟脂肪也就是遍布在內臟附近的脂肪,它的功用是保護支撐內臟,但一旦過多,可能引發脂肪肝、脂肪胰、三高、動脈硬化、糖尿病等。
「增肌」和「減脂」一樣重要
運用市售的健康管理體重計,可以長時間觀察自己體內的肌肉、水分和脂肪變化;如果發現肌肉和水分大量流失,體脂卻沒有變化,就要警覺自己的減重方式恐怕不當,最好尋求協助並調整。
醫師教你解讀8個身體數值
1. BMI:公式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2(公尺2),18.5≦BMI<24為正常範圍。
2. 體脂率:全身脂肪重量佔體重的比例(%);女生應小於30%、男生應小於25%。
3. 內臟脂肪:1到9正常、10到14偏高、15到30過高。
4. 基礎代謝:身體完全不活動時自然消耗的熱量,取決於個人的身高、體重、性別和年齡。
5. 肌肉:全身肌肉重量(公斤)。
7. 骨重量:全身骨骼重量(公斤)。
8. 去脂體重:體重減掉脂肪量(公斤),可反映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程度。
避免誤差!測量前注意2件事
許書華提醒,最好能在每天固定時間、同一台機器測量,避免誤差;她通常會建議患者一早起床上完廁所、梳洗完畢後量,因為還沒吃東西和喝水,也沒有水腫問題,測量結果最準確。
另外,體脂計的原理是雙腳踩在金屬面板上,利用微量電流通過人體,再利用電阻來推測身體組成;由於水分會影響導電,因此建議測量前先小便,如果有腳汗或腳濕濕的,最好先擦乾再量,以免造成誤差。
原文請見:為什麼減重要看體脂?你的內臟脂肪超標了嗎?醫師教你看懂8個身體數值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減肥攻略大進擊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編輯推薦

今年爆喜訊?羅志祥留「2字」親證實粉絲驚訝
娛樂

部桃爆出群聚感染 首位確診醫師自責「哪個環節出錯?」
生活

幫高國華慶生還送大紅包 陳子璇「心甘情願」原因曝
娛樂

分開李榮浩304天!楊丞琳曬「超甜抱抱照」閃瞎粉絲
娛樂

新冠多恐怖?肺部損傷疤痕照曝光 無症狀也躲不掉
全球

不捨二女兒嫁人?吳宗憲「拒朱立倫外甥拜年」嗆:賠錢貨
娛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