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愛揉眼恐失明!抓一下「劇烈疼痛」後果竟摘眼球 這些情況要注意

編輯 許佳惠 / 責任編輯 曾郁淇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15:47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1 15:47
愛揉眼睛要小心了。(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愛揉眼睛要小心了。(示意圖,非當事人/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82歲婦人用手揉左眼,結果引起劇烈疼痛數日,在眼科診所治療沒改善,轉診到奇美醫院後,視力僅剩眼前3呎處,研判是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後來因視力退化到只剩光覺,且發炎惡化,只能摘除眼球。醫師提醒,平時要做好眼部保護,避免眼睛表面組織破損,才能預防眼睛感染。

婦人手不乾淨就揉眼引發感染 視力僅剩光覺

 

收治病例的奇美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林育箮表示,一般角膜感染可用藥物控制,但少數嚴重者可能就需手術剜除。這名婦人去年10月疑似因工作後未清潔,就用手揉眼睛,導致左眼劇烈疼痛。就診時以裂隙燈檢查,顯示左眼角膜混濁、結膜紅腫、前房蓄膿,眼部超音波顯示左眼玻璃體混濁,診斷為左眼角膜潰瘍合併眼內炎,立即安排老婦住院,並使用強效抗生素藥物治療。但感染仍未改善,左眼視力退化成僅剩光覺。

老婦左眼為綠膿桿菌感染 最後只能摘掉眼球

由於感染持續惡化,不得已的情況下,醫師只能執行眼內容物剜除手術,所幸婦人術後無感染復發。最後微生物培養報告,確認感染源為綠膿桿菌。出院後在門診定期追蹤,並於傷口穩定後3個月裝配義眼。
 

角膜上皮組織受傷後接觸病原菌極易引發感染

林育箮表示,角膜潰瘍的形成,常源自於角膜上皮組織損傷後接觸到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引發感染。例如:眼睛受到外部物體的撞擊、刮傷或劃傷而損傷角膜表面;不當使用或未徹底清潔隱形眼鏡;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眼部手術後等。儘管大部分的角膜潰瘍能夠以藥物控制,但仍有少部分會進展成眼內炎,嚴重者甚至可能失明。

常見的眼球感染病原體:鏈球菌、綠膿桿菌、麴菌 嚴重恐摘眼球

根據國外文獻指出,需要眼球摘除的眼內炎,回溯分析其原因,為微生物造成的角膜炎為最多,其次是外傷或眼部手術後。常見的格蘭氏陽性菌為鏈球菌;常見的格蘭氏陰性菌則為綠膿桿菌;常見的真菌為麴菌。林育箮表示,上述病原菌引起的眼內感染會非常迅速且嚴重惡化,即使接受即時且適當的藥物治療,仍可能進展到需要摘除眼球的程度。

眼球摘除是最後手段 狀況穩定後才植入義眼

「眼內容物剜除手術」是一種破壞中的建設手術,適應症包括眼球組織受到嚴重損傷無法修補、感染無法以藥物治療控制、疼痛的無視力眼(例如青光眼末期)等。在全身麻醉下執行,移除眼內容物後,會視情況植入自費矽球或珊瑚球,以盡量維持較為自然的術後外觀,但仍無法避免可能出現的雙眼不對稱情形。

手術後將持續使用藥物治療、定期追蹤檢查,待病況穩定後再評估義眼的訂製與配戴。而眼內容物剜除手術的可能併發症包含傷口出血、感染、癒合不良而使矽球或珊瑚球脫出等。
 

醫師呼籲重視眼睛保護預防感染

林育箮提醒,角膜感染引發角膜潰瘍不可輕忽,某些致病原引起的感染可能非常迅速、嚴重則需要摘除眼球。愛護靈魂之窗,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平時做好眼部保護,避免眼睛表面組織破損,方能有效預防感染發生。


◎ 資料來源/奇美醫院

 

原文請見:揉眼睛的危險後果!她「揉眼一時」竟失明摘眼球 這些情況要注意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揉眼摘眼球#角膜感染#眼內炎#眼球摘除#眼睛感染#綠膿桿菌感染#義眼#林育箮#揉眼睛#失明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17

0.1033

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