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生活中經常做「這幾件事」危險習慣 醫師:壽命恐變短!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17 22:56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17 22:56

不良的生活型態與飲食選擇有很大的相關,不少人常說病從口入,在過去一般指的是傳染病,那現在其實指的大多是危害我們健康的慢性病,醫師強調任何疾病務必遵從囑,規律服用藥物加上飲食的控制,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都可以讓自己身體狀況維持在很好的範圍內,就能活得健康又長壽。

圖/TVBS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常見壽命減短原因,癌症感染意外及慢性病或慢性病衍生的問題。感染疾病能透過疫苗施打,來減少得病,但年輕的死亡個案中,意外及基因影響占了很大部分,做那些事情可減少風險。像是減少意外發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危險,做好工作職業的安全措施。再來就是癌症的定期篩檢,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雖然無法改變基因,但是可以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有哪些危險的行為,以此做為定期檢查的依據。」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王耀增:「慢性病也是造成壽命減短很重要的原因,近年來年輕人的慢性病也愈來愈多,而慢性病大部分是由生活習慣所導致,生活習慣比起基因跟意外,是我們自己更能掌握的。因此各方面的生活習慣調整,有機會避免壽命減短,包含健康飲食、均衡營養、以及運動習慣,可以維持良好的體態。」

彰濱秀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竣期:「藝人山豬,因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而猝逝,肺炎雖然在民國111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當中排名第四,但是深究其原因,因為肥胖、紅斑性狼瘡侵犯腦部,缺血性心臟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這些共病與併發症,才是促成猝死的主要原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家揚:「我們要讓自己的這個BMI值,是要更維持在一個更好的環境裡,那怎麼樣可以讓我們的體重可以減輕呢,因為我們都知道肥胖會影響到你的身體狀況,無論是代謝性疾病,或者是一些失眠的議題,或者是你的生理的、心理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交友可能也會受到肥胖的影響,所以有一些交友的障礙。」

圖/TVBS

竹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楷茹:「當我們身體BMI超過一定的值的時候,你所謂心血管風險也會增加,所以肥胖是一個蠻重要的因素。那像肥胖就跟久坐有關啊,缺乏運動有關啦,飲食有關,所以會建議說就是說,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體重有超標,BMI值有超標,或者說最近體重有突然的增加,那我們可能就是需要自己著手去注意。」

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邱旭緯:「一個人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其實呢,會大大的影響他未來的壽命、生活品質還有慢性病的機率。像現在其實醫藥非常的發達,那我們這十幾年來,針對糖尿病、針對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都有更多新藥出現,甚至連減肥的藥都效果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療效。」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不良的生活型態與飲食選擇有很大的相關,不少人常說病從口入,在過去一般指的是傳染病,現在其實指的大多是,危害我們健康的慢性病。」

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趙彥豪:「現代人因為飲食西化跟工作忙碌的關係,常常有以下三種,3少3多的飲食習慣,那第一類呢是所謂的少蔬果、多油炸跟肉類,那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現在人常常外食,那自然我們攝取的蔬果量本來就比較不足,那加上為了方便而吃的速食呢,跟下班後的宵夜大部分都是肉類跟油炸食品,那這樣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除了會導致三高跟肥胖,更有可能造成癌症的發生,像是大腸癌。」

圖/TVBS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家揚:「不只是生命的延長,我們更希望是有品質生命的延長,也就是所謂的健康餘命,那我們希望讓自己的這個,健康的生活狀態維持比較久一點,怎麼樣維持好的健康狀態呢,除了這個身體疾病的控制之外呢,更重要的是你的生活的調整。

 
醫師提醒生活要有彈性,抓住大原則往健康的方向前進,避免過度執著於細微的點,反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太辛苦,如果已經努力改變生活習慣,但醫師仍建議使用藥物搭配一起控制,而是希望透過藥物事半功倍,避免造成壽命減短,讓生活愈來愈健康。


 
 

 
#生活型態#飲食選擇#慢性病#長壽#生活習慣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5

0.0799

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