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盛世備忘錄

張忠謀親筆揭祕!
到黃仁勳家「披薩會」解開懸案,輝達從此變死忠客戶

◎ 書摘授權/天下文化
◎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路透社.中央社.工研院
◎ 發布時間/2024.12.02 

台灣半導體發展歷史超過半世紀,改變全球數十億人的生活,台灣半導體產業最重要靈魂人物,就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張忠謀2018年退休後花6年撰寫《張忠謀自傳下冊》在11月29日問世,距離自傳上冊相隔26年。自傳中親筆撰寫哪些祕辛?《TVBS新聞網》取得「天下文化出版社」授權,摘錄《張忠謀自傳下冊》部分內容,由張忠謀親筆揭露2009年與輝達的爭議懸案,同時分享與黃仁勳如何建立深厚情誼,以下為書摘內容:

張忠謀與黃仁勳是多年好友,張忠謀榮獲第一屆李國鼎獎,黃仁勳(右)化身神祕嘉賓來台祝賀。

▲ 張忠謀與黃仁勳是多年好友,張忠謀榮獲第一屆李國鼎獎,黃仁勳(右)化身神祕嘉賓來台祝賀。(圖/中央社)

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部員工。

2009年5月我決定召回「被離職」員工一舉,提升了所有同仁的士氣。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部員工。未被裁的員工,包括中高層經理人,一般的感想是:難道公司已停止成長?或者是:最高階層一點都不在乎員工,一有問題就把員工當開銷。總之,未被裁員工的懷疑會是:這樣的公司,我還要待下去嗎?

事實上,我自台積電在90年代初期成功立足後,就堅信:以我們的創新商業模式、價值觀及策略,再加上因為我們成功逐漸為人所知,吸引了源源而來的新人才,台積電會是一個空前的成功。即使短期因為市場不景氣而生意不好,也會相當快恢復,那麼,為什麼要裁員呢?

2009年6月重兼CEO後的幾年,是我成就頗為豐富的年代。 

解決四十奈米良率問題(2009年)

就在我重返CEO職前的幾個月,台積電的最新節點技術——四十奈米——已開始量產,但並不順利——良率過低,且有品質問題。我似乎又回到了1968年夏的德儀,但是41年前的經驗,也給了2009年的我可用的教訓。2009年的我,已遠離生產技術的細節,所以絕不重複1968年我的上司彪希所為——「加忙」遠過於「幫忙」。我把信心寄託在生產團隊主管秦永沛副總上,從不參加他的技術會議,只是隨時都抽出時間聽取他主動給我的報告。

我還做了一件「公關」事。在我重返CEO職的2009年6月時,台積電的「四十奈米生產問題」已廣為投資人及股票分析師所知;大家都在猜測這問題到底多嚴重?台積電是否有能力解決? 

2009年7月底,在我返任CEO後的第一次「法人說明會」,加上一點戲劇化和幽默性

我決定給投資人及分析師一個比較完整的「現狀報告」,加上一點「戲劇化」和「幽默性」。2009年7月底,在我返任CEO後的第一次「法人說明會」,財務長做了每季的例行報告後,我站起來宣布:「大家都很關心四十奈米的生產問題,我們也很努力要解決這問題。現在,我想請負責我們營運的資深副總劉德音博士報告生產線現狀,但他在生產線工作太忙,不能親自來此,所以我們以網路直播連線方式,請他做此報告。」

接著,會場的螢幕上出現德音穿著白色實驗室長袍,站在潔淨室門前,開始做他的專業性報告。我看一百多聽眾的臉色:又驚異又感動。我想:這是一個吉兆。

果然,幾個月後,四十奈米良率問題解決,一切回歸正常。我對劉德音、秦永沛以及他們生產團隊的信心沒有白費。 

解決與輝達的懸案(2009年7月)

輝達是台積電四十奈米節點技術的主要夥伴及客戶,台積電在四十奈米初期的生產問題使輝達遭受了嚴重損失。輝達在我返任CEO一年前就開始與台積電爭議,但一直沒有結論。我返任CEO後的頭幾天,幾乎全部時間都在電話上告訴重要客戶我返任的消息。在與輝達CEO黃仁勳(Jensen Huang)通話時,他也特別提醒我們兩家公司之間的懸案,並要求盡速解決。

我和Jensen已是十幾年的老友,常去他家吃沙拉和披薩。但這次他接到我的電郵著急了

此後三星期,我花了幾十小時,與公司內有關同仁深入探討此案。2009年7月初,我認為我已清楚了解此事,並且有解決方案,我電郵Jensen:「我下星期來矽谷,擬於7月15日下午六點半到你家吃沙拉和披薩。」

那時我和Jensen已是十幾年的老友,也常去他家吃沙拉和披薩。但是這次他接到我的電郵著急了。我們兩家公司間有這麼嚴重的爭論,怎麼我只管吃沙拉和披薩?他回電郵說:「那麼,我們什麼時候談生意?」我立刻回覆:「六點半到你家,先和你全家吃披薩,八點整我和你到你的書房談生意。」 

張忠謀在台積電31年,自認是人生最輝煌的歲月。

▲ 張忠謀在台積電31年,自認是人生最輝煌的歲月。(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7月15日我準時到Jensen家,與他全家有一個簡單而愉快的披薩晚餐。八點整,我對Jensen說:「我們去你書房吧。」進書房後我們關起門來,開始嚴肅的談話,我提出我與台積電同仁研究了三星期的和解建議——上億美元的賠償金,並且強調:這建議是我們唯一的建議,它的有效期是48小時,如你在48小時內仍不同意,我們只得找仲裁人了。

Jensen在兩天內同意了。直到現在輝達仍是台積電最大客戶之一,而且Jensen與他夫人Lori仍是我與Sophie的好友。 

調整降價速度(2010年及以後)

經驗和「學習曲線」理論都告訴我們:同一節點技術晶圓的單位成本會隨累積產量而下降。因為供應商的成本降低,再加上「搶單」競爭激烈,所以半導體的降價已成慣例。

只是在2005至2009年,台積電降價的幅度超過了成本降低的幅度,以致毛利率降低。在這期間,管理團隊又提出了一個營收大幅增加、但利潤不增加、無法接受的五年計畫。我只得把這五年計畫原封退還,要求管理團隊再提。 

2009年6月重任CEO,我首要工作之一就是降低降價速度,使得台積電毛利率能逐步上升

2009年6月重任CEO,我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降低降價速度,使得我們的毛利率能逐步上升。通常台積電每年的價格,在前一年底就和客戶商定,所以我在2009年6月重任CEO時,對2009年的價格已無能為力,我只能致力於2010年的價格。經過半年我自己、總部「訂價」幕僚單位,以及全球行銷組織的努力,使得2010年的降幅縮小到2009年降幅的三分之二;後來繼續努力,把每年價格的降幅再進一步降低到2009年降幅的一半。

張忠謀2010年回任後首要工作就是調整降價速度,維持研發動能。

▲ 張忠謀2010年回任後首要工作就是調整降價速度,維持研發動能。(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隨著售價比較穩定,「減低成本」運動又每時每刻都在推行,我們的毛利率也有顯著的進步,2004至2009年(除2006年特別好外)都在40%至45%間,2010至2018年都在45%至50%間。五年中毛利率有五個百分點的進步!

台積電成功後,常浮現在張忠謀心頭的是⋯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至一九六四》在1998年,我67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當時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70幾歲、頂多80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我的董事長工作也愈做愈愉快,後來簡直欲罷不能,一直做到87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

正如「上冊」一般,「下冊」也全部是我自己寫的。自己寫的原因倒不是要賣弄我的寫作技巧——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我的寫作技巧值得賣弄,而是要真實地表達我的感情。我是美國文豪海明威忠實的信徒,他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兩者我都有。

張忠謀

▲ 張忠謀1984年後擔任工研院院長。(圖/TVBS新聞畫面、工研院提供)

「下冊」的第一篇「德儀篇」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敘述我自27歲至52歲黃金年齡的崛起及衰退。德儀時期也是我最為熱情澎湃的年代。德儀讓我「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為此,我無比地感激。但是,它對我的培植也激發了我要登上德儀巔峰的雄心。但是,這雄心是無法實現的;不說別的,只看1970年代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客觀環境,就可斷定我的雄心很難很難實現。但是我的痴心,居然使我「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還在德儀多滯留了五、六年,後來連婚姻都賠上了。現在回想,那五、六年是多麼絕望的五、六年!

張忠謀

▲ 張忠謀回首台積電創業之路,像是與「與命運的約會」。(圖/TVBS新聞畫面、工研院提供)

台積電成功後,常常浮現在我心頭的是:假使我在1970年代真的登上德儀的巔峰,我會怎樣?半導體業又會怎樣?我想我會自德儀退休,現在會是德克薩斯州老人。至於半導體業呢?美國歷史學者及暢銷書《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在2023年訪問台灣與我對談時,說台積電恐怕會變成德(儀)積電,如果真的這樣,那可是要影響地緣政治的。

「下冊」的其餘三分之二當然是台積電,我一生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工作。讀者,尤其台灣讀者,我想相當知道台積電。但是讀者們知道的台積電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台積電。其實,台積電並非「一帆風順」。我也經歷了不少「酸甜苦辣」。這些,都讓讀者自己去發掘吧。

最後,我必須說明此書是我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書中表達的觀點,是我的觀點。我非常慶幸在一九八五年,我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我也非常慶幸,這約會讓我創造了台積電,而且做了31年(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一年)董事長。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16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我對他們致敬!

天下出版 張忠謀自傳 下冊

《張忠謀自傳 下冊》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