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三角看未來2/專訪「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

晶三角看未來2

專訪「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半導體安全2大挑戰

◎ 報導/王薏婷
◎ 發布日期/2024.09.27

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各國在政治與經濟上彼此緊密相連。《晶三角:矽時代地緣政治下,美台中全球半導體安全》一書由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詹姆斯埃利斯(James O. Ellis Jr.)與夏偉(Orville Schell)共同主編,集結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工作小組花費18個月撰寫的報告,帶領讀者深入探討美國、台灣與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複雜關係,以及這些國家面臨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挑戰時的應對策略。

TVBS網路訪談節目《T閱讀》專訪《晶三角》主編之一,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結合書中核心議題與當前國際局勢進行深入剖析,闡述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最新發展,並預測未來美台中三方在經濟與政治上的互動將如何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與國際局勢的變遷。

談到《晶三角》名稱由來,夏偉指出,台灣在美台中三角關係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半導體產業方面。由於擁有台積電、聯電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公司,台灣已成為整個供應鏈的核心。全球各國,包括美國和中國,對台灣的技術和產能有著深厚的依賴。因此,夏偉提出了兩個核心問題:我們(美國)如何保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我們(美國)如何保護台灣的安全?

「矽盾理論」可靠性值得商榷,因為中國不僅希望通過控制台積電來強化自身技術能力,還試圖獲得全球半導體主導地位。

TVBS

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 夏偉(Orville Schell)

美台中三角習題,台灣是關鍵!

夏偉進一步解釋,在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如何實現各國之間的平衡成為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儘管某些領域可能實現脫鉤,其他領域的聯繫依然存在,這增加了衝突的可能性,甚至可能破壞現有的供應鏈結構。他強調,台灣的地緣政治地位使其成為全球最緊張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地區之一,而中國對台灣統一的意圖更是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

談到「矽盾」概念時,夏偉表示,這一理論認為,中國由於高度依賴台灣的微晶片供應,因此不會輕易對台灣發動攻擊,因為攻擊行動可能會破壞其關鍵的半導體需求。然而,夏偉同時提出了另一種看法,指出中國渴望掌控台積電全球領先半導體製造商,讓「矽盾」理論的可靠性值得商榷。他認為,中國不僅希望通過控制台積電來強化自身的技術能力,還試圖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獲得主導地位。不過,夏偉強調,即使中國成功掌握台積電的控制權,該公司仍將面臨來自荷蘭母公司ASML(艾司摩爾)的技術封鎖。因此,台積電如果失去ASML的設備和技術支援,即便在中國控制之下仍將無法維持其領先地位,這將大大削弱中國對台積電的依賴和掌控能力。

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關乎台灣安全及未來國際關係的走向

TVBS

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 夏偉(Orville Schell)

台灣掌握晶片製造優勢,矽盾發揮保台作用!

在全球市場的變遷下,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面臨諸多挑戰。夏偉指出,過去美國不僅負責微晶片的設計,還掌控了其生產,隨著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美國逐漸轉向依賴台灣和韓國的製造能力。這種依賴在當前政治局勢不穩定的情況下顯得格外危險。他強調,儘管美國希望重振自身的半導體產業,仍需充分認識到全球化所帶來的複雜性,並尋求有效的供應鏈風險管理策略。

不管美國選後結果,美國仍視中國大陸為敵對勢力

展望未來美中台關係時,夏偉認為,無論未來哪個政黨執政,美國對中國的警惕和敵意都是一個共識,此立場將持續影響未來的國際關係,尤其對台灣而言。他強調,台灣必須清楚認識到當前市場與政治體系正在經歷變革,並加強對中國的理解,以便在這樣的環境中重新調整自身、保持平衡,從而確保國家安全。這不僅涉及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更關乎整體國家安全及未來國際關係的走向。

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接受《T閱讀》主持人林芳穎專訪

▲ 亞太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接受《T閱讀》主持人林芳穎專訪。(圖/TVBS提供)

TVBS

關於《晶三角》中文版,TVBS出版

《晶三角》報告是胡佛研究所專家們花費18個月共同完成,分析美國如何在確保供應鏈安全下,保衛台灣的民主,TVBS特別推出《晶三角》中文版,探討半導體全球動態供應鏈未來安全。

看完整訪談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