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周祐萱
◎ 攝影/李延智
◎ 發布日期/2024.09.14
台灣想要鞏固半導體王國的稱號,就不得不重視「人才荒」問題,企業需求量太高,成長速度太快,導致人才短缺,就連科技大廠也上演搶人大戰,更不用說中小企業,徵人難上加難,教育部因此著手規畫,全台六所大學已經成立半導體研究學院,最大特色是,由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希望挹注更多資源,培育優秀人才。
北科大創新學院總主任譚旦旭表示:「透過這個設備從這個地方調整,觀察它的結構的這個變化。」
一對一教學,有問題教授就能直接解答,因為每一次的實驗,都是為了進入職場累積操作經驗,但其實羅同學大學讀的是機械系,直到研究所才開始鑽研半導體。
北科大機電整合所學生羅晟興:「我們機械相關產業的薪資,以及未來出路都是比較侷限的,而這時候剛好是在2020年,那時5G剛開始上路,然後科技業開始熱的時候,我就在想是否可以往半導體領域去繼續進修,找到想追求的方向,研究所培養知識以外,更吸引他的是學校提供的產學接軌。」
▲ 半導體人才短缺,各家科技大廠演搶人大戰。(圖/TVBS)
北科大副校長楊士萱認為:「半導體它是一個跨領域學科,它不是單純的機械、或是電機、或是材料,所以它需要不同領域專長的老師一起進來,這個時候業界的支持就非常重要。」
北科大機電整合所學生羅晟興:「我是透過JTP計畫,跟台積電取得聯繫,再透過這個管道到他們公司裡面去實習,畢業之後打算直接到台積電工作。」
▲ 半導體是一門跨領域學科,需要產學共同合作。(圖/TVBS)
實習考核通過取得職場門票,企業、政府、學校三方合作已逐漸成為趨勢,發掘到半導體產業成為經濟支柱,偏偏又陷入人才荒。
記者周祐萱:「面對缺工的問題,半導體人才的培育,目前是各大專院校主力發展重點,像北科大已經成為教育部核定的半導體學院之一,在113年設立半導體科技碩士學位學程,預計招募30名本籍生,以及10名外籍生。」
北科大創新學院院長陳金聖說:「我們設計學程的時候,主要分為三個面向,第一個面向是半導體的製程跟材料,第二個是半導體的設備跟廠務,第三個是IC設計,以今年碩士班來看,我們需要30位本地生,後來了480位,錄取率大概只有6.18%左右。」
▲ 各大大專院校積極規劃半導體學程,培育相關人才。(圖/TVBS)
從北到南重點學院,包含台大、北科大、清華大學、陽明交大、成功大學以及中山大學,都在名單當中,最大特色是由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成立,而且企業出資必須高於政府,讓產學更加緊密因為培育的腳步得要加速。
人力銀行獵才招聘資深副總鍾文雄:「上游產業主要是缺的是類比,數位IC設計工程師,中游屬於半導體製造,主要缺的是製程工程師,還有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另外他們也缺的一樣,是軟體跟韌體工程師,下游產業主要是在封裝跟測試,封裝測試缺的比較多是包裝員技術員操作員,還有製程跟設備工程師。」
人力供不應求成為台灣,是否延續半導體王國的隱憂,尤其理工科畢業生人數,受到少子化逐年縮水。
▲ 半導體產業人力供不應求。(圖/TVBS)
人力銀行獵才招聘資深副總鍾文雄:「企業需求量太高,而且成長的速度很快,造成台灣人才培育的動能跟能量趕不上企業需求。」
人才爭奪戰早已開打,大企業宛如吸才大磁鐵,反而卻苦了中小企業。
資深產業分析師柴煥欣:「台積電或聯發科,乃至於像ASML,實際上他們口袋深,當然最有資格開出高薪來搶人,至於中小企業型的半導體業主就在抱怨,他們所有人才不單單沒辦法招募,甚至還被挖腳。」
人才高度集中化,問題逐漸浮現,但不只內憂還有外患,因為國際也在挖人。
▲ 人才爭奪戰早已開打,大企業宛如吸才大磁鐵,反而卻苦了中小企業。(圖/TVBS)
人力銀行獵才招聘資深副總鍾文雄:「台灣人才在國際競爭力是足夠的,加上我們員工薪資又比較低,所以相對我們人才CP值是很高的,所以很多主要國家,對台灣人才都是寄予重金,人力銀行觀察,越來越多不限科系,包括文組學生只要有興趣,透過企業培訓,也能夠投入半導體產業,因為深刻體認到人力招募大海嘯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