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王薏婷、林芳穎
◎ 發布日期/2024.10.08
川普當選新任美國總統,在中美科技競爭下,台灣半導體產業成為地緣政治中的核心議題,換言之,半導體供應鏈和美中台關係環環相扣。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組成「晶三角」關係,台灣扮演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關係角色,在中國想要積極發展半導體的野心之後,美國下一步該怎麼做?
胡佛研究所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之一,長期深入研究台灣議題,花費18個月整理出晶三角報告,並集結經濟、科技、軍事專家撰寫《晶三角:矽時代地緣政治下,美台中全球半導體安全》一書分析美國如何在增強確保供應鏈同時,同時保衛台灣的民主,《晶三角》三位共同編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詹姆斯埃利斯(James O. Ellis Jr.)與夏偉(Orville Schell)接受TVBS和網路節目《T閱讀》專訪,分享台灣在晶三角的重要性。
保障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已成為各國當務之急,特別是在應對中國崛起的背景下更顯迫切。
談及參與本書動機時,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雅門表示:「全球正面臨日益複雜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挑戰,尤其是在確保穩定的半導體供應鏈方面。半導體不僅與技術發展和國防安全密切相關,還牽涉到日常消費品的生產。一旦供應鏈因地緣政治緊張而中斷,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因此,保障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已成為各國的當務之急,特別是在應對中國崛起的背景下更顯迫切。」
戴雅門認為:「貫穿《晶三角》的內容是亞洲、歐洲、北美等民主盟友之間的夥伴關係。美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改善我們的STEM培訓和科學技術及相關領域,讓美國整體再次更具競爭力,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向台灣學習一些東西。」
台灣作為全球技術領導者和民主的象徵,台灣理應獲得更多國際支持,這也成為美台關係中一個關鍵的戰略考量。
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指出:「隨著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台灣技術領導地位變得愈加重要。台灣不僅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還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中國加快推動自主半導體產業發展,台灣的地位愈發敏感,其戰略價值也更加凸顯。作為全球技術領導者和民主的象徵,台灣理應獲得更多國際支持,這也成為美台關係中一個關鍵的戰略考量。」
夏偉指出:「台灣擁有最先進、最現代化的領先半導體製造基地。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確實應該從如何保護供應鏈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正如戴雅門所說,但同樣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都認為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也值得保護,但如何將這兩個要求結合在一起是一個挑戰。」
美國和歐洲致力於增強本土半導體生產能力,台灣在未來全球半導體生態中依然將扮演關鍵角色,不會削弱台灣的「矽盾」作用。
如何應對中國對全球供應鏈構成的潛在威脅?美國海軍四星退役上將詹姆斯埃利斯指出:「中國近年來採取的國家主導戰略已逐步改變全球市場格局,全球市場正進入重組階段。為了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加強合作,推動供應鏈的多元化與彈性。即便美國和歐洲致力於增強本土半導體生產能力,台灣在未來全球半導體生態中依然將扮演關鍵角色,這也不會削弱台灣的『矽盾』作用。相反,透過更緊密的國際合作,台灣的戰略地位在全球經濟中將進一步鞏固。」
詹姆斯埃利斯指出:「我們指導原則之一是,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既能維護台灣的自治民主,支撐維持台灣的繁榮,和我們是共同夥伴關係,也有利於台海穩定,我們希望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共同應對中國國家驅動的全球半導體野心所帶來的新漏洞,因此,這應該是一項集體努力。」
▲ 網路節目《T閱讀》主持人林芳穎(左起)專訪戴雅門、詹姆斯·埃利斯與夏偉。
《晶三角》報告是胡佛研究所專家們花費18個月共同完成,分析美國如何在確保供應鏈安全下,保衛台灣的民主,TVBS特別推出《晶三角》中文版,探討半導體全球動態供應鏈未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