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戴元利
◎ 攝影/羅士朋
◎ 發布日期/2024.09.14
今年7月4日,台積電股價終於在各界殷殷期盼下,突破1000元大關,市值一度超越26兆新台幣,寫下歷史性的一刻。不過你知道嗎?早期台積電被股民戲稱為漲不動的牛皮股,長達10年的時間,股價都只有兩位數,後來出現了什麼樣的契機、帶動台積電股價衝破天花板呢?帶你一起來瞭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00.5.14):「300塊股價只是近期目標而已。」
2000年2月,台積電股價站上當時的歷史新高222元,創辦人張忠謀自信滿滿,替小股東打強心針,結果沒過多久,網路泡沫破滅,美股自此進入失落10年,台積電股價也不例外,縱使台積電持續朝先進製程挺進,但股價長達10年,都在40到70元之間上下遊走,被戲稱為漲不動的牛皮股。
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經歷金融風暴的洗牌,讓他的對手幾乎都沒有辦法賺錢,然後很難繼續維持先進製程的開發,在這個狀況下,張忠謀那時就開始預見在40跟28(奈米),特別是28奈米應該有機會變成主宰者,所以市場在2010年之後才開始有明顯復甦,可是在2001到2008~09年這段時間,其實台積電是一間蠻低迷的公司,競爭壓力是蠻大的。」
▲ 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認為,台積電2010年後因手機問世出現轉折。(圖/TVBS)
台積電默默鴨子划水,2012年起股價回神,呈現仰角上攻,市場分析,台積電從牛皮股變飛天象,助攻的關鍵是這個。
蘋果2007年,推出第一支iPhone手機,儘管尚未出現爆發性需求,但張忠謀預見行動裝置,將和個人電腦一樣,替晶片業帶來革命性改變,因此張忠謀2009年重掌兵符後,台積電資本支出翻倍,寧願產能太多,也不要產能不足,2011年,台積電正式量產28奈米製程,搶得3G跨4G先機,大幅拉開與對手競爭差距,2014年,台積電20奈米製程量產,踢走三星,搶下蘋果iPhone6,A8處理器訂單。
▲ 蘋果2007年推出第一支iPhone手機,替晶片業帶來革命性改變。(圖/TVBS)
▲ 2011年,台積電正式量產28奈米製程,搶得3G跨4G先機,大幅拉開與對手的競爭差距。(圖/TVBS)
對於半導體演變,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從手機到現在電動車,AI帶來質變,半導體越來越高階,第二個是半導體設備愈來愈貴,第三個是半導體的微縮,摩爾定律愈來愈慢,對整個行業的好處就是從5%變成10幾%,變成10幾%⋯⋯台積電在這段時間份額越拿越大,變成全世界第一名產能的公司,他的優勢規模優勢就出來了。」
▲ 從手機、電動車到AI,半導體製程越來越高階。(圖/TVBS)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我特別用專利探勘方式,過去10年全世界在IC製造的專利,台積傲視群雄是全世界No.1,台積全球研發中心已經不只在量產,那個研發而已了,他要往前領導全世界的半導體,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是科技研發。」
▲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表示,台積電在IC製造的專利傲視群雄全球No.1。(圖/TVBS)
技術和需求水到渠成,營運倒吃甘蔗,2016年、2017年,美國科技巨擘IBM、英特爾市值接連被台積電超車,2019年再打敗三星,台積電躍升亞洲最有價值公司。
美國總統拜登(2021.4.13):「像我手上拿的這個晶片晶圓、電池、寬頻都是基礎建設。」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戰場從關稅、智財權,升級到半導體之爭,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打亂半導體供應鏈,催化出史上最嚴峻的車用晶片缺貨潮,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迷之際,有護國神山加持的台灣,2020年出口逆勢成長4.9%,攀上3450億美元新高,歐美各國才意識到,晶片堪比現代新石油,得台積電者得天下。
▲ 美國拜登政府推動晶片法案,預估補助66億美元(約2112億台幣)協助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興建三座晶圓廠。(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騰旭投資長程正樺:「常常會有人問,假設兩岸出現兵凶戰危的狀況,到底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從最簡單案例來解釋,就是美國人三年買不到新的iPhone,全世界三年內沒有新的iPhone,因為沒有任何晶圓廠可以來製造iPhone晶片;假設技術都沒問題,必須重新蓋廠,預估大概至少要3年,複製現有產能需要7、8年以上,所以台積電對全球經濟有沒有影響?就連蘋果都會受影響,怎麼可能沒有影響。」
2022年8月,中共軍機環繞台灣,進行大規模軍演,甚至發射飛彈越過台海上空,號稱第四次台海危機,向來專注技術的台積電,由於位處中美對抗核心,台積電被推上地緣政治舞台。
對此,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2.12.20)說:「全球化幾乎已死。」
▲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年獲頒第一屆李國鼎獎,細數當年創立半導體公司的起源。(圖/中央社)
在美國拜登政府主導下,2022年,台積電不得不遠赴亞利桑那州設廠,即使面臨人才管理文化的不同,原物料通膨導致成本大增,或許分散了先進製程風險,卻也面臨挑戰重重。
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台積電若有土地水電的問題,政府一定會把台積電當作重點公司去幫助它, 台積電已把好的人才全部搜刮了,現在已開始搜刮以前不會用的人才了,人才確實有一些問題。」
前台積電處長楊光磊表示:「台積電在台灣的確很成功,其成功關鍵是利用整個台灣資源,包括台灣的人才、供應鏈等,然後有台灣政府支持,這些所有東西放到美國,幾乎沒有一個長得很像的,台積電恐會面臨很多的問題,包括怎麼管理外國人、管理海外文化。」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總監楊瑞臨認為:「我相信台灣持續未來10年、20年,在這塊先進製程絕對還是執牛耳的地位,由於地緣政治,台積會因應一些國家需求,把已在台灣量產2、3年的一些技術跟廠房,把部分產能搬到國外去,產能也是一個國際布局規畫,都在台積電掌控下。」
▲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JASM)2024年運營。(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23.7.28):「因為你們做了那麼大的貢獻,所以台積電才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2019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即預言,世界已不再安寧,台積電將成為全球兵家必爭之地;2023年10月,張忠謀又鐵口直斷,同時警告20、30年後,台灣半導體恐怕優勢不再,是否一語成讖,只能留待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