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球爆發,台灣自當年3月19日起禁止外籍旅客來台,國門封鎖已超過2年,隨著進入「新台灣模式」走向共存,也有不少聲音呼籲開放國門,深受疫情影響的觀光業可望在開放後重新復甦,但重迎國際觀光客,台灣準備好了嗎?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共有超過1,186萬人次來台觀光旅遊,不過疫情發生後的2020年,急速衰減到137萬人次,2021年只剩約14萬人次,而在封鎖國門之後,中央也編列相關預算、擬訂計畫補助觀光相關產業,並進行旅遊景點相關優化工作,而如今國內疫情走向共存,且國內不少人打滿3劑疫苗,已有不少呼聲要求重啟國門、開放國際觀光客來台。
對此,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表示,疫情期間積極輔導國際旅遊優化,旅宿業、觀光類都有補助要點與計劃在進行,讓旅行業可以有更多多元化創新的產品,旅宿業同樣有些整修,比如說穆斯林友善、樂齡族無障礙措施的準備,有些國際飯店也在做整理,而這幾年成長最快的,則是自行車友善旅宿,因為疫情關係,大家會想去戶外騎自行車透氣,去年開始推廣自行車友善旅宿,至今已有900家,今年目標成長到1,500家。
林信任說,觀光遊樂業也在建構無接觸的旅遊環境,現在客人到遊憩點不希望與太多人接觸,因此像是電子票券入場,還有像洗手的無接觸環境,都持續在建構中,「就像缺水時,就應該趁機把水庫挖深一點,水來了就會有更多儲水量」。
林信任說,從2019年到2025年,觀光局有3個重大的建設計劃,將投入超過250億元,要建構6大國際魅力景點,以此為中心向海外發展,這就是所謂點的行銷,另外會針全台灣226處重要景點進行翻新,這塊就是線方面構成,最後則是針對地方景區氛圍營造,把點線面弄起來,此外也要透過這2年推行的觀光圈,把產業食、宿、遊、購、行都串起來。
而除了在國內投入資源,國際間的宣傳也未停止。林信任說,「如果台灣不能在國際旅客心中排在一定要去的地方前幾名,那我們是沒有機會的」,因而疫情期間,海外的15個辦事處也沒休息,舉辦了超過千場講座或推廣會,台灣也在各國旅展用虛實整合方式去吸引國際遊客,例如大家最喜歡戶外活動,台灣近年便推廣16條多元自行車路徑,再將這些路徑拍成VR影片在海外健身房播放,讓大家在騎飛輪時看台灣風景,等到疫後就會有來台灣的旅遊動機。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表示,疫情期間輔導優化國際旅遊,對旅宿業、觀光類也有補助計劃。(圖/TVBS)
林信任說,台灣90%遊客來自亞洲鄰近國家,觀察這些國家疫後旅遊模式為尋找熟悉、想念的地方,其他10%是來自歐美紐澳,他們則因疫情期間悶久了,所以希望探索新世界,「這個市場的走向對我們是非常有利的」,他對重啟國門有非常大的期待。
林信任也說,疫後比較需要的是口碑行銷,因此觀光局將邀訪全球1,000位關鍵影響力人士來台,包含旅遊業者、新聞媒體、國際重要人士,又或是演藝界、影視名人,如此發散力會比較大,讓他們來台看到不同的、安心旅遊環境再傳回他們國家。
而根據台北市觀傳局的報告,2019年共有87%國際旅客來台旅遊時曾到訪台北市,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解封,台北市做了哪些努力,要迎接疫後觀光客?
台北市觀傳局長劉奕霆受訪時表示,將規劃打造符合生活新常態和消費者有感的主題旅遊,例如台北大縱走、走靜貓空、關渡田園等以大自然及美景為主的戶外深度活動,讓遊客更深入的體驗在地魅力,此外也積極透過大型活動節慶和旅遊的串聯,包含明年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讓遊客在國境解封後,把台北作為旅遊目的地首選。
除此之外,為吸引國際旅客安心選擇台北市作為會展產業活動目的地,劉奕霆表示,去年2月,成功申請台北市成為東北亞第1個加入該計畫的城市,希望透過建置台北市MICE安全接待服務鏈,提升國際旅客對台北市的信任度。
此外,針對日本、韓國及穆斯林海外市場,劉奕霆說,北市府也運用多元網路平台,以線上、線下方式推出導覽服務及伴手禮等旅遊相關產品,也針對歐美及東南亞等地製作多語版觀光推廣影片,透過知名平台、社群等管道全面宣傳。
疫情期間,台灣的觀光產業只能靠國旅。(圖/TV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