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紹瑜
影音・文字記者/王馨儀 攝影記者/潘建樺・李明輝・洪復華
發布時間/2022.06.09
人口老化快速,衛福部2022年長照基金用途預算數達559.88億元,創歷史新高。長照2.0能幫助到輕中程度失能者家庭,但長輩失能已達重度,需住進每月4到5萬的住宿式機構,但目前一整年最高就僅補助6萬元是太不夠的,呼籲將住宿機構補助也納入長照2.0補助範圍,才能減輕家庭負擔。
衛福部長期照顧基金用途編列559.88億元,在長照服務2.0啟動後連年創下新高,較2021年成長14%,支出占比最多的是長照服務「給支付」及獎助長照機構布建。
據主計總處十年一次普查結果,台灣最新失能率為13.3%,較10年前統計的12.6%增加,依此數據推估失能人數將達70萬人,隨著人口老化、健康衰弱,使用長照服務數量只會增加。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呼籲,政府要優先解決長照機構數量太少的問題。(示意圖/TVBS)
陳景寧說明,住宿式長照機構長期供不應求,且每月4至5萬元收費,卻僅補助一年6萬元,大多數家庭吃不消。2018年上路的長照2.0,僅能提供每天到宅幾小時的「居家服務」,或白天出門晚上回家的「日間照顧服務」、「家庭托顧」,對中重度家庭而言不是那麼適合。
因此家總倡議,衛福部應將24小時的「住宿式機構服務」納入長照2.0補助項目,希望在失能第七級、第八級的重度家庭,提供機構補助最多3萬6,000元,讓家庭端只需每月再支付4,000元差額,才能大大減輕家庭負擔。
白天可以參與活動晚上回家的「日間照顧服務」比較不適合重度家庭。(示意圖/TVBS)
陳景寧也提及,不只是呼籲機構服務應納入長照補助,政府要優先解決的還有「機構的佈建」,以前機構太少,近年政府有大力投入讓更多機構服務量長出來,聽到很多團體想要蓋大型機構,「資源要先長出來後,才有辦法提供。」
對此,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目前住宿機構補助,是依據申請人的所得稅級距最高補助6萬元,但對於申請人來說是杯水車薪;且相較長照2.0提供「未使用住宿式機構服務」民眾,每年可獲得政府補助的居家及社區式服務費用為16萬253元至43萬7,528元不等,兩者差距非常大,也引發許多民間團體批評。
他說,事實上,會住進機構的民眾,通常是家庭無力照顧之中重度失能、失智者,經濟負擔壓力大,住宿時間也不可能只有四年,對於補助不應有如此大的差別待遇。
蔣萬安直言,差距過大的補助金額,會造成國人缺乏使用住宿機構的動機,也會讓住宿機構的供應量難以成長。他認為,必須規劃將住宿機構補助納入長照2.0,並提高補助金額、擴大補助範圍,讓更多有需求的民眾能夠受惠。
民進黨立委吳玉琴也說,住宿形機構確實一開始完全沒有補助,雖然現在一般戶有補助一年6萬元,但換算等於一個月補助5,000元,民眾端還是要負擔84%費用,她多次在總質詢請政院、衛福部應該要把住宿形機構納入補助,但考慮財源問題,現在長照收入由菸稅、房地合一稅等一年約400多億元,以目前財力估算不足以給付,「還有困難」。吳玉琴也提及,失智症專責機構經營成本,且照顧難度高,應積極設立,但現在建置很緩慢,她也很心急。
另外,不只是住宿機構費用高昂讓弱勢家庭無法負擔外,現在少子化問題嚴重,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未來若由獨生子女照顧失智長者,勢必得面臨「安排照顧假」問題。
據勞動部2016年推估,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高達約231萬人、約占五分之一勞工因要照顧失能、失智、身心障礙家人而影響工作,每年約有17.8萬人「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每年約有13.3萬人「因照顧而離職」。
蔣萬安說,因應台灣進入超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勞工面臨家人有長照需求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為避免勞工因照顧家人需求選擇離職,也讓企業能留住優秀員工,勞動部應該盤點財源,持續宣導、跟企業界溝通,衛福部也要加速布建長照資源,才能讓長照安排假順利立法通過。
談到財源,蔣萬安表示,自己曾提議由「就業安定基金」支應,另有委員提議討論就業保險、就業安定基金、或勞資雙方共同負擔,以及民間團體建議的「以每年超過230億元的就業安定基金專款專用,並提高『就業保險』1%的費率,來支應長照有薪假的六成津貼」,都可以是方案之一。
「無論如何,長照安排假是國際趨勢,也是台灣民眾的需求,勞動部必須更有誠意與各方討論、不能再迴避」,蔣萬安說道。
吳玉琴表示,此時要賦予照顧者長期照顧假,應該要修《就業保險法》、《性別工作平等法》等,且勢必得增加就業保險的保費,同時勞保也可能要增保費。但如果要調高保費,現實面會面臨勞保、就業保險保費同時增加,影響最大的是企業,企業是否準備好迎接超高齡化社會?
國內住宿式長照機構一年僅補助六萬元費用,對多數家庭而言難以負擔。(示意圖/TVBS)
吳玉琴指出,前30天由就業保險給付6成薪,那麼保費是否要往上調整,這些都需要經過精算,家庭照顧者向企業主提出請假時或彈性工時該如何操作,配套也都要一併考慮。
她又指,何況台灣大部分為中小企業,如果一個員工無法上班,人力短缺會更明顯,這部分對企業產生衝擊不小。她呼籲,立法院修法要審慎評估,法規通過後企業必須遵守,如果企業心態沒有準備好,不是用法令硬性規定就可以解決問題,應多與企業溝通,讓他們提早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