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向國會提出的施政報告裡,指出將從今年開始,推動「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的建置計畫,目標是在五到六年內,訓練包括企業、學校在內的民間單位,組織320支能夠在所屬地區,應變緊急災況的團隊。消息一出,不只家長擔心孩子要被推上戰場,不少一般民眾,也把這個規劃,和全民皆兵畫上等號。
學員vs.基礎救護教官:「止血帶,上止血帶,你們兩個趕快,他現在在噴血,裝反了,完了完了完了。」
洋菜汁模擬的血液正不斷從標準傷患假傷口流出,擬真情境下學員手忙腳亂地摸索,外傷緊急處置。
基礎救護教官:「不要讓它透水過去,那你的身體就不會濕,你的身體不會濕,你的溫度就不容易降下來。」
止血完畢再防失溫,盡可能在送醫前讓傷者維持穩定生命徵象,近年類似自救課程參與人數持續累加,台海情勢或許不是唯一原因,卻絕對在民眾心中有相當比重。
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看到台灣其實,天災是經常發生的,事故也是經常看到的,那當然也有一些人來到這邊,是擔心那個最糟糕的一個情境,戰爭的爆發,但是所有的人來這邊都知道,災害其實是不分原因的,它的後果都一樣,在國際社會包括在美國,其實很多這些知識,都是中學生高中生就開始學習的。」
不過自費學習新知和順應政策,感受是兩回事。
軍事記者葉郁甫:「行政院日前向立法院提出的施政報告,其中一項是從2024年開始的五到六年之間,著手建『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訓練包括民間企業學校等等單位,成立符合在地需求的緊急應變組織,人力需求目前規劃要組訓8000人達成320隊。」
相關作法其實大多直接參考美國聯邦應變總署現行內容,內政部和消防署構想,是民防國防消防災防四防合一,期間除了培訓隊員,也包括480位種子教官和180位管理人,目標是改善現有民防組織,推動不易參與者少,連帶影響功能,也缺乏橫向整合。
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每當這個風災來的時候,我們就動員國軍去救災,那當然這個提升國軍的能見度,這個習慣也造成了另外一個現象,就是我們的社會比較沒有防災的能力,真正的大型災害如果發生,國軍要忙國軍的事情,警消學長學姐要忙他們自己的事。」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如果狹義的民防,就是現在我們,現行政府體制裡面,由警政單位所從事的民防訓練,主要是協助警察處理緊急事故,或者是社會秩序,那如果廣義的民防就是國家的防衛,除了軍隊所做的以外其他政府部門跟社會所應該做的。」
按照核定版計畫,內容提及的環境需求分析,一是為了極端氣候下災害頻傳提早做準備,另一個仍不脫台海情勢緊繃。
去年12月國防醫學院的戰傷救護訓練大樓正式啟用,目標之一就是整合警消教育醫療等機構,深入鄰里社區儲備師資,加上近幾年AIT和我國消防單位,為了盤點災防物資和動員規劃,不時密切低調往來,安排並非突然形成。
前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主任韓岡明:「不管是民間團體甚至於將來的學校,如果能夠教導一些輕型的急救工作,那麼我們整個的救援機制,能夠深入到這些企業單位的話,那麼不是更增加我們的社會韌性。」
2023年的民間區域安全兵推也曾明確指出,一旦台海發生衝突,能源和大量傷患救助問題,對民心士氣的衝擊更迫切,再者當國軍已經把「殲敵於城鎮陣地」,列入作戰理念,民眾的疏散和安置照護,或許是時候跳出紙上談兵。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我們現在民防訓練比較偏重靜態,那如果你要有動態的訓練的話,其實就要有訓練場地,那我們看到行政院用二備金,然後要用中州科技大學,當作民防訓練場地,那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更及時的,或者是更能處於那種,戰爭情境的訓練場地,我覺得效果會更好。」
不過如果全民防衛也走向處處皆場景,不時作訓練,民眾不免懷疑,這是變相全民皆兵。
前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室主任韓岡明:「所謂全民皆兵,它是要將槍枝以及彈藥發給每一個家庭,那麼平常也要接受一些軍事的訓練。」
按照國際人道法,只保障平民和失去作戰能力的武裝人員,全民皆兵所蒙受的風險,差異由此可知。
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國土防衛部隊的概念,它是一個政府的軍事力量,跟社區的緊急應變是完全兩回事,但是重點還是說在面臨大型災害的可能跟風險,台灣社會不管你的背景,都應該做好準備,因為這個是韌性社會的建立。」
想要和平先認識戰爭,熟悉危急情境,比起避而不談,更有機會消除民眾疑慮,但是避禍止戰,並不等於共同承擔。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4/03/13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