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一位以植物為創作核心素材的藝術家,李霽,他的作品都是以自然為素材,結合在地或是品牌文化,強調與觀者互動對話。他帶領團隊,與愛馬仕合作「未來博物館」,在十三個櫥窗中,展出呈現瀕危物種的植物創作,這件作品在10/4剛得到日本GoodDesign大獎肯定。
枯木加上苔蘚流暢的流線感,呈現出獨特美感,要表現的是雲豹的棲所,這是李霽與團隊耗時三個月打造,未來博物館:消失的物種系列,十三項作品,談的全都是瀕危或瀕臨絕種物種。
當代藝術家李霽:「植物本來都是向陽的,它有一個自己的生長機制,把它顛倒過來,去暗示說這樣子的事情,已經停留在一種不存在的時空裡。」
藝術作品怎麼表達環境威脅,仔細看綠意裡頭暗藏著,針頭橡皮筋等等人們製造的廢棄物,甚至塑膠袋日光燈管,這些上一代開始「將就」使用的東西,不美但造就現在台灣味日常,在李霽與團隊的創作中,巧手以植物與其他素材,妝點包覆變成藝術的一環。
當代藝術家李霽:「我們所塑造出來的,現在使用的這一些產物,不再被使用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去面對這些回收的問題,然後這些回收的元件跟自然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會創造出另外一種未來的地景地貌。」
在李霽的作品中,透過植物等自然素材交錯堆疊層次,可以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主要核心環繞著人與環境的關係。
當代藝術家李霽:「怎麼樣去找到一種人類,所有的一切回歸到自然,然後取得我們之間跟它的平衡。」
當代藝術家李霽34歲,大學念的是建築中途分心往舞台,回歸建築畢業就業,2011年開始一邊做建築,一邊做起花藝創作,之後創立以植物藝術為主的「質物霽畫」,現在創作團隊就有七人,豐富的背景造就多元創作風格,以入世的角度做生活藝術。
當代藝術家吳東龍:「他有點像是透過一個顯微鏡,在觀察一個很微小的東西微小的生物,因為裡面會發現很多很多可以探索的,那他也可以像是一個透過天文望遠鏡一樣,在觀看一個遼闊的星球,或者是遼闊的宇宙,因為他有無限的一種能量在裡面。」
當代藝術家李霽:「我現在看我覺得,它應該這邊會有一件事情這樣出來。」
像是這件為威士忌酒吧創作的作品,以皮革來呈現威士忌的豐富層次,再慢慢妝點上植物,繁複的工序彷彿一片一片,細緻地拼上想像中的拼圖。
當代藝術家李霽:「用很多比較這種輕的透明感的,去讓(表現)就是那一種味道,一開始液體進入到口中之後,然後口腔產生的那個,個人性的味覺記憶。」
用創作把植物帶進人們生活空間,結合在地文化重視與觀者互動,事前更是做足資料收集,像是這件呈現較強烈藝術理念的個人作品,陰翳著事最初在新竹展出,就找來當地早年經濟作物當主角。
當代藝術家李霽:「我用了新竹當地的一個材料叫做蓪草,不是以前那樣子的一種通用性了,它好像沉寂在某一個時間點裡面,慢慢地沉積,所以這一個作品其實有點像是結晶體。」
與其說選擇植物為創作素材,李霽認為植物也造就了現在的他,建築宗教極限馬拉松,種種生命體驗交織獨特風格,想透過創作要讓人們重新思考,人如何與空間與環境共處。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17/10/09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