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項研究都發現,職場仍存在肥胖歧視,而且會認為肥胖員工,具有「懶惰」且「自控力低落」的刻板印象,甚至進而會影響他們的升職機會,國內醫師強調應該要去汙名化,認清肥胖是一種疾病,不要具有歧視對待,同時肥胖者也可以藉由醫師的協助,找出病因治療。
健身教練王皓慈:「然後再抓著這個棍子的手,微微的做一個往後轉的動作,這個時候背會收緊,這樣子的話,比較是一個正確的挺胸狀態。」
揪出常見的不良姿勢,作為課程的主要安排,健身教練皓慈,有不少學員都是上班族,分析會想來上課,不外乎第一是為了健康,另一大原因,就是為了有好的體態。
健身教練王皓慈:「其實我有觀察到,大部分來找我上課的學員,他們都已經是減肥了一段時間才來的,甚至很肥胖的學員,他們其實一開始會很害怕進入健身房,因為他們會覺得一般人,可能跟他們的程度有落差,會覺得自己相對是比較沒有自信的。」
觀察到較肥胖的學員,連踏進健身房都需要有勇氣,這時教練的鼓勵就更為關鍵,透過飲食控制,逐步調整訓練步伐,希望能讓他們藉著運動減重,幫他們把自信再重新找回來。
健身教練王皓慈:「滿多學員是業務或是金融業相關的,那也有一般的上班族,就是他不需要面對大眾,但是他們其實也會覺得說,他們自己的形象比較好的話,會影響到他們職場的一個人際關係,去運動去健身,是不是除了外在形象提升之外,可以給人一個比較像是,自律或自信的感覺。」
確實可別以為,進到職場只單靠業績.表現,外在特質和條件,也可能無形之中成為,一個評判的因素。
記者周祐萱:「根據美國就業研究所,2019年所發布的一項報告,在求職過程中普遍存在肥胖歧視的現象,而且對於肥胖員工,也具有懶惰及自控力低落的刻板印象,進而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的升遷機會。」
不只這份報告,重視到肥胖跟工作之間的關聯性,美國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曾發布一篇文章也指出,和BMI正常的女性相比,肥胖女性的就業率較低,就算已經有工作,薪水也比較少,這種「肥胖懲罰」,更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增加,經濟學家另一項研究則發現,白人女性在BMI為22.5時薪水最高,非裔女性則是BMI26.1時薪水最多。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蕭敦仁:「假設比較重的人,說實在比較容易被貼標籤,貼標籤就覺得說,好像胖的人是不是比較懶,他比較不積極,那事實上我覺得這是一個汙名化,我們還是必須要去汙名化,在心理部分的壓力,就是會造成比較容易焦慮容易憂鬱,甚至於會自閉,就是我不想見到其他人,他有社交的恐懼症,因為一出去人家都會給我貼標籤。」
諮商心理師盧美妏:「過重者他的自我認同,也就是信心會比較低,在職場上就很容易,不敢表達不敢爭取,遇到機會也會很容易,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很容易就會錯失,很多表現好的一些機會,所以其實在職場上的影響,通常我們都會在諮商裡面看到的。」
醫師也第一線觀察,碰過不少人走進減肥門診,都是為了讓自己,生活上能找回信心,因為肥胖歧視確實還存在,嚴重從國小可能就產生霸凌。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蕭敦仁:「社會化的一些危害,那這個就影響到交友、婚姻、就業、升遷,那這個是我們在教育,肥胖專科醫師的時候,一直會去強調要重視的問題,社會大眾要認清楚的是,肥胖是一個病它是一個病,而且它是一種慢性病,只要能夠找到病因所在,把病因移除,那這個疾病就有可能得到非常好的控制。」
門診醫師的開導是一門學問,但同時也呼籲正視疾病的重要性,跟著醫師找出問題減重,回歸正常的體態,當然社會互動上,也應該更友善看待肥胖議題。
諮商心理師盧美妏:「心理學相關的研究有發現,公司跟主管會更傾向選擇,健康體態.氣色好的員工,進行升遷或是錄用,面對例如說過重者的時候,我們可能要更加關注他的能力,然後他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然後他的一些提供的資料內容,而不是只看到這個外表的第一印象。」
心理師建議比起外觀第一直覺,聚焦在個人工作態度,處理事務的能力,應該才是徵才的主要思考點,當然言語也不要對身材,帶有歧視意味,不讓刻板印象帶進工作場域當中。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更新時間:2024/03/06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