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榮總侯明志副院長領導肝硬化及門脈高壓團隊研究發現,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的變化與肌少症的發生相關,且會影響整體預後;改變腸道細菌,可望減少肌少症及併發症的發生,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知名肝病期刊JHEPReports(歐洲肝病研究學會旗下的國際官方期刊)。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肝硬化是目前全球第十四大死因,每年約造成一億多人死亡,事實上臺灣是慢性B型肝炎與C型肝炎好發國家,肝硬化對於國人健康以及整體醫療資源的影響,也比西方國家來得更顯著,肝硬化病友在臨床上,常常合併肌少症的問題,合併肌少症的肝硬化病人,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併發症。」
臺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肝硬化的病人經常會有些,到越後面可能也會容易有所謂肌少症,其實我們進一步發現在肌少症也一樣,跟進一步細菌的微生態的改變也是有關係的。當然這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觀察性研究,肝硬化病人身上我們經常有看到,這微生態的一些變化,我們相信,其實很多的肝硬化病人,應該是這樣子的,但是你沒有去檢查,確實是不知道了。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沛璋:「腸胃道的細菌發生改變的時候,常常跟肝硬化或者是其它慢性肝病出現併發症有關,而除此之外,腸胃道的細菌,事實上也跟我們的全身的肌肉,身體組成的一些相關性,也越來越被很多研究發現了,發現說確實我們腸胃道的細菌。出現失調的話,很容易會產生肝硬化的肌少症狀況。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北榮研究團隊,從107年開始,進行肝硬化病人腸道細菌與營養、肌肉狀態,對於肝硬化併發症相關性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擁有正常肌肉的肝硬化病人和罹患肌少症的病人,兩者的腸道細菌組成有顯著的差異。」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癸汌:「那這個研究啊,收了大概四年多了,那看到就是有肌少症的病人呢,他的這個微菌叢跟沒有肌少症的病人,他微菌叢是有不一樣,那我們發現了一些有益菌呢,也發現一些壞菌,那在一些益菌不夠的話呢,他的肝硬化併發症會比較多。
醫師指出人類的腸道系統內,有數以兆計的細菌,這些腸道細菌,若是出現生態失衡,會造成腸道屏障的功能出現問題。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沛璋:「人體的腸胃道裡面,其實它富含了很多的細菌,這些細菌如果出現了數量上的變化,或者是組成上的變化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造成是腸胃道的細菌失調,而這個細菌失調呢,除了導致腸胃道的微環境改變之外,通常也很容易,導致我們腸道的滲透度發生改變。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癸汌:「現在發現這些腸道微菌叢呢,跟我們健康非常有關,那當然在肝硬化病人呢,他更是有重要的關係。所以他的腸道健康還有他的這個腸道通透性,還有肝臟發炎甚至肝纖維化,還有門脈高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肥胖,導致脂肪肝的病人越來越多,還有酒精的問題,都使得肝硬化人數,持續增加
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癸汌:「那肝硬化病人呢,容易有產生許多併發症,所以他的死亡率,是比一般人還要高,那在併發症之中,現在有一個併發症就是肌少症哦,這是肝硬化病人的肌少症,比健康的人還要嚴重。
臺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比較厲害的肥胖,長期下來也會造成肝臟的病變,所以就是應該是我們對目前已經確定以及製造的致病因子B肝,跟這個出生打疫苗,然後知道如果您得到以後,那來做一些定期的追蹤,甚至可以用藥C型肝炎一樣可以用藥。
醫師建議肥胖的人可以初步做肝臟篩檢,了解肥胖是不是也對肝臟造成的損傷,如果是因為肥胖造成,就必須控制飲食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降低疾病發生率。
◤Blueseeds永續生活◢
更新時間:2023/11/08 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