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懼氣候變遷!奧立佛史東紀錄片 探究核安

記者 李慧蘋 報導

2023/11/17 19:56

「核能」為人類文明帶來巨大變革,卻也讓人聞之色變,過去幾次重大核災,確實引發民眾恐懼。紀錄片《新核能時代》由金獎導演奧立佛‧史東,耗費三年時間探究歐美、俄羅斯的核能工業,本來是反核人士的他,希望透過紀錄片讓大眾能冷靜權衡,在眼下迫切的氣候危機中,核能可能是讓我們摒棄燃煤的乾淨能源!

現代社會,只要提到新建核電廠發電,過去重大災變是揮之不去的陰霾──

 


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 戈巴契夫 :「我們最近遭遇了一場災難,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它深深地影響了蘇聯人民,擾亂了世界輿論。」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廠發生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是史上最嚴重的核災,但追根究柢,事故原因是操作員失誤,加上核電廠設計不良導致。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所有遭受海嘯衝擊的核電廠,唯獨福島因為海水牆設計過低,加上備用發電機都位於低處,遭到海水淹沒,造成斷電後爐心熔毀。

《新核能時代》紀錄片導演/旁白 奧立佛·史東 (Oliver Stone) :「我也曾經相信環保人士說得對,認為核電很危險,我們其實被嚴重誤導了,下意識將核戰與核電連結起來。」
 


當我們目前使用的電力,大多仍來自燃燒煤炭和天然氣,可是使用量隨著文明發展,只會有增無減,如何因應這龐大需求,發電卻不會造成碳排量,來阻止氣候變遷危機?奧立佛史東希望透過多個角度解析,帶領觀眾思考檢視核能。

前NASA哥達太空研究所所長 詹姆士‧漢森博士 (2009) :「我們已經達到一個失衡點,北極海冰到了夏季將會完全融化。」

人類正面臨更大的挑戰──氣候變遷危機日益加深,「碳排」儼然成了全民公敵,而轉綠能充滿各種挑戰,無法一蹴可及,該如何解決?我們回顧歷史,核能曾帶給人類社會便利,甚至大大提升軍備能力。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SSN-571)正式下水,幕後功臣,是美國海軍上將海曼‧李高佛(Hyman Rickover),加入海軍後,被送往哥倫比亞大學拿到電氣工程碩士學位,靠著刻苦讀書,成為核工程和核物理專家,打造出第一個適合潛艇船體的核反應爐。

美國海軍上將 海曼‧李高佛 :「這是反應爐,或稱原子堆,鈾在這裡...」

接下來的30年,李高佛監造了數百座反應爐,美國海軍至少仍有100艘在服役,從沒發生過與核能相關的重大事故。

《新核能時代》紀錄片導演/旁白 奧立佛·史東 (Oliver Stone) :「航空母艦是一座重達10萬噸,可容納6千人的鋼鐵之城,以每小時35英哩的速度行駛,這是一項令人敬畏的技術,由超新星能量驅動,換句話說,只有兩個反應爐,它們非常輕便,可以裝進一個大客廳,」

只要一個反應爐,潛水艇就能下潛好幾個月,25年不需要補給燃料。
 


退休美國海軍中校 羅德‧亞當斯 :「一顆燃料丸,有我小指尖那麼大,含有的能量相當於1噸的煤炭;用來製造這顆燃料丸的鈾,要花一兩美元,1噸煤碳成本約100美元,差異巨大。」

而持續受到外界質疑的核廢料問題,也有一套解決辦法,當核廢料一離開電廠,就由專門產業進行處理。

愛達荷國家實驗室綜合能源系統負責人 夏農‧布拉格西頓博士 :「我們有一個非常嚴謹的流程,來管理核電廠產生的廢料,我們可以告訴你每座核電廠的每一點廢料被放在哪裡,它被包封起來放在受保護的場所。」

核廢料的輻射量會隨時間降低,美國目前的做法,是將廢料以鋼和混凝土包裹後存放,未來也希望利用核廢料為新型反應爐提供動力;芬蘭已經在地下深處打造核廢料處理場,把廢料用銅罐密封,以黏土回填。國外一名抖音網紅,就主打這類核能知識推廣,受到許多年輕人歡迎。

核能網紅 伊莎貝兒‧伯梅克 :「在抖音上主要是18到25歲的女性,對科學傳播者來說是前所未見的,我的一則影片可以獲得大約50萬次觀看,那就是50萬個人,對核電一無所知,但現在瞭解了,而且可能已經改變主意。」
 


曾是反核人士的金獎導演奧立佛·史東,正是出於對核能的恐懼,讓他有了追根究柢的想法,耗費三年時間拍攝紀錄片《新核能時代》,去年在美國上映,引發正反兩方不同意見,雖然受到批評,但也被外媒讚許他有逆風的勇氣。核能是否是安全的選項,將仍持續引發探究與辯論,也是各國需要嚴加審視的課題。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更新時間:2023/11/20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