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關節 結果共1,022筆

  • 用棍子練肌力!醫授3秘訣助改善駝背 舒緩坐骨神經痛

    健走杖除了在戶外登山、健走時使用,在室內也能自己做運動鍛鍊肌力,具有急診科醫師背景,同時具有導遊和健身教練身分的郭健中醫師,在健康2.0網路節目《醫師的機智生活》中,大方分享自己平時利用健走杖保養身體的伸展祕訣。
    2022/06/30 15:52
  • 不再關節痛!營養師授「5地雷、4建議」 跟痛風說掰掰

    大家一定聽過「痛風鍋」這個料理,主打澎湃的用料,讓大家吃了很幸福,但恐怕真的會招來痛風的危機。營養師余朱青就分享5地雷、4建議,教你遠離痛風。
    2022/06/27 05:45
  • 皮膚紅腫掉屑!侵犯關節病變「全是這病」 2萬人中招

    乾癬超擾人,嚴重恐影響生活!56歲的阿嬌長年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44歲時罹患乾癬,除了皮膚癢外,更出現關節腫痛,嚴重到走路都不舒服,就醫檢查才被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醫師指出,全台約有8到10萬名乾癬患者,推估有2萬人出現「乾癬性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受損,影響日常。
    2022/06/24 11:06
  • 咳嗽、肺纖維化是新冠?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本土新冠疫情延燒,雖然大多數為輕症,但有些確診者康復後會留下後遺症,出現咳嗽、喘、肺纖維化的症狀。其實,這些症狀不只有新冠肺炎會造成,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控制不佳,也會引發肺纖維化,導致咳嗽、喘的狀況。
    2022/06/14 11:50
  • 關節卡卡不軟Q?超完整6頁攻略 搞懂葡萄糖胺怎麼挑

    葡萄糖胺是一種胺基酸單醣分子,為人體中軟骨基質與關節液成份之一。身體會消耗葡萄糖胺以合成「GAG」醣胺聚醣,進而生成玻尿酸、軟骨素等關節所需的重要成份。部份研究文獻中顯示,葡萄糖胺有助於幫助軟骨生成,促進軟骨素形成,幫助關節代謝正常化並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並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等作用。
    2022/06/12 11:54
  • 罹患這疾病...導致肺纖維化、關節受傷害! 醫:這部位疼痛注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絕對不行忍耐,醫師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以關節為主要的一個表現,一般來說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你如果有一個關節炎的症狀,或者你的關節會感到腫脹,就要立刻就醫治療。
    2022/06/08 22:57
  • 苗可麗國三初戀「獻出第一次」 交往校草遭包圍嗆聲

    苗可麗日前上衛視中文台《一袋女王》,分享人生首次的愛情故事。苗可麗說初戀發生在國三的時候,那段純純的愛,讓她獻出人生很多「第一次」,包括第一次走路走到關節炎,第一次打電話打到被媽媽罵,還有第一次被一群女生嗆聲罵她騷包。後來拍戲拍到嗆聲戲碼時,她就是以那群女生為範本來演出。苗可麗笑說如果現在遇到這種狀況,她肯定回嗆說:「騷妳去死啦!」
    2022/06/05 13:56
  • 8旬翁整菜園遭超長龜殼花咬!戴兩層手套「徒手抓現行犯」找醫師

    新北市一名80歲李姓老翁,昨(28)日在住家附近整理菜園時,為了將沒有用到的東西搬開,竟不慎被有毒的龜殼花咬傷右手指關節。雖然當時李姓老翁戴著兩層橡膠手套,仍感受到疼痛,但為了和醫護人員說清楚,這是哪種蛇,竟還奮勇抓起龜殼花,裝進肥料袋,人和蛇一起前往醫院。
    2022/05/29 17:19
  • 有片/「新冠輕症者」輕忽這件事 恐留下「終身後遺症」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創下,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破八萬五千人,民眾實在很難避免不染疫。雖然很多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以輕症、無症狀為主,但令人擔心的是,感染新冠病毒會不會讓人留下腦霧、肌肉關節疼痛等【長新冠】的後遺症,國際醫學期刊,研究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會引起腦部發炎與慢性缺氧現象,造成局部中樞神經系統能量衰退,不限重症個案,即使是輕症患者都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2022/05/18 23:22
  • 手腕痛未必滑鼠手!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族群曝

    手腕疼痛未必是3C使用過度!一名年輕女性電腦繪圖師,手腕疼痛超過一年,她原以為是滑鼠使用過度所致,多次尋求民俗療法、復健治療……情況卻越來愈糟,進一步就醫才發現原來她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且因長期反覆發炎、手腕關節已遭破壞,無法完全恢復原狀。所幸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也保住了她繪圖的工作能力。
    2022/05/18 09:52
  • 貨車輾過「命根斷裂」!男星2度命危 認引退參政選議員

    39歲歌手葉諾帆(葉諾凡)曾經被貨櫃車輾過「命根子斷裂」,後來重獲新生在選秀節目走紅,還發行過4張專輯,怎料2018年拍八點檔時重摔,導致現髖關節跑掉,躺在床上整整1年,一生2度命危,讓他直接消失演藝圈4年,沒想到現在的他跑去從政,參選議員近況曝光。
    2022/05/17 16:02
  • 吃鳳梨改善關節炎、防骨質疏鬆 科學實證6大好處

    夏天盛產鳳梨,鳳梨不只好吃助消化。科學實證指出,鳳梨改善關節炎、預防骨質疏鬆、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癌症風險,以及增強免疫力。最新研究更發現,吃鳳梨有助於減輕新冠肺炎的症狀。
    2022/05/14 09:41
  • 何如芸下戲突然「蹲不了」!醫評估這原因、2動作護膝

    53歲女星何如芸出道多年,曾演出許多知名戲劇,精湛演技加上氣質外型,深受許多觀眾喜愛,她昨日(5/11)在臉書曬出膝蓋韌帶受傷照,表示前幾日拍了一場外景戲回家後竟然無法蹲下,就醫被告知韌帶受傷發炎積水,且有可能是以前懷孕造成的傷害。
    2022/05/13 21:49
  • 女左肩劇痛!半夜痛到睡不著 求診驚見「肌腱長石頭」

    65歲的李女士,1年來左肩都疼痛不已,針灸、藥物治療都無法改善,今年3月更痛到半夜睡不著,轉往骨科檢查後,竟發現,左肩旋轉肌腱內長了一顆結石,且有輕微撕裂傷,採用震波治療後,才開始改善。
    2022/05/13 10:14
  • 助理在立院「遭電線絆倒」摔骨折 二審國賠縮水剩90萬

    2017年5月,國民黨前美女立委王育敏的任姓女助理在立法院紅樓302開會時,為了要把資料拿給給王育敏,走到會議桌旁卻突然被地上電線絆倒,導致她的右手閉鎖性骨折、右側撓神經損傷、右側肩部關節攣縮等。事後任姓助理提起國賠訴訟,一審判准立法院須賠償343萬元,不過上訴二審,高院僅判准國賠89萬多元;全案可上訴。
    2022/05/10 15:04
  • 疫情另類後遺症!張嘴有「卡卡聲」 輕忽恐成惡性循環

    張嘴發出卡卡聲可不是正常事,張小姐近來肩頸酸痛,只要張嘴前,嘴巴就會發出卡卡聲響,吃飯、說話時臉頰都異常疼痛,導致無法專心、焦慮,就醫後確定為「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這不只是生理上的因素,也可能是情緒導致,受疫情影響,經濟、精神壓力大、或是作息不正常等因素造成顳顎關節疼痛者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別諱疾忌醫,找出可能原因,給予適當治療。
    2022/05/03 10:04
  • 劉畊宏帶紅毽子操風潮 4動作有效活動髖關節、燃脂爆汗

    最近在網路上爆紅的劉畊宏毽子操,吸引不少人一起運動,而毽子操其實就像熱度不減的TABATA一樣,都屬高強度間歇運動,能在短時間內消耗熱量、降低體脂肪。毽子操主要是由4個動作組合而成,這4個動作能幫助增加髖部活動度,但要注意如果動作不正確、沒有熱身,很容易就會造成運動傷害。
    2022/05/03 09:06
  • 年紀越大健康亮紅燈!身體6警訊別輕忽 改善辦法一次看

    你是否出現關節卡卡、排便不順、忘東忘西、眼睛不舒服、容易腰酸背痛、抵抗力下降等現象?營養師彭逸珊表示,隨著隨著年紀增長,身體越來越容易出現小狀況,此時,不妨利用飲食補充營養,從日常生活中預防年紀漸長帶來的健康隱憂!
    2022/04/29 14:21
  • 台350萬人都有!關節喀喀響恐退化 留意身體4徵兆

    腳健才不老!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有超過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其中女性多於男性。醫師提醒,如果膝蓋出現4症狀,都需要格外注意,可能是退化性關節炎。
    2022/04/22 15:26
  • 把握「穀雨」祛濕護肝黃金期 喝下2款養生湯揮別關節痛

    4月20日是24節氣的穀雨。穀雨氣候開始變熱與潮溼,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要把握這養肝黃金期,別讓體內生虛火,提供2道養肝「玉米鬚湯品」,幫身體除溼、預防關節痠痛。
    2022/04/19 15:28
  • 李妍瑾確診!爆員工「聽完演唱會狂咳」10多人已5染疫

    藝人李妍瑾(李妍憬)今(18)日自爆確診新冠,透露自己到醫院做PCR前快篩都是陰性,沒想到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是陽性,目前症狀關節痛不舒服,而她也透露公司有員工曾去阿妹演唱會,回來就一直咳嗽,現在10多人已經有5人中標。
    2022/04/18 17:37
  • 打一針膝蓋不卡卡!醫揭「2動作」恐加速膝關節退化

    一名40歲林姓男子,每天都騎自行車上下班,去年底開始感覺膝蓋卡卡,甚至騎車爬坡或走樓梯會感到膝蓋疼痛。經醫師建議注射玻尿酸,不僅膝蓋疼痛感減輕了,膝蓋活動也順暢許多。
    2022/04/15 20:58
  • 運動抗老!肌力訓練「4好處」 緩解憂鬱防慢性病

    過了30歲之後,肌力每年會減少2-4%,若沒有適當的訓練、運動,很可能不到65歲,就成為肌少症高風險族群;而肌力流失,可能會導致肌纖維周遭的血管細胞老化、身體代謝變差,另外也會導致肌肉功能變差,不管是行走,或是拿取重物,都會變得更加困難。
    2022/04/15 11:28
  • 每天都喊累!慢性疲勞症候群恐是它作怪 出現2警訊當心

    43歲陳先生常常容易感到疲倦、怎麼都睡不飽,而且有肌肉或關節痛、腸胃不適、焦慮等症狀,做了健康檢查結果都正常,他透過網搜後就醫,透過功能醫學檢查,才被發現是因為腸漏症而引起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經過院神經內科醫師整合營養師和個管師團隊治療2個月後,庝痛、疲倦等症狀才大幅改善。
    2022/04/13 19:41
  • 腦中風7大後遺症!中醫用這招可望改善 把握黃金6個月

    腦中風復健需把握黃金6個月,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和障礙,出現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語言障礙、吞嚥障礙、肩關節疼痛、關節攣縮、顏面神經麻痺等後遺症,會影響生活品質,造成沈重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楊鯉源指出,臨床上可用中醫來治療腦中風後遺症,利用針灸刺激,中藥調理,改善認知能力、運動功能,降低復發機率,達到最好恢復效果。
    2022/04/05 09:4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