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洗衣狄鶯孫安佐氣溫離婚黃牛順化市老翁颱風孫鵬
  • 搜尋:

    致死率 結果共437筆

  • 籲勿反應過度 世衛:武漢肺炎致死率只有2%上下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警告,不可採取「全面措施」來因應武漢肺炎疫情;並指出,在中國以外地區只有「極少數」人染病。
    2020/02/18 12:13
  • 香港確診50人!排糞管疑為病毒傳播渠道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擴散之下,香港確診人數已經來到50人,南韓今天(2/12)開始把港澳列為疫區,對途經港澳的旅客加強檢疫,美國也允許駐香港總領事館僱員及其家屬,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撤出香港。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與SARS相比,2019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性較高,但致死率較低。看到香港除了本土和家庭感染個案增加,也傳出有社區相繼有住戶確診,官方追查大樓的共用管線,不排出可能是排糞管和排氣管的連結處沒有密封好,讓病毒進到室內,從周二(2/11)凌晨起急撤大樓可能有感染風險的住戶,將他們暫時安置在檢疫中心,而之前出現病癥的5名住戶,檢驗結果都呈現陰性。
    2020/02/12 20:05
  • 武漢肺炎疫情 日專家研判致死率0.3%到0.6%

    中國湖北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從目前已知感染人數與死亡看,致死率約2%。日本專家則認為各國政府掌握到的患者數可能低於實際患者數,預估致死率可能在0.3%到0.6%。
    2020/02/06 12:56
  •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致死率高 主因低報輕症病例

    武漢肺炎目前在中國以外地區的致死率只有不到1%,但在湖北省武漢市卻高達4%。專家表示,致死率數字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差距,是因為統計未納入武漢輕症病例,使數字被誇大。
    2020/02/06 09:33
  • 武漢肺炎、感冒病徵難分 醫師揭辨識關鍵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專家以目前數據推估致死率約2%,雖低於SARS的15%,但傳播能力不容忽視,且傳播途徑仍存在未知數,憂心成為大流行病,尤其症狀和流感及一般感冒不易區分,判別上還是依賴「旅遊史」與「接觸史」。
    2020/02/04 22:48
  • 翁啟惠:武漢肺炎恐演化成流感 有效防治靠疫苗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前中研院院長、生策會會長翁啟惠撰文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的致死率低,但傳染速度較快,且依目前趨勢,將來或許會演化成像流感般的傳染病,不能掉以輕心。
    2020/02/03 15:50
  • 武漢肺炎肆虐1個多月 中國死亡人數超SARS

    雖然致死率與SARS相較較低,但武漢肺炎傳播率相當快速,爆發至今2個多月,已造成361人死亡,超越SARS當年在中國的死亡人數;累計確診更早在1月30日,就超過SARS全球感染人數。
    2020/02/03 13:31
  • 新加坡這樣抗武漢肺炎 軍人輪班包裝口罩

    武漢肺炎最初1000人的傳播速度是MERS的18.8倍,讓各國政府都繃緊神經,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衞生緊急狀態,過去兩週到過大陸的外國人禁止入境,美國公民則強制隔離兩週,而新加坡則是出動軍人,24小時輪班包裝口罩。
    2020/02/02 19:03
  • 比武漢肺炎要命! 流感13人死、急診近4萬人

    武漢肺炎讓全台民眾高度警戒,不過別忘了流感還在高峰期,光是上週就造成13人病重死亡,因為類流感到急診求助的病患也高達3萬9千多人,是最近五年來的第二高。
    2020/02/01 14:43
  • 不到25天確診上千 武漢肺炎傳播力極強

    武漢肺炎在大陸境內的確診病例已經來到1975例,疫情也被拿來和當年的SARS相比,專家指出,武漢肺炎傳播力極強,但致死率依然不太明朗,而除了勤洗手和戴口罩,有香港專家指出,眼鏡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避免飛沬。
    2020/01/26 13:46
  •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 大陸民眾瘋搶口罩

    武漢肺炎疫情升溫,以目前得知的資料可知,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屬於同一個家族,但是在嚴重性、致死率和傳播性方面,臨床表現「比較溫和」。儘管如此,大陸民眾為了自我保護,還是將各藥局的口罩搶購一空。
    2020/01/22 20:10
  • 快訊/超級搖頭丸PMMA致死高! 2個月死34人

    最新消息,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調查,從去年10月開始,有多起毒品死亡案件,都是服用一種超級強力搖頭丸,短短兩個月,高達34人死亡,年紀從17歲到26歲都有,幾乎是以咖啡包形式出現,成本低、製程快,高檢署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一旦服用,致死率相當高。
    2020/01/21 12:58
  • 武漢肺炎疫情續擴大 是否持續人傳人成重點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光武漢病例數近200例,台灣也新增1例疑似通報。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說,後續關注疫情是否持續性人傳人,但此病與SARS相比,個案致死率較輕微。
    2020/01/20 16:05
  • 「靠右走」不安全! 事故致死率高出120%

    行人「靠右走」的觀念受到挑戰!根據北醫大團隊最新研究,行人被汽機車碰撞事故中有高達7成5是「順著車流」走,甚至死亡風險還高出「逆向走」120%。學者建議可參考國外在部分沒有人行道的路段規範行走方向,但交通部回應實務上有困難。
    2019/12/09 23:24
  • 立百病毒致死率高 專家警告:疫情擴散潛力強

    全球衛生與傳染病專家今天說,一種由蝙蝠帶原、名為立百病毒(Nipah)的致命病毒已經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爆發人際傳染,擁有「很強的疫情擴散潛力」。
    2019/12/09 14:30
  • 未繫安全帶致死率高22倍! 專家教戰怎麼繫才安全

    台中市長盧秀燕的輔選大將、台中果菜市場董事長賴溪松日前因車禍不幸身亡,檢警研判死因是臟器破損和安全帶勒頸引發休克,也引發安全帶的安全性討論。不過按照事故分析,未繫安全帶的車禍致死率會提高22倍,還是有其重要保護效果,只是怎麼繫才安全,專家表示從坐姿開始就不能馬虎。
    2019/10/29 23:20
  • 測腦部年齡!腦若超齡一歲 死亡風險增6%

    大腦老化超過實際年齡每增一歲,死亡風險就相對高6.1%,陽明大學最新研發AI偵測腦部年齡,從灰質區和腦室判斷,發現腦年齡差越多,可能會有失智症或致死率高風險,因此建議多運動和規律生活作息,能降低腦部老化。
    2019/10/15 13:50
  • 產婦「子宮破裂」高危! 胎致死率8成、母4成

    孕婦生產最怕的情況之一,就是子宮破裂,而且對胎兒的致死率高達8成,而母親也容易出血過多休克,致死率也有4成左右。其中,最容易「子宮破裂」的族群,除了曾經開過刀或剖腹產外,高齡產婦也是高危險族群。醫師建議,孕婦可在產檢時,和醫師告知過去病史,並照超音破,減少「子宮破裂」造成的風險。
    2019/09/25 15:35
  • 未繫安全帶! 車裝「靜音扣」致死率高22倍

    開車一定要繫安全帶,如果沒繫,轎車都會發出警示聲,不過,現在有種「靜音扣」,可以讓你不繫安全帶,愛車也不會叫,但小心,這可能也是奪命扣,因為根據調查,未繫安全帶,發生車禍死亡意外的人數,年年增加,死亡風險,多出22倍。
    2019/09/25 12:03
  • 女童去河裡游泳 食腦蟲侵襲「腦被啃一半」昏迷

    美國德州1名10歲女童,日前和家人到河裡游泳戲水,不料回家之後出現身體不適,家人見苗頭不對,隨即將她送醫急救。到院檢查後發現,女童的大腦遭到「食腦變形蟲」入侵,致死率高達97%,至今女童仍在昏迷狀態。
    2019/09/17 09:24
  • 快訊/重機事故頻傳 大重機死亡率是普通機車8倍

    上週台北復興南路一段發生一起死亡車禍,一輛大型重機先和一輛機車擦撞後,又二次撞擊違規停放在路邊的大貨車,騎士送醫搶救仍不治,這起車禍是台北市今年第7件大重機騎士死亡事故,而北市交通大隊統計發現,大重機車禍致死率是其他機車的8倍,2016年至今已奪走17條性命,也提醒騎士要多加注意。
    2019/09/10 09:27
  • 文大多管齊下 降低仰德大道學生機車事故致死率

    文化大學今天表示,為維護學生交通安全,除了加強宣導,還協調公車入校、建立計程車共乘制度,鼓勵學生搭大眾運輸工具,近兩年學生在仰德大道騎乘機車事故致死率為0。
    2019/09/09 12:31
  • 「零卡汽水」沒熱量更健康?美專家研究破解迷思!

    「零卡碳酸飲料」名稱聽起來比普通碳酸飲來的健康,但它是真的對身體比較無害嗎?外媒報導最新醫學期刊研究顯示,零可軟性飲料中添加的阿斯巴甜,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喝「零卡碳酸飲料」不一定比「一般碳酸飲料」,更健康。
    2019/09/08 13:46
  • 連兒科急診醫都怕!「這病」進展超快 致死率達7成

    「人人驚心動魄的疾病!」1名網友近日在PTT發文,透露年僅1歲10個月的兒子日前突發高燒,接著連續幾天出現「發燒又燒退」症狀,最後竟昏迷不醒,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ANEC)」。對此,林口長庚兒童急診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也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該病死亡率達70%,不僅進展快、死亡率高,存活者還常伴有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2019/08/22 23:09
  • 男大生快速攻頂喘不過氣 登山前「這5項」你做到了嗎

    登山是一項維持健康的好運動,不但能強化心、肺、血液功能,還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國際研究發現,高山症僅次於感冒及腸胃炎,竟高居旅遊時發生非意外疾病的第3名,亦為致死率最高的非外傷疾病。超過2440公尺的高度即可衝出現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以及急性高山病等症狀,許多山難事件也都與高山症有關,民眾在登山前務必評估自我身體狀況、了解高山症的預防措施及機制,做好5項危險評估,也能多一分安全和保障。
    2019/08/13 12:53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