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張瑜芹 面試門票狄鶯籃球隊孫安佐 畢業生偷拍菜名小巨蛋
  • 搜尋:

    張鎮安 結果共2,355筆

  • 突然出現「這症狀」小心「巴金森氏症」找上你 醫:留意這件事速就醫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長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巴金森氏症就是屬於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最主要有四大核心症狀,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步態不穩,醫師指出發現家人出現相關症狀絕對不能輕忽,應立即就醫治療!
    2023/02/03 22:57
  • 走路低頭滑手機 長期姿勢不良「這部位退化」下場慘!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長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巴金森氏症就是屬於,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臨床症狀像是會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步態不穩,很多家屬或病人本人常常會因為肢體顫抖,而警覺到自己有巴金森氏症,醫師指出減少低頭的角度。使用電腦營幕的時候,營幕要墊高,避免頸部太前傾或低頭角度過大,注意生活小細節,可以預防頸椎退化。
    2023/02/02 22:58
  • 百貨ESG!SOGO發綠電賣台電、年捐禮物助弱勢

    這週的ESG系列報導要帶您看「百貨業」,北台灣地區去年銷售額最高的SOGO百貨,賺得多當然得回饋多,除了本身幫助北市東區復興,每年其實在耶誕節,她們都會跟社會團體合作,讓孩子們寫下心願卡,由他們和願意幫助的客戶掏腰包,當耶誕老人。
    2023/02/02 18:41
  • 出現這「兩大症狀」應提高警覺 醫師:主動脈瓣膜狹窄死亡率高達五成

    心臟問題真的要特別注意!尤其主動脈瓣狹窄初期都沒有症狀,隨著主動脈瓣狹窄惡化,器官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時,便會出現問題,例如冠狀動脈血流不足,會導致胸悶、胸痛;腦部血流不足,會出現頭暈、昏厥;最嚴重可導致心臟衰竭,一開始的主動脈瓣狹窄,都是以藥物控制為主,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也可以利用導管從血管內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手術的時機與方式,都須要與醫師做完善的溝通與討論,因此規律在門診追蹤與定期檢查,才是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最重要的方式。
    2023/02/01 22:58
  • 2/1起!陸強制南韓入境旅客PCR 陽就隔離

    從今天(2/1)開始,中國大陸政府開始對從南韓搭機入境的旅客進行PCR落地檢測。一旦驗出陽性即送隔離。對此,南韓媒體報導,是針對南韓延長停發中國短期簽證的報復措施。
    2023/02/01 12:42
  • 陸版蘭桂坊將拆 遊客湧入北京三里屯打卡

    如同香港蘭桂坊,有28年歷史的北京三里屯酒吧街,是深受遊客和當地人喜愛的夜生活打卡聖地。但官方以改造為由,要求所有商家必須在1月31日撤離,不少外籍遊客和當地民眾,趕在最後一天到現場拍照留念。
    2023/02/01 12:35
  • 長時間維持「這姿勢」引發慢性疾病 醫師警告:別做這件事

    如果您經常久坐,真的要特別注意!坐太久其實對腰椎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負擔,往往比你站著的時候腰椎受的力量還要更嚴重,醫師建議,如果想要保護腰,不要太早退化。在辦公桌上工作別坐太久,才能保護好腰椎。
    2023/01/31 23:17
  • 實測!上萬元美容儀能「回春」? 醫師曝真相

    「愛美商機」讓不少美容產品推陳出新,最近幾年很夯的美容導入儀,市面上售價幾千甚或上萬元都有,且號稱透過電流、震動、離子等技術,能讓臉部美白、拉提、除皺等等功效,說的跟整型一樣神,但消費者真的能透過這些家用儀器,就能達到廣告所說的效果嗎?我們特地找來專業醫師來分析。
    2023/01/27 14:07
  • 北市國小設日照中心引爭議 高齡台灣!老幼共學的願景怎麼走?

    現在台北市的人口,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輩,是六都中老人占比最高的,而因為少子化的衝擊,其實全台各小學都會面臨學生數和班級大量縮減,那這些閒置空間,就可以運用做為長照服務據點,像是托老所等等,只是「老幼共學」的願景,被部分居民認為是「鄰避設施」,在推動中很不容易,為何有人會害怕?為何這對老人家有幫助,來看這則分析報導。
    2023/01/24 23:06
  • 春節租車整理!「USPACE」推特斯拉和「中租」長程優惠

    這兩年國內租車市場,因為疫情關係成長不少!業者觀察到幾個有趣趨勢,因為疫情導致交車期很長,所以有人乾脆選擇「租來享受」,又或者是充電樁業者要測試設備也去租電動車,當然,車價這兩年提高不少,很多人乾脆不買車,需要的時候,租就好。
    2023/01/22 12:52
  • 密室逃脫玩真的! hTC VIVE打造「虛擬樂園」玩遊戲

    過去我們知道VR穿戴裝置,可以有沉浸體驗,但真的嘗試跟了解的民眾不多,國內大廠月初在美國CES展覽發布旗艦穿戴裝置,很受國際媒體好評,因為裝置改善笨重問題,玩家戴起來,可以很舒服進入遊戲虛擬世界,有點像玩超真實的密室逃脫。
    2023/01/19 20:04
  • 「包紅包」問題一堆!給後輩$1000被念單數 改給$200

    過年包紅包學問真的很多!我們過去知道基本「4、5、7、9」避免,但其實「傳統一點的人」連1000塊也不行,有民眾想包1000給親戚的後輩,被長輩說1000元是「單數」,不少人看了開玩笑說,那包1萬的話,還會念是單數嗎?
    2023/01/19 13:51
  • 過年群聚注意「此病毒」酒精殺不了  站旁邊恐就感染遭殃

    Omicron亞變種XBB.1.5,已經快速成為美國的主流病毒株,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表示,XBB.1.5可能在2個月內成為歐洲的流行株,全球都很關注這個變異株,因為它具有超強傳播力,公衛學者就評估,隨著人們進出國門和春節群聚,預估台灣流行的高峰點大約會落在3月初,而今年過年除了疫情還是得注意以外,還有諾羅病毒的大流行,因為最近腹瀉群聚通報激增,諾羅病毒常出現「一人中全家中」,而且沒有疫苗可預防。
    2023/01/18 23:05
  • 新冠疫苗還要打嗎? 醫:全球估1年「打這些數量」

    最近香港專家觀察到,他們近期的死亡個案中,接種三劑新冠疫苗的人有增多,推測因為不少人接種第三針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年,效力漸漸減退;而這一陣子台灣疫情升溫,加上快要過年了,還有國門開放,出來打次世代疫苗的民眾也開始增加,醫生認為,現在全球的主流病毒株仍然是Omicron家族的,建議還是要打次世代疫苗比較好,疫苗間隔也不要超過6個月,就算確診,也比較多是輕症。
    2023/01/17 23:06
  • 空汙是台灣人口減少幫兇之一 流產、肺癌、心血管疾病都跟空汙有關

    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空汙季,是中南部居民的痛,霧茫茫的天空是他們的日常,以高雄大林蒲來說,就已經被工業區包圍了,最近中油又規劃在這邊興建「洲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雪上加霜,而台灣的PM2.5標準是每立方公尺15微克,這個空品標準已經多年來沒有調整,世界衛生組織在2021年,就已經將空品標準指引再下修到5微克,因為PM2.5被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不只是肺癌,還會導致很多癌症,甚至是提高流產、失智的風險。
    2023/01/16 22:54
  • 侯友宜兌現承諾 新北公托翻倍第120家開幕

    新北市長侯友宜兌現承諾,公托中心第120家開幕,數量翻倍,全台最多,市長侯友宜表示,120家是個里程碑,未來會持續成立公托,提高托育補助,降低家長負擔。
    2023/01/16 21:11
  • 賓士THE NEW GLC試駕! 帶你闖溪谷測「越野功能」

    台灣人愛SUV或RV五門掀背車款,過去2年全球因為疫情的關係,各車廠知道,民眾開始往戶外和山上跑,SUV車款都會針對「後座空間或後車廂空間加大」,甚至還有進口車品牌加入「越野功能」,直接讓你看到底盤前面的路況。
    2023/01/16 20:05
  • 吃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的解毒劑 是吃這個「東西」

    倫敦大學一位教授,挑戰在4星期內,將平常會吃到30%「超加工食品」的量,增加到80%,後來4周後,他發現自己胖了快7公斤,而且出現睡不好、焦慮、變遲鈍等狀況,其實加工食品通常加了過多的油、鹽、糖等等,這些對身體都會造成負擔,不是不能吃,而是要自律地少吃,而且吃加工食品像是香腸,也可以搭配解毒劑,怎麼做呢,來看這則報導。
    2023/01/13 22:57
  • 經常做「這件事」防失智!? 醫師:台灣面臨照護問題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現在老年人口正向上攀升,失智症問題更讓許多家庭感到相當擔憂,事實上失智症經常發生在65歲以上長者,目前台灣面臨失智症照護問題,令人憂心的是家屬對於失智症認識不足,難以及時介入提供服務,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推動記憶保養班多年,從北到南共有14個駐點,希望讓年長者透過益智遊戲,學習思考。
    2023/01/11 23:08
  • 輕忽小傷口自行換藥!留下疤痕整形外科醫師擔憂 發生這件事

    不慎跌倒!出現小傷口真的不能輕忽,若感染代價可不小。不甚跌倒!出現小傷口真的不能輕忽,若感染代價可不小。關鍵在於有些民眾它會自己買一些藥膏來擦,可是它不一定對症不一定有適合抗生素在裡面,台灣傷口照護學會榮譽理事長暨高醫外科教授郭耀仁表示,如果傷口超過3週無癒合的跡象,特別有潛在疾病的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找有經驗的醫師評估,尤其是有蟹足腫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若是不幸有肥厚性疤痕產生,一定要趕快就醫早期治療。
    2023/01/10 23:06
  • 疫情期間!民眾「沒做這件事」 醫界憂心腸癌人數恐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國人因為害怕就醫,甚至延後身體檢查,近三年來癌症篩檢人數減少,不少糞便潛血陽性者也很少到醫院,進一步追蹤,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腹脹腹痛或是血便發現有黏液,甚至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必須提高警覺,盡速就醫,及早發現治療降低腸癌死亡率。
    2023/01/06 23:10
  • 身體「這部位」長期磨損後 嚴重出現變形、劇烈疼痛難行走!

    很多人都聽過退化性關節炎,其實就是軟骨磨損所造成,基本上當軟骨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候,會造成骨頭磨骨頭,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就會造成關節炎,這疾病到了比較晚期時,症狀會越來越加劇,有時連吃藥都沒有辦法控制疼痛感,走路會很不方便,醫師提醒病患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與醫師多討論治療方向,對於膝關節治療會非常有成效。
    2023/01/05 22:58
  • 4成領就業金卡者不在台灣 學者:低成本勞動力難攬國外人才

    台灣為了吸引高階外籍專業人士,從2018年開始核發就業金卡,這幾年核發數量大幅成長,不過調查中發現,有4成的人不在台灣,有35%的持卡人是在台灣領外國薪水,學者專家看就業金卡,認為漂亮數字背後,難以和攬才政策成功畫上等號,加上缺乏高薪職務,很難吸引外國人或留住人。
    2023/01/04 23:28
  • 找不到位!貨車駕駛「移開」重機 遭控刮傷

    有駕駛找不到車位,乾脆把別人的重機移出來!新北市蘆洲,有重機騎士發現,自己的車停在汽車格內,結果最後卻被移到路邊,甚至原本的停車格,還停著別輛貨車,由於已經遇到第三次這樣的狀況,加上這回車子因此被刮傷,決定報警提告毀損。
    2023/01/04 13:27
  • 長者「量六力」! 評估「行動、視聽力、情緒」防失能

    超高齡社會即將到來,國健署為了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問題,推出用手機測量數據,像是行動、視力、聽力等等,請長者線上簡單測量六力,搭配整合照護,維持老年生活品質。
    2022/12/27 18:3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