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海龍蛙兵二級毒品電子發票教育部台南志效403花蓮大地震合法化切除2015
  • 搜尋:

    平面類 結果共51筆

  • 永續能源之路

     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作品《永續能源之路》,由聯合報游昌樺、董俞佳、余承翰、謝汶均、鄭超文、蔡佩芳、彭慧明、葉信菉採訪報導。本篇以「非煤時間表」破題,再透過英國、德國、荷蘭、日本、南韓的具體案例,呈現出這幾個國家能源轉型成功所具備的先天優勢以及後天策略,盼能借鏡國外,讓台灣的永續能源之路更加順暢。
    2020/09/27 20:10
  • 陽光、沙灘、海邊之外:離島的垃圾危機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陽光、沙灘、海邊之外:離島的垃圾危機》,由世新大學王良博、楊穎婷拍攝。旅遊作家黃小莫2019年5月24日在臉書發文,並張貼多張照片,直指蘭嶼、綠島的垃圾處理外包廠商招標案流標,導致垃圾轉運到台灣本島處理的工作停擺,超過500公噸的堆積垃圾無法處理。
    2019/10/01 18:52
  • 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找回台灣的大豆味,雜糧復興「豆」陣行-產業鏈中不同角色的奮鬥與挑戰》,由臺灣大學林廣琦、陳一心、郭亭吟、劉芷安拍攝。豆漿、豆腐、豆花都是台灣的庶民美食,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餐桌上,是常見的配菜或甜點。但諷刺的是,製成這些食材的大豆,有將近99%都從國外進口。在本土大豆種植面積逐年下降之際,有一群人決定著手改革,重新找回台灣的大豆味。
    2019/10/01 18:52
  • 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作品《重現生「機」:廢棄手機的再利用》,由政治大學張庭瑀、蔡明衡、高海葳、李冠杰、洪靖淳製作。「手機」是現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的汰換率也逐漸提高,壞掉不堪用的廢棄手機,能有什麼樣的用途?本篇探討這些廢棄手機隱藏的無限的生機。
    2019/10/01 18:36
  • 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作品《為何環保讓地球受傷》,由長榮大學林妤潔、范紜蓉、柯貝璇製作。近幾年政府推廣限塑政策,從塑膠袋到塑膠吸管都納入管制,許多業者因此陸續推出環保商品,但這些所謂的「環保商品」究竟是為了教育消費對環境友善,還是變相的引導民眾掏錢購買的商業手法?在環境保護與商業利益的拉扯下,消費者與生產者該如何抉擇,是本報導探討的重點。
    2019/10/01 18:35
  • 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

    2019《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作品《劃破蘭陽田地線 千棟農舍陰影下的農村生活》,由政治大學劉信秀、涂葦慈、黃郁期、徐佳渝、蕭佳宜拍攝。本篇聚焦在宜蘭地區農舍氾濫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透過報導瞭解身處在其中的農民的生活,並請專家學者針對目前宜蘭農舍過多的亂象提出解方。
    2019/10/01 17:49
  •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是由輔仁大學李偉皓、楊婷婷共同完成「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作品獲得。報導描述食安危機讓油車間傳統的製油工法重新被重視,但是舊式工廠規格更新不易,加上農業人口外移,讓油車間陷入困境,油車間復興運動的發起人孫翌軒希望透過此運動讓青年尋找到古早記憶,進而了解油車產業,更賦予消費者「知」的權益,了解食用油從種植到上桌的過程。而後可以透過與農民契作的方式、一般民眾食育的推廣,與各地油車間的設置,讓更多人從消費中支持這項快消失的產業。
    2018/10/30 14:52
  • 塑膠袋的下半生

    台灣大學黃逸薰的作品「塑膠袋的下半生」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本報導緣起於日前,一篇新聞指出:在台灣由於資源回收物價格來到低點,許多回收物因此全進了焚化爐,這則內容在網路上引起大量轉載後,許多民眾相當失望,表示:「平常努力回收都是做假的」。隨後今年減塑政策擴大實施,手搖杯店與麵包店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然而,台灣人一年卻要用掉180億個塑膠袋。記者根據數據自行推估,一人在一年中,將丟掉驚人的整整五公斤。塑膠袋作為理應進行回收的一般回收物,被丟棄後,究竟是如何「走錯路」,最後落入和一般垃圾一樣被焚燒的命運?
    2018/10/30 14:45
  • 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的「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是由政治大學薛惟中、劉蘭辰、阮怡婷、謝宜臻共同完成的作品。報導描述今年年初,新竹市暫定古蹟「太原第」遭溫姓屋主強拆時,引發各界文化資產保存人士譁然。過去曾有報導指出,屋主疑似為賣地、進行都更,而在未通報文化局的情形下違法拆除古蹟。從檯面上的報導看來,文資保存聲浪高漲,檯面下古蹟所有人或居住者則在第一線,面臨著「我家『被古蹟』了」的窘境。當私有財被指定為文化資產、被賦予具公共性的意涵時,其背後的公私利益考量便會糾纏不清。本專題將從台北萬華的楊氏古厝、新北淡水的重建街街屋到新竹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帶領讀者了解「我家被古蹟」後可能會經歷的掙扎。
    2018/10/30 14:17
  • 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

    ​​​​​​​世新大學陳冠勳、吳思妮、黃芮蓁、蔡宛芝作品「衣服多到穿不完?你也掉入快時尚的陷阱嗎?」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最佳人氣獎!這個獲得10,568高票的報導述說自民國89年,ZARA、H&M與UNIQULO等跨國服飾公司,在世界各地颳起一陣旋風時,緊抓著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態,短時間內產出大量、多樣且廉價的商品,弭平了時尚原有的門檻,讓人人都能接觸到潮流趨勢,「快時尚」的商業模式也就隨之興起。但快時尚光鮮亮麗的背後卻爭議不斷,其生產方式不僅加劇了環境汙染、剝削勞工權益,更令人質疑:「做了一堆沒賣完的衣服,這些商品最後都去哪裡了?」
    2018/10/30 14:00
  • 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的「農藥對決四小時系列報導」是由台灣大學Belinda Churchill (高祺)、杜亞訊、賴峻祥三位同學共同完成的報導。作品描述亦正亦邪的農藥,當在農業生產中是對抗害蟲的妙「藥」,然而,生活食用中如果殘留過度則為「毒」。本報導從了解台北把關在蔬果批發市場的農業檢測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入手,循著食安話題擴大採訪範圍到有機食品。因為當人們超越了吃飽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後,食品的安全和健康要求漸漸就成為大眾、農友和業界去追求的共識。有機食品正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把化學合成生產的農藥和殺蟲劑一再降低到零水准的產物。如何面對這一全新的課題,所產生的新爭議等都是現代農業所必須應對的挑戰,這和大眾的健康息息相關。
    2018/10/30 14:00
  • 全民大發電奇蹟

    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獎今週刊的「全民大發電奇蹟」,記者王炘珏、唐筱恬、吳靜芳、陳弘岱、許芷翎實地走訪日本千葉、神奈川與福島等地,發現日本的能源轉型的力量來自草根,包括製酒師傅、鄉下農夫、魚板店老闆等,他們自力以太陽能板或小水力進行發電,自行主導能源「微革命」;同時,日本地方政府也紛紛成立電力公司,就地利用自然資源發電,不但電力自給自足,還能賣電補貼財政、回饋市民。回顧從政府高喊「2025非核家園」開始,國內的綠能配套和法令卻未同時成熟規劃,綠能發展也局限於能源廠商,鄰國日本卻在經歷核災六年後,已從核災區變身綠能大國。透過本專題報導,提供讀者不一樣的視角,帶動國內形成「全民一起來」的氛圍,讓台灣轉型能源不再遙不可及。
    2018/10/30 12:48
  • 極端氣候灌溉學

    豐年社由林書帆、林慧貞、何嘉浩、謝佩穎、邱柏綱、康椒媛報導的「極端氣候灌溉學」報導獲選為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優等獎。「極端氣候灌溉學」描述一滴水的價值該如何衡量?《財星》雜誌在2000年5月的全球水利產業特刊中就已預言:「水資源在21世紀的地位相當於石油,將決定一個國家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說,每年降雨量達世界平均2.5倍,卻名列全球缺水國第19名的臺灣,可說是「水資源的過路財神」,如何把水留住成了當務之急。若依各產業類別國內生產毛額(GDP)估算,每噸農業用水的產值遠低於工業,但水田除了生產糧食,也具有補注地下水、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更是重要的文化景觀。報導提出精準灌溉,從硬體的設置到作物整合,以及利用建設水文自動測報系統等方式,完整提出如何善用珍貴的水資源的全面性報導。
    2018/10/30 12:44
  • 「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

    2018年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是由聯合報「「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獲得。報導指出,政府歷年來從治山防洪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先後斥資四千多億元整治河溪,但台灣的河溪環境卻越整越糟,水泥化的河道、奄奄一息的生態,讓各地水路陷入垂死掙扎。城市中的河川在前瞻建設大旗下,各地正掀起水岸復興運動,但城市水岸的整治先鋒「水泥化的開放空間多、河川的生命力少」,讓環境生態界憂心前瞻水環境將引發複製潮,扼殺城鄉還有生命野性的溪流。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洪敬浤、郭政芬、余采瀅、賴香珊、陳雅玲、黃仲裕投入半年的時間,直擊河川整治現場,也帶讀者看見都市河川以「醫美」手法整治帶來的衝擊。此系列報導希望促成正向改變,把河川生命力找回來。刊出後,也已陸續獲得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保局及台中市、新竹縣等政府機關的正面回應。
    2018/10/30 11:48
  • 深澳的明天在哪裡?

    聯合報「深澳的明天在哪裡?」獲選第二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最佳人氣獎!獲得14,234高票的「深澳的明天在哪裡?」報導,關注從今年3月14日,環署環評大會通過深澳電廠環差案後,就被翻轉了的這處於東北角小漁村的命運。4月6日,記者蔡惠萍、侯俐安、游明煌、吳淑君、施鴻基、張曼蘋、祁容玉、雷光涵、董俞佳、彭宣雅率先推出「深澳的明天」系列報導,試圖為當地找到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解方;更提醒政府須重視偏鄉長期資源不均與城鄉差距。推出後又獨家披露電廠附隨設施–卸煤碼頭,就位在瑞芳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竟在未解編下通過環評,引發環署與新北市府論戰,讓此案躍為全國性環保議題。此一系列報導,不僅鼓舞當地原本沉默的反對聲音,挺身捍衛鄉土,也促使立院做成多項決議,更成為日後新北市長選戰的交鋒話題。
    2018/10/30 11:22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27組獲獎 總奬金132萬元

    2018《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27)日舉行頒奬典禮、公布得奬名單,決選出27件得奬作品,共頒出總奬金132萬元。專業組平面類首奬由聯合報「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專題報導獲得,長版影片類首奬為TVBS「河川變色水危機」,雙雙關注水資源及河川汙染問題,全球暖化及能源開發也是備受高度關注的議題,TVBS攜手hTC,以「冰之島融化中-前進格陵蘭」拿下融媒體首奬,透過虛擬實境 (VR),讓人親身感受到氣候變遷對人類及環境的衝擊。
    2018/10/27 19:59
  • 學生燃燒新聞魂 指導老師感動落淚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今年第二年舉辦,連兩年有657人報名參賽,有愈來愈多的學生關注生態文明、永續發展議題,首奬方面,平面類由政治大學「老屋留下了,然後呢?居住權與文史保存的拔河」獲得,影片類短版由世新大學「萬物『虻』生 黑水虻的永續農業」獲得,影片類長版則是玄奘大學「給我生存空間!大潭藻礁的嗚咽」獲得,至於融媒體類的首奬從缺。
    2018/10/27 19:38
  • 完整影音/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得獎名單 總獎金120萬

    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於9月17日舉行頒獎典禮,現場公布首獎得主並頒出總獎金120萬。聯合報是專業組最大贏家,抱走「平面類」與「融媒體類」兩項首獎;影片類首獎分別由TVBS、三立電視台和大安文山有線電視獲得;首創的「融媒體」獎項,除了聯合報外,另一個首獎則由新興的端傳媒奪下。學生組雖是初生之犢卻新銳輩出,分別由銘傳大學、台灣大學與淡江大學分別贏得各類首獎。
    2017/10/03 14:02
  • 蜜蜂消失 生態警報!台灣蜜蜂危機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佳作1的「蜜蜂消失 生態警報!正視台灣蜜蜂危機」,文章指出蜜蜂危機不僅僅發生在台灣,近年全球各地都傳出蜜蜂消失或中毒的新聞,歐盟、美國、日本各國,如何保護當地的蜜蜂減少危害?有哪些具體作法可以提供台灣參考?《上下游》報導人類不可或缺的生態伙伴─蜂群,在台灣面臨的真實處境,並提供「蜜蜂是生態系不可或缺要角」、「台灣野蜂大規模病亡造成生態面臨嚴重衝擊」、「成立專責機構並限用農藥」等多元視角願台灣能正視此生態迫害的嚴重性。
    2017/09/19 16:12
  • 牛樟與油茶 尋找後檳榔時期的綠金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首獎2的「牛樟與油茶:尋找後檳榔時期的新綠金」,文章探討台灣70年代經濟起飛,檳榔被當成「勞動者的口香糖」,掀起一股種檳榔風潮,年產值破百億,30年後,幼苗成高樹,採收不易,加上社會形象不佳,收益僅及全盛時期一成,被視為造林樹種的油茶和牛樟,反成為山坡地上新綠金。
    2017/09/19 16:06
  • 黃金山城的榮耀與困境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2的「黃金山城的榮耀與困境」,作品以大家所熟悉的金瓜石拍照熱點為出發,講述金水地區的興衰歷史及生態變化,帶領讀者了解這座因礦業繁榮也因礦業衰敗的黃金山城,環境污染問題持續與在地的觀光發展產生拉扯,廢煙道地區即是一例,多年來部分區段由於產業道路的開鑿、土石流等原因斷裂坍塌,煙道結構體明顯劣化,有毒煙道渣汙染了四周的土壤,其礦區生產策略所產生的銅煙味更影響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2017/09/19 15:36
  • 蜂向觀測站

    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1與影片類佳作3的「蜂向觀測站」,主要探討近年來蜜蜂所面臨到的環境威脅,大量減少的原因包含氣候變遷、農藥毒害、中囊病肆虐、電磁輻射等都有關係。報導不但呈現台灣蜜蜂消失的現況與危機,莫大的影響便是大自然八成的植物授粉工作將停滯,引發後續的植物危機與生態惡化。
    2017/09/19 15:33
  • 生態文明+建設新聞 「華文永續報導獎」揭曉

    以生態文明、永續發展和建設性新聞為主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周日舉行頒獎典禮!分學生跟專業兩組,大贏家是世新大學,在影片類和融媒體類一共拿下5個佳作;聯合報則在平面類和融媒體類拿下兩個首獎。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專業組影片類,總共有109件作品報名,20件入圍,3個首獎中,TVBS「藥命的水」專題報導就獲得肯定!
    2017/09/17 18:42
  • 挑戰1.5°C - 減碳大作戰

    網路人氣活動以12565高票數之姿,聯合報「挑戰1.5°C - 減碳大作戰系列報導」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平面類人氣獎。
    2017/09/17 17:20
  • 深愛海洋 手作甜點傳遞理念

    網路人氣活動以14758高票數之姿,輔仁大學「深愛海洋 手作甜點傳遞理念」獲選第一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人氣獎。
    2017/09/17 17:1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