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下蠱運勢命理專家邱彥龍中華民國鄭丹瑞孫安佐被逮孫鵬台中狄鶯芒種節氣
  • 搜尋:

    專題 結果共1,484筆

  • 輕忽!骨盆腔發炎3次以上 不孕機率大幅提高

    婦科疾病有一個最棘手的就是骨盆腔發炎,TVBS醫藥專題,邀請北榮婦女醫學部團隊,從門診經驗分享,「骨盆腔發炎」案例,別以為是只是單純細菌感染,如果太晚治療,有可能會導致女性不孕症。
    2021/05/07 23:02
  • 不理會!這六個危險因子 引起「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醫:恐截肢

    你曾有過腳麻、下肢冰冷的問題嗎?其實有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惡化,也就是說當血流量無法提供足夠氧氣,病友會出現「間歇性跛行」,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風險因子與成因,若不積極治療,一旦出現傷口,未來可能皮膚組織壞死,病況嚴重還有可能要面臨截肢。
    2021/05/06 23:13
  • 有片/「這部位」長黑痣確診惡性黑色素癌 醫師警告別忽略它!

    怕陽光怕曬,現在不少人出門都會擦防曬,就怕自己會曬黑,嚴防紫外線,其實也可避免皮膚癌找上門,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身上若長出不尋常黑痣,一定要特別注意外觀改變,或不對稱等因素,醫師也提醒一定要提高警覺,因為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癌)。
    2021/05/05 19:14
  • 注意!罹患「這疾病」醫師:50%機率會遺傳給子女!

    台灣洗腎人口,每年逐年增加,目前已經達到9.2萬人,洗腎的原因除了糖尿病、高血壓外,還有一種就是「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深入了解,什麼樣的人會罹患這個疾病,一旦確診後未來生育,有50%機率,會有遺傳基因,因此導致下一代也會出現「多囊性腎臟病」。
    2021/05/04 23:18
  • 出現「關鍵症狀」未遠離這些危險因子 恐罹患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盛行率,僅次阿茲海默症,平均每千人就有1到3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大約55至60歲左右,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在臨床上那些症狀出現,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
    2021/05/03 23:05
  • 爬樓梯出現「這狀況」又不知覺吸入「它」 醫警告:肺疾病找上門!

    當您清醒或睡眠時,我們人體有一個最重要的器官仍然持續不停運作,您知道是什麼嗎?其實就是「肺臟」,因為它始終全年無休運轉,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來帶您了解肺的年齡以及如何自我初步了解肺功能狀況,北榮胸腔腫瘤科主治醫師羅永鴻表示,根據臺灣胸腔暨重症學會,提出可透過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帶您來看!
    2021/04/28 23:05
  • 「外省人又出來選了」趙少康罵國民黨搞省籍分化 怒拍桌

    深媒體人受邀到國民黨中常會專題演講,趙少康一開始就宣布,他不選黨主席,他演講過程,提到國民黨還在搞省籍分化,氣到拍桌。
    2021/04/28 20:01
  • 趙少康宣布不選國民黨主席 「報國的路不是只有一條」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今赴國民黨中常會進行專題演講。他一上台就直接宣布,「我不會參選國民黨主席」。他表示,黨中央不需修改選舉辦法,大家不必麻煩,無論修或不修,他都不會參選,他強調,報國的路不是只有一條,有很多條。
    2021/04/28 15:23
  • 「這部位」劇烈疼痛 檢查發現「腎兩側」長出驚人結石!

    如果你平常愛吃太鹹或水喝太少的話,可真的要特別注意,尤其夏天腎結石好發季節,當尿量減少,尿液中的代謝廢物濃度相對變高,增加結石風險,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帶您了解腎結石成以及該如何預防。
    2021/04/27 23:09
  • 愛吃油炸、使用塑膠容器 孩童罹患這疾病醫師憂生長發育

    這幾年兒童性早熟現象越來越普遍,現在已經成為兒童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帶了解孩子性早熟,那些是日常生活當中危險因子?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科主任林建銘表示,經常有父母很焦慮擔心孩童是否太早發育,帶您一塊來看!
    2021/04/26 22:36
  • 「染上這疾病」搔癢難耐 抓破皮!三成易罹「憂鬱症」

    說到了濕疹,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是因為皮膚,被過敏原刺激產生過敏及發炎反應,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會發生,TVBS醫藥專題帶您深入了解濕疹與過敏成因,以及為什麼醫學研究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有三成病友罹憂鬱症。
    2021/04/23 23:09
  • 手腳冰冷!沒做這件事導致體溫降低 免疫力下降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很多民眾外出怎麼穿搭衣服都是一種考驗,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在冬天容易有手腳冰冷困擾,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帶您了解,如果體質虛寒,體溫偏低,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風險,一般來說如果體溫低於36度,或是大多數人不感覺冷的環境下,卻會冷到不舒服的情況,可能屬於寒性體質。
    2021/04/22 23:08
  • 常委爆國父「得道成仙」 國民黨直播突中斷

    國民黨今天(04/21)中常會有專題演講,一位中常委謝坤宏起立發言,卻聲稱國父已經得道成仙,法號叫做「偉慈真君」,而且還有遺訓,甚至還點名黨主席江啟臣,是國父孫中山的依託繼承人,由於言論太過離題,除了李乾龍忍不住笑場,現場直播也臨時中斷。
    2021/04/21 23:37
  • 有片/注意!輕忽這幾種症狀 就醫檢查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最常見的成人血癌疾病,隨著年紀增長好發機率也越高,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如果你出現臉色蒼白疲倦、發燒、瘀青出血、骨頭疼痛,這四項當中有兩項同時出現時候,最好要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檢查。
    2021/04/21 23:12
  • 長期飽受「失眠」所苦 這幾種人要注意!醫:盡速就醫

    到了夜晚要睡覺時,您是否會難以入睡導致白天精神不濟,記憶力因此下降,除了注意力不集中,連工作效率也變低?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為什麼有人吃安眠藥還是睡不著,結果藥物戒不掉,越吃越重還引起心悸等各種不適問題。
    2021/04/16 23:06
  • 久坐、久站、經常固定一種姿勢 小心「這疾病」找上您:痛不欲生!

    您聽過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嗎?簡單來說因為姿勢不正確,長期一種固定動作,引起相關疼痛的情況,今天的健康醫藥專題,我們帶您了解日常生活中,長期需要久坐或久站的人,都是高風險族群,該如何預防帶您來看!
    2021/04/15 23:01
  • 人體「這部位關節」受損走、站、坐 痛不欲生醫師警告這件事!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關節,活動度大,如果髖關節受損時,行動就會受到控制,其實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帶您了解「髖關節疼痛」有哪些治療方式?北榮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希賢指出「髖關節脊椎綜合症候群」,很有可能是因為,髖關節這個退化性關節炎,骨盆的位置有前傾或後傾的發生,那這樣子的話我們的下腰椎,就會有一些代償的反應,而加速腰椎退化的發生,帶您深入了解。
    2021/04/14 23:13
  • 慢性疾病中「這個病」突然發生 臺大醫師警告「危及生命」

    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經常是被民眾所忽略的,往往等到症狀出現時,都已經是很嚴重的情況,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了解慢性病風險評估!
    2021/04/12 23:03
  • TVBS揭爐碴傷農地!環保署修法 台南清完了

    TVBS去年專題揭露「毒渣現行記」,檢視全台工業廢棄物濫倒農田魚塭,衝擊環境。播出後,五年未清的台南學甲爐碴農地,市政府架直播、已清除廢料,高雄旗山七年前被倒轉爐石,小魚暈死,市長陳其邁要求清運,環保署修法重罰濫倒、加重20倍罰金!TVBS追蹤調查,持續監督政府。
    2021/04/11 21:47
  • 李義祥奪標案「工程會甩鍋地方」 花蓮縣府3聲明反擊

    義祥工業社的工程車滑落邊坡,導致台鐵太魯閣號發生出軌事故,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8)日邀請各單位進行專題報告,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質疑,義祥營造已遭法院判決有罪,為何還能拿下政府標案沒有被停權?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澤成回應,若確定有判決但沒通報,是花蓮縣政府的問題。稍早花蓮縣府對此發布3點嚴正聲明「工程會勿張冠李戴,甩鍋地方政府!」
    2021/04/08 12:59
  • 已向蘇揆提書面辭呈 林佳龍3度致歉:承擔一切責任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造成重大傷亡,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7)日與明日2天都邀請已向行政院請辭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就事故調查與善後進度進行專題報告,國民黨也祭出「甲級動員」要所有委員都登記發言、接力質詢,而林佳龍今日3度向罹難者與其家屬致歉,直言自己身為政務官會負起一切責任,盼朝野能攜手找出問題,避免悲劇重演,更坦言昨日已向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書面辭呈。
    2021/04/07 09:19
  • 林佳龍今報告太魯閣號事故 綠籲理性藍稱不杯葛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7日將邀請交通部長林佳龍就太魯閣號事故進行專題報告,外界預料將上演朝野攻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呼籲,國民黨應理性面對,好好讓林佳龍報告。
    2021/04/07 05:57
  • 太魯閣號釀嚴重傷亡 立院邀林佳龍本週進行報告

    台鐵太魯閣號2日發生出軌意外,釀嚴重死傷。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輪值召委、民進黨立委陳素月變更7日議程,改邀請交通部長林佳龍、台鐵局代理局長祈文中就肇事原因、行車安全、工程廠商控管機制進行專題報告。
    2021/04/04 12:19
  • 睡前習慣「滑手機」醫師:褪黑激素分解 引起這「可怕症狀」

    現在3C產品使用廣泛,智慧型手機幾乎是人手一支,往往長時間使用之下,造成身體健康影響難以想像,TVBS醫藥專題我們要帶您來探討「睡前滑手機」為什麼會失眠?請專科醫師帶您了解。
    2021/04/01 23:00
  • 腹部這「器官」痛起來!須進行切除 醫師:正常飲食!

    膽囊的功能是儲存膽汁,一旦形成了膽結石就有可能堵住膽囊管,引起疼痛或發炎,病況嚴重的話,必須切除膽囊,TVBS醫藥專題要帶您深入了解,「膽囊切除」後,病友在飲食上須注意什麼,帶您來看。
    2021/03/31 22:57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