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活春宮唐治平端午禮金金門縣母喪唐治平母輕生小人物俄羅斯國家航空 蔡秋鳳唐治平借錢
  • 搜尋:

    台灣味 結果共629筆

  • 世博美食街唯一台味 2碗牛肉麵

    今年這個年,很多台資餐飲都不能閒著,大家都在為年後倒數計時的上海世博會,摩拳擦掌,世博園區特別設置中華美食街,唯一代表台灣的是牛肉麵,業者搶商機,只打算推出2種台灣味的牛肉麵,強調都是名人品嚐過、掛保證的美味。
    2010/02/20 19:23
  • 【一步一腳印】濃厚台灣味助威 麵包桂冠再出擊

    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了,麵包師父吳寶春,在攪拌機、烤箱之間,開始每天的功課。工作人員:「這個才組好而已?」麵包師父吳寶春:「是喔,好。」 在台中這裡的練習,是第一次,部分設備臨時組合起來,還不太齊。吳寶春:「這邊烤爐還不夠,對,因為烤爐必須6層,但是現在只有3層可以用。」 不過寶春師父說,大部分烘焙坊,是要做生意的,能這樣借到地方練習,就很好了,哪裡可以練,哪裡去,即使要帶著他的老麵,台中、高雄,南北奔波。吳寶春:「星期五下午,我就回去(高餐),星期六就練一次全程的,星期天早上休息一下,下午再準備前置作業,2個小時,星期一練一次全程,然後星期二再總檢討。」 所謂全程,是在8個小時內,做出包括吐司、法國以及小麵包等8大類,上百個麵包,其中有一項,用什麼麵粉、怎麼發,還用神秘箱現場臨時抽。 這位在2008年,與另外2位師父一起為台灣贏得國際麵包賽大獎的麵包師,又要出國比賽了,而且這一回是一個人的奮戰。吳寶春:「第一次練習的時候,我給自己打20分,對。」記者:「滿分是1百分嗎?」吳寶春:「我希望自己能練到2百分這樣。」 今天的練習,從法國棍子麵包開始,要用台灣麵包界目前沒人使用的T65麵粉,這是大會規定。吳寶春:「法國不一樣,法國他們就分,用灰份,就是麵粉裡灰份的量,百分比的量,定為多少型號。」 寶春師父為大家做個小小示範。吳寶春:「它慢慢會有變化,有沒有,現在已經不一樣了,有沒有,這個就T65,這T55,這灰份比較高,這比較清。 比較之下,T65顏色較暗,代表澱粉之外,其他小麥原始成分比較多。吳寶春:「灰份比較高的話,香味會比較強,但灰份比較高就是,比較不好整形,因為它灰份會破壞,會阻礙麵團的膨脹。」 不好操控的麵粉,加上不熟的機器,麵團會怎麼變,寶春師父得要站在攪拌機旁邊盯。吳寶春:「有一次台灣邀請一個日本師父,他是2005年世界第三名,他很厲害就是說,那時候台灣還沒有進口其他國家的麵粉,就用台灣的麵粉,他就是把台灣麵粉,做出來的法國麵包,就非常漂亮,然後我那時候也就告訴自己說,我也要像他那樣。」 目前麵團狀況不錯。吳寶春:「好了,OK。」
    2010/01/31 22:02
  • 〈獨家〉Rain帶錢潮!飯店搶手 住房率升2到3成

    亞洲天王Rain,明天晚上就會抵達台灣,飯店業者準備一晚要價11萬的總統套房,讓他入住,為了讓Rain能感受台灣味,飯店除了準備了道地的台灣小點心,還有一罐要價36000的陳年高粱酒;Rain來台,也帶動飯店業績,訂房率1比去年同期成長2到3成,飯店員工接訂房電話接到手軟。
    2010/01/27 19:28
  • 【一步一腳印】「珍惜在地食材」 歐陸小館台灣味

    每天餐廳營業之前,洪俊豪都會出現在市場,當天要用的食材,當天採買,是他做廚師十幾年的堅持。 這天早上,洪俊豪的買菜行程,先來到了水果攤。廚師洪俊豪:「因為自己親戚本身也有在種葡萄,所以當初會有這個點子,也是從親戚那邊,他們家種葡萄,然後就是把葡萄,直接入到菜裡面。」 洪俊豪買菜,特別偏好當季蔬果。洪俊豪:「像現在啊,是油菜花的季節,對,所以,其實在國外的話,像義大利那邊,是油菜花入菜,其實是滿多的。」 穿梭在市場裡,尋找產地直送,最近還有一個原因,讓他堅持非得這麼做。洪俊豪:「比如說,最近比較紅的,就是那個神田主廚,米其林的主廚,對啊,他來台灣,他發覺了那個筍子,對,其實本來,我們在地,其實有很多好的食材,我們自己本身學西餐的,很多就是一直想說,學西餐就是,因為是外來的食物,所以一直要用國外的食材,可是我會覺得說,如果把本地的食材融入到西餐裡面,基本上,他是一個,其實料理無國界,只是說看你的呈現方式是怎麼樣,那食材的話,還是要用在地新鮮的比較好,空運的有時後,不一定是好的。」 國外明星主廚,接連來台,挖掘食材的衝擊,更讓洪俊豪擔心,台灣人會埋沒了就在身邊的好味道。記者:「這是現挖的嗎?」洪俊豪:「對對,這是現挖的,對啊,昨天挖的。」記者:「昨晚嗎?」洪俊豪:「對對。」 小攤子上,連根帶葉的胡蘿蔔,吸引住洪俊豪的目光,他刻意不選經過處理的胡蘿蔔。洪俊豪:「它不好看,其實它的養分其實是最高的,因為它這種其實不是像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一種,精緻的紅蘿蔔,對,那種精緻的,其實它的養分不是很足夠。」 手上拎著這幾樣,當天採買的食材,帶回洪俊豪的小店,光是這樣,就夠他忙的了。 對洪俊豪充滿兒時記憶的葡萄,在廚房裡不當水果用,連皮帶肉加醬汁,送到爐邊,大火滾熟,再搭配烤箱裡剛剛出爐的烤雞,這道燒烤葡萄半雞,是他想在歐式料理中,提煉出台灣味道。 洪俊豪:「一開始也是用雞高湯,因為後來改成說,因為雞還滿搭的,然後就用雞下去試試看,然後用雞高湯,然後也用雞油下去用,可是試出來就是,總覺得就是,吃過的人,就會覺得說少了一個味道在,少了一個味道在的話,就會變得說,我該如何去補強它。」 洪俊豪想起以葡萄提味,但紅葡萄酒還有少許澀味,白葡萄酒又色澤混濁,最後決定,就把葡萄酒的概念還原,用整顆葡萄入菜。 洪俊豪:「本來只有用葡萄跟高湯下去熬,熬出來就是說,其實還差了一些些味道在,然後我就試著說,因為我們學西餐的,都會一點紅酒醬汁的作法,我就想說,那不然把紅酒醬汁熬出來之後,再加葡萄下去,再看有沒有什麼驚喜會出現。」 只可惜葡萄加醬汁,對洪俊豪來說,或許是爐邊的驚喜,但甜滋滋的葡萄,加上有鹹味的醬汁,讓上門的客人,覺得有點怪。洪俊豪:「不接受的,就是頂多就是醬汁吃一吃,然後葡萄還是把它留著,對,到現在還會有客人,就會把葡萄留著。」 不過洪俊豪還是繼續設計著他心中的跨界,混搭料理。義大利的手工餛飩,類似麵疙瘩,除了麵粉,裡面還要加入馬鈴薯,但洪俊豪把它換成另一種紫色的台灣食材,提色也提味。
    2010/01/24 22:09
  • 台灣觀光廣告搶眼 陪紐約客跨年

    今年美國紐約跨年,充滿濃濃的台灣味,因為台灣之美的行銷廣告,就掛在時報廣場大大的電視牆上,陪紐約客歡度新年!來自台灣的留學生,更是High得不得了,說來時報廣場倒數,是一生中一定要做一次的事,加上又難得看到台灣的廣告,更值回票價。
    2010/01/01 17:15
  • 紐約瘋跨年! 台灣大打形象廣告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在台灣時間下午1點鐘,正式揮別2009,跨入2010年!現場情緒沸騰到最高點,今年紐約的跨年倒數特別有台灣味,台灣觀光局買下了水晶球下降兩邊的看板,為台灣形象大打廣告。
    2010/01/01 13:58
  • 【「潛」進帛琉】信風水拜關公 帛琉總統有台灣味

    帛琉總統陶瑞賓,因為驚爆出現14億不明巨款,可能跟扁家有關?在台灣聲名大噪,其實這個台灣的邦交國元首,很有「台灣味」,他派任台灣擔任大使時,常常到基隆的關公廟拜拜,選上總統後,還專程飛來台灣還願;陶瑞賓也很信風水,他跟TVBS透露一個祕辛,台灣捐了12億蓋的帛琉總統府,風水大有問題,因此他上任後,立刻換了總統辦公室;記者林宏宜、李偉華來自帛琉的報導。
    2009/11/27 22:23
  • 〈獨家〉台灣之光! 資優生創造力賽奪金

    又有台灣學生躍上國際舞台奪金牌,光榮返鄉!高雄2位國中數理資優生,到韓國參加世界創造力競賽,打敗世界各國60幾隊,奪下金牌;致勝的關鍵在於,他們把主題「太空生活」活靈活現地演給評審看,其中還穿插濃濃台灣味的芒果乾、武術耍劍,展現台灣的創意。
    2009/11/10 18:43
  • 【發現台灣味】老奶奶月餅 鄉愁化為家鄉味

    糕餅店開了60年,收銀檯也交給了女兒管,90歲的老奶奶高李森娣,還是習慣性的出現在廚房裡督軍。 糕餅店創始人高李森娣:「我有大的訂單,有特別的(節日),我一定上來(廚房),我一定要上來看連牆壁都洗。」記者:「所以他們整理啊、洗啊妳都要上來檢查?」高李森娣:「我要上來,上來一下(要檢查的)看他們一下,大致看一下。」 高奶奶用鄉音說著,從製作過程到環境打掃,她都得盯著,即使站在旁邊的阿標師傅,已經在這裡工作40年,高奶奶的提醒,還是時時刻刻縈繞在廚房裡。 高李森娣:「要漂亮擦蛋,再看火候,最重要火候很重要,每天都在講烤焦了,我就罵他們,昨天上來(廚房)了,昨天有月餅烤得不好,我就上來了。」 正是中秋前趕工出月餅的時候,前一天月餅皮上的蛋汁,老奶奶覺得還刷得不合格,廚房裡的師傅又惹來老人家一頓念。 畢竟這棗泥雙黃月餅,可是高奶奶開店60年來的鎮店之寶,自家師父炒的棗泥餡,再捏進兩輪像明月般又圓又亮的蛋黃,招牌可不能砸。 前些年在廚房裡,幾位師傅可就親眼目睹,當時已經八十好幾的高奶奶動了氣,當面罵蛋商拿了品質不好的蛋黃來,壞了棗泥雙黃月餅的口感,要蛋商把做好的月餅連同蛋黃一起買回去,老太太的威嚴,嚇得蛋商也只能乖乖照辦。 看高奶奶這樣嚴格,不過她也從不隱滿,她向來是動口不動手。高李森娣:「我都不會,都不會,我連炒飯都不會。」記者:「那為什麼會想到要開麵包店?不會擔心?」高李森娣:「心裡想好像這附近沒有什麼麵包店,因為我的父親母親都從大陸來的,負擔很重,就以此生活,就想做這個麵包店。」 開店之初,高奶奶就請到從上海來台的老糕點師傅,為的就是要做出外省家鄉味。 老師傅在這裡收的第一個學徒,就是從13歲做到53歲的阿標師傅,40年都在為高奶奶做月餅,阿標師傅謹記一句話,不管時空怎麼變月餅的味道不能變。 不過當專業的糕餅師傅,遇上強勢又嚴格的老闆娘,在變與不變之間,還是很難不起摩擦,為的還是招牌棗泥雙黃月餅。 糕餅師傅陳清標:「她是要求口味一定要夠重,棗子香味還要夠多,可是棗子越多的話,愈沒有辦法,形狀越不好看,棗子它如果愈濃的話,因為它會變形,容易變形,而且餡子不好炒。」 阿標師傅擔心的是棗泥過多,害月餅變形,高奶奶想要的是棗泥越多,餡料越濃越夠味。
    2009/09/27 22:16
  • 【發現台灣味】四十年老麵專家 馬師傅麵食總匯

    凌晨2點就和入新麵團增殖的老麵,到了早上6點鐘準備就緒,一大缸滿布大氣孔的麵糊,真的老,這樣子每天培育,每天冰存一些,時間可以追溯到40年前。 麵食師傅馬書生:「我們58年開始做生意,就用的就是,就自己培育出來的老麵,一直延續到現在。」 馬師傅馬書生說,他的名字,多少反應從山東一路輾轉來台的父親,對他的期望,不過從小看著爸爸做麵食,也愛吃麵食的他,家傳手藝不肯放,從此書生鑽研的,就都是麵食的學問了,用老麵發起來的麵團,是接下來,一連串工作的基底,馬書生加乾麵粉、加水、加鹼水,動作熟練快速。馬書生:「就是趕快把這一缸麵做完,不然這一缸麵做到後面,天氣太熱的話,後面的,可能就已經慢慢萎縮。」 所以沒時間多聊,看看差不多了,趕快把麵團壓一壓,這種老麵麵團也真是厚實,看著像是一床厚毯子,而等到表面光滑,就要速速進入下一個動作,分割、成型,要用來做饅頭的,一個麵團4兩,可不是用手捏捏就算,使勁把麵團在板子搓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七下、八下!最後順勢,把底收起來。 童年記憶中,山東大饅頭那種獨特的一層疊一層的質感,原來是這樣來的。馬太太宋菊年:「老麵不一樣,它很紮實,你要這樣子捏,沒有辦法,就是用揉的,一定要用揉的,而且你揉的時候,它一定會一定會越來越紮實。」 宋菊年:「它跟一般發粉的麵不一樣,發粉的它很容易成型,那老麵的饅頭,它勁道比較大,所以揉完都是一身汗。」 馬太太宋菊年的一雙手,也真是迅速確實,因為這一番壓揉,動作少了,不紮實,動作多了,坑坑疤疤也很難挽救。宋菊年:「你持續抱著它揉,它就發起來了。」 而揉好了的漂亮饅頭,卻又比一般看到的饅頭,尖,高很多,馬書生說,這叫高裝饅頭,傳統的饅頭,就是這幅模樣,而且還不能馬上蒸呢,還要進行最後一次發酵,未來成品的軟硬鬆實,體積大小、品質好壞,據了解,這個時候,是一大關鍵! 馬書生對自家老麵的發酵力,很有信心,所以饅頭麵團簡單蓋個薄布,就往旁邊一放,接著還有其他麵食要忙。 豆沙、芝麻、素包,同樣經過一番攪打,壓、切,原來還要做肉包,不同於小籠包,強調摺數多細巧,馬太太說,他們這種老麵肉包,麵皮是有些份量的,所以摺數越少越好,不然打摺的地方,會結成一大麵團,不均勻,而既要少打摺,又要讓包子端正漂亮,就要一些功力了,馬太太數十年功夫,就算要包更少摺的包子,也沒問題。 看過三角形的豆沙包嗎?這叫糖三角,傳統麵食,現在也少見了,包裹大團豆沙的,麵皮要密合,又不能讓包子扁塌,看似簡單的動作,力道拿捏,其實不簡單,徒弟還沒能掌握住,更絕非機器能夠代勞。馬書生:「餡也多啦,他們也包不起來這樣。」記者:「要這樣拉一下?」馬書生:「對,麵是有彈性的嘛我們的麵很緊、很筋道。」 而隨著一盤盤,各式包子捏製好,饅頭的二次發酵完成。馬書生:「它比剛剛大概膨脹了,有三分之一這麼大,拿起來會覺得輕輕的,這就差不多。」記者:「就是一個手感?」對,我們沒有用發酵箱,只有用這種方式,發酵箱那個等於水果不熟,你打荷爾蒙進去催熟一樣,我們這個就是,完全放在外面,自然發酵。」 馬書生說中國麵食,四大類當中,就是發麵類最難掌握,特別是像他們這樣,半點發粉不摻,純用老麵的,因為老麵有自己的生命,每天隨著天氣變化,怎麼因應調整,全得靠經驗,越來越少店家,或者不願意,或者沒能力,這般花功夫了,只是饅頭裡,有沒有用上這些心,差別是吃得出來的。顧客施小姐:「我那時候,初中、高中的時候,可以吃他們家一個大饅頭,再吃旁邊一碗麵,因為那個麵湯,沾他們家饅頭,非常地好吃。」 施小姐一早就來等包子饅頭了,一邊泡茶聊天一邊等,就是一定要等到,掀開蒸籠的這一刻。記者:「哇!大好多!」馬書生:「這個這樣就熟了,你看,我這麼用力打,還會彈起來。」 顧客施小姐:「他們家的饅頭,是非常的實在,對不對,你吃下去有咬勁,有麵香,對不對,我先生說,吃麵包幹嘛?還不如吃饅頭,馬哥的饅頭夾個蛋,比漢堡還好吃。」 這大饅頭,還真的常常放洋出國去。馬書生:「買的那個人是飛行員,別人帶泡麵,他帶饅頭,這很正常嘛,最遠到阿拉斯加嘛,絕對不誇張的。」 而樸實卻也紮實的香氣勁道,也呈現在包子上。馬書生:「這代表熟了。」顧客劉小姐:「他每一樣,我都很喜歡吃欸,可是我好像更喜歡,吃他的豆沙包和酸菜包。」 劉小姐:「他家的豆沙包,吃起來比較滑潤,好像水汁一樣,。但是不是很甜,尤其剛出爐的時候,會燙舌頭,就非常地好吃。」 大夜班剛下班的劉小姐,趕著來搶購了好幾大包,馬書生說,就是客人們的殷切期盼,讓他們夫妻倆,經歷眷村拆遷,依然堅持幾十年。馬書生:「剛剛那個也是半路碰到的,喔留電話,問搬哪去了,追我們,吃了大概20年,還有吃了40年的,還有兩個。」
    2009/09/27 22:05
  • 全球十大怪食物 台灣味豬血糕排第一

    英國旅遊網站評選全球十大怪食物,結果台灣榜上有名,還名列第一,而被評比為最怪食物冠軍的就是豬血糕!長得像冰棒,但卻是用豬血蒸煮出來的米糕,讓外國人大開眼界,連南韓的活章魚,還有烏干達的蚱蜢餐,在外國友人的眼裡,都沒有台灣的豬血糕來的特別。
    2009/09/16 12:28
  • 攏是為著聽奧啦! 餐飲業趁機行銷

    聽奧閉幕式用「辦桌」的方式,負責這次晚宴的是開平餐飲學校,只見學校的學生和師傅從早忙到晚,要端出甜不辣、牛肉麵等11道具有台灣味的菜色,開平的學生在製作菜餚的全程,穿著印有學校名稱的T-shirt,也因為這樣,「開平」搭著聽奧的順風車,紅了!要緊抓最後一天的宣傳機會,還有飲料業者也不手軟,乾脆花錢贊助珍珠奶茶,3600杯,還印有店家的Logo,也是趁聽奧閉幕式做行銷。
    2009/09/15 19:06
  • 【中國進行式】珠江到長三角洲轉移 變廣州產業

    20年前,台商前仆後繼的進軍大陸,第一站就是在廣州一帶的「珠三角」!不過,隨著時代環境改變,漸漸台商將重心移往「長三角」,很多人幾乎已經快漸漸淡忘,過去台商搶灘登陸的「廣州」。事實上,廣州並沒有被遺忘,因為它的優勢依舊被許多台商看好,像是三峽金牛角麵包老闆,要將這個在地的「台灣味」,推廣到大陸,老闆前前後後在大陸考察一年,決定將第一家店設在廣東省廣州,或許您會很好奇,現在進軍大陸,應該將點設在消費力旺盛的長三角,這樣才能一炮而紅,不過這位外表酷似「貓王」的曾老闆說,廣州消費力夠,店租又比上海省一半,這就是它的競爭優勢。
    2009/09/14 15:43
  • 【發現台灣味】堅持古法兼創新! 手工板條滑嫩味蕾

    大鍋子不斷冒出蒸氣,人也被蒸的汗流浹背,4、50度的高溫,邱明璋氣定神閒不急不徐打開鍋蓋,把鐵盤鉤起來放在旁邊的架子上,再把另一個鐵盤放入鍋中,順手把�頭的米漿撥均勻,等會兒蒸出來的板條,才會薄得透明,平順滑口,也因此一個鐵盤,只夠蒸兩碗板條的份量,邱明璋很快的又把鍋蓋蓋上,怎麼只有蒸一盤呢,一次只蒸二碗板條,令我們有些吃驚。 業者邱明璋:「一定要一次蒸一盤,一次丟二盤下去,上面會不熟。」記者:「所以你就得固定一次一盤?這樣真的好費工哦。」 邱明璋和我們講話,頭卻不時的撇到旁邊去,原來他必須時時刻刻盯著牆上的時鐘,因為板條很薄透,不能蒸太久,只需要1分多鐘,而且要非常精準,多1秒鐘都不行。邱明璋:「超過時間,爆掉,像氣球一樣,爆掉。」 和我們說著說著一不留神,時間又超過了,而且這回更久,板條毫不留情面,破得更大洞。邱明璋:「超過太久了,沒注意,分心就會這樣。」 蒸太久,板條會給你臉色看,蒸好的擺旁邊太久,也會耍脾氣。邱明璋:「像它這個已經冷卻了,比較不好剝,就會開始黏了,一開始不太會剝,都剝得爛爛的。」 要剝下板條,得趁鐵盤還有熱度,而且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精算每分每秒,3個鐵盤輪流蒸,時間剛好,不能再多了,也不能聊天,否則就會爆掉。 這是阿公傳下來的方法,已經快百年了,第三代邱明璋曾經想改由機器蒸,比較有效率,但沒成功。邱明璋:「機器可能蒸不出來這種口感,它這個比較軟。」記者:「這會黏嗎!」邱明璋:「機器可能蒸不出來,機器都有加太白粉啦、蕃薯粉啦。」記者:「所以你們完全都不加?」邱明璋:「對。」 傳承阿公的做法,不加太白粉也不加番薯粉,原料只有一樣,在來米磨成的米漿,其實沒加粉,很難有Q到彈牙的嚼勁,不過為了傳承古早口味,邱家仍堅持不加粉,以滑口取勝。邱明璋:「有的店家會加一些粉啦,那就是吃起來沒有這麼爽口,就是會這樣韌韌的,那種感覺。」記者:「吃得出來嗎,吃得出來沒有加粉?」邱明璋:「吃得出來,我們如果是道地的客家人就知道說,這個東西有沒有加粉的。」記者:「所以這感覺就比較古早味?」邱明璋:「對對,是有古早味、家鄉味。」 不加粉要讓板條滑口,每個步驟都得要很紮實,尤其米本身的Q度,更要完整保留住。邱明璋:「把它磨細一點,不要太粗,研磨磨細一點。」 這是邱明璋做板條10多年來,自己的體悟,而且不只這一項。邱明璋:「然後火跟水的高度也有差,蒸出來的效果也有差。」 大方公開他的秘訣,一點也不怕別人偷學,因為這樣的做法太辛苦了,苗栗市現在就只剩他一個,還遵循古法蒸板條,當年他看父母經營攤子太辛苦,辭掉外面的工作回來幫忙,學老爸做板條,但不過一天的時間,就舉白旗投降。邱明璋:「那時候就是手被燙到,然後又很熱、整身汗,然後第一次想一想,不要做好了,趕快落跑!」邱明璋的父親:「經驗沒有那麼多,就很慢,太慢的時候已經快要熟了,手就捉不住,哎呦!」
    2009/08/02 22:36
  • 【發現台灣味】新鮮廚房一片天 夫妻的健康餅乾

    廖敏雲和黃子營幾乎每天都會現身在蔬果市場。廖敏雲:「哇,這個櫻桃很漂亮耶,這個價錢怎樣。」店家:「450元。」廖敏雲:「450?,這是哪裡?」店家:「這…華盛頓西北的。」 價錢不是第一考量,夫妻倆挑的水果,是要軟硬適中,品種也要把關。廖敏雲:「這是愛文嗎?這不是吧?」店員:「不是。」廖敏雲:「謝謝喔。」 還得要「對味」。廖敏雲:「這個很香耶。」黃子營:「很香。」廖敏雲:「對啊,剛剛那個比較沒那麼香耶。」 這些挑水果小撇步,都是夫妻倆自己摸索出來的。廖敏雲:「像我先生有一次買到,就買回去喔,他就很無聊說,來來來,試看看,他就覺得這個那麼漂亮,怎麼會都不香?後來他一問,他就去追根究底的問,原來它是催熟,催熟就沒有那種自然的香氣,所以那一箱芒果就不能用了,他等於是一箱喔,那一批買的,都不能用了。」 錯誤中求進步,水果漂亮沒有用,內容要「實在」才能過關。廖敏雲:「這個香氣,沒有剛剛那個香,它只是外表比較漂亮。」 這是花了13年,得到的經驗累積,回到工作室,夫妻倆可有得忙了,今天要趕工的,是他們最得意的「水果大福」,每一刀切下去,都得看到扎實的水果。 但是在市場,再怎麼精挑細選,水果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完美,唯一訣竅就是,繼續「挑、挑、挑」。黃子營:「哈囉,你看。」廖敏雲:「哇,沒有注意,壞掉了。」 不符合規定的其實還真不少。廖敏雲:「有的太熟,有的稍微受傷,再來就是邊也不好處理,它沒有辦法像這個,這麼完整,所以這個就淘汰掉。」記者:「不漂亮也不要就對了?」廖敏雲:「對,不漂亮也不要。」 奇異果、芒果,挑選標準通通不同,常常要耗掉大半天功夫。黃子營:「剛剛看過,還不錯啊,啊!這顆幾乎都不能用了啊…。」 處理水果的過程,沒有捷徑,要降低成本,水果皮得靠小刀,緩緩的除去,慢工出細活。黃子營:「皮削的薄薄的。」廖敏雲營:「削薄薄的,會削到手,所以…。」 黃子營看到鏡頭,顯得有些彆扭,大部分時間,他也總是默默做事;可是他挑剔的工夫,遠遠超越老婆之上,在他眼裡,廖敏雲削的水果,常常不及格。 廖敏雲:「告訴你喔,我削喔,都挑最漂亮的…,但是削的時候,等一下,就被罵了,我先生覺得說,這個有點醜醜的,可是它很香啊,所以我每次都挑這種的、硬的,啊我就削了,等一下他就開始,有聲音(會罵)了。」
    2009/08/02 22:17
  • 央視改版有「台」味 美女主播上陣

    大陸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進行新聞改版,今天早上的央視晨間新聞,已經出現了大幅度更動,不但主播換成了有「中國第一美女主播」稱號的胡蝶,整個新聞鏡面和標題都變得比較活潑,乍看之下很有「台灣味」。
    2009/07/27 11:59
  • 〈獨家〉80歲2樓高獨舞 李彩娥世運主秀

    即將開幕的世運會,開幕式3段不同主題的主秀,都呈現出濃濃的台灣味,其中第一段主秀最引人矚目,國寶級的舞蹈家李彩娥,高齡84歲,得站在6公尺高的高台上獨舞,李彩娥說,站那麼高跳舞很緊張,還好她沒有懼高症,很快就習慣。
    2009/07/15 19:52
  • 雪山泉水釀製威士忌 道地台灣味

    國產企業拚經濟,對抗歐美進口酒類,推出台灣道地的威士忌,業者甚至代表台灣,參加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拿下了銀牌的好成績。
    2009/07/10 11:19
  • 陸口味搶市 47連鎖商抵台探軍情

    大陸美食要挑戰台灣味,47家大陸餐飲連鎖今天抵台做考察,相準兩岸開放後,正宗大陸口味在台灣還是有賣點,大陸連鎖加盟商計劃進軍寶島開分店,讓台灣業者嚴陣以待,大陸連鎖業還想大舉挖角,吸收台灣連鎖加盟人才到大陸去創業。
    2009/06/28 19:19
  • 燒餅油條 搶陸客健檢市場10億

    陸客健檢市場有多大,根據院方估計,到2015年,市場大餅將飆上1年10億新台幣,這也讓本土醫院面對大陸嬌客絲毫不敢怠慢。首發團來台,各家醫院卯足勁,要給個好印象,有院方特別準備燒餅油條,還有醫院一看別人有準備台灣味早餐,馬上加碼送餐盒和小禮物,連醫院簡報都改用簡體字,搶陸客生意,院方不敢馬虎。
    2009/06/22 19:19
  • 公帑亂花? 輔導金900萬翻拍韓劇

    政府花公帑,卻補助韓劇翻拍?最新公布的新聞局高畫質補助計畫出爐,名單裡卻出現有電視台申請輔導金,翻拍先前很「ㄏㄤ」的韓劇「浪漫滿屋」,補助金9百萬,但翻閱輔導金計畫裡面,卻寫著以能有台灣人文素養和台灣之美為優先,被外界質疑翻拍韓劇會有台灣味嗎?對此,提出申請的電視公司表示,既然是翻拍,當然會帶進台灣特色,新聞局回應尊重評審決定,原創劇本不是優先考量。
    2009/06/21 13:27
  • 【發現台灣味】基隆廟口夜市美味 咖哩炒麵逆轉勝

    看準基隆廟口夜市的人潮,王淑華在夜市旁邊開了一家麵店,起初賣的是陽春麵,不料門可羅雀,對料理有濃厚興趣的王淑華不氣餒,熬了3年卻還不見起色,依然不放棄,她對自己煮的麵很有信心,認為只是選錯了類別,陽春麵太普通了,於是她把陽春麵改成炒麵,而且不同於市面上的台菜口味,走的是咖哩風。 一早10點多就有客人上門,連續好幾桌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嬤,不會太辣,老人家也可以接受,而且一吃就是20年,就算搬離基隆還是忘不了。顧客:「好像吃過了會回味,好像口感會回味這樣子,所以回來一定來這裡吃。」 老闆王淑華:「我們咖哩粉吃起來會香,又不會很辣,微辣又香。」 為了這罐咖哩粉,王淑華費盡心思,一開始用印度咖哩,但口味太重並不適合台灣人。王淑華:「咖哩粉有很多家來推銷,但是都不合用,不合用就自己想辦法,慢慢地改變咖哩粉。」 最後她自己到台北找進口商行,一家一家咖哩粉慢慢試,再自己調配一些香料,重新設定比例,找出與眾不同的口味,而且為了增加炒麵的甜度,大量使用洋蔥。王淑華:「味精吃起來比較容易口渴,所以洋?本身有甜味,所以味精就可以減量,所以客人吃起來就不會口渴。」 雖然只是一盤炒麵,王淑華對於配料很講究,她利用海鮮來提味,而不僅貨要新鮮,也比較各種不同的蝦子,找出最對味的一種,儘管成本多出3成。王淑華:「用劍蝦,肉會Q,比較Q,甜度也比較好,用劍蝦炒,麵比較甜。」 除了種類,蝦子大小也有一定標準,王淑華說要做到物超所值,讓顧客都有愉快的用餐心情。王淑華:「我要求蝦子不能太小,要中等的就可以了,太大隻也不合成本,要中等的,像是豬肝比較不好的,我就退貨。」 顧客:「它的炒麵不會很乾,有的很乾,然後它的豬肝也不會有腥味,粉粉的,然後蝦子也是一吃就很新鮮,好像現撈的。」 炒麵的肉片也會特別處理,把肥肉去除,筋也挑掉,提升肉質口感,而切下來的肥豬肉也沒浪費,直接炸豬油。王淑華:「豬油炒麵會比較香,香氣很重要,所以我們的東西都是當天的,都要現切,今天叫的貨今天一定要賣完。」
    2009/06/14 22:48
  • 【發現台灣味】營養、去油膩! 中藥養生香雞排

    雞排業者翁健忠:「你好,炸雞排1個,好。」 想吃翁健忠的雞排,可得稍微耐著性子,在他的小店前等一等,炸得酥酥脆脆的雞排,一起鍋,在別家雞排店已經是大功告成,但翁健忠的雞排,這才算是完成了一半。翁健忠:「就是炸過以後,東西再拿來烤,烤了以後,它完全不一樣,就是它的醬汁比較容易入味,然後它的炸的東西,也比較不會上火,然後烤的時候,它可能有多餘的油,油炸的油就會滴下來,滴到那個烤盤裡面。」 8年前,自己也很愛吃雞排的翁健忠,看到雞排商機,創業開店,就想到炸雞排雖香,油膩卻是頭號殺手,生意想做得長久,就不該只是把雞排炸得又香又脆、誘人而已。翁健忠:「因為雞排給人家的感覺,這個商品比較油膩,又是油炸的,那我們希望,想要強調,就是你今天吃了這個雞排,以後不會燥、不會熱、不會上火,那我們就盡量找一些,那種能夠降火氣這一類的藥材。」 翁健忠打算研發雞排市場上沒有的中藥養生雞排,雖然在地段比較便宜的舊夜市,找到門面,但苦無開業技術,只好找當時非常流行的連鎖雞排店,希望加盟。翁健忠:「那時候也有很多加盟公司,我們打電話去,問了2、3家吧,可是有2家回答我們說,這個地方喔,南機場這個地點不好,不適合做生意,就把我們回絕掉了,那我想,既然人家把我們回絕掉了,那我們就自己來賣,何必一定要加盟。」 無法進入加盟體系,翁健忠和太太只好自己摸索,開業之初,先在各大夜市,進行了一次雞排田野調查。翁健忠:「我就和我太太騎個摩托車,整個大台北地區到處跑,我們大概跑1個月的時間,到處去吃雞排,然後回來做記錄,每吃一份雞排就做一份記錄,它的皮的脆度怎樣、它的肉質怎樣、它的甜度怎樣,然後給它分析,最後雞排吃到已經吃不下了,然後再來研發。」 雞排研發的主軸,因為是養生又得去油膩,中藥材的種類和成分,不但要顧及能不能同時使用,影響口感也很重要。翁健忠:「剛開始,我們試過當歸啊、人參啊,滿多的,也有請教過中醫師,他說些東西可以用,真的有用,可是你味道不對,譬如說我們用當歸去醃漬,用人參去醃漬,客人說你這個雞排吃起來像吃當歸鴨,因為那個味道太重了。」
    2009/06/07 22:29
  • 標榜台灣味 高雄建案風格獲肯定

    怎樣的建築可以獲得建築獎的青睞?像是今年的全球卓越建設獎,高雄市就獲得多項大獎,尤其一家標榜利用台灣元素設計的建案,就獲得評審團的肯定。
    2009/06/04 19:23
  • 推台灣味 歐洲慢食團味蕾環島

    推台灣味,歐洲慢食團味蕾環島,義大利慢食團首度來台考察,在TVBS獨家揭露之後,引起各界注意,甚至連歐日媒體都來採訪,也讓國人好奇到底慢食是什麼意思?其實慢食並不是慢慢吃,而是因應強勢速食文化崛起的另一個風潮,要提倡各國逐漸被人遺忘的本土美食背後,所蘊含的在地文化。而今天歐洲慢食團前往貓空,體驗台灣獨有的茶文化。
    2009/05/13 19:2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