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香港融入大灣區 「3挑戰」夾擊經濟更難有起色

作者 黃清龍
發佈時間:2024/06/06 16:2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6 16:20
近日2項經濟相關數據公布,重創香港。(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近日2項經濟相關數據公布,重創香港。(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最近隨著台北國際電腦展揭幕,台灣股市行情搶搶滾,在黃仁勳等AI科技大咖加持下,指數不斷創新高;反觀香港,好不容易恆生指數爬升回到18000點,近期兩個最新訊息又重創香港經濟!
 

第一個是標普全球5日公布,香港5月採購經理指數(PMI)降到49.2,較4月的50.6進一步下跌,並跌穿五十榮枯線。另一個是稍早前港府公布,今年4月全港零售業銷貨額數字,比去年同期大減4.7%,較3月則下跌7%。

採購經理指數跌穿五十,反映香港營商環境轉弱,原因和中國經濟不振、美中關係惡化的遞延效應有關。所謂見微知著,近日香港一些歐美品牌如H&M和Zara分店相繼關閉,被日系無印良品(MUJI)和UNIQLO擴張取代,除了顯示「日系」風格在香港愈來愈受歡迎,同時也與近年不少外籍人士及富裕中產離港,導致「歐系」品牌流失重要客源有關。

至於零售業績萎靡,則和港人蜂擁北上消費脫離不了關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去年5月到今年4月的一年間,北上消費的港人逾7460萬人次,但同期大陸訪港客只有2819萬人次,兩者相差4641萬人次。即平均每月港人出境多過陸客入境逾386萬人次。香港人口才700多萬,一年竟有7000多萬人次北上,難怪當地零售業滿肚苦水。
 

零售業是香港經濟的主力。三年疫情導致全港市道蕭條,本來盼望疫後旅客回溫。沒想到不但國際客銳減,陸客也不像疫前踴躍,更要命的是連港人都不在本地消費,而是紛紛北上採購。影響所及,許多港人逐漸無力負擔房貸,惠譽最新報告指出,香港銀行來自本地資產的貸款風險快將超越內房風險,恐會引致減值和降級。

港府承認本地中小企經營面對不少挑戰,官員卻又說這證明大灣區融合取得成果,理由是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日益融合,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下,無論是香港居民到大灣區城市消費,或大灣區居民來港消費,都是自然的經濟活動,較早前提出「香港玩完」論的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日前以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身分出席香港外國記者協會(FCC)午餐會演講時,再稱「昔日的香港已不是今天的香港,更不是明天的香港」。羅奇認為,香港經濟面臨三大挑戰:經濟基礎正在削弱、中美關係日趨緊張正影響香港、香港正在喪失政治自主權。

正如羅奇所言,80年代香港發展相當出色,但「現在一切都結束了」,隨著中港在政經上的聯繫愈來愈緊密,香港經濟沒有可能在增長相對疲弱的大陸經濟下獨善其身。

羅奇引述經濟數據印證中港經濟大致同步的論點。中國在1980年至2011年,年均經濟增長逾一成,同期香港經濟增長5.1%;其後在2012年至2023年,大陸經濟年均增長回落至6.3%,香港經濟增長亦放慢至1.4%。

他說,「過去十多年,中港經濟增速同步向下,無論是貿易、資金或勞動力流向都放慢,當中國經濟在可預見的將來表現不佳時,恐怕香港經濟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

香港經濟過去得益於一國兩制的效益,在中國經濟成長、美中關係穩定時期,成為全球重要投資標的,使得香港一躍而為國際金融中心。但近年隨著港區國安法及二十三條的實施,造成數十萬港人外移,外資與外國觀光客紛紛卻步,偏偏又遇上中國經濟大滑坡,房地產委靡不振,導致來港資金與觀光客銳減,可說雪上加霜。

羅奇所謂「香港經濟基礎正在削弱」,導因則是「香港喪失政治自主權」,一國兩制已變一國一制;這時候看到港府官員以「大灣區融合取得成果」,來說明中港消費人潮逆轉現象,恰恰成為香港經濟難有起色的另類註解。
 

以往很長一段時間,台灣也存在倚賴中國市場的迷思,甚至有「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的說法。然而證諸過去十年的發展,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和貿易佔比不斷下降,台灣的經濟反而越來越好。

北京當局最近一面在台海軍演施壓,以擠牙膏方式逐步取消ECFA優惠,同時力推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試圖以軟硬兩手策略,逼迫台灣就範。然而看看香港的情形,恐怕多數台灣人都不會認同。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黃清龍專欄

#香港經濟#港股#中國經濟#香港大灣區#香港國安法#ECFA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52

0.0876

0.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