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維德
【台灣銀行家】全球疫情已從之前的急性發作期走向下一階段,但依然蠢蠢欲動,等著吞噬那些誤判微妙平衡的人。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控制病毒,而這段時間的損傷又有多大。
在某項改變藥物研發過程的新科技剛完成不久,就出現了百年一次的大瘟疫;而正當全球經濟陷入危機之時,兩家充滿勇氣的公司把握機會大展身手,靠著新工藝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要是上述事件不是發生在2020年的話,大概會是個令人振奮的故事。
2018年一份論文〈mRNA疫苗:疫苗學的新紀元〉(mRNA vaccines–a new era in vaccinology)在醫藥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刊出,論文指出,這種疫苗的「強度高,可以快速研發,生產成本可能更低、可能會更好管理」;這項新技術讓研究人員不用再靠病毒表現出來的蛋白質製作疫苗,而是可以直接把mRNA打進人體,讓人體製造出蛋白之後產生免疫反應,而且整個研發過程也會更靈活,可以快速因應病毒的演化。2020年,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這兩家公司分別在12月11日和12月18日,用這種新技術研發的COVID-19肺炎疫苗拿到美國FDA批准。
市場對於疫苗問世的反應很好,但也沒有好到歡天喜地;人們希望疫苗完成的任務困難到前所未見,不僅希望它們能夠抵抗不斷變種的病毒,還希望它們在地緣政治關係複雜的當下,以史上最短的時間讓全球獲得免疫。但在短期之內,疫苗出廠的速度依然趕不上最初公開的時程;而且英國、南非、加州等地,這時候還各自出現了新的變種病毒,每一種都比最初的「野生型」更容易傳播,人們原本還只是因為疫苗出貨延期而失望,這時卻開始懷疑新的疫苗根本無法讓全球成功免疫。
如今我們最多只能確定,疫情後的復甦雖然將到來,但會相當緩慢,而且各地的狀況有所差異。
儲存、運送問題多 接種阻力紛至沓來
美國原本打算在2020年底前發放第一批2,000萬支疫苗,實際發放時卻非常緩慢,而且大幅延期。一開始的延期,是因為許多因素妨礙疫苗從藥廠運至儲存地;疫苗從製造到施打的過程需要一整套基礎建設,不可能一夜之間完工,光是製造過程就和傳統產業的生產線差很多,從第一個步驟就必須進行品管,要打造這樣的生產線就得花好幾個月。
美國目前每天為150萬人接種疫苗,但美國人口有3.28億人,照這速度要2021年下半年才能全部打完。不過如果一切完美,等到其他公司的疫苗,例如最近批准上市的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問世之後,每天就能接種更多人。
美國的困境與歐盟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歐盟到2月初為止接種疫苗的人口只有3%。英國在2020年5月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以每劑4.07美元的價格達成協議,歐盟則進行了曠日費時的談判,8月下旬終於把價錢壓到每劑2.13美元。結果也許是因為被砍價,阿斯特捷利康在2021年1月表示,比利時工廠出現了一些之前想不到的問題。這可能會讓歐盟在英國才剛敲定脫歐的節骨眼上,又出現一個更大的貿易爭議。
不過,疫苗政治不只影響歐盟,貧窮國家該怎麼拿到疫苗,也變成一個越來越麻煩的問題。美國在拜登上任之後,加入了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與各國一起協助全球獲得疫苗,但還是會和其他國家一樣先照顧自己人。這種作法其實對整體抗疫不利,畢竟,只要疾病還在任何一個地方大量流行,不僅會傷害當地人民,更可能會讓病毒在當地演化練功,隨時準備爆發下一波全球疫情。
病毒變種成常態 挑戰疫苗的「更新力」
2021年1月從英國開始,變種病毒陸續在巴西、南非、加州出現。世界各地突然出現一大堆這種報告,原因可能是因為加強了病毒監測,但更簡單的解釋是,之前的圍堵策略並沒有擋住病毒。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底成了至今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全球幾乎每天新增50萬病例,這很可能和北半球目前處於冬季有關。
目前看到的每一種突變,都讓病毒更容易傳播,所以都出現在人口較多的地方。其中,某些變種還會讓病毒更危險,例如英國變種的致死率更高,南非變種則更麻煩,會讓病毒更能抵抗疫苗,而且不同變種病毒相遇之後,還會交換彼此的基因。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用這些變種病毒製造疫苗,而且新的mRNA疫苗技術這時候就很強大,德國生技公司Bio NTech表示,它能夠在6周內跟莫德納合作生產出新版疫苗,送交監理機關審查。當然之前的技術也有用,中國疾管中心的一位官員說,科興生物(Sinovac)和國藥集團(Sinopharm)大約花兩個月也能生產出新版疫苗。但麻煩的是,病毒突變和疫苗效力之間的互動過程不是線性的,而中國的研發方法,可能特別容易碰到速度趕不及的問題。
群體免疫門檻的簡單版公式是1-1/R0,其中的R0是基本傳染數,就是在沒有免疫或任何預防措施的時候,每個病例平均會把該疾病傳染給幾個人。大部分人認為武漢肺炎的R0介於2至3之間;算一算就知道,要是R0變成2倍,群體免疫的門檻一定大幅拉高。
如果疫苗的效力像美國那兩種一樣高達95%,R0增加通常不會帶來麻煩;但中國疫苗的效力目前看起來較低,國藥集團的只有80%,科興生物的更低,之前宣布只有78%,後來在巴西測試的結果甚至低到50%。此外,疫苗預防感染的效力和防止病毒傳播的效力又要分開來看,雖然兩者應該彼此有關,但後者更難測量。
所以如果中國想要對變種病毒達到群體免疫,顯然就不能只研發新的疫苗,還得提高疫苗的效力。而且因為中國政府在社群媒體上散播外國疫苗不可信的消息引發國內共鳴,中國會更需要自立自強。雖然它目前為止用非藥物的方法把疫情控制得很好,但目前疫情演變到中期之後,之前的做法可能會把自己困住。
施打疫苗有風險 隔離政策仍將持續
至於西方國家則可能會因為人們對要不要施打疫苗猶豫不決,而無法及時達成群體免疫。但只要是疫苗都會碰到這種問題,疫苗當然有風險,最能夠決定要不要承擔風險的是每一個人。而且有些目前猶豫不決的人,其實可能是在等有夠多人打完沒事之後才願意施打。
話說回來,沒有達到群體免疫,並不等於沒有壓住疫情。還記得R0的定義嗎?它是指傳染病在完全沒有任何預防措施下的傳染人數;光是大家好好戴上口罩,或者採取其他暫時性措施,病毒的傳染能力就會降低,突變的機會也會減少,研究人員就有更多時間找出根本的因應之道。
但另一方面,許多大幅影響經濟的防疫措施應該還是會持續好一陣子。旅行還是會比以前困難,而且中國、開發中國家,以及那些接種比例不高的國家會最嚴重。如果之後又出現新的麻煩變種,那些已經接種過疫苗的人移動可能又會受限,航空業與旅遊業的寒冬也會拖得更久。
疫情久拖未決 暴露更多經濟問題
房市可能會復甦,但不會回到2019年的水準。由於美國的購物中心供給過剩,有些已開始破產,有些則轉型為電子商務物流中心。商辦市場則是有很多人正在觀望,想先確定在家辦公浪潮對供需的整體影響之後再做決定。經濟刺激政策撐住了住宅價格,但背後的變化已經開始浮出水面,大城市的住宅供給量受限,所以居民開始搬到二線城市,這樣既能繼續過著都市人的生活,又能獲得更多選擇空間。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Laurence Boone)1月28日表示:「我們最關心的是疫苗接種進度落後和新型變種病毒的出現,會不會讓防疫時間拖得更久,暴露出更多經濟問題。」布恩以前曾經簡述過全球經濟看漲、持平、看跌的三種未來,如今開始擔心現況離看跌越來越近。
經濟學家在2020年就提醒過,經濟活動和人類健康之間不是二選一,那些防疫最好的國家,經濟成長率都高。即使疫苗目前無法根絕病毒,亦無法達成群體免疫,它還是可以給世界更多選擇。有了疫苗,每個人就更能控制自己要承受多少風險;國家也更能根據自己的強項與弱項,去選擇要走向怎樣的未來。如今,全球疫情已經從之前的急性發作期走向下一個階段,但依然蠢蠢欲動,等著吞噬那些誤判微妙平衡的人。
長期來說,傳染病的致死率都是逐漸降低,傳染力逐漸增強,這樣才能跟我們的免疫系統共存,不斷找機會繼續演化。所以目前的變異如果致死率真的比較高,就注定撐不久;即使我們無法消滅變種病毒,它造成的問題也不會像原版的病毒那麼大。真正的問題會在於,我們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控制住它,而這段時間的損傷又會有多大。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
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