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讓很多人面臨生離死別,新創公司,就刻意模擬聊天機器人,讓生者,一解相思之苦。
光是在美國就帶走超過32萬條人命,不少人不捨自己親友的離世,找上新創公司,利用生前所有的數位痕跡,模擬出聊天機器人,留下他們生前的故事讓親友緬懷,這種保存數位生活軌跡的新創公司,今年突然一家接著一家開。因為科技讓人對死亡開始有不同的想法,希望利用數位方式,讓人類完成永生的夢想。
疫情來襲,我們與死亡的距離變得接近,也開啟了更多科學家對生死不同的思考。
特雷賽運動基金會執行董事 鄧肯:「死亡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現在正向極限推進,要展開為期數十年的實驗,是不是能把人類的意識上傳,或許在這樣的數位技術下,死亡就是當你的相關資訊,無法統整或是獲取。」
死亡跟數位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乍聽之下風馬牛不相及,但每天留下的數位痕跡,或許比我們走過的路還更真實。
把數位版本的自己保留下來,就好像我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
罕病患者 露西:「我在線上可以做很多的事,寫部落格、臉書。」推特,我還製作Youtube影片,哈囉,大家好,嗨,我希望大家能記得我的演說,我的工作以及我所做的一切。」
罹患罕病的露西,每天都與死亡為伴,她希望留下自己的印記,將自己所有的數位資料放上雲端,把帳號交給母親。但如同會泛黃的照片,或是因為潮濕損壞的錄影帶,很難完好的保存回憶。
露西的母親:「或許到時我能回過頭去看這些,可能會感受到她,確實做了很多很棒的事,但這不能代替她。」
儘管還在發想階段,但用數位方式,存取一個人這一生的故事,也成為新興產業,不少新創公司投入打造所謂的數位永生。
維拉禾vs.數位父親:「哈囉 爸 你在嗎,你是怎麼認識媽媽的,我認識你媽是我有一次排練 ,在排練之後…. 。」
維拉禾利用跟父親20小時的錄影對話,以及大量互動的文字照片等等,把兩人的互動回憶都轉換成數位資訊,最後模擬出能傳訊息還能對話的聊天機器人,就有如數位版的父親持續陪伴著維拉禾。
Hearafter創辦人 維拉禾:「(會常跟父親機器人經常互動嗎)我有時候會讓他唱一首他的歌,講講他的笑話,雖然之前全都聽過,但聽到他的聲音還是讓人感到很療癒。」
維拉禾的新創公司還能把這樣的聊天機器人,跟亞馬遜的語音助理做結合。透過語音系統,露西像是就在耳邊,訴說著只屬於她的故事。
露西的母親vs.數位版露西. :「(打開露西的人生)哈囉,我是露西,很開心能回來,你現在想聽我聊聊我媽或我爸嗎,(跟我談談你的媽媽)我媽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覺得只有語音不夠真實,也有非營利組織,在研究怎麼把這些數位資料,跟機器人的運作結合。
特雷賽運動基金會執行董事 鄧肯:「我們用全新模式幫你復活,就像阿凡達那樣,或是把它(數位思想)下載進機器人當中 ,像是我們的BINA48,所以來跟它聊聊吧。」
以生技企業執行長羅斯布拉特的老婆賓娜當作雛形。
這個機器人從臉部表情到說話方式,都是模擬賓娜的語氣。
特雷賽運動基金會執行董事 鄧肯:「BINA48思維檔案裡的所有東西,85%來自我們跟賓娜的訪談。」
華爾街日報記者vs.機器人:「我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我不知道該說什麼,記者總是讓我感到緊張。」
光是這樣一個只有頭部的仿真機器人,造價至少要13萬美金。背後還要有AI運算系統,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打造。就算不是機器人,要保留下數位版的自己或是親人,收費並不便宜。
華爾街日報記者 史騰:「Hearafter提供付費的服務,從295美元或是,每個月7塊美金訂閱的價格起跳,可以進行一小時的生平訪談。」價格高昂之外,引發更多爭論的還是人性上的思考,數位永生會是在世親友的安慰,還是成為走不出悲傷的依賴。
Hearafter創辦人 維拉禾. :「有些人會說你應該忘記他,往前看,但其實我們一直記得這些人事,所以才會留下這些照片, 查看那些手寫的文字,我們也會在記憶裡搜索,但這些都是不完美的回憶工具,這(數位永生)只是一種,讓我憶起我父親的工具。」
有些人相信透過這種數位的保存方式,肉體就算消逝仍然能精神永存。但也有人認為離世之後,就連生前的數位痕跡也應該一併抹除。
在新科技跟生活密不可分的現在,數位生死提供完全不同角度的思考,同時也創造了以往我們從沒想過的新商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年末運勢解析◢